..续本文上一页有。我们在三宝的福田的寺院里边,你这一辈子造业,你这一辈子现世就有得报的,多得很,你不做。当下受报的机会还是有的,你也没有做了。所以说你怪哪个呢?你自己总怪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你好的又不做,你坏的怨,这就是没有学佛法。我们说学了佛法,学了佛法,最起码的是要正知见、明因果,这是下士道。如果下士道的效果还没有,来不及要生圆次第、大圆满,要即身成佛,那不是笑话了?
所以这最起码的因果明白之后,在世间上决不会有一些怨天怨地的想不通的事情,不会了。所以佛教徒,一般真正的佛教徒自杀的很少,而世间上那些自杀的人很多,尤其是欧洲,他们统计自杀的人比例很高。我们佛教徒里边,真正学得好的,决定一个也不会有,学的差一点的也少,也不见得多的。这个就是说,真正明白因果,对现实的遭遇,绝对不会起一点点怀疑。有的人经常说,“啊呀,你看这个人这么坏,他又什么地位又高,享受又好”,自己怎么好,怎么怎么好,倒是又穷又什么,家庭环境又不好,什么什么又不好。有一个居士,他就是说,他现在是非常之用功修持,就是家庭环境不好——房间一点点大,吵闹得很,修持的环境不好。这个当然你这一辈子修行是好事,但是过去的业还是要还了,你过去造的业就感到这个报,环境不好、地方吵闹、房间也小、修持不方便,这个报,好好地把它修持,这一辈子好好修持,会改过来的,只要你真心的修持。这个《菩提道次第》里边有喻,实际上,我们客观上碰到的人也很多,你只要这一辈子好好修行,决定后半生会转变的,没有福报的会有福报,寿命不长的会长寿。那么其它方面你本来是不懂的会懂,这个不要说了,学了法当然会懂。
《菩提道次第》就讲了一个大德,他开始修行的时候,因为很穷,供的香只能供草香,最差的香,就是我们买的一捆一捆的那个香。这个草香供养,但是他并不是因为没有钱就不供了,“反正我钱也没有,干脆不供,观想观想好了”,不!他还是尽他有的钱,买草香来供养。结果到了后来,他说他慢慢地修行修行,后来供养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他自己说现在用的是旃檀香,很贵的牛头旃檀香做的,经常来供养,那就是福报大得不得了了,这个香是很贵很贵的,他都供得起了。那就是真正修行的话,福报自然会增长的,这一辈子就见效的。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真正修行的人,他上半世跟后半世截然不一样的多的是,这个要自己好好观察。那么自己也可以从自己上做试验,把自己做个试验,看你本来不好的,多病的什么的,你好好修的话,看你是不是转过来,决定转得过来,这个没有耍花招,因果就是法尔如此。
那么十善业道,生等流果是长寿;那么它的增上果,前面是光泽鲜少,(这里)就是光泽鲜,就是光泽多了,到处碰到一个好的事情,光泽都好的,住的地方又风景好,什么好,反正都是不杀生的报,这是增上果。
“如理应说”,照这个依此类推,照这个地方说下去好了,当然会太长,就不说了。这个很容易,自己想一想也推得出来。
乙十一 别明邪命
从此大文第十一,别明邪命。论云:又契经说,八邪支中,分色业为三,谓邪语、业、命。离邪语业,邪命是何?虽离彼无,而别说者。颂曰:
贪生身语业 邪命难除故 执命资贪生 违经故非理
“从此大文第十一,别明邪命”,这几科是容易的,后头算帐的要来了,那是比较麻烦的还是有,那么这几科是容易的。邪命,什么叫邪命?这个一般人就不大知道的,以为邪命总是“诈现奇特相,自说己功能,占相示吉凶,高声现威相,于此自得利,而向彼处说”,这五邪命对的,经常说的。是不是局限于这五种?还有,邪命的范围还要宽。
什么叫邪命?“别明邪命”。“论云:又契经说,八邪支中,分色业为三,谓邪语、邪业、邪命”,邪的语、业、命。我们说八正道,反过来是八邪,八邪里边有邪的语、邪的业、邪的命。“离邪语业,邪命是何”,邪命,离不开身业,离不开语业,那么你现在既然有邪语、邪业,应当邪命就在里边,为什么还要立个邪命?离开了邪的语,离开了邪的身业,到底什么叫邪命呢?什么叫邪命?这个问题,一般人好象没有去思惟,思想细致一点的就会考虑这个问题。邪命也离不开邪语、邪业:身上做一些,因为我们说“诈现奇特相”,是身显的相;“自说己功能”是自己语业;你若是占相,给人家看相,卜吉凶,说那些凶的事情,身业、语业都有;那你说“高声现威相”,那是高声说话,语业;但是“于此自得利,而向彼处说”,这里拿了供养,对那个说,“我这里某某居士供养我一万块,你呢”,这个样子说要他供养,这也是语业。既然邪命就是语业、身业,你还有这个邪命是怎么安立的呢?这个问题,你们想过没有啊?
“虽离彼无,而别说者”,离开了邪语、邪业,没有邪命。但是,虽然离开邪语、邪业没有邪命,而另外要说邪命,把它另外立出来说的,什么原因?
“颂曰”,这个颂来回答这个问题。“贪生身语业,邪命难除故”,从贪所生的身业、语业叫邪命。邪语、邪业,不好的语、不好的业,一般从贪瞋痴所发的,我们把贪生的比例划出来,作邪命,而瞋、痴发的语业、身业,叫邪语、邪业,而把贪的叫邪命。什么缘故?“难除故”,邪命最难除,所以把它另立一科。
那么什么叫邪命?“执命资贪生,违经故非理”,那就是从贪生的那些身语业都叫邪命,所以说邪命并没有离开身语业,为了贪出发的都是邪命。那么有的人说,为了自身的资具生贪的,这样子的贪叫邪命,就是说自己生活上的东西起贪心的,这个叫邪命。这个是不对,“违经故非理”,跟经上说的话不合,所以这个道理不对。我们一般都会想的,为了自己的生活要求起贪心的叫邪命,好象是很对,但是“非理”,不对,跟经不合。这个道理是有辩论,我们看下去。
如于不善语业道中,若贪所起名为邪语,亦名邪命,为命起故;瞋痴所起但名邪语,不名邪命,不为命而起故。于不善身业道中,若贪所起名为邪业,亦名邪命;瞋痴所起但名邪业,不名邪命。[8]
那么这里,我们再把《大毗婆沙》的一个文补充一下,可以把邪命更陈述得清楚一点。它是怎么说呢?《大毗婆沙》里边说,“如于不善语业道中,若贪所起名为邪语,亦名邪命”,在不善的语业道,就是语的业道,不善的四种里边,假使贪心所发动的、所起的,这个也可以叫邪语,但是也叫邪命。因为为了贪,总为了自己的活命的事情而起的,叫邪命,也叫邪语,也叫邪命;从瞋、从痴所起的,只叫邪语,不能叫邪命,所以说贪生的可以叫邪命。而我们《俱舍论》里边,干脆把贪生的叫邪命;邪语、邪业,就是瞋、痴所生的,叫邪语、邪业,不叫邪命;《大毗婆沙》跟《俱舍》相仿,但是有一点不同。这是语业道。
不善的身业道里边,贪心所起的,叫邪业,也叫邪命;瞋、痴所起的,只能叫邪业,不能叫邪命。那么在《大毗婆沙》里面,把身语业不善的,既叫邪语、邪业,也可以叫邪命;而瞋、痴所起的语业,叫邪语,所起的身业,叫邪业,不能叫邪命。
问:若尔何故说邪语等三种,及于经中说八支圣道正语业外别说正命耶?答:佛以邪命诳惑于人,微细难觉故,与语业俱时示现复别示现。如贼军将同众诛戮复别枭首。复有说者,以诸邪命难可净除,故与语业俱时呵责。复别呵责犹如女人与诸事欲及烦恼欲,俱时说过复别呵责。云何邪命难可净除?谓有二法难除难舍,即在家者邪见,及出家者邪命。诸在家人虽极聪慧受持五戒,若苦所逼,则以种种香花饮食祠祷天神;诸出家人虽极聪慧受持具戒,资身命缘系属他故,见施主时便整威仪现亲善相。是故别说邪命、正命,契经及施设论皆作是说。
那么下边,又问:既然这样子,邪语、邪命跟邪业都是一个东西,为什么要安立一个邪命呢?为什么离开身语二业,再安邪命、正命呢?
“答:佛以邪命,诳惑于人,微细难觉故”,就因为“难除故”。邪命,一般人觉察不到,很微细,要骗人的,就是“诳惑于人”,把人家蒙倒的,因为太微细,感觉不到。所以特别要强调,把邪命提出来,叫我们注意,不要做邪命的事情。那么这是跟《俱舍》一样的,“难除故”,一个是难以觉察,一个是难以除掉。这个是为了自己生命,总是要贪着的,所以很难除。
另外一种说法,“复有说者,以诸邪命,难可净除故”,这就是跟《俱舍》一模一样的,邪命,要把它除干净是很困难很困难的。
那么为什么困难?“云何邪命难可净除?唯有二法,难除难舍”,怎么邪命是难除干净的呢?他说,有两个法是最难除、最难舍的。那么两个法,什么法呢?在家、出家,“即在家者邪见,及出家者邪命”,在家的人,邪见是难除,出家的人,邪命难除。当然了这是指当时的人。我们现在的人,出家人里边邪见也不少。出家人里边邪见不少的,我们不晓得碰到几个,到这里来的。当然了,他有邪见也住不住了,没有办法了,我们总不能委曲,因为你邪见,我们也来个邪见,帮你开许一下子,我们大家邪吧!那不行的了,我们是正法道场,邪跟正又合不拢的,他只好走了,有啥办法呢?又不是我们催他走,他自己住不住了。
我们记得有一位,人很好、很老实,他说他听过六遍《广论》,磁带听过六道,好得很。他非常之欣慕格鲁的法,到这里来了。这么很好,我说这个人可以培养,到新乐庵那次讲《俱舍》,就带他去,我的意思是培养他。结果,他跑那里,坐立不安,开始两天还可以,第三、第四天就是不行了。看到一位师父来了,马上把他拉住,“你做侍者,我回…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