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P50

  ..续本文上一页去了”,回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后来人家问他,他说有两个小人儿,晚上来给他说话,叫他赶快走。不相应啊!他因为是练气功的,气功里边有两个小人儿来给他说话了:你这个地方不对啊,你赶快走啊。他就非走不可了,再劝也劝不住,他说:好好好好!好了半天就是赶快跑了,这个东西不相应了。所以这个邪见,过去是在家人邪见,现在出家人也有这个不正之见,所以很麻烦。

  

  要把见能够正知正见,我们《广论》的要求,第一个,我们不说那么高,毗钵舍那马上证空性,但是证空性也好,从开始起明因果都是树立正知正见,你有了正知正见,明因果,知道戒定慧的重要,然后能得到空性,证到空性的,真正的正知正见证到。缘起性空,从缘起下手,“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这是龙树菩萨的教诫口诀,修行必定要这样子,从缘起的因果下手,最后能证到空性。如果你因果搞不清楚,你说证空性,开悟。笑话,这个违背我们的法则的,这个客观的规律是不可能的。你说因果都不知道,你说开悟了,你空性证到了,这个骗哪个呢?骗那些没有学过教的人可以,我们学过教的人,骗不到的。你如果因果都不明白,你说你开悟了,骗哪个呢?这个我们也可以衡量一个人,到底你开悟了没开悟,看你因果明不明白。你因果做的,根据戒的,……。什么叫因果对不对?当然我们说十恶业道、十善业道很粗了,大家一看都知道。微细的,从戒上看,你做的事情,合不合别解脱戒?合不合菩萨戒?这就是佛最大的智慧给你下的因果。你如果合符菩萨戒、别解脱戒的,决定能出离,能证菩提。如果你修行的人,行动既不符合别解脱戒,又不符合菩萨戒,甚至于五戒十善都合不上,那你说你要开悟了,我是不相信的。

  

  他还要接下去,他说在家的人的邪见难断、难舍,出家人的邪命,因为出家人的生活资料在人家的手里,人家供养的,不像我们现在的出家人,百万富翁都有了。有些大法师就是可能是有好多万的,那最小的那些赶个经忏的,万把块钱,听说是有的,一个月上千块,一年就上万了,这样子,现在的和尚是不如法了。为什么我们的道场要钱少一点呢?不说一个不给,一个不给现在是他们受不了了,商品社会里,一个钱也没有怎么办呢?实际上,商品社会,斯里兰卡跟缅甸、泰国,就是一个钱也没有,他一样生活,胆子大一点,没有钱也不要怕。

  

  他说在家人再聪明,他也受五戒,信佛,受皈依。那很好了,这是信佛受五戒的是上等,居士里边说是好的了,单受了三皈,还没有受五戒,还是才进门。受了五戒的是正规的居士,那么已经很聪明了,他知道皈依三宝,知道受五戒,依了佛的教诫戒律去做,将来能够出离,能够证菩提,那是很聪明。但是他“若苦所逼,则以种种香花饮食祠祷天神”,但是他受苦的时候,有的时候想不通,就去拿这个香、花什么去祭天去了。

  

  我们这里也有一位,他害了病,病得很痛苦,他就害怕了,他就相信气功去了。这个你信的佛就不坚定了,这正是考验你了,考验你到底信得真不真。你这点考验经不住,你说你要成佛,三大阿僧祇劫头目脑髓都牺牲,为众生行菩萨道,你骗哪个去呢?这一点点苦都受不了了,自己的苦还受不了,还为众生受苦,那不要谈了。我们说在家人,他再聪明,受三皈五戒,但是受了苦的时候,就去祭神了。因为一般人,好象神因为跟人接近一点了,他毕竟不太远,跟人的习气也相近,你去祭它,有的时候是有感应,他就祭神去了,那就是说对三宝的违背了。受了三皈,“宁舍生命,终不皈依天魔外道”,去皈依天魔外道,三皈也放下了,是邪见。这是在家的人邪见难除,即使这样子聪明,受了三皈五戒,只要受一点苦,他又去拜神去了。不要说拜神,有些居士做生意的,他就是尽来问:我去神庙里去祭祭可不可以啊?你是三皈弟子,不要去了,你求观音菩萨一样发财。因为大家在神庙拜,他好象心里感到不拜的话发不了财。为了发财,尚且放不下,要去拜神,那怎么修行呢?难说了。这是邪见的根重。

  

  出家人,因为生活的资缘在人家手里,因为过去的出家人,正规的是没有钱的,他要吃饭、要穿衣服,都要施主供养的,那么他这个讨好施主了,做那个样子,就是要使施主欢喜,好供养你好的吃、好的穿,这个邪命。因为出家虽然极聪明,也受了具足戒,佛是慈悲,就不一定蓄钱,最好修行,那么要靠居士供养。但是供养,你吃了饱,你穿了够,就可以了。我们上一次说的,乞食,七家人家给你有了饭了,假使三家饭已经够了,那就回去了,不要再要了,也不要说到第四家,以为好的,再给我一点,我多要两家;最多七家,七家要是要不到的话,回去了,饿一天就饿一天了,这佛是安排得非常好。现在的人会想不通的,叫我们出家人饿肚子啊?这个要反对,要造反了。这个你跟佛造反,你还修什么佛呢?还学什么佛呢?佛的安排,你的智慧不知道,你是愚痴,是凡夫、众生,不能领会佛的智慧,你不要造反,你就听佛的话,乖乖地做就完了,你说跟佛去造起反来了,你将来的果是哪里?你自己想想看,不是三恶道是哪里呢?

  

  出家人的资生资具系属于他,看见施主的时候,他就装了,装模作样地很威仪,装那样子,说话很文雅,什么东西做出来,什么?邪命来了。所以这就是邪命了,或者给那些施主很客气,说话,爱语说了很多,讨他欢喜的话说了很多,这个就是邪命。我们说这个邪命很微细,你不要看到,我们出家人看到居士是要那个威仪的,威仪是对的,你心里怎么想的?就问在这里。你心里是不是要讨好人家?使人家恭敬我?这个心就不对了,假使你没有这个心,威仪是对的。所以我记得西藏有一位大德,好象是施主来了,这是个大施主,好象这么说,记不清楚了。他本来想做得好,规矩一点,后来一想不对,是邪命,马上就把房间里头弄得很脏,施主来了,你来好了,就这么样子。这个就是说没有邪命,虽然他弄得脏一点,好象看衣服还没穿得那么整齐,好象是不大如法,但是他对治他的邪命。这个大老板来了,我不去凑合他,就给他看看,我是这么样子的。这个是他们赞叹,赞叹这个大德是很有修行。那么我们说确实,他这么微细的地方能够对治自己的邪命的心,那就是最好的,高等的修行的人。什么成就?这就是一个成就。很多人(以为)成就好象要神通了,见了什么东西了,你能够看到施主你没有邪命,不去贪那个,做那些讨好的样子,这就是一个行上的成就。(99B)

  

  

  

  释曰:瞋痴生语业名邪语,瞋痴生身业名邪业。从贪所生,身语二业,以难除故,别立邪命。谓贪能夺诸有情心,彼所起业,难可救护。为于正命令殷重修故,佛离前别说为一。如有颂曰:俗邪见难除俗人,由恒执异见,道邪命难护道出家人,由资具属他。

  

  “释曰:瞋痴生语业名邪语”,瞋的心、痴的心所产生的,所推动的、发动的语业,这叫邪语。瞋恨的心、愚痴的心发动的身业,叫邪业。那么反过来,从贪所生的身业也好,语业也好,就叫邪命。

  

  为什么?邪命微细难除,所以说佛特别要把它立一科,叫你对治邪命。在《菩提道次第科颂》里边说的邪命相,这就是特别的厉害的五个样子告诉你。“诈现奇特相”,在施主面前,故意现一个跟人家不一样,我是特殊的,特别修行的人,不倒单,坐在那里不动,坐起,这个诈现奇相。或者“自说己功能”,在居士面前说,我怎么样子,我不倒单的,我什么样,我年纪很大,把人家都盖掉了,怎么怎么,我干起事来是一天不怕辛苦的。给居士说干啥啦?你说的功德那么大,就是要供养,这个有啥,一看就看出来了。有功德,不要说的了。你说了之后,第一就是你量小,一点点就满出来了,那还会有好大功德呢?瓶子越大的,东西摆进去看不到的,大海的水,你水再多,天下再大的雨,它还是那么多。你一点点小瓶子,一点水就满了,那个你修行的量太小,有一点点功德来不及告诉你,到处宣传,最好登报,那个何必呢?目的在哪里呢?还不是要人家恭敬了?“占相示吉凶”,给人家算命、看相等等,这些都是邪命。“高声现威相”,装出自己好象很有这个,很了不得,“哇!哇……”,这样子说话,好象是听起来,这个人很厉害。邪命,这个佛教里说这是五邪命之一。那么这里得利养向彼处说,某某人他昨天供养我多少多少,他意思就是说:你该供养比他再多一点吧?这个意思都是邪命的样子,这是最厉害的邪命相。好象是《大智度论》[9]里,立了这么五条,这是五邪命。但是从真正的邪命来说,微细的还多,这是特别严重的五条。那些微细的,居士面前,衣服穿端端正正的,平时在佛面前马马虎虎,居士来了,装模装样。这个你想想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天天见了释迦牟尼佛在那里,菩萨那么多,看了,随便,甚至于打瞌睡。见了居士了,哇!居士比佛还厉害,要这么样子啊!这个一看就看出来了。所以呢,这个因为“难除故”,别立邪命。因为这个邪命是难除了,所以另外立一科,叫你特别注意,要对治这个东西。

  

  “谓贪能夺诸有情心,彼所起业,难可救护,为于正命令殷重修,故佛离前别说为一”,贪最能够吸引人的心。瞋心把人家,最好把它离开,讨厌的;痴心,吸引力也没有那么大,而贪心的吸引力特别大。“夺诸有情心”,把有情的心夺去了,就是吸引过去了。所以说从贪心起的业最难除,一方面叫你除贪心的邪命,另一方面叫你好好修正命,所以佛特别立邪命这一科,就从贪生的身语业,特别立一个邪命。一方面叫你要提高警惕,把它除掉,因为贪生的身语业难除;另一方面,叫你好好地学正命,这是佛的慈悲,所以把邪命另立一科。

  

  “如有颂曰”,引一个颂来证明这个事情,“俗邪见难除,由恒执异见,道邪命难护,…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