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道。
先说第一科,“总明诸业果”,诸业果总地说一下。“论云:如前所言果有五种,此中何业有几果耶”,我们前面《根品》讲过,果有五种。哪五种,能不能记住了?异熟果、增上果、等流果、士用果、离系果,这个五种果不能忘掉。那么果有五种,什么业又感几个果?弄清楚这个。
“颂曰:断道有漏业,具足有五果。无漏业有四,谓唯除异熟”,无漏的业不感异熟果,所以要除掉一个,四个果。
“余有漏善恶,亦四除离系”,其余的有漏的善业、恶业,也感四个果,它倒不是异熟果没有,善恶的感异熟果的,离系果没有,有漏的法不能证涅槃的,所以离系果没有的。
“余无漏无记,三除前所除”,其余的还有无漏的、无记业,有三个果,就是前面所除的,这个下边会说。那么下面就是总的来说,所有的业,它能感几种果?哪一类的业感几种果,哪一类业又感几种果?这一科把它总地说了。这个说过之后,就是下面明细的。明细的就是有些麻烦,又是算帐,这个帐不是粗帐,是细帐。细帐算起来,脑筋差的,头痛了,但是痛也得把它痛过去,蛇倒退,人不要退,还是要往前。
释曰:断道者,诸无间道。以无间道能证无为断,及能断惑,得断道名。此道有二种者,通有漏无漏也。有漏业,具足有五果者,于前断道,若有漏业,具足五果:既是有漏,能招自地可爱异熟。等流果者,谓自地中,后若等若胜,诸相似法。离系果者,断惑所证择灭无为。士用果者,谓道所牵俱有士用;谓道所牵,次解脱道,无间士用;谓道所修,未来功德,隔越士用;谓道所证,诸无为断,不生士用。
“释曰:断道者”,什么叫断道?先说“断道有漏业”,断道的有漏的业,有五个果。那么什么叫断道?这个就要先说断道,“诸无间道”就叫断道。为什么无间道叫断道?“以无间道能证无为断”,无间道是断烦恼的,大家知道,跟烦恼拼搏的那个道就是无间道,它能够证无为的断,无为的断德它能够证,这是无间道的功德,所以说叫断道。
“及能断惑,得断道名”,它又能断烦恼,又能够证无为那个断德,所以叫断道。那么我们说断道是什么?就是无间道。无间道为什么叫断道?两个原因,一个能证无为的断德,一个能断烦恼。有为的烦恼把它断掉,无为的断德证到,这就是断道,叫断。
“此道有二种者,通有漏无漏也”,这个断道,就是无间道,这是有两种,一种是有漏的无间道,一种是无漏的无间道。无漏的无间道,就是依佛法修的断烦恼的方法;有漏的无间道就是依世间的禅定,断欲界的烦恼,得初禅,断了初禅的那些惑,得二禅,二禅断了,得三禅,一层一层上去,这是有漏的无间道。那么无漏无间道也好,有漏无间道也好,都能断烦恼,都能断惑,但是有漏的断是暂时断,无漏的断是永远断,这个有差别,一个是暂时证,一个是永远证。那么这个断道有两种,一种是有漏的,一种是无漏的。
那么这里说有漏的业,就是断道里边有漏的业。断道,它是造业了,有造作就是造业,这个业是好的业。有漏的来说,它的果有多少?五个果,“断道有漏业,具足有五果”,就在无间道里边的这个业。造作就叫业,不要一定是造孽,什么杀人放火才叫业,不是这个事情,有所造作的都是业,善的、恶的,有漏的、无漏的都有。那么这个有漏的无间道的业,它的果是有五个。这是告诉你,最多的是有漏的无间道。
“于前断道,若有漏业”,假使这个断道是有漏的话,它的果五个都有。第一,因为它是有漏的,“能招自地可爱异熟”,它能够招异熟果,因为是善的,招可爱的异熟果。为什么“自地”?这个业在哪里感的果,就生在哪里,不会超地的。欲界的业只感欲界的果,初禅的业感初禅的果,“自地”,不会超越的;如果你是把欲界的烦恼断了,色界的未到地定起了,是造色界的业,那感的果决定是色界初禅的果,所以说是自地的果。异熟果肯定是有,因为有漏(善)法决定要感异熟果的,这个善法感有漏可爱的异熟果。
“等流果者,谓自地中,后若等若胜,诸相似法”,就在“自地”,当然感的果都在自地,在上界的果,你还得不到的。你自己地方,你造了这个业以后,“若等”,跟它相等,或者“胜”,“相似法”,就是等流果,你是它的同类因。假使你这个起善心,后来起的善心,或者跟你相等,或者跟你超过、更好,这是果跟因相似的,感的是等流果。
离系果,因为是断道、无间道,要证择灭,证择灭无为,证这个断德。“离系果者,断惑所证”,断了烦恼之后,所证到的那个择灭无为,断一品烦恼证一品无为,前面在《界品》都讲过了。所以说这个学《俱舍》,一定要从头到底,把它一脉贯通,这个才是学起来头头是道。否则的话,实在是头痛,不知所云,因为前面的没有知道,后头的也知不了。那么你断了烦恼之后,就要证择灭的无为,那个无为——择灭无为,就是离系果。这个讲六因、四缘、五果的时候,把离系果讲得很清楚,不生的果就是离系果,这是无为法。这是离系果。
士用果,“谓道所牵,俱有士用”,道它所引出来的,士用果里边,一个俱有士用果,跟它同时生起的,就是它的相应俱有法。你这个断道,同时生起的相应法、俱有法,它的俱有士用果。
“谓道所牵,次解脱道,无间士用”,无间道,这是俱有士用果跟无间道同时的;第二剎那,解脱道生出来,这个解脱道是它的无间士用果,也是它加工用行而得来的果。但是跟它只差一剎那,无间,没有隔开的,前一剎那后一剎那的关系,叫无间士用果。士用果有四种,前面讲过的。
“谓道所修,未来功德,隔越士用”,还有隔越士用果,就是说你道修习了之后,很多功德现在还没有生出来,将来会生出来的,隔越士用果。隔一段时间的,好象我们种地,种子下去,种子下到地上去了,浇水、施肥,然后到秋天就会生出来这个果,这是隔越士用果,当下是没有,但是将来会生出来。
那么还有一个不生士用果,所证的择灭无为,这就是不生士用果。
这里你们把前面的士用果去看一看,士用果分四种。一种是俱有士用果,跟它同时相应的,相应俱有的那些法,那是同时的、俱有,跟它同时生起来的士用果,这是俱有因、相应因,俱有因互为因果。这是它的俱有士用果,同时生起的士用果。那么它所引起的解脱道,无间道第二剎那是解脱道,解脱道是无间道引出来的是它的果,也是士用果,但是只是相差一剎那,叫无间士用果。那么以后的功德将来要生出来的,叫隔越士用果,它隔一段时间的。最后,不生的士用果,就是证的择灭无为,这个择灭无为是不生法,是无为法,无为法没有生灭的,叫不生的士用果。那么士用果总的说有这么四种。
本来是想把这一段讲完,但是我看有点难度,因为你们还要把前面这个六因、四缘、五果,包括四种士用果都得要去复习一下。前面听过的,结果忘掉了,也去翻一翻;没有听过的,你们在复习的时候把这一段拿出来,给大家讨论一下,要把五个果搞清楚。那么五个果要搞清楚,不得不把六因四缘,要带便讲一下。六因四缘里边,什么因感什么果,这个也得要大概知道一下。那就得把前面六因、四缘、五果略略地复习一下,那也是包涵在今天的讨论范围里边,不要偷懒。
昨天很麻烦的一个科题,晚上一个半小时全部解决,没有问题,实在不相信,不可思议,那么聪明啊?那么聪明的的话,你们《俱舍》早该要成了《俱舍》专家了。他们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我们半部《俱舍》也可以做法师,后边的,当然要看一看更好了,但是你前面的半部如果真的精通的话,你这个说法的话,给人家说说法,恐怕也勉勉强强可以够了,做个小小的小法师也够了,但是就怕你是装懂不懂,这个就是麻烦了。
所以说我们要学就学透,不要学个道懂不懂的,那个你一本学完了也没有用。 《论语》半部好治天下,如果你道懂不懂的,一部《论语》,那怕四书五经都背下来,也没有用的。你学了用不出来,纸上谈兵。赵括,他是兵书都背下来了,是赵奢的儿子,这是将门之子,应当是大将,是很好,但是他纸上谈兵,军事兵书背了那么多,用不来,跟秦国打仗,四十万赵兵活埋了,这个罪好大。所以说你学东西,要么不学,要学学好的,不要纸上谈兵,嘴里说一套没有用的。我们这个要行持的,不但要行持,先要把它理解,真正理解了,行持才跟得上去。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第九十讲(第252页下第13行-第256页下第3行)
《俱舍论颂疏》。(100A)昨天我们讲到断道,无漏道讲完了。这些就是运用以前的那些学过的原则,这样子一个一个列出来,本来也不是很难的,就是有点麻烦,有点儿复杂了。假使前面没有学过的,那就是有困难的。所以说这一段,这里连了几段都是这一类的。那么我们说学《俱舍》,当然了,能够把它每一句都懂是最头等。二等的,就是说能够把听懂的,那个基本上掌握住,太复杂的暂时跳掉,等到学到以后再回过来,这个方式也可以。因为一开始的时候,你们学的少了,一些理解不了,那么干脆跳过去,以后学多一点,回过来看也是不太困难,那么这是我们说第二等的。那么比较学得多的,从头开到底的,听到底的,那就要求每一段都能够理解。才来的,我们说现在这一期暂时不理解,问题不大。因为你专门去攻这一些,时间花了很多,收获大概很少,那么暂时这一些跳掉它也可以。把前面的那些邪命,这一类东西,能够领会的,跟修行也比较直接有关的,那些把它抓住就可以。反正我们的要求就是能够得到一定的佛教的教理知识,就可以…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