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P87

  ..续本文上一页,他没有牺牲生命,藏巴拉是毗沙门太子,他不是那么容易死掉的,单是受伤,但是福报也极大。我们修朵马,这个上面给藏巴拉洗澡,就是纪念这个事情。

  

  第四,“于正法中出家”,这个于如来的正法中出家,这个功德很大,这个自己出了家的,要好好地经常回忆这个功德,梵福量,出家的功德这么大。

  

  第五,“教他出家”,劝人家出家,也那么大。那么这个我们就是说,假使父母同意子女出家的,就会有很大的功德。我们以前在五台山,有一个同学,他就跟我们说,他出家二十年,他从小出家,这二十年里边,他的父母、亲属没有死掉一个。从这句话里边看,他出家的功德,已经他的眷属都沾到光,二十年里边,没有死一个人,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第六,“未转*轮,能请转*轮”,那么这也是极大的功德,这些,我们都是自己可以做到的。劝转*轮,那些地方没有讲经说法的,你能劝人家讲经说法,或者买磁带,去请他们听经,或者自己学好了,去给他们讲,这些都是功德事情。但是不要乱讲,乱讲把因果讲错,这个又是犯大罪。总是要自己能够有把握了,才去讲;自己还没有把握,自己知见还没有正,我说最好不要去讲。你讲了之后,自己因果背不了。一个因果的问题,五百世的野狐,他是禅师,修行很严谨的,就是说错一句话,五百世野狐,脱不了身。那么你假使,平时的修持不严格的,再去乱说乱道的,说了不晓得多少错话的话,那这个果报,哪个来救你呢?不好说了。

  

  “引此颂意,证知四梵福,感劫天乐也”,他引了那么多,总的一句话就是说,做一个梵福,能够感到一劫的生天的快乐,就叫是一个梵福量。以这个伽陀来证明,这个十种胜行,都能感梵福,一个梵福的量就是一劫的生天快乐。

  

  “颂言等”,还有个“等”字了,也是有文章的。“感劫生天等”,还有其它的说法。“等”——这全部是经部,或者大众部的轨范师了——这里是有部的说法了。

  

  有部的说法,“言此梵福量者,同前妙相业中一福量业”,就是前面,三十二相、妙相业的时候,一个福的量,百福庄严一个福的量,那就无量无边的大。这里我们说,生天一劫,当然了,我们说生到色界天、梵辅天,他的寿命是一劫,假使他生的不是色界天,他是怎么样呢?这一劫怎么算呢?也就是以前人提过的那个话,他天上生了以后,再生天,再生天,前后并起来,一劫的时间长,那么你说一个引业引的吗?不是一个引业引的,他有很多的业引出来的。因为你这个造业的时候,不是一个思心所,这个等流的时候,你造这个业的时候,有很多的思心所在里边起作用,那么那么多的思心所,一个挨一个,一个感一辈子的报,一个感一辈子的报,引业就多得很。还是一业引一生,这还是有部的说法,一个引业引一辈子。

  

  

  

   丁三 明法施

  

  从此大文第三,明法施。论云:财施已说,法施云何?颂曰:

  

  法施谓如实  无染辨经等

  

  释曰:说法无倒,称为如实,不求名利,是无染心。若能如实,以无染心,辨契经等,令生正解,名为法施。

  

  “从此大文第三,明法施”,法布施,因为讲布施,财施之后还有法施。

  

  “论云:财施已说,法施云何”,财施果报什么东西,讲了很多,那么法施是怎么回事?

  

  “颂曰:法施谓如实,无染辨经等”,这个我们正要讲这个,为人说法,转*轮是大好事,但是你不如法地讲,就是感的不是好报了,那么这个严格地说,法施该怎么样子?法布施,要如实地、无染地辨经等,这才是真正的法施。

  

  “释曰:说法无倒,称为如实”,说法没有颠倒,跟佛说的意思没有倒起来的,“如实”。“不求名利”,“无染”,这个就要自己问,你讲经是不是为求名、为求利?如果不是这个,没有染污,如果是这,有染污心,就不是法施。

  

  “若能如实,以无染心,辨契经等,令生正解”,这个才叫法施。你如实地、没有颠倒地,“以无染心”,自己发心也不是名利;然后,“把契经等”,三藏十二部,契经、应颂等等,这个样子给人家说,使产生正解,效果是正解,不是邪解。你讲了经,叫人家不要持戒——饮酒、吃肉,那不是正解。所以说,能够无染的心,自己要无染的心,又是要真正把佛的道理能够通达了,如实地讲,还要对方起正解。这样子,才叫法施。那么法施的功德前面讲过了。

  

  

  

   乙八 明顺三分善

  

  从此大文第八,明顺三分善。论云:前已别释三福业事,今释经中顺三分善。颂曰:

  

  顺福顺解脱  顺决择分三  感爱果涅槃  圣道善如次

  

  “从此大文第八,明顺三分善”,这个经里边也有三种善,也要讲一下。

  

  “论云:前已别释,三福业事”,施戒修,三种福业事讲过了。现在要讲三种善:顺解脱分、顺福分、顺抉择分。这三种,是经上的名相,也要把它通释一下。

  

  “颂曰:顺福顺解脱,顺抉择分三”,顺福分、顺解脱分、顺抉择分,三种。那么它感什么报?“感爱果涅槃,圣道善如次”,顺福分,感的是可爱的果,异熟果;顺解脱分,感的是涅槃;顺抉择分,感的是圣道。这个挨着次第,是这么。

  

  

  

  释曰:顺福分善者,谓感世间可爱果善。顺解脱分者,谓定能感涅槃果善。所造功德,回求涅槃者是也。此善生已,名为身中有涅槃法。若人闻说生死有过,涅槃有德,毛竖悲泣,当知此人已殖顺解脱分善也,如见得雨,场有芽生,当知穴中,先有种子。顺决择分善者,谓暖等四善根。此能感圣道,圣道名决择,感圣道故,名为顺也。

  

  “释曰:顺福分善者,谓感世间可爱果”,顺福分,感人天果报,这是培福。

  

  “顺解脱分者,谓定能感涅槃果善”,假使有顺解脱分善根的人,将来决定会证涅槃的,涅槃的善的果,决定能感,当然不是当下就感了。

  

  “所造功德,回求涅槃者是也”,你把你造的功德,不是求人天福报,回向涅槃的,这样的人,就是顺解脱分的人。那这个,我们说是不是容易呢?不容易!我们天天在念回向偈,祖师做好的现成的回向偈,回向涅槃了,回向菩提了。这个大家都在念,真正心里要求的,现世福报,现世的什么什么,这个就是心口不一的。你真正以祖师的那些回向的偈来,自己这么发心的念,那就是顺解脱分的善根有了,这是将来决定能证涅槃的。

  

  “此善生已,名为身中有涅槃法”,顺解脱分的善根有了,这个人身上就有涅槃法了。那么就是说,真正你把一切功德都回向涅槃,这样的人就是有顺解脱分了,身上有涅槃法。这个有证验,不是我说,“我有了,那个不好”,自己说没有用的。

  

  下边就是说,如何体验呢?“若人闻说生死有过,涅槃有德,毛竖悲泣。当知此人,已殖顺解脱分善也”,听见那生死有过(过失)、涅槃有功德,听了这些说法之后,身毛竖立、悲泪涕泣,这样激动的话,这个人就是有顺解脱分的表征。如果听了,生死是苦,苦!苦!苦!涅槃好,好!好!好!无动于衷,你还没有顺解脱分,这个你没有表现出来。

  

  《金刚经》里边,须菩提听了佛的话,涕泪悲泣,这就是般若的善根深厚的表现。在《现观庄严论》里边有的,《般若经》有善根的人,有三种,最高的就是像须菩提那样子,涕泪悲泣,最起码也是身毛竖立,感到这个特别的兴奋,听到《般若经》这个一切法空的道理,就感到就是(从)没有那么舒服的那个感觉,这是《般若经》有缘的。否则的话,听到《般若经》,越听越头痛,好了,你这个人一点般若的善根都没有,你说还要开悟,你怎么开嘛?这是顺解脱分的善已经种植下去了,这是可以有表象的。

  

  “如见得雨,场有芽生,当知穴中,先有种子”,这个以世间上比喻也可以,假使下了雨之后,这个地上有芽生出来,那你决定知道,这个地里边是有种子的。如果没有种子,下一场雨的话,不会有芽出来的。那么他听了《般若经》,涅槃功德、生死的过患,他有身毛竖立、涕泪悲泣的,那就是有芽生了,这样子的人就是有种子,那么这就是善根的表现了。如果你说你有善根的,你这一辈子一定要修生圆次第,你要这个什么的。你听了生死的过患、涅槃的功德,身毛既不竖,也不涕泣,甚至于马马虎虎,那你圆成次第交给你,你怎么办呢?顺解脱分的功德都没有,你说要成功,即身要成佛,你自己想一想,成不成得了?

  

  顺抉择分善,什么叫第三个顺抉择分善呢?就是暖、顶、忍、世第一——四加行,这个善根之后,感圣道。圣道就是见道、修道、无学道。

  

  “圣道名抉择,感圣道故,名为顺也”,我们说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最后就是见道,见道就是抉择分。圣道是抉择,能够把一切道理搞清楚,断疑的,抉择就是能够断疑的,决定把疑断掉的,圣道都能有这个功用。但是见道,是抉择的一分,见道、修道、无学道都是抉择中的一分。顺抉择分,那就是见道,四加行之后,决定是感的见道,所以说是顺抉择分。

  

  

  

   乙九 明书印等

  

  从此第九,明书印等。论云:如世间说有书、印、算、文、数,此五自体云何?颂曰:

  

  诸如理所起  三业并能发  如次为书印  算文数自体

  

  “从此第九,明书印等”,那么这里,附带的业品里边,还有些世间的业,是书法、刻图章之类的,算数,就是做算术、打算盘之类的,这也是业的一种,也要把它讲一下。

  

  “论云:如世间说,有书、印、算、文、数,此五自体云何”,世间上有“书、印、算、文”,做文章吟诗等等,“数”还有,“算”,口算,这个“数”是心数,这里把它分了两个,所以一共五个,这五个东西的自体是什么?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