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世间上传说的那些所谓中有,中阴身之类的,有一点差距的。那么这个,当然我们不能说经论的不对,反而那些对。就是世间上的事,那些东西,还有值得考验的必要。就昂旺堪布那个公案就可以证明呢,有些是不正确的,也就是说,一些鬼他变的,不是真的那个人。
庚三 明入胎门
从此第三,明入胎门。论云:前说倒心,入母胎藏,一切中有,皆定尔耶?不尔。经言入胎有四?其四者何?颂曰:
一于入正知 二三兼住出 四于一切位 及卵恒无知
前三种入胎 谓轮王二佛 业智俱胜故 如次四余生
释曰:此两行颂,是第十一入胎门。一切入胎,不过四位。一于入正知者,一入胎位也,唯知入胎,不知住出。二三兼住出者,二兼住者,二入胎位也,谓知住胎,亦知入胎。三兼出者,三入胎位也,谓知出胎,兼知住入,兼言为显后带前故。四于一切位者,第四入胎位也,入住出位,一切不知。及卵恒无知者,此前四位,唯说胎生。若卵生者,入胎等位,三时不知,名恒无知,恒无知同前胎生第四位故,颂言及也。
“从此第三,明入胎门”,那么入胎的时候,前面讲了,胎卵湿化入胎的,起染污心是怎么样子?那么下边提一个问题,“论云:前说倒心,入母胎藏,一切中有皆定尔耶?”它说前面说了,投生的时候,不管你胎卵湿化,都是起染污心,颠倒的心:从人投胎的投卵的,它就看到父母亲那些交会的情况;从湿生的,就闻到贪着那个味道;从化生的,就贪处所,都是贪着的染污心。这么颠倒心了,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有情,它全部入胎,都是颠倒。一切中有都是颠倒心,皆是这样子呢?
“不尔!”有例外的,不是。“经言入胎有四”,那么你怎么说不尔呢,它是根据经上的教证。经上说了一个话,入胎有四种,“其四者何?”那么你说四种,什么四种呢?那么两个颂来回答:
“颂曰: 一于入正知,二三兼住出,四于一切位,及卵恒无知。前三种入胎,谓轮王二佛,业智俱胜故,如次四余生”,这个颂很善巧,我们先把颂略略销一下文,再说下边的解释。它说入胎有四种,那么哪四种呢?第一种入胎,“一于入正知”,在入胎的时候不颠倒、正知,心里明明白白的,没有颠倒。“二三兼住出”,第二个,除了入的时候,正知之外,第二种是兼住,入胎,住在胎里的时候,也是正知。第三呢,除了入胎正知之后,兼住出,不但是住,出胎也是正知的。那么这三种呢,就是一个是入正知,一个是入、住正知,一个是入、住、出全部正知,这三种。第四种,“于一切位,及卵恒无知”,那么第四种呢,一切位,入住出三种,它恒无知都是颠倒、不正知。“及卵”,卵生绝对是无知的,胎生里边,有正知的入,有正知的入住,正知的入住出,卵一切都是无知。入胎,胎生的第四种呢,跟卵生的全部一样,都是无知。
那么前三种入胎是哪些人呢?“前三种入胎,谓轮王二佛”,他们的三种人,什么人呢?第一种轮王,转轮圣王,入胎的时候,正知,住、出那糊涂了,迷掉了。这个二佛呢,一个是辟支佛,一个是大佛,大觉世尊。辟支佛、缘觉,他是入正知,住正知,那么出就不正知。佛,要成佛的最后身菩萨呢,入胎正知,住胎正知,出胎正知。这是两个,第一个是缘觉的辟支佛,第二个是世尊,大觉世尊。所以说轮王、二佛——第一是缘觉,第二个是世尊,那么这三种呢,挨着次第,就是入住出正知。为什么原因?“业智俱胜故”,因为轮王是业殊胜就入能正知;这个辟支佛的智慧殊胜,所以说他能够入住正知;大觉,他是业智俱胜,所以说能够入住出都能够正知,这个颂又是很善巧,业智俱又是三个并用的。“如次”,挨了次第,就是轮王、二佛,这么挨着次第的。
“四余生”,其它的生是第四种,一切都不正知的。除了三种,轮王、二佛之外余的,都是入、住、出全部不正知。那么这是投生的情况,下边我们挨了文看。
“释曰:此两行颂,是第十一入胎门”,前面讲了十个门了,那么中间九个门,第一个是第一门,中间九个门,那么现在是十一个门,分别入胎的一些情况。“一切入胎,不过四位”,总的来说,一切有情入胎的时候,祗有四种。
“一于入正知”,第一种入胎的时候。正知,“一入胎位也”,这是一于入胎正知的,第一个入胎位。“唯知入胎,不知住出”,入胎的正知,没有颠倒,这是母亲,没有看错了,就是自己跟那个女的一方来交会,没有这个颠倒心,很清楚,这是进的母亲的胎。但是住出就不知道了,入胎之后就迷糊了,那么出来也不知道了。
第二,“二三兼住出”,第二种,“兼住”,这句话里边,它的文,语法呢是兼用的。“二三兼住出”呢,“二兼住”,三兼住出是这样子的。第二是兼住,第二住入胎,“谓知住胎,亦知入胎”,除了前面的,入胎正知之外,兼的还要知道,就是住的时候也是正知,这是第二种入胎。
“三兼出”,第三种入、住、出都是兼,都是一样是正知,这是第三个入胎位。“谓知出胎兼知住入”,出胎也知道,“兼知住入”住胎,入胎都知道。反正就是,第一个入胎正知,第二兼住,兼出就是第三种,“兼言为显后带前故”,这个兼呢,是后带前,也可以前带后了,这个都可以,反正兼带了。
“四于一切位者,第四入胎位也”,那么第四种的入胎呢,不管你入也好,住也好,出也好,都不正知,一切不知。“及卵恒无知”者,就是活用的,无知两个字,并用的。第四种,一切无知,还有卵生的,也是总是无知,没有正知的,“此前四位,唯说胎生”。
卵生也是恒无知,跟第四位一样,“若卵生者,入胎等位,三时不知”,跟第四个胎生一样,“恒无知”,总是不知道的,没有正知的。那么“恒无知同前胎生第四位”,它是入、住、出都是无知了,跟前面的胎生的第四种是相同的,所以说及,“及卵恒无知”,那么这个文体的,是里边构起的,都是互相连带的。
问:如何卵生,言入胎藏?答:谓卵生者,先必入胎,从初名说,或可卵言,据当名说。谓先入胎,后从卵生,说胎名卵,据当名说,如煮米时,即言煮饭,据当名也。
下面一个问题:“如何卵生,言入胎藏”,既然是卵生,怎么说入胎呢?入胎、住胎、出胎都无知,卵生也这样子。那么既然是卵生,怎么入胎呢?这个话有问题。
“答:谓卵生者,先必入胎,从初名说”。这是第一个解释,因为卵生的,开始要入胎的,等它入了胎之后,把卵生下来了,以后它不在的胎里。也不是从胎里出来的,从壳里边出来,从卵里边出来。但是它一开始进去的时候,入胎的,所以说叫入胎,“从初名说”,一个入胎的时候来说。
“或可卵言,据当名说。谓先入胎,后从卵生,说胎名卵,据当名说,如煮米时,即言煮饭,据当名也”。这两种了,一个是开始它入胎的时候,是从胎里进去的,后来出来了。从卵里边,或者呢,这个卵,可以说是在“将来当名”,就是将来的名字来说,卵本来是胎里的了,卵之后入了胎之后,再排出来的。这个卵在后头。“当名”,当就是在后,那么谓先入胎后从卵生,开始的时候,还是入胎的,反正这个辨呢,就是辨这个卵生为什么入胎。卵生就是先要入胎的,反正“后从卵生,说胎名卵”,胎叫卵,“据当名说”,将来的名字叫卵,现在是胎。那么好象我们说,我们煮饭,煮饭的时候,你说煮饭,怎么煮?什么饭呢?你煮的是米,怎么叫煮饭呢?煮好了才叫饭呢,在煮的时候是米,但我们一般都这样说,干什么?我在烧饭。哪里烧饭,烧米,所以真正严格地说,你没有烧饭,你说错了,但是这个从“当名”说,将来,这个米要变饭的。从它的果来说,也可以说烧饭,这是六离合释里边哪一个?有财释,可以,因立果名。
前三种入胎,谓轮王二佛者,约人以配也。第一入胎,谓转轮王,于入胎时,无倒想解,正知入胎,不知住出。第二入胎,谓独胜觉,于入胎位,正知入住,不知出位。第三入胎,谓无上觉,入住出位,皆能正知。言二佛者,独觉大觉也。
“前三种入胎,谓轮王二佛者”,那么前面三种,入、住、出正知的是哪些人呢?那是特殊的人物,不是一般的。转轮圣王,那就是很难得一现的,要人的寿命八万四千岁的时候,才出现转轮圣王。二佛更难遇到了,辟支佛,那是比轮王还要难遇;大佛世尊,那更难遇了那么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不晓得经过多少劫的时间,弥勒佛才出来,这是更难遇,这是很稀有的事情。这三种人呢,是入、住、出中间有正知的。“约以人配”,这个拿人来配前面的三种。
第一种入胎:谓转轮圣王,他于入胎的时候,“无倒想解”,入胎的时候,它的心没有颠倒,“正知入胎”。但是住的时候,出的时候,就不正知了,糊涂了,颠倒了,那就可以。这个我们也想一想,胎藏的可怕。我们现在修行的人,就是怕入胎,入了胎之后,以转轮王那么大的福气,虽然入的时候正知,到了胎里还是迷掉了。辟支佛,那么厉害的,神通广大的,入胎正知,住胎正知,出胎也迷掉了。所以说这个胎不是一个……,要尽量地修到不入胎。
第二种入胎:“谓独胜觉”,独胜觉就是辟支佛,“于入胎位,正知入住,不知出位”,入胎的时候正知,“入住”,两个都是正知。入的时候正知,住的时候也是正知,但是出的时候,不正知了。
“第三入胎,谓无上觉”,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入胎、住胎、出胎,皆能正知。这个三个都不迷,就是唯一的最后身菩萨,要成佛的那个菩萨,他能够入、住、出全部不迷住,“皆能正知”。
“言二佛者,独觉、大觉也”,所谓二佛,独觉、大觉都是佛,佛就是觉。
业智俱胜故者,释前所以也。第一业胜,正知入胎,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福故。第二智胜,正知入住,谓独胜觉,久习多闻,胜思择故。第三福智俱胜,谓无上觉,旷劫修…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