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体的,非亲友是有人的,有这个怨家,有这么一个人的,不是说亲友没有了,就叫非亲友,所以这个第一个比喻是用非亲友来比这个无明。
非实者,谛语名实,此所对治虚诳言语,名为非实,非异于实,皆名非实,亦非实无,名为非实。
第二个比喻,“非实”。什么叫实?“谛语名实”,实实在在的话,就是佛说四谛那些不可变异的话,叫实。“此所对治虚诳言语,名为非实”,它的反方向是实所对治的那个法,那就是假话,这个叫非实,那么这个话里边呢,就是指,“非异于实皆名非实”,不是说离开了谛实的话,都叫非实,也不是说,谛实没有的地方叫非实,这也是跟前面非亲友一样的意思。下面等,等什么呢?
等者,等取非法、非义、非事也,如不善法名为非法,不善义名非义,不善事名非事。此与善法等相违,名非法等也。论云:如是无明,别有实体,是明所治,非异非无。解云:非异者,非是异明之外,总是无明也。非无者,非是明无处,名无明也。
“等者,等取非法非义非事也”,反正这一类的事,语言呢,印度是很普遍的,它就一下子举了四、五个,噢,那就是说,非法,不善的法叫非法。不善的义,不合义理的,叫非义。不善的事情,叫非事。这个就是说,跟善法相违的,叫非法,并不是跟善法以外的都叫非法,也不是说善法没有的地方,叫非法,这个全部是配那个比喻。
“论云:如是无明,别有实体,是明所治非异非无”,所以说,《俱舍论》就是说这样子,所以我们就看到,就得到这个结论了,就是说无明呢,它是有体的,有一个,它个别,它自己有一个体的,实在的体。此明所治,是明,智慧所对治的那个法。“非异非无”,并不是说离开了智慧,都叫无明。非无,也不是说智慧没有就叫无明。所以说呢,这个颂主要就是说,解释无明是有一个实体的法,它也不是没有智慧就叫无明,也不是说智慧以外的都叫无明。
“解云:非异者,非是异明之外,总是无明也”,并不是离开智慧之外,一切法都叫无明,那是不混淆的。“非无”,并不说智慧没有的地方,就叫无明,那就是有体的。
又契经说,无明缘行,故知有体,此则略证。
这是前面就是推理来证明,无明是有体,不混淆其它的。那么下边的教证,从佛的契经里边也可以引证出来,我们说佛说十二缘起的时候,“无明缘行”,无明可以缘起,缘起下边可以生起的一个行来。那么既然它有作用的,能够生起行的,那当然它有体的了,没有体,它怎么能生出行来呢?所以说呢,从经里边看,可以证明无明是有体的,那么这里呢,就是教证、理证都全的。但是还是略证,后边还有广泛的,广证,先是略证,下边是广证。
壬二 广引证
从此第二,广证,颂曰:
说为结等故 非恶慧见故 与见相应故 说能染慧故
释曰:初句引证,下三句破异说。说为结等故者,说谓经说,结是九结,等取三缚、十随眠、三漏、四瀑流。经说结等,皆有无明,岂无实体,说为结等。
“从此第二,广证”,反的正我们说印度的思辩学,《俱舍》里边就应用了很多,都是辩论的问题。那么这样子呢,我们的思考,经过这样学的呢,思想会微细,会细致。我们考虑问题,研究学问这个分析力很强,这个思想能够深入,不经过这些训练呢,思想是浮的。我看很多人,决定都有这个感觉,书看了半天,好象懂了,实际上意思抓不出来。就是浮在面上,那个就不深入。不深入的话,永远学不进去的。我们说要深入到字里行间,透入文字之后,才能抓到内容实质。你如果仅是停留在文字上的话,那背下来了之后,也得不到里边真正的意思。前面贯不通,人家提一个问题,马上就打倒了。这个就是没有深入。我们多学《俱舍》,就能够把思想磨炼成一个细致,细致的不但是对思辩,辩论有帮助,同时对入定也有帮助,入定的心是很微细的,如果你粗心,粗气的,你决定入不了定,你心慢慢的微细,微细,细到后来,最细的心就是入定。所以说呢,这个对我们的定是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我们开智慧,极大的帮助,开智慧,你不经过微细的锻炼,你怎么开得出来呢?你一个石头粗得不得了,作用不起的,一定要磨细。
“说为结等故,非恶慧见故,与见相应故”。这些都是因明的架式噢,它说是无明有体,它的宗。无明有体,它的因是什么?“说为结等故”。下面再举个喻。那么第二个,因明的格式呢,“非恶慧见故”。无明不是恶慧,恶慧是见。“与见相应故”,又是一个因。“说能染慧故”,又是一个因,这里就有四个因明的格式在里边。
“释曰:初句引证,下三句破异说”,那个第一句是引证,下三句破。第一句什么引证呢?引经上的文来证明有体,你说无明怎么有体的?经上说的,说为结等故,经上有这么说的。这个是教证,说为结等故者,说,就是经说,不是一般人的说,这是经上这么说的。
“说为结等故者,说谓经说,结是九结,等取三缚、十随眠、三漏、四瀑流”,在随眠品里边,烦恼就分几种,好多种烦恼,各式各样的烦恼要讲。那么里边呢,有结,结有九个,缚有三个,随眠有十个,漏有三个,瀑流有四个,其它还有。举这几个,里边都有无明的,在九结里边有个无明结,在三缚里边有个无明缚,十个随眠里边,有个无明,三个漏里边,有个无明漏,四个瀑流里边,有个无明瀑流。那么就是既然经里边,结也有它,三缚、十随眠、三漏、四瀑流,都有无明,那么明明说无明是有体的。
“经说结等,皆有无明,岂无实体,说为结等”,经里边说结、缚、随眠、漏、瀑流等等,里边都有无明这个东西,岂可以说,没有体的东西,摆在结里边去呢?既然它是没有体的,怎么能摆在结、瀑流里边去呢?明明它有体才摆得进去。没有体的话,不能摆在里边。这是好几种烦恼,各式各样烦恼里边,它是一个,所以它能摆进去,这是以经来论证无明是有体。下面是破其它的一些说法。
非恶慧见故者,破有余师说。有余师说,无明以恶慧为体故。彼云:如恶妻子,名无妻子,如是恶慧,应名无明。论主破此,故言非恶慧见故,谓染污慧,名为恶慧,于中有见,故非无明。如身见等,是恶见慧,慧既有见,宁是无明?
“非恶慧见故者,破有余师说”,有些论师他的一些不正之见,破它。“有余师说,无明以恶慧为体故”,因为有其它一些论师,他说无明就是以恶慧,就是不好的慧,不如法的慧,邪的慧,就是无明。这个看起来有点道理,但是它就破了,它这个因明就是宗:“无明非恶慧为体”,为什么?它的因就是非恶慧,就是见故。非恶慧是宗,见故,它的因,它是见,所以不能说恶慧。
“彼云:如恶妻子名无妻子,如是恶慧应名无明”,他也引一个世间上的话来证明,这个恶慧就是无明。他说世间上呢,这是印度的习惯,恶妻子叫无妻子。他们假使一个印度社会里边,假使这个人的妻子,很暴恶,这个人脾气很躁,就是泼妇了。我们说,就是这一类的人,他们就叫她叫无妻子。这样的妻子等于没有,实际上比没有还差,还糟糕,那么他们印度有这个习惯,叫恶的妻子呢,叫无妻子。那么这样子引证过来,我们也是,恶的慧,恶慧的嘛就是恶的见了,见就是智慧了,恶的慧吗,就叫无慧,就是无明了。恶的慧嘛,就是恶的明,就叫无明了。那么恶妻子叫无妻子嘛,恶明就是无明了。那么他好象是很有道理啊,我们前面也说的了,无明呢好象是,非亲友嘛就是怨家了,那么他也用这个世间的比喻来比喻,世间上有这个话,恶妻子叫无妻子,那么恶慧,慧就是明了,恶慧就叫无明,这样子很有道理。
“论主破此”,这样子世亲菩萨认为不对。“故言非恶慧见故”,非恶慧,否定它,这是宗。无明不是恶慧,为什么缘故?因就是见故。“谓染污慧名为恶慧”,什么叫恶慧呢?染污的慧,不是清净的慧,我们清净的慧,智慧了,那是无漏慧了,有漏的善业叫不染污的,染污的慧,那就叫恶慧。
那么这个里边有两层意思,第一层,“于中有见,故非无明,如身见等,是恶见慧”,在恶慧里边,各式各样的恶慧里边,都很多是有见的,所以恶慧里边叫见,什么叫见呢?那些见呢?身见、边见、邪见,这都属于恶慧的。恶慧里边就是说恶慧的,很多啊,各式各样的恶慧很多。中间有一部分是属于见的,就是身见、边见、邪见等这五种不正见呢,都属于恶慧里边的。那么现在我们说在九结里边,一个是无明结,无明是一个结,但是呢,见结那些邪见之类也有个结,叫见结。你如何说无明就是恶慧的话,何必九结里边,无明结一个,再加一个见结呢,不需要了,两个是一个东西的话,一个无明结,就是见结,那不需要再有个见了,所以说这个不对,这是第一个理由。我们说恶慧里边有见的啊,那么就是不是无明,因为恶慧里边见在九结里边另外开一个见结的,如是是无明的话,那不需要再开一个结了,无明结就是见,恶慧见,那就不要再开了,第一个道理推翻,这是第一个理由。见故,这是见故的两层意思,这是第一见故。
第二个见故呢,“慧既有见,宁是无明”,无明,它是一个糊里糊涂,愚痴了,不知道,这个道理不知道。而见呢,却有推度性了,它有能够推度,能够决断有这个功能。无明不是,无明它既然是糊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啊,根本没有推度决断的功能。那么你见是有这个功能的,无明没有那个功能的,那无明怎么是见呢,不能是见,所以说“慧既有见,宁是无明”,慧有见的,那么无明是没有见的,不能推度决断的,那不能是无明,这是两个意思。
所以说世亲菩萨里边,“见故”,有包涵两层意思,一个是九结里边有见结,不能是无明,两个一样的话,不要立两个结了。一个见是有推度性的,而无明没有推度决断性的,那岂能就叫见就是无明呢?所以说这个“见故”,两层…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