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把香味道,他闻得很多很多的香,那饮食里边的好的精华,他都吸进去了,他第一个吃。我们说那个烧饭的时候第一个享受的就是厨师,他还没有拿出来,他已经吃够了,这个味道他吃了不少,所以一般厨师都是胖的,瘦的当然也有了,很少,都是胖的多,就是他的营养特别丰富了,那么这些都是食的关系。
下边我们干脆把《成唯识论》的讲一下19。第二个是触食,什么叫触食?触食的定义,“触境为相”,第一个是变坏为相,触食的定义呢,是触境,触着那个境为相。“谓有漏触”,决定有漏的,无漏的触不增长三有的,我们这个是增长,是增资益三有,对我们在三有里边,资益我们身体的,这是一定要有漏的。有漏的触,取境的时候,它能产生喜等感觉,这个喜的那些受对我们的身体有资益的作用,“能为食事”,食就是补益我们的身体。“此触虽与诸识相应”,这个触,当然,我们前面说触有六个,眼识相应的触,乃至意识相应的触,这个里边意识相应的触是主要的,它的食的意思特别胜。触的境比较粗显,可以产生喜乐,及顺益的受、舍,有一种舍,产生舍,但是这个舍呢,也是对我们身体有好处的。假使你心里很烦躁的时候,把心放下,什么都放下,这个碰到这样的触,也对我们身体有好处。所以这样顺益的舍,不是一般的舍,顺益的舍,这些喜、乐、顺益舍,都给我们的身体有资养的作用。所以说呢,尤其是意识里边的,这个作用特别大,那么所以说舍,也是食的一种。
主要的食的意思呢,就是说,能够对我们身体产生资养作用的。那么六识里边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个前面五个识相应的触呢,当然也能产生一些顺益我们身体的作用,但是呢,总的来说,作用最大的是第六意识相应的触,这个触里边的喜乐,或一个顺益的舍的那些触呢,对我们身体有资养作用,殊胜,所以说叫触食。
那么第三个,就是思食。思食的定义是“希望为相”,心里有一个希望。“谓有漏思”,有漏的思,“与欲俱转”,跟我们的欲心所同时转的有漏思,对可爱的境所希求。“能为食事,此思虽与诸识相应,属意识者食义偏胜”,也同样,这个思心所,虽然前五识与思心所相应的,但是呢,第六意识相应的,这个思心所的,从食的意义呢,特别殊胜,这个我们当然了,我们前五识,都是叫无分别,祗有自性分别,没有计度随念分别,当然,它作用是小得多。而第六意识呢,不但有自性分别,又有计度分别、随念分别,它的分别作用特别强,那么它思心所跟它相应的,作为一个食的作用当然更殊胜。所以说虽然前五识也有思心所,它作用不强,而第六意识相应的思心所,对这个希望的力量特别强,作思食的意思特别殊胜,所以以第六意识为主,并不是前面五识相应的思没有作用,就是这个第六意识相应的思的作用最大,所以主要的采取第六意识相应的思。
这个在《俱舍论》里边讲了一个公案。它说过去啊,有一年,他们是遭了灾荒,这个地方,大概农村了,他的父亲看看住下去要饿死了,要逃荒去。他有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年纪很小,走也走不动,要他抱起走。抱起走的话,他自己又饿得不得了,抱不动,看了样子没有办法了。他就想这个办法,赶快自己逃荒去,尽量的拿些东西回来养他的孩子。祗有这个办法了,要是一起走的话,路上走也走不快,就拖死了,那么他想了这个方法就走了。走之前呢,他盛了些灰,一些灰灰装两个麻布口袋,高高的挂在梁上,对他的孩子说,这个里有粮食,你们饿的时候就把它们打开来吃,那么你等我回来呢,更好的粮食再带回来。这样他的孩子就天天望了口袋,虽然肚子饿得很呢,但是想到里边有吃的,他就心里冀希望。他的父亲走了很久,但是他逃荒的时候,你说一下子拿粮食回来,谈何容易呢?自己能够吃饱也不简单了,跑出去,自己能吃饱还是饿死都不知道。那小孩子在家里呆了很久啊,至少一星期以上了,那饿的不得了了,哭了,叫了。一个邻居跑进来了,啊,你们干什么啦?他说,你赶快啊,把我这个粮食口袋拿下来,煮起来吃,我们饿的实在不行了,他邻居说现在那么饥荒的时候,哪有那么大口袋的粮食盛起来,不可能的。他们孩子说,我们父亲从来不骗我,一定是粮食,赶快把它拿下来。那个邻居也没办法,就把它解了一看,一大口袋的灰,那个孩子一看那个灰,马上眼睛一翻就死掉了。但是你说你本来饿的不行了,早该死了,就是因为思食,冀希望于这个口袋,能够维持很长的一段时间,维持一个多星期。但是后来看了是灰,希望没有了,思食的力量没有了,那么就一下子就饿死了,这就是思食的作用啊。
另外还有一个也是《俱舍论》提的,有一批商人到海里去取宝了,但是碰到大海浪船翻了,船翻了带的饮食都沉到海底去了,那么他们是很着急了,很着急的时候呢,那么就远远的看到呢,那个海里边不是有一个水泡泡嘛,一大堆水水泡泡,远远的看上去好象是高起来一块,像一个岸了,好象快到一个岸了,他们就看了这个岸不远,他们就拼命地希望能快点到海岸去,坐个烂船把它开过去,但是粮食已经没有了,饿了很多天了,好容易开到他们认为是岸的地方一看,都是水泡泡,糟了,马上就死掉了,也是一样的。就是过去能够维持他生活的是个希望,思食,他能够,以为他一直开到那个船上开到那所谓岸边,等到开到岸边,不是岸,希望没有了,希望没有了,维持的力量也没有了,他就死掉了。
这个我们看到世间上也很普通,一个老人,他要死的时候,挂念他的孩子,在外地的,他就盼他的孩子回来,总是等在那里,一直等到他的孩子到了,眼睛一看,噢,来了,满意了,好了,就走掉了,这个事情蛮多的。但是也有那个孩子实在太远了,等不及的,那他的思食的力量不够,那么他先死掉也有。一般说,能够见了面之后的蛮多的,这就是思食的关系。
那么还有一种呢,就是《俱舍论》上讲的。他说,海里边有一种大的动物,它产卵,不产在海里边的,大概它这个卵,恐怕海水漂掉,就跑到岸上来,产在沙里边,可能这个卵要保持温暖的,它把沙里边产了卵之后,把沙上面盖住,它回去之后,就到水里去了。卵在沙里边,可以维持一段时间,慢慢,慢慢的,就可以化出来。这个里边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这个海里边那个,总是大鱼之类的,它尽量系念它那个卵,这个卵就不会坏。那么假使这个母亲,这个大鱼的话,它忘掉了,这卵就要坏掉。那么这个说法,世亲菩萨认为不对,这个思食,应当是卵在思念它的母亲。卵在产下来的时候,有个温暖,这个暖的触,它忆念它,尽量抱了那个怀念,对它母亲的怀念,可以维持它不坏,一直到它化出来。那么也是属于思食,因为它经常思念它的母亲。
这些都是我们说思食的特别殊胜的作用,一般说呢,思食是,下边要讲,对下一辈子的造的业,思就是意造业,思就是思心所,思心所,我们造业就是思心所造的,动作,造作就是思心所的那个作用。这是思食。
下边最后是识食。识食是什么呢?《成唯识论》里边说20,“执持为相”,执持,它的功能是执持我们的身心不坏掉。我们说我们睡觉,睡的糊里糊涂了,什么都不知道了,昏睡的时候,没有做梦,身体上精神作用全部没有了;那么或者是休克,或者是大麻醉,全身麻醉,那时候意识作用没有了,那么你是不是该死掉了呢?没有,阿赖耶识还在,阿赖耶识把身体维持到,可以不坏掉。如果阿赖耶识离开了,那就完了,这个身体就要烂。所以说,它们是借尸还魂了,什么东西的话,如果这个识,真正阿赖耶识,这个身体,阿赖耶识跑掉了,它没有好久时间,细胞就会变坏,细胞坏死了,再怎么要投生的中阴也跑不进去了,还魂要回来,也回不来了,总是你一个阿赖耶识没有走掉,它这个里边还能够维持它的生命的,那才是可以活过来。那么这个识就是执持身心的。“谓有漏识由段食,势力增长,能为食事”,有漏的识,它靠了段食、触食、思食这个辅助的力量,它也有能够维持生命的功能。
“此识虽通诸识之体,而第八识食义偏胜”,这个识,虽然我们说到,这个《成唯识论》当然是以八识来说的。这个识,虽然我们八个识都通的,都有识食的意义,但是第八识的意义特别殊胜,它是“一类相续执持胜故”,它能够一类的相续下去,执持我们的身心,这个作用最殊胜。这个很简单了。我们说执持身体的作用,如果你是眼识的话,眼识晚上睡觉,什么都不看了,眼睛该坏了,不坏。耳识,耳识在晚上耳朵你昏睡的时候,也听不到了,也休息了,不起作用了,那这个不是说晚上,就是你休克了,或者你麻醉了,什么作用也没有了,打你也不知道了,那么你怎么知道你身体怎么没坏呢?这是作用不是没有了吗?但是阿赖耶识还在,所以它能够执持你身体不坏掉,执持为相嘛,这是识食。
此四,这个四个食,能维持有情的生命,使它不断不坏,所以叫食。为什么叫食呢?这是《成唯识论》的意思。这个也很好了,我们是参考一下。因为根本乘的东西,它到后来补充更完整的,就是上面的瑜伽跟那个中观。那么这里我们再说一下,从有部发展到俱舍,俱舍发展到经部,经部再发展上去,就是唯识。这个你们在印度佛学的时候,已经讲过了。所以唯识是从经部、有部这些源流,是这样子发展起来的。所以里边的意思,祗有补充,并没有什么相反的地方。尤其是跟经部,很多的地方是采取经部的一些见解。
那么到底什么叫食?能使有情的生命,令它“不坏不断,故名为食”,这个就叫食。段食祗有欲界有用处,色界、无色界根本不要了,不要有段食,对它们没有用。触食跟思食遍三界,但是要依了识转的,有识才有,识没有了,它也没有了。所以这个段食欲界有,真正思食跟了识的,跟了识食才来的,识食是遍三界的,思食、触食当然也遍三界了,但是主要是依…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