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P64

  ..续本文上一页了识生起来的。

  那么下边,再一个问题,也是《成唯识论》里边的21。我们说段食是香、味、触三个境,三个尘,它提这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香、味、触都是食?那当然我们想一想都看到,有香有味有触的东西不一定都可以吃的,吃下去对身体有益,这不一定的。那么它说,是不是一切都是食呢?不是。他说,“于变坏时能为食事”,在变坏的时候,可以做食,没有变坏的时候,不能叫段食,就是说这三个东西不是一切时候都是食。那么对法第五卷里边说,“有变坏故,有变坏者,资益之时,方名食故”,什么叫食呢?先是它要变坏,变坏的时候,还要对身体有资益,那个时候才叫食,食没有坏的时候,不能叫食。

  下边色不是食,它也是讲了一些22,跟我们讲的差不多。声,这个体是疏远,那个体是很稀疏,它“离质用兴”,就是它对我们起作用是离开根的,对我们身体不是资益的作用,跟颜色一样不算食。但是我们听了音乐,很好,欢喜,也是对身体有好处,有的时候,听了好的音乐,能够恢复疲劳等等。这是触食,对声音反应起一个声触,这个触对我们有好处,不是段食。大概是差不多,补充意思,大概补充这一点就够了。再多一点也没有啥用处,因为现在不是研究《成唯识论》,大概跟我们有关的,我们采取一下。下边我们接下去看《俱舍》。

  

  触思识三食者,触谓三和生触,思谓意业,识谓识蕴,皆能持身,并称为食。有漏通三界者,触思等三虽通无漏,而今食体唯取有漏,资益有故。若无漏法破坏诸有,故非食也。触等三食通三界摄。

  “触思识三食者”,这里讲得很简单的,触就是三和生触,这个触很简单了,给你表明了,不是我们身体触到的叫触,是根、境、识三个和了,和合起来的产生的那个触,才是我们的触食,那是心理状态了。

  “思谓意业”,思么是意业,造业的那个思心所。

  “识谓识蕴”,就是我们的识蕴,这个我们《成唯识论》是讲了,识蕴里边,主要的是第八识,那么在根本部里边呢,第六识的思心所,是第六识的细心,这个微细的那个心,它能持身,这六个识都能持身,而这个如果以八识来说呢,第八识力量最强,以六识来说呢,第六识的思心所的力量最强,都叫食。反正能持身体的,资益身体的,能使它不坏、不断的,那都叫食。

  那么这个四个食,是有漏无漏呢?下边要说了。

  “有漏通三界”,前面的段食不要说了,祗有欲界有,色、香、味、触,这个我们照“十五唯有漏”,这个前面不要忘记,这肯定有漏的。那么心里边本来要通三的,心里边通有漏、无漏的,那么触食、思食跟识食,到底是有漏无漏呢?这个要辨一下。“有漏通三界,触思等三,虽通无漏”,后边三个是通无漏的,但是我们这里采取的是有漏。“资益有故”,这个对我们的有,所谓“有”,就是三界的生死的五蕴,能够资益这个的。“若无漏法,破坏诸有,故非食也”,无漏法是出三界的,它要破坏有的,“故非食也”,不叫食。

  “触等三食通三界摄”,触食、思食、识食,三个界都有,通三界。我们说无漏触不是食,但是无漏触对身体有帮助、有益处的却是很多。我们修无漏定的时候,那个禅触,对我们身体极大的帮助,这个,但是不能叫食,尽管它对身体有资益的作用,但是因为它是出三界的,不是资长三有的,那就不叫食,不在食里边,属于食的都是有漏的。那么这后三个食呢,通三界,三界都有它。段食前面说过了,祗有欲界有。下边是,因为谈到食了,不是有这个,中有是吃香的了,那么又是提起这个呢,就把经上所有中有的名字全部提出来,凡是经里边讲到中有的,各式各样名字,都集中这里说一下,那么我们以后看到书上,管你那一个字看到,就是中有。

  

  意成及求生,食香中有起者,此通经说中有名也。谓契经说:食有四种,能令部多有情安住,及能资益诸求生者。解云:言部多者,此云已生,五趣生已皆名已生,故部多言,摄五趣也。言求生者,即是中有,以佛世尊以五种名说中有故,一名意成,从意所生,非精血等外缘成故。二名求生,常喜寻察当生处故。三名食香,香为食故。四名中有,二趣中间所有蕴故。五名为起,对向当生暂时起故。

  “意成及求生,食香中有起者”,这个两句话是说“此通经说中有名也”,就是把经里边中有的名字,把它通释一下,经里边出现中有,用了很多名相,把它集中起来这里说一下。那这个又便宜了,我们以后看到经,看到这个名字知道是中有,那个名字也是中有。

  “谓契经说,食有四种”,带起来这个话呢,因为也是经上讲食的方面,就带起这个问题,先说从真的开始,讲事实,契经里边,经里边说的,食有四种。

  “能令部多有情安住,及能资益,诸求生者”,这里就提起求生了,所以讲到中有的五个名字,经里边嘛,先有这一个话噢,跟我们讲事实了,它要给你事实,它说食有四种,这个四种食呢,能令部多有情安住,及能资益那些求生者,两类有情。那么解释了,什么叫部多有情?

  “言部多者,此云已生”,在五趣里边的已投了生的就叫已生。

  “故部多言,摄五趣也”,五趣众生就是,这个食能使五趣的众生安住,这个食当然令他安住了,没有食嘛就饿死了,这是第一种,噢。

  “言求生者”,求生就是中有,中有在求它的投生的地方了,中有不停的了,它就是在找投生的地方,一找到之后就投生了,没有闲在那里,空在那里的,所以中有时间不长。

  “以佛世尊,以五种名,说中有故”,那么这里呢,就是求生,为什么叫求生呢?我们说佛对中有说过五个名字,一个叫意成,“从意所生”,不是精血生的,不是父亲母亲生的,从意识里边生出来的。“非是精血等外缘成故”,不是靠外缘的,直接从自己意识里边生出来的,这是化生的了。

  “二名求生,常喜寻察当生处故”,它经常在观察、寻找它该投生的地方,叫求生。

  “第三名食香,香为食故”,我们前面说过的健达缚,它以香为食的,它的饮食是细饮食,吃那个味道的。

  “四名中有”,这是一般的,普通的中有,死有以后,生有还没有生之前的一个中间阶段,叫中有。“二趣中间所有蕴故”,在两个趣中间,这个趣死掉了,那个趣还没投生,中间的五蕴,中有。

  “第五名为起,对向当生暂时起故”,对将来要生的那个生有来说,它是暂时这么起一下,它中有的时间不长的,暂时起一下,叫起。

  那么这里我们就指出了中有五个名字,大家记住的,意成、求生、食香、中有、起,都是指的中有,一样的。它的意义不同啊,但是指的体是一个,不同它哪一方面的特征,安一个名字。

  

  又契经言:有坏自体起,有坏世间生。解云:起谓中有,生谓生有,此二无常可破坏故,名为有坏。中有非无标以自体,生有多过,称曰世间。

  经里边有这么一句话,他就引了一下:“有坏自体起,有坏世间生”,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啊?

  “解云:起谓中有,生谓生有”,起,这个是说中有,“有坏世间生”,这个生指生有,这两个都是无常的,可以破坏的,叫有坏。中有也好,生有也好,这都是无常,要坏的。

  “中有非无,标以自体”,一般人不承认有中有的,它就是自体,它有体的,就是强调它有体,于中有是无常变坏的,它就是有自体的,这是“有坏自体起”。“有坏世间生”,生有是无常,要变坏的。它是有很多的过失,我们世间就是有很多过失,就叫世间了。我们前面讲有漏五蕴的时候不是讲过了,世间嘛,也叫世间了,就是要变坏的,很多的过失啊。这个生有是属于世间上很多过失的,叫“有坏世间生”,它也生起来的,叫生。

  

  又契经言:有补特伽罗,已断起结,未断生结,于此经中,广说四句:谓上流者,为第一句,谓无色上流也,于无色界,不受中有,已断起结,更有受生,未断生结也。中般涅槃为第二句,正居中有,未断起结,更不受生,已断生结。诸阿罗汉为第三句,更无生故。除前诸相为第四句。

  “又契经言,有补特伽罗”,这下边四料简了,契经里边有这一个话,有一类补特伽罗,它起结,就是生起生有的烦恼啊,那个起结已经没有了。未断生结,生结还没有断,怎么样子呢,四句来说。

  第一句,“谓上流者,为第一句”,上流就是什么呢?不还果,他生到无色界去了,无色界里边没有中有的,所以起中有的结是没有了,但是它并不是不投生了,无色界里边还要一层一层上去,空无边处、识无边处,一直到最高,然后才涅槃。那么这里边生有还有,生有的结还在,而起的中有的结没有了,他再也不投中有了。证到最高的时候,他就般涅槃了,证阿罗汉了,那么他再也没有什么中有了。从这个时候,上流就是从不还果起,他生到无色界,那中有就不再起了。这个时候起结已经断掉了,但是生结没断,还要无色界还要去,这是第一句。这我们听了本来是很奇怪,怎么中有没有生,那么无色界就是不要中有的,他无色界之后再也不来了,直接证了阿罗汉果,就出三界了。所以说中有的起结是没有了,生结还得要无色界去受生,那么第一句,已断起结,未断生结。

  第二句,“谓无色上流也”,就是上流到无色界去的那些,上流将来我们讲贤圣品里边也很多,不还果里边有中般,有现般,还有各式各样的有行般、无行般、上流等等,上流里边无色界还有什么的啊,还有现般的,那么都在贤圣品广讲,这是指里边一种,它要生到无色界去的上流。“于无色界,不受中有”,到无色界里边,中有是不要再受了,“已断起结”,但是还要无色界受生,生结没有断,这是第一句。“中般涅槃”,这是又一个,中般,中般涅槃为第二句,就是已断生结,未断起结。这是什么呢?生结断掉了,这不再投生了,但是起结,中有还要受,怎么呢?中般,是在中有的时候般涅槃,那么就是说他中有还要…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