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七个天、十八或十六;无色界四天。(这个你们带的《基本三学》的书里边可以参考一下,一百九十页有个表——三界表。这个三界表里面,就把这个都画的很仔细了,很清楚。一看一目了然,很快,看文字好象是要慢一点。这个表一看,不要动脑筋,全部在眼睛里了。这个表你们可以多看看,把它记在心上,不要摆在书上,什么东西都摆在自己心上去,然后人家问你三界,你祗要想那个表,一想好了,一个一个都给你说出来。如果文字要背了,背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所以表有帮助我们的记忆,能够使我们条理清楚的好处。这个三界表大家看到了,没有带的回去看看,一百九十页,在《戒定慧基本三学》里边,有这么一个表。)
那么今天,我们要接下去讲下面一颂:“于中地狱等,自名说五趣,唯无覆无记,有情非中有”。
丁二 明五趣
从此第二,明五趣。论云:已说三界,五趣云何?颂曰:
于中地狱等 自名说五趣 唯无覆无记 有情非中有
释曰:前两句列五趣名,下两句诸门分别。
“从此第二”,“明五趣”,这个第二科,明五趣。前面三界讲完了,五趣是什么?“论云:已说三界,五趣云何?”
因为三界也好,五趣也好,这些都是经上经常出现的法相名词。论就是解释经的。很多人不知道,以为论是另外编了一套,好象对佛的经不相干的。所以我们汉地的学佛,一般都是重经不重论,以为论是菩萨或者祖师造的,经是佛说的,那么当然佛说的珍贵了,他们不知道论就是解释佛说的经的。假使直接看佛的经——当时佛在世的时候,众生根机利,佛一说他们就懂了,甚至于见道,乃至于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现在的人根机钝了,这些法相名词都不知道,你把经看了之后,你还是莫名其妙。那么怎么办?就是要靠菩萨造论,解释这个经。
那么经上说的三界到底指什么?这里讲了很多,三界就是包括这些内涵。那么五趣是一个名词,到底五趣是什么?跟三界有什么差别?这个都要搞清楚,这就是法住智。缘起的法,一个一个搞清楚,然而才能进入性空。如果缘起法一无所知,你说空、空!空!空什么?以前,古代就有一讽剌的话,“鸟空鼠即”,六即,在天台叫六即:理即、名字即、观行即、相似即、分证即、究竟即,这个道理搞清楚了,那就是层次分明。如果搞不清楚,含含糊糊,像老鼠一样的,叽!叽!叽叫,没有意思。空——我们说二十空,人空、法空等等,十六空,这要一个个搞清楚,这是证到空性的一个先决条件。先要理解空,然后证到空。但是你如果空的条件搞不清楚,觉得乌在空中飞一样,嗡、嗡、嗡在喊——这个不是。没有意思,就是“乌空鼠即”,就是讥讽那些人名相上、文字上表面看了看,实际内涵不知道。那个跟“鸟空鼠即”一样,不起作用的。
我们一定要把真正的内涵要搞清楚。三界跟五趣什么关系?这个你倒试试看,我们说五趣三界哪个都知道,那么三界跟五趣,它们的关系如何?是不是相等的?这些问题一定要搞清楚。现在讲五趣:
“颂曰:于中地狱等,自名说五趣,唯无覆无记,有情非中有”,三界里边“地狱等”,地狱、人、天、饿鬼、傍生。地狱、傍生、饿鬼、人、天,这个叫五趣。这个五趣,从三性来说,“无覆无记”;从有情非情来说,是属于有情的。五趣一定指有情,三界包括有情、非情,都在里边。三界的范围前面讲过。从阿鼻地狱起到他化自在天的有情都是欲界,然后从风轮起,一直到他化自在天宫殿住处,也是欲界,包括有情世间、无情世间都在里边。而五趣祗指有情世间,同时五趣里边还要除掉一个“中有”。中有不包括在五趣里边,这个为什么不包?下边要讲。
“释曰:前两句列五趣名”,什么叫五趣呢?就是前面讲的地狱、傍生、饿鬼、人、天的名字,“下两句诸门分别”,就是五趣里边一些分别,一些特征。
于中地狱等,自名说五趣者,于三界中,有地狱等,说名五趣。谓前所说,地狱、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
“于中地狱等自名说五趣者,于三界中,有地狱等”,这个叫“五趣”,这个“等”就是傍生、饿鬼、人、天。这个叫五个趣,“谓前所说,地狱、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那么这个五趣,我们说在三界里边,跟三界是不是同样的?前面三界也是说这个地狱、傍生、鬼……,但是这里说五趣,下边就要分别,到底是不是同样的?
唯无覆无记者,三性分别,此五趣体,不通善染,唯无覆无记,过去业所招,是异熟生无记。若通善染,五趣便相杂,谓一趣中,具有五趣业烦恼故。亦不通外器,以外器中,通于五趣,共受用故。
“唯无覆无记”,从三性——善、恶、无记来说,它是无覆无记,也不是有覆记,也不是善,也不是不善,是属于无覆无记的。“此五趣体,不通善染”,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染的,这个异熟果是无记的。前面五类分别门讲过,异熟生是无覆无记,既不是善的,又不是不善的。因为因有善恶,果唯无记。这个前面讲异熟果的时候讲得很清楚了。
无覆无记有几个?不晓得大家还记不记?一共有四个。我们提一下,过去业所招,是异熟生无记,异熟在四个无覆无记里边是属于异熟生的无记,是过去业,善恶的业,感到现在的无记的异熟果。
那么下边辩论。“若通善染,五趣便相杂,谓一趣中,具有五趣业烦恼故,亦有通外器,以外器中通于五趣,共受用故”。这个,有的部——大众部里边,他们就认为五趣的体,也通善,通恶,不一定是无覆无记。他怎么说呢?这个异熟果肯定是无覆无记,这个是哪一部都相同;他们说五趣里边包着五趣的因——烦恼业,这个烦恼业是招感五趣的因,它也属于五趣范围之内。那么大众部这样说的话,那五趣里边当然有善恶了。这个造的业有善有恶,那么人天的业是善的,那么是业报,所以说五趣里边有善有恶。
这个说法,有部反对,世亲菩萨也反对。假使你说五趣是包含善恶业、烦恼的,那么“五趣便相杂”,五趣就混淆了。你说人趣,本来是人,就是人趣了,但是人趣里边它可以包含一些,产生一些地狱烦恼,或者造地狱的业,那么这个人,又是人,又是地狱,这个搞不清楚了。那么畜生里边也可以造其它的业。这个五趣里边就乱七八糟了,说他到底是人,是地狱,是畜生,是天,还是龙,还是什么呢?这个就混淆了,搞不清楚了,那么就不能包含那些善染。所以五趣祗能包异熟果,不能把异熟果的因——业、烦恼包进去。有部跟世亲菩萨的主张是这样子,我们也感到这样子才清楚。否则的话,确实五趣混淆了。你说一个人,他造业多了,这个人,你说到底属于哪一个趣?这个乱七八糟了。所以这个说法不明确,他们有部不采用。五趣祗是指的那个异熟果,决定是无覆无记,那么善恶的业是五趣的因,不能包在五趣里边。因就是因,就是烦恼、业。
另外一个问题是说,五趣能不能通器世间?这也不能通。为什么不能通?“以外器中通于五趣,共受用故”,这个外器世间,是共业,不但人的共业,也是畜生的共业,也有天、龙、鬼神的共业。在这个世间上,固然人在这世间上住;很现实的,畜生也在里边住,鸡、猫、狗、牛……,都在跟我们同样住,我们说这块地,他也是这块地,我们说这是草,他就当饮食吃,那祗是共业。如果你说通,假使五趣通器世间的话,那又混淆了,这个器世间里边,五趣是共的,那你到底是属于哪一个趣呢?所以说也不能包括器世间,祗能说有情世间。
有情非中有者,五趣唯是有情数摄,体非中有。趣是所往,中有是能往,故中有非趣也。《施设足论》作如是说:四生摄五趣,非五趣摄四生,不摄者何?所谓中有。解云:中有是化生,故四生摄,是能往故,不是趣摄也。
“有情非中有”,那么下边就表示出来了。五趣的体,三界里边,祗是属于有情那一方面,而且有情之中,还要除掉一个中有。中有不包在五趣之中,这个什么原因?后边要说。“五趣唯是有情数摄”,这是有情,有情是一个科题,下边“非中有”是另外一个问题。第一肯定五趣祗是有情,不包器世间,这个上面说过了。一包的话,就混淆了。也不包烦恼业,一包的话,五趣就混了。祗能是有情世间,这么一个东西。区别中有,有情世间,不是中有也是有情吗,有情里边还要简别中有把它除开,中有不摄在五趣里边,为什么?“趣是所往,中有能往,故中有非趣也”,“趣”,我们说所趣的地方,所趣向的地方,但是所往,就是所到的地方,中有是能到的。一个有情,还没到,正在往那个地方走,那么天、人、地狱、饿鬼、畜生已经到了,投生了,这是一个地方了。中有正投生,五趣去哪一趣,它还没有定,这个不能叫趣?他不是那个所趣的地方,所以说中有不是属于五趣的,它还没有到。
《施设足论》,这个我们知道,就是六足论之一,作如是说:“四生摄五趣,非五趣摄四生,不摄者何?所谓中有”。“四生”,我们说胎卵湿化,胎卵湿化里边,这是包得多了,一切有情都在里边。而五趣呢,虽然包含一切有情,但是,中有却除开的。所以说呢,《施设足论》里边,它来一个四料简的时候,他就是说,四生跟五趣比较的话:四生可以包五趣,而五趣包不了四生,什么原因,就差一个中有。中有是化生,所以说四生里边有它,但是五趣是所趣,中有能趣,在五趣里边,没有中有,所以四生的范围宽,这个五趣的范围窄。窄什么?就差“中有”,所以说,四生可以摄中有,四生可以摄五趣,而五趣却不能摄四生,就差一个中有。“解云:中有是化生,故四生摄”,胎卵湿化里边,它是化生,所以属于四生里边一个。但是,是能往故,是能趣,不是所趣,五趣里边不摄它,前面讲过了。
上来所明,五趣不通善、染、外器、中有,明知界宽趣狭,以彼善、染、外器、中有三…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