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P9

  ..续本文上一页界摄故。由此理故,若是趣体,必是界摄,自有是界,而非是趣,谓善染等。

  “上来所明,五趣不通善、染、外器、中有,明知界宽趣狭”,前面我们讲了很多,就是简别,分别门:第一个,五趣的体,它在三性里边,不通善的,也不通染污,是无覆无记,肯定这一点是异熟果;第二个,五趣祗是有情世间,不通外器世间;第三个,五趣虽然是有情,但是不包含中有。那么这样子,我们看起来很明白了,“界宽趣狭”,三界里边什么都包含,外器、中有等等都包含,但是五趣却要简别很多东西,那就是“界宽趣狭”,“以彼善、染、外器、中有,三界”是包完的,但是,五趣里边不包它。

  那么现在我们要复习一下以前的问题——阿毗达磨答问法,我们说五趣是不是三界?怎么回答?怎么说?五趣是不是三界?三界是不是五趣?祗能回答,要顺前句答,五趣是三界,不能顺后句答。三界,假使问三界是不是五趣的话?要顺后答,五趣是三界,不能说三界是五趣的。三界里有中有,五趣没有,这个阿毗达磨答问法不要忘的。顺前句答,顺后句答,四料简答,这个如是,还有一个,全部一样的,如是,就是这么同样的。这个经常要用的,不能忘记,而且说话的时候很有用,不会被人家抓辫子,也可以抓人家的辫子。这个是辩论中间要用的,我们讲道理,讲逻辑,这个是有帮助的。你一个事情你一定把它搞得很准确的话,这要四料简的答问法,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由此理故,若是趣体,必是界摄”,“趣”就是界,这个就是顺前,界是宽吗,趣是狭,狭的必定在宽的中间,而宽的,不能在狭的里边,所以说要顺前句答,趣就是界。趣的体就是界,可是界的体不是趣,如果问你:三界的体是不是趣体?一定要说趣体是三界的体,不要上当。他故意把宽的放在前头,你不要上他的当,你翻过来回答,趣的体就是界的体,而不能说界的体就是趣的体。“中有是界而非是趣,谓善染等”,固然,趣的体是界的体,没有问题,小的在大的里边;那么翻过来,大的不是小的,因为它包得宽,有善的、染污的,中有、器世间,都不是趣所摄,所以说三界里边,很多不是趣,所以不能说三界的体,就是五趣的体。

  

  丁三 明七识住

  从此第三,明七识住。论云:即于三界及五趣中,如其次第,识住有七,其七者何?颂曰:

  身异及想异  身异同一想  翻此身想一  并无色下三

  故识住有七  余非有损坏

  “从此第三,明七识住”,这也是佛说的经里边有这么一个名字——七识住,也属于三界里边的一个名相,那么什么叫七识住?“论云:即于三界及五趣中,如其次第,识住有七,其七者何?”就在三界五趣里边,有七个识所住的地方,那么那七个?

  “颂曰:身异及想异,身异同一想,翻此身想一,并无色下三。故识住有七,余非有损坏”,识所欢喜住的地方,识住在那里适应的,不受损害的,叫七个识住,有七个地方,是识所住的。“余非有损坏”,除了这个七个地方之外,“余”,其它的地方;“非”,不是这个七识住,为什么?“有损坏”,对识有损坏的,那不是七识住。这七个地方,识住在里边很适应,也能够不受损害的。

  那么哪七个呢?“身异及想异”一个;“身异同一想”一个;“翻此”就是“身异同一想”翻过来,就是身一想异,想是异的,但身是一的;“身想一”,身也一,想也一,一共四个。“无色下三”,无色界下三个,就是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一共七个,“故识住有七”。这样子所以说,识所住的地方,七个处。那么其他的不是七识住,为什么?“有损坏”,对识有损的。

  

  释曰:身异及想异者,是第一识住,谓人趣全,天趣一分。故论云:契经中说,有色有情,身异想异,如人一分天,是第一识住。一分天者,谓欲界天,及初静虑,除劫初起。解云:如劫初起,是第二识住,故今除也,次即辨之。

  “释曰:身异及想异”,这个是经上的名字,如果不经过论的解释,你可以说莫名其妙,什么叫身异,想异呢?“第一识住”,第一个识住里边,身也不一样,心里的想也不一样,想的也不一样,就是各了各的。

  “人趣全”,一个人,你说一模一样的有没有?找不出来。我们说双胞胎,有的时候一看过去,好象是看不出来的,但是他的父母,一分就分出来了,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你跟他熟悉了之后,也就很容易分出来。我们一眼看过去,欧洲人都是一样的,高鼻子、蓝眼睛。实际上,一个欧洲人看自己,没有一个一样的。那么仔细看看呢,从古到今,你说找一个一模一样的人,找不找得出来?肯定找不出来,没有的,没有那么巧的。人很多,世界上现在就有几十亿,过去也有几十亿,啊!累起来,不晓得多少亿。但是要找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出来,恐怕找不到。

  “身异及想异”,这个身异熟是不一样的,那么人里是全的,整个人群里边都是身不一样的,思想也不一样的。大家要一个思想,这个做不到的,祗能存小异,求大同。存小异,大家大致相同就可以了。要思想做得一模一样,一个印书机一样,印出来一模一样的思想,就是从小受的教育,什么全部一样的,思想也不一样。这个没有办法,过去的种子不一样,怎么会一样呢?

  “天趣一分”,天里边有一部分,也是属于身异、想异。

  “故论云”:这是《俱舍论》的话,“契经中说”,经里边有这么说,“有色有情,身异想异”,这个是经上的话,这个就是解释经的。“有色有情”,不是无色界的有情,无色界有情谈不上身,身异不异根本谈不上,它没有身的。当然是有色的有情,色界、欲界的有情,它们有一种是身异,身体不一样的,想异,思想也不一样的。

  那么哪些呢?是有人及一部分的天,这个属于“第一识住”,经上的话。那么下边说,一部分人是这样子,没有问题,人是现实的,大家都看到的,人都是思想不一样,长得也不一样;但是天,一部分天,指哪些呢?“欲界天”,还有“初静虑,除劫初起”,欲界天六层——六欲天都是“身异想异”,跟人间差不多,都没有一模一样的;还有初禅天里边也是,但是要把劫初那个时候一部分除掉,那么余下来都是“身异想异”。

  为什么要“除劫初”?“解云:如劫初起,是第二识住”,劫初的时,那一部分的人的天,第二识住,不属于第一识住的,所以要除掉,“故今除也”。下边就要说的,第二识住,就要讲这个劫初的情况。所以第一识住要把劫初的初静虑的那些有情除掉,这是第一识住。

  这是简别,哪一些有情是第一识住的。那么什么叫“身异想异”?下边要讲。

  

  言身异者,状貌异故,彼由身异,或有异身,故名身异。言由身异者,约体以明。言有异身者,据成就说。言想异者,苦乐舍想,有差别故,彼由想异,或有异想,故名想异。言由想异者,约体以明。言有异想者,据成就说。

  “言身异者,状貌异故”,言身异呢,它的相貌不一样;“彼由身异,或有异身,故名身异”,因为身不一样,或者它有不同的身,那么就叫身异,这是他们印度的语法。有身异,是有财释,有财的,这个所有的。“言有身异者”,什么叫身异呢,“约体以明,言有异身者,据成就说”,这个我们不去管它了,把意思抓住就是了,就是身体不一样的。

  那么想异是什么呢?“苦乐舍想,有差别故”。这个想,特别强调就是苦乐舍 ,苦乐舍的想没有一个一样的。“彼由想异,或有异想,故名想异”,它是想不同,当体说它的想是不同的,“或有异想”,它成就这个想,成就那些想,叫做想异。“言由想异者,约体以明”,跟前面一样。“言有异想者,据成就说”,成就苦的想,成就乐的想,成就舍想,那么成就什么意思?我们前面讲过了,说起来一大篇。

  这个就是第一个识住,“身异想异”,这个根本不难。下边特殊情况,就是第二个识住,它是什么呢?

  

  第二句者,是第二识住,于初静虑,取劫初起。故论云:有色有情,身异想一,是第二识住,如梵众天,谓劫初起。解云:理实亦取梵王、梵辅,唯言梵众天者,举初摄后。所以者何?以劫初起,彼诸梵众,起如是想:我等皆是大梵王生。大梵尔时,亦起此想:是诸梵众,皆我所生。同想一因,故名想一。大梵王身,其量高广,容貌威德,言语光明,一一皆与梵众不同,故名“身异”。已上论文。

  “第二识住”的“身异想一”:身是不一样的,那个有情的身当然一般是不一样的,我们实际情况所看到的都不一样,但是想一。这是天上的事情,我们就不可想象了,身是不一样的,但他们的思想都是一样的。这个奇怪了,这个什么原因?下边就说第二识住,“论云”:这是《俱舍论》说的,“有色有情”,也属于色界的有情,是有身的。“身异想一”,它的这一类有情呢,它的身固然是不同的,各自各不同的,它的想是一样的。这是属于第二识住所包含的。

  那么是哪一些?具体指哪一些有情呢?“梵众天”,就是“谓劫初起”,劫初的时候,梵众天它们是各自各的,长的身相不一样,但是思想统一。这个奇怪了,怎么统一?我们说,“解云:理实亦取梵王梵辅”,照理按说,应该梵王梵辅也把他包进去,“唯言”包梵王、梵辅天,初禅三重天,祗说梵众天,就是“举初摄后”,三个天里边,最初是梵众天,第二是梵辅天,第三是大梵天,那么举第一个,初的前面一个包含后面的,实际上三个都在里边,都是想一。

  为什么想一呢?“所以者何?以劫初起,彼诸梵众起如是想:起什么想法?“我等皆是大梵王生”,这个就是印度的,大梵天王能够生一切的来源,劫初的时候,那些梵众天它们都这么想,我们都是大梵天所生的。“大梵尔时,亦起此想,是诸梵众,皆我所生”,这个大梵天王自己也这么想:这些梵众,梵天的哪些众生都是我所生的。“同想一因”,这个想,想什么…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