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那你算算好了,那就是很早朝代的鬼到现在还在,为什么?它寿命长嘛。
问:寒捺落迦,寿量云何?答:世尊寄喻,显彼寿言,如此人间佉黎二十,成摩揭陀一麻婆诃量。佉黎此云斛,婆诃此云篅,麻者巨藤也。一麻婆诃量者,意取婆诃量,不欲取麻,如言一谷篅。颂言婆诃麻者,意欲取麻,如言一篅谷,有置巨藤平满其中,设复有人,百年除一,如是巨藤,易有尽期,生頞部陀,寿量难尽。此二十倍,为第二寒地狱寿,如是后后,二十倍增,是谓八寒地狱等寿量。
“问:寒捺落迦,寿量云何?”寒冰地狱,八寒地狱的寿量怎么样?“答世尊寄喻,显彼寿言”,这个寿量实在说不清楚了,祗好打比喻来说。
“如此人间,佉黎二十,成摩揭陀,一麻婆诃量”,人间,佉黎得舍,印度的一个量的名字,佉黎云何,相当于十斗,一个诃,那么婆诃,我们汉地叫篅,就是围谷子的那个东西,那么麻是巨藤,巨藤就是麻,那么我们就了解了芝麻的麻就行了,一个麻婆诃量,就是取一婆诃,就是一个麻婆诃量呢,主要是说一个婆诃,一篅的那个麻,一篅的芝麻,一篅的芝麻,就是围起一大堆了,“如言一篅谷”,一谷篅,好象围起一堆的谷子一样。
“颂言婆诃麻者,意欲取麻”,这个它翻来覆去的,我们不必去从字面上去给它去解释,主要就是说有那么多麻,放在一个篅子里边,假使有一个人,一百年取一个芝麻,一百年拿掉一个,那么这样子,麻拿完了,这个八寒地狱,最初的那个地狱的寿还没有完。那就可想而知,这个寿命是长也想了,那么多的,二十个佉黎就是,十斗是一个佉黎,二十个诃就是二百斗,二百斗的芝麻,把它围起来,一百年拿掉一颗,那把麻拿完,它的寿命还没有完,那么这长可算了。
“此二十倍为第二”,那么第二个寒冰地狱比它寿命还要长,长多少?长二十倍,第三、第四,都是二十倍、二十倍的增。那么八寒地狱的寿量就是如此,这是恶趣的寿量。
丁三 明中夭不中夭
从此第三,明中夭不中夭。论云:此诸寿量,有中夭耶?颂曰:
诸处有中夭 除北俱卢洲
释曰:诸处寿量,皆有中夭。除北俱卢洲,彼定千岁。此言诸处有中夭者,约处所说,非别有情。以诸处中,有别有情,不中夭故。谓住睹史多天,一生所系菩萨,及最后有菩萨谓王宫身也,佛记树提伽也,佛使耆婆也,随信随法行见道圣人,菩萨、轮王母怀彼二胎时,此等亦无中夭。
下边说“中夭不中夭”。没有到最高的寿量而中间死掉的,有没有?“论云:此诸寿量,有中夭耶?”这些上边讲的寿命,中间夭折的有没有?
“颂曰:诸处有中夭,除此俱卢洲”,到处都有中夭的,但是北俱卢没有,特殊。北俱卢洲是决定一千年,中间不会死掉的。那么这个也就是说,北俱卢洲所以没有佛教呢,他没有苦,总是一千年也不会中夭,没有害怕,不恐惧。那么死掉之后,生欲界天,就是死,他也感到没有什么好可怕,死了之后生天去了,更好。所以生的时候,又没有什么病痛了,什么东西,害怕中间死掉也没有,总是一千岁,肯定的,保险公司保也保不了那么厉害,他肯定保你一千岁的。
所以说,“诸处寿量,皆有中夭”,各个地方的寿量,不管你天人都有中夭的,祗有北俱卢洲没有,“彼定千岁”,他定有一千岁。
“此言诸处有中夭者,约处所说,非别有情”,诸处有中夭的话,这是,就是辩论里边话要搞清楚,那些地方都有中夭,不是人。人里边没有中夭的,有!假使是南洲,南洲地方有中夭的,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中夭,这个要辨别清楚。我们讲辩论的时候,这些是要很注意噢,如果你一不注意的话,就会给人家抓辫子,你就要输掉了。所以说地方有中夭,并不是说每一个地方的人都是中夭。“以诸处中,有别有情不中夭故”,每一个地方都有不中夭的有情,你说南赡有中夭的,但是南洲活到一百岁的,满寿的人也不少,当然不太多了,也是有的,不是个个都中夭。
“谓住睹史多天,一生所系菩萨”,这个里边就是说决定不中夭的,那么就是举几个例。我们说诸处有中夭呢,里边个别的有情他是一定不中夭。哪些呢?睹史多天的一生所系的菩萨,就是要降生人间,还在补处,补处就是补处菩萨的时候,这个菩萨决定不中夭。兜卛天的寿命四千岁,他就四千岁,不会中夭。
“及最后有菩萨”,最后有菩萨就是释迦牟尼太子身,这个身体也不会中夭。这是南洲有中夭,但是成佛的那个身不会中夭。睹史多天也有中夭,但是一生补处的菩萨决定不中夭。就是出意外了,这就是地方虽然有中夭,有情却不一定有中夭,有些不但是不中夭,肯定不中夭,那么这个就是举的肯定不中夭的人。
“佛记”,佛授记的人不会中夭。这个指哪个呢?“树提伽”,树提伽是个人。“佛使”是耆婆童子,他医术很高明,能够治很多的病。树提伽他家里是很富有,但是父母年纪很大了,没有孩子,最后忽然怀孕了,那么他们很高兴,他们就去,当时的人有些迷信思想,就要去问问外道,这个孩子的命怎么样?这个外道就说这个孩子是女的,而且不长命的,反正一般外道都是乱说了。结果他去问佛,他也不相信了,再去问问佛。佛说,是男的,而且长命的。这个与外道是不同,外道搞错了。结果这个外道呢,因为要维护他们的信誉,他们说这个孩子是女的,短命的,他已经话出口了,而佛说是男的,是长命的,他们害怕这个孩子养下来,果然是男的,果然是长命的,那么他们外道的威信就没有了。他就下毒手,用一些药,把他的母亲,还没有养,胎里的时候,把母亲毒死了。她这样子毒死了,你的小孩子短命的,男的、女的也分不出来,胎里边还分不清男女,那么死掉了,你看是女的,死掉了,短命的。他们用这个手腕来达到他们的预言,这个太卑鄙了,但是没有用,佛已经授记他是男的,是长命的,不中夭,你再害也害不了。这样子呢,他的母亲死掉了,当时印度的规矩是火化,在火化的时候,佛就派一个人,佛说你到火里去,把肚子里的那个孩子取出来,结果那个人就去取了,火里去取,把孩子抱出来了,没有死掉。佛授了记的不会死的,那个就是佛记。“佛使”,也不会中夭。大火里边,把孩子抱出来,佛说你去取,取得出来的,这个人也相信佛的话,大火里跑进去,把孩子取出来,自己也没有烧死。所以说佛记的不会死,佛差使的人也不会死。
“随信、随法行”,这也是讲两种圣人,随信行、随法行,前面我们讲过,见道的圣者,随信行是钝根的,随法行是利根的,他们在见道的十五剎那的时候,绝对不中夭,不会是见道见一半死掉了,不会。见道的时候,这十五剎那,决定不会死的,我们前面也讲过。
“菩萨、轮王,母怀彼二胎时”,菩萨就是最后身菩萨,就是释迦牟尼,摩耶夫人怀胎时候,或者转轮圣王,他母亲怀胎的时候,这个时候,他的母亲也不会中夭。一中夭的话,菩萨就生不出来了。所以说,因为他们的福气,他的母亲,怀轮王,或者怀最后身菩萨的时候,不会中夭的。所以摩耶夫人养下来七天死掉了,但是在怀胎的时候,绝对不会死的,菩萨身决定是平安降世的。
那么这里就是说佛记的,他不会中夭,但是他将来年纪大了,他死,这个是另外一回事。佛使的,他说你到火里去取那个孩子,把他取出来,佛叫他取的,决定火烧不死,但是其它时候,他要死,那也不一定了。那么随信行、随法行,见道的十五剎那的时候,绝对不中夭,见了道之后,那有没有中夭,那也不定了。那么轮王的母亲,跟那个怀菩萨胎的母亲,怀胎时候,决定不中夭,养下以后,是否不中夭就不一定了。那么摩耶夫人,她很年轻就生忉利天去了,那是已经养下了,那就不一定了,在怀胎的时候不会中夭。
就是说每一个洲,每一个地方,除了北俱卢洲之外,都有中夭的事。但是个别的有些呢,他绝对不中夭,就是举了这些例。十一卷完了,我们今天开始第十二卷。以后越讲越快的,因为很容易,你们看这个也不要太多解释。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二
分别世间品第三之五
乙三 明三分齐
丙一 明三极少
从此大文第三,明三分齐,就中:一、明三极少,二、明二量。且初明三极少者,论云:如是已约逾缮那等,辨器世间身量差别,约年等辨寿量有殊,二量不同,未说今说。此二建立,无不依名,前二及名,未详极少,今应先辨三极少量。颂曰:
极微字剎那 色名时极少
释曰:上句标,下句释也。极微者,是色极少也;剎那者,是时极少也;一字者,是名极少也。谓分折诸色,至一极微,为色极少;分折32诸名,至于一字,为名极少;分折于时,至一剎那,为时极少。一字名者,如说瞿名。问:何名剎那?答:众缘和合,法得自体顷。又解:或有动法,行度一极微。又解,对法诸师,作如是说:由如壮士一度疾弹指顷,六十五剎那,如是名为一剎那量。
“从此大文第三,明三分齐”,这是讲数量,这个单位,有三种分齐,就是先说。“一、明三极少”,“二、明二量”,“初明三极少者”,什么叫极少?我们说世间的一些时间、空间这些量度的分别。
“论云:如是已约逾缮那等,辨器世间身量差别”,我们前面把器世间的,跟天、人的身量的高度,用逾缮那等等单位来计算的,以这个时间的寿量呢,以年那些时间来计算的。“二量不同,未说今说”,这个逾缮那,这个长度跟年的时间的数量,它是不同,前面没有说,现在该说了。
“此二建立,无不依名,前二及名,未详极少,今应先辨,三极少量”,这个时间也好,长度——空间的长短也好,它都是依靠名建立的,名句文身那个名,你离开这个名句文身,你怎么说逾缮那,什么剎那,怎么算呢?几年,你说年嘛,这个本身就是名句文身的事情,你说逾缮那本身也是名句文身。所以这两个都依名句文身建立…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