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没有其他的加行善,可以入定;色界里边有“散加行,闻慧”,色界有闻慧,那么从闻慧入定,不能从生得善入定。照这样的说法,那就是七个心,要把色界的生得善除开。
两个说法,一个是八个心,一个是七个心。那么这是入定。
出定,出有漏定心,“十二心能作出有漏定心”——无漏定(入定)不要说了,一定是善心进去的,所以说简单,有漏定就是比较复杂一点。入定,入有漏定,依七个心或者八个心。出有漏定有十二心:“欲界(的)加行善、生得善”,出定之后,生得善是可以的,还是再生加行善也可以;还有“通果心”,这是欲界的心,欲界的加行善、生得善跟通果心。“色界”的,有“六”个,“无色界”的有“三”个,“除”了“加行”,“加行即定故”,这个他们几个心里边呢,把“加行”除开,加行善不要了。所以,“色定不生下染.及余无记……”这个下边就不要了53。
下边另外一个,命终的心,命终的心有几个?一共有十二个,“十二心能作命终心”。“欲界生得善、不善心”都能命终了,“有覆心”也能,那么无覆无记的“威仪路,异熟生”,这就是把它打开了,无覆无记里边分两个——威仪路、异熟生的心都能命终。“色界”里面有“生得善,有覆无记,威仪路,异熟生”,也是这么几个。“无色界”里边,“生得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无覆无记祗有一个。那么这是命终有十二个心。再说一遍:欲界的生得善,一个,不善心,二个,有覆心,三个,威仪,四个,异熟生,五个;色界的生得善,六个,有覆心,七个,威仪路,八个,异熟生,九个;那么无色界的生得善、有覆、无覆,加上三个,十二个。
“四心能作受生心”,投生的时候,受生的心,有四个心,三界的染污心,四个染污心。欲界有两个,一个是有覆无记,一个是不善心;那么上二界呢,都是有覆无记,一共是四个染污心,都能投生。
那么这是原则性的东西,大概是这么的。这些记住呢,再看下边的为什么这个能生那个、那个又能生这个?可以有帮助。
下边我们讲十二个心要化成二十个心,更多。前面十二个心把脑筋都搅浑了,下边变二十个心,更多了。那么这个我们要去通过了。我们说成佛都要成了,你这一个东西、这笔账还算不清楚,人家会计算账,很多的麻烦的细账都要算出来,我们要成佛的人,连这笔账也算不出,那个成什么佛啊?
戊二 明二十心
从此第二,明二十心相生。论云:说十二心互相生已,云何分此,成二十心?颂曰
十二为二十 谓三界善心 分加行生得 欲无覆分四
异熟威仪路 工巧处通果 色界除工巧 余数如前说
“从此第二,明二十心相生。”十二个心相生讲完了,要讲二十心相生了。“论云:说十二心互相生已,云何分此,成二十心?”十二心互相生讲完了,怎样把十二个心又分成二十个心呢?
“颂曰:十二为二十,谓三界善心,分加行生得……余数如前说。”十二个心化二十个心,其实很简单。三界的善心分两个:加行善、生得善,就是善心里边,一个分两个,那么三界里边,三个善心,分六个。欲界的无覆无记,分四个:异熟生、威仪路、工巧处、通果心,这么四个。色界无覆无记,分成三个,色界没有工巧。那么“余数如前说”,余下的,那就是跟前面一样。所以这个二十心,并不麻烦。那么在讲参考资料的时候,已经把它分开了,把异熟生、威仪路,等等,都分成两个了。
释曰:三界善心,各分二种,谓加行得、生得别故。欲界无覆,分为四心:一、异熟生,二、威仪路,三、工巧处,四、通果心。色界无覆,分为三种,除工巧处,上界都无造作种种工巧事故。于无色界,无覆唯一,谓异熟生。故前无覆,合成八种,如是十二,为二十心。谓欲界八,二善二染,四无记心也。色界六种,前八心上,除不善工巧二也。无色界四,于前六上,更除威仪通果二心也。兼学、无学,故成二十。
“释曰:三界善心,各分二种”,三界善心,都可以分两个。“谓加行得、生得别故”,加行得的,生来就得的,它们的差别,加行得、生得,两个差别,就分了两个。
欲界的无覆无记分四个心,这个我们早就知道了,“异熟生、威仪路、工巧处、通果心”,分四个。
那么色界的无覆无记呢,分三个,“工巧”要除掉,“上界都无造作种种工巧事故”,天上,这个色界里边,宫殿、什么东西,不要造的,自然有的(化的),那么不要作工巧了,不要了。
“于无色界,无覆唯一”,在无色界里边,无覆无记心更少,祗有一个:“异熟生”。为什么?无色界里边没有威仪路,没有工巧处。那么它通果心为什么没有呢?我们说在四禅里边,修十一禅支,这个定慧均等,可以产生神通;无色界定强慧弱,不产生通,所以通果心在无色界也没有。所以说,无覆无记呢,祗留下一个异熟生——异熟生当然有了,异熟果,当然要有异熟生的,无覆无记。
那么这样子,把前面的无覆无记呢,一共又变了八个了。本来三个无覆无记,现在开了八个:欲界开四个,色界开三个,无色界还是一个。“如是十二,为二十心”,这样子,十二个心就变成二十个心了。那么十二个心里边,生得善、加行善分出来,原来三个心变成六个心了,多了三个;无覆无记的心,本来三界各一个,现在呢,成了八个,多了五个,这样加起来呢,就成了二十个心,“故前无覆,合成八种,如是十二,为二十心”。
“谓欲界八”,欲界八个心,本来欲界四个心,它分加行善、生得善,多了一个;那么异熟生、威仪路,又多了三个;本来一个无覆无记心,分了四个了,那么一共多了四个——本来四个心,变了八个心了。“二善”,两个,加行善、生得善;“二染”,两个污染,这个还没有动,不善跟有覆无记;无覆无记分了四个,一共八个心。
“色界六种”,色界有六个心。前八个心里边,“除”了“不善”,不善本来是没有的;“工巧”,它也没有,那么除掉两个心,祗有六个心。
“无色界四”,无色界里边四个心。前面色界六个心里边,“威仪路、通果心”要“除”掉。
那么这样子呢,一共是十八个心:欲界八个,色界六个,八、六,十四;十四加无色界四个,十八;再加上“(有)学、无学”,还是二十个。那么有学、无学是没有变的。
这里就是讲这个无覆无记分四个了。异熟生前面讲过了,五类分别门里边异熟生讲了很多了;那么工巧处、威仪路这些,这里要讲一下。
威仪路心者,行住坐卧,名为威仪路。此用色香味触为体,此之威仪,心所缘故,名之为路。威仪即路,名威仪路。缘威仪路心,名威仪路心,威仪路之心,依主释也。此威仪路心,总有三种:一、起威仪路心,唯是意识。二、缘威仪路心,通眼等四识,除耳识也,及取意识。三、似威仪路心,即通六识。如泛尔缘外色声等心,名似威仪路也。
什么叫威仪路?“威仪路心者,行住坐卧,名为威仪路。”先说什么叫威仪?行、住、坐、卧是威仪,名为威仪路。“此用色香味触为体”,那么威仪路体是色、香、味、触;“此之威仪心所缘故,名之为路”,这个威仪是心所缘的,行、住、坐、 卧,心在缘它,这个叫路,是所缘的境,叫路,跟心在上边走路一样。这个威仪本身就是心所缘的境,就是路,叫威仪路。
那么这个里边呢,根据《光记》,它又分了几个心。
“缘威仪路”的“心”,叫“威仪路心”,这是威仪路的心,是缘威仪路的心,“威仪路之心”,这个是“依主释”了。前面“威仪路”,这是持业释,威仪就是路;那么缘威仪路的那个心,叫“威仪路心”,这是依主释。
“此威仪路心,总有三种”,这个里边根据《光记》分的,威仪路的心有三种。
一种是“起威仪路(的)心”,“唯是意识”,你要发动行住坐卧,这个指挥的心是意识。
第二“缘威仪路”的“心”,那就是多了,“通眼等四识,除耳识也”,眼、鼻、舌、身四个识,再加上意识,“及取意识”。耳识没有,为什么呢?威仪路——色、香、味、触,声音不是威仪。我们说行住坐卧都离不开色、香、味、触四个尘,那么声音没有的,不一定有声音的了,所以声音不属于威仪里面,所以说缘威仪路的心呢,把耳识除掉。
“三、似威仪路心”,似威仪路心就是跟威仪路相关的心,“即通六识”,六识都有。“如泛尔缘外色声等心,名似威仪路也”,你随便地缘外边的声音,这些都是属于威仪路的心。凡是跟威仪路有点相干的,比如走路,听到人家的声音,你跑过去了,行动了,这个都属于威仪路。凡是行住坐卧,带了一点点的,都属于似威仪路心,跟威仪路相近的,那么听的声音也是这一类。
二工巧处心者,工巧处有二:一、身工巧,谓刻镂等;二、语工巧,谓歌咏等。若身工巧,以四境为体,以身工巧起时,不离四境故;若语工巧,以五境为体,以语起时不离五境故。此二工巧,心所缘故,名之为处。工巧即处,名工巧处。工巧处之心,名工巧处心,依主释也。此工巧心,略有三种:一、起工巧心,唯在意识;二、缘工巧心,通五识及意识;三、似工巧心,亦通六识。
(47B)第二是工巧处。“二工巧处心者,工巧处有二:一、身工巧,谓刻镂等。”刻镂就是刻图章之类的,雕刻、塑佛像等等。那么当然举个例了,你说造机器了,什么造精密的仪器,无线电、收录机、电视机等等,原子弹,这个制造了,都属于工巧处。那么第二是“语工巧”,“谓歌咏等”,唱歌,语工巧。
“若…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