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P106

  ..续本文上一页解云:由起惑退者,此据离色界烦恼,后时起欲染退也。正起欲惑退染心时,欲界不善及有覆心,兼色界有覆心,此时总得也。界退还者,从无色界退还,来生欲界,受生心中,得欲界二染,兼色界染心也。

  

  “得欲不善、有覆及色有覆心者”,那么,六个心里边欲界的善心讲完了,欲界的不善心、有覆心及色界的有覆心是怎么生?怎么得的?

  

  “论云:由起惑退,及界退还,得欲二心,不善、有覆”,“由起惑退”,起了这个烦恼了,退了;或者呢,“界退还”,上界退到欲界来了,投生(死了以后),“得欲二心,不善有覆”,“及得色界一,有覆心”。这是《俱舍论》的原文。

  

  下边圆晖法师解释:“由起惑退者,此据离色界烦恼,后时起欲染退也。”本来呢,你是已经得到色界的那个定了,后来欲界的染污起了之后,这个定退掉了。“正起欲惑退染心”的时候,“欲界不善及有覆心,兼色界有覆心,此时总得也”,这个定一退,欲界的染污心生起来的时候,那么这个欲界的不善心也好,有覆心也好,色界的有覆心也好,都是染污的了,这时候都能够生起,得到“得”。得了“得”就是说什么时候要生就生了,本来定的力量把它压住的,不能生的;但是你起了惑,起了欲界的烦恼,退了之后,这些烦恼都可以自在生起了,“总得”。

  

  “界退还”,是“从无色界退还”,生到欲界,受生的时候,得欲界的两个染污心,及色界的染污心。无色界,本来是色界的染污心也好,欲界的染污心也好,都已经压住了,生不起了;但是你“退还”,就是从上边退到下地,投生之后,那么欲界的那个染污心、色界的染污心,本来是没有的,现在都生起来了,“得”,得到了,本来没有得了,现在有了,得了。

  

  

  

  

  得无色有覆及学心者,论云:由起惑退,得无色界一,有覆心;及得学心,故名得六。解云:由起惑退者,阿罗汉果起欲界惑退,正起欲染时,得无色有覆及学心也。

  

  “得无色有覆及学心者”,那么无色界的有覆心及有学心怎么得的呢?

  

  “论云:由起惑退,得无色界一,有覆心;及得学心,故名得六。”那么最后两个,无色界的有覆心跟有学心,怎么得的?“由起惑退者,阿罗汉果起欲界惑退”,阿罗汉,他起了欲界的烦恼,退,——阿罗汉退,祗退一会儿,决不会退了之后,命终了,下辈子又流转了,不会。钝根的阿罗汉碰到一些烦恼现前的时候,会退一下,但是马上会恢复。“正起欲染时”,但是他正在退的时候,起了欲界的惑、退阿罗汉的果的时候,那个时候呢,“得无色有覆及学心也”,他本来是三界的烦恼都已经灭掉了,但是这个时候就把无色界的有覆无记心带起来了;那么有学心也生起来了。本来是无学了,退了之后嘛,成有学了,生了有学心了。

  

  

  

  

  所以说呢,欲界的染污心正现前的时候,那就产生一连串的心可以得到:欲界的三个,善的、恶的、有覆的,什么情况得,这里已经解释了;色界、无色界的有覆心怎么得,还有一个有学心怎么得,这里基本上都讲了。每一个心如何得到的情况都不一样。那么这个就是说,虽然是“得六”,很简单一个“六”,这个六怎么来的?来之不易了。要慢慢地思考。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了,下边回向。

  

  

  

  

  第四十六讲

  

  (《俱舍论颂疏》128页上2行——129页上12行)(47B16:55——48A22:30)

  

  昨天我们把第七卷讲了,还有两个颂,今天接下去。那么把这个得,“三界染心中,得六六二种,色善三学四,余皆自可得”,这个讲了一点点,现在把上次讲的再重复一下。

  

  三界的染污的心,它欲界、色界、无色界得的心是六、六、二,“此明染心得心多少”,欲界染心,得六个心,色界的也得六个心,无色界的染心得两个心。那么这里就一个个分开说。

  

  欲界的染污心得六心,哪六心?欲界的染污心,“正现前位,容得六心”,欲界三个,善的、恶的、有覆无记;那么色界、无色界各一个,有覆无记心(色界、无色界没有恶心,那么祗有有覆无记,染污心);“兼学心”,还有一个无漏的有学心,一共六个。

  

  那么下边,为什么原因?解释。第一个,欲界的善心,“论云:由疑续善,及界退还,欲界善心,尔时名得。”前面讲过的,断善根,善根断了,这个疑心一起,对邪见产生怀疑,这个就发生正见,这个疑心它可以生起善心来。那么疑本身是染污心,是烦恼了,那么这个烦恼心也可以生起欲界的善心。这是第一个,由染污心生出、得欲界的善心——本来是善根没有了。界退还,“上界退还,来生欲界染污心也”,那么上界退了,到欲界来投生,生欲界的染污心。“于欲界续生,必是染心,正起染时,欲界善心,此时亦得”,染污心起的时候善心也起来了,这个是“法前得”,善心并没有现前;因为投生的时候是染污的,但是这个得已经得到了,就是它可以起了。

  

  “得欲不善、有覆及色有覆心者”,那么欲界的不善心跟有覆心,及色界的有覆心怎么得?“由起惑退,及界退还,得欲二心,不善、有覆;及得色界一,有覆心”,这是《俱舍论》的原文。

  

  下边圆晖法师解释:“由起惑退者,此据离色界烦恼,后时起欲染退也。”就是这个人已经把欲界的、色界的烦恼都消灭了,至少是无色界的定得到了,然后起欲界的烦恼,起了,叫退;这是有漏定了,它会退的。“正起欲惑、退染心时,欲界不善及有覆心,兼色界有覆心,此时总得”,它欲界的烦恼起了之后,那么当然,欲界的烦恼心一起,欲界的不善心及有覆心都起来了,那么色界的有覆心也起来了。为什么?下地的心决定成就上地的染污心。假使你生在下地了,上地的染污心决定成就。本来色界的烦恼已经断掉了,没有这个有覆心了;现在下地的烦恼(欲界的)一起之后,不但是欲界的不善跟有覆心(染污心)起了,色界的有覆心这个时候也一起生起——得到,不是一定现行。

  

  “界退还”,界退还是投生,无色界,他色界、欲界的烦恼断完了,生到无色界去以后,他到欲界再投生,这个时候,欲界的染污心(不善的跟那个有覆的)跟色界的染污心是一起得。

  

  那么无色界的有覆心跟有学心怎么得?“论云:由起惑退,得无色界一,有覆心;及得学心,故名得六。”起惑退,阿罗汉起欲界烦恼——因为这里讲的是欲界的染心了,所以说起欲界的烦恼——阿罗汉,假使起了欲界烦恼,退了阿罗汉的时候,那么他就是起有学心了;本来是无学了,退了阿罗汉嘛,是有学。退到凡夫是不可能的,因为初果不会退,那么他就是退到有学的心;而且呢,这个有学心,没有命终,决定还会恢复原来的无学心,所以说阿罗汉证到之后,再流转生死是不可能的。中间,固然偶尔有退的话,不很久就会恢复他的无学。那么这是他得到有学心。也得到这个无色界的有覆心,因为前面色界、欲界的有覆心已经得到了,那么无色界的有覆心也得到了。

  

  欲界的染污心讲完了。它这里呢,就是说,为什么祗说个无色界的有覆心呢?因为色界、欲界的前面讲过了,就不重复讲了;无色界的,前面还没有讲过,这里就把它说一下:这个时候,得无色界的有覆心,也得有学心。

  

  

  

  

  色界染心正现前位得六心者,谓自界三,欲界无覆,无色有覆,及得学心,故成六也。且初得自界三、欲界无覆者,论云:由界退还,得欲界一无覆无记心,及色界三。色界染心,亦由退得。解云:由界退还者,此据无色命终,来生色界,正起色界续生染时,自界三心、欲界一通果心,此时总得也。色界染心亦由退得者,此明色染非但由前界退还得,亦由起色界惑退得也。得无色有覆及学心者,论云:由起惑退,得无色界一有覆心,及得学心,故名得六。解云:由起惑退者,此据阿罗汉起色界惑退,故得无色有覆及与学心也。

  

  色界的染污心,正在现前的时候,也是六个心:“谓自界三”,色界本身的三个心,善心、有覆无记、无覆无记;“欲界无覆”,欲界一个,无覆无记心;“无色有覆,及得学心”,共六个心。

  

  先说得自界三心、欲界无覆,怎么得?“论云:由界退还,得欲界一无覆无记心,及色界三。”他假使从界退还——下面有解释,“色界染心,亦由退得”。

  

  “解云:由界退还者,此据无色命终”,界退还嘛,本来是上界,后来退还到下边来了,这是从无色界退到色界——这里是讲色界的染污心了,从无色界命终,“来生色界”,它投生的时候,决定起染污心,因为投生在色界,所以生起色界的染污心,“自界三心、欲界一(个)通果心,此时总得”。

  

  为什么得自界的三心呢?一个是染污心,一个是善心,一个是无覆无记心。还有欲界的一个无覆无记心。因为他从无色界退到色界以后,色界的禅定,他这个时候也还是得到了,得到这个禅定之后,就能起神通变化。那么他有色界的无覆无记心(色界的变化心),也有欲界的变化心。他可以化下界,到欲界来变化也可以,所以欲界的无覆无记心(通果心)也得到。

  

  “色界染心亦由退得者,此明色染非但由前界退还得”,从无色界生到色界,生起色界的染污心,因为投生有染污心,“亦由起色界惑退得”,也可以起色界的惑退,当你起了色界烦恼之后,就不要投生。本来无色界定起色界烦恼,一起的时候,也可以起色界的染污心。

  

  “得无色有覆及学心者”,这是无色界了。“论云:由起惑退,得无色界一有覆心,及得学心,故名得六。”那么色界的染污心怎么得无色有覆及有学心呢?“由起惑退者,此据阿罗汉起色界惑退”,前面是起欲界的惑,这是起色界的惑。他起了色界的惑之后,也成就上…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