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她都知道的),那好,今天你帮我代接一下,我去办我的公务。这个公主就等在那里。
到了时间了,这个仙人又来了。仙人来了嘛,这个公主跟国王一样,把手伸出来,托住他的脚,然后轻轻地放在地上。正在这么接的时候——印度的仙人都是光脚板的,不穿鞋袜的,他的脚板碰到女孩子的手,软软的,一碰,不对头了,动了一个念头。念头一起,神通就没有了,定就失掉了。完了,没有定了。那么这一次,他吃了饭了,本来他饭吃好了,说了法之后嘛,回去了,飞起走了。这一次他没有通了,飞不起了,怎么办呢?他祗好对国王他们说,我从来到你们国家都飞来飞去的,太快了,你们国家到底怎么回事情,我还不知道。今天我要慢慢地走回去,仔细看一看,你们国家到底怎么富强,建筑怎么好,让我看一看。他就慢慢一步一步走回去了。国王还不知道,以为他真的要看看的。
这个仙人有惭愧心,回去之后,起大惭愧,感到自己实在太不行了,这个念头不正,就把神通给失掉了。就拼命下功夫,又得到了,又得通了。通得了之后,不上当了,不来了,这个五欲境不敢随便粘了。再一粘的话,又失掉了,这可不好意思了。第二次,你说再要走回去,人家笑了,怎么你看过了,还要看啊,这个不好看了。所以他这样提高警惕。
那么这里就是说,过去得了定之后,失掉了;失掉之后,后来又得到了,就是“已失今获”。“如先坐定”,过去得了定的,“遇缘便舍定”,碰到缘了,失掉了,舍了,“名为已失”。“后重修得”,后来拼命又修,又得定了。这个第二次得到,“创至生相”,还没有成就,将要生起来这个时候,“将成就故”,还没有成就,快成就了,叫获,“名为今获”。
这个“获”呢,就是已经没有了,或者过去从来没有过,现在开始有,有还没到现在,叫“获”。“获”祗有一刹那,过了“获”的第二刹那,到住的现在世的时候,叫“成就”了,“名为今获”。这是解释“获”。
“言成就者,先未得法,今时已得,先已得者,今复不失”,“成就”简单,没有得到的现在得到了;已经得到的没有失掉,还在那里,就叫“成就”。“此所得法,流至现在,名为成就”,这个法从开始获之后,慢慢地等流下来,一直到现在,这中间的过程,都叫成就。那么假使你成就别解脱戒了,成就比丘戒了,戒体成就了,那就是说,你开始登坛的时候,第一刹那,是才生起的时候,是“获”,得到比丘戒了;到第二刹那,比丘戒的行相出来了,“成就”。祗要你不舍戒,不破戒,你这一辈子都是成就比丘戒。这个是从第二刹那开始,都是成就。成就在没有失去之前都是成就。那么命终了,就舍掉了。
“故论云:得已不失,名为成就。”得到之后,没有失掉,叫成就。
“故知获时,不名成就,成就时,不名获也”。“成就”跟“获”这两个东西,性质是一样的,时间却不一样。当你是获的时候,不能叫成就;当你成就的时候,不能叫获。这个我想你们大概总明确了。“得谓获成就”讲到这里就完了。
非得此相违者,释非得自性也。应知非得与此相违,谓若有法,先未曾失,及重得已,但今初失,此法非得,创至生相,名为不获;流入现存22,名为不成就。故知不获时,不名不成就;不成就时,不名不获。
下面是非得,也是相当麻烦的,这个颂都是比较麻烦的。“非得此相违者”,那么颂很简单,“得”叫“获成就”,“非得”就反过来,“相违”就是跟它反一反,就是“不获不成就”。
“非得此相违者,释非得自性也。应知非得与此相违”,非得与得是相反的。“谓若有法,先未曾失,及重得已,但今初失,此法非得,创至生相,名为不获。流入现存(你们书上这个“现”什么?下边一个,“存”,这个存可能是以前写字的时候笔误了,存跟在差不多的。应当是“流入现在”。“现存”,当然要讲也可以了,不过“现在”好象是稍微是通一点,口吻要比较通一点),名为不成就。”那么这个你说相反,反过来,好象很简单。得嘛就是获,非得就是不获;得就是成就,非得不成就。但是真正获跟成就叫你反的话,还是够呛。你自己反,恐怕反不下来。他给你反过来了,你要理解他的话,确实也够费解的。他说,怎么叫不获呢?假使有一个法,“谓若有法”,这个法,“先未曾失”,过去没有失掉,或者,“及重得已”,重新得到了,或者是失掉又重得了;“但今初失”,现在开始失掉了。就是说这个以前没有失过,现在失掉了;或者以前失去过,又得到了,现在又失掉了。“此法非得,创至生相”,失掉,“非得”,开始在生的时候,还没有到现在,叫“不获”;“流入现在,名为不成就”,到了现在了,叫不成就。
这个反还是够呛,相当麻烦,你脑筋差的,转不过来,不要说自己反不过,他反过来了,你还不全懂了。那么这个慢慢地仔细地回味,思惟一下,也不很难。那么什么叫非得、什么叫不获、不成就?意思讲过了,我再重复一遍。一个法,过去没有失掉过,现在第一次失掉,叫不获。这个开始失掉,正在生相,还没有到现在。或者这个法,过去失掉过的,后来恢复了,但是现在又失掉了,才失掉的、这个生相的时候,都叫不获。那么失掉以后,一直流到现在,中间那个过程,都叫不成就。意思跟前面恰恰相反。但是这个反,也不好理解。
“故知不获时,不名不成就;不成就时,不名不获”,时间有差异。不获的时候,不能叫不成就;不成就的时候,不能叫不获。事情是一个,都是失掉了,但是时间不一样。所以说不获跟不成不能混淆。不获的时候,不能叫不成就;不成就的时候,不能叫不获。跟前面获、成就一样,两个不能搞错。
未得今获—— 如未得戒,今受得戒,创至生相。
已失今获—— 如先坐定,遇缘便舍,后重修得,创至生相。
先未得法,今时已得
先已得者,今复不失
Ⅱ非得——谓若有法,先未曾失,及重得己,但今初失,此法非得,
创至生相,名为不获。流入现在,名不成就。
得非得所依唯自相续,唯有自身,有得非得。非他相续,无有成
就他身法故。非非相续(非相续即非情),无有成就非情法故。
无为法中,唯有二灭,有得非得,谓若修道证择灭时,择灭上有
得也。不证时,择灭上有非得也。缘阙位中得非择灭,故非择灭
上有得也。缘会时不得非择灭,即非择灭上有非得也。
得非得唯于,自相续二灭者,释得非得所依也。自相续者,自即简他也。相续是身,简非相续。非相续者,非情是也。唯于自身,有得非得。故论云:非他相续,无有成就他身法故。非非相续,无有成就非情法故。
下边“得非得唯于……”,这里还好懂啊,还有一点时间,我们把这个念完。下边难的,明天再讲。
“得非得唯于,自相续二灭者,释得非得所依也”,得非得依靠哪个的?依哪个有得非得呢?“自相续”,自己本身;“二灭”,两个灭,就是无为法,择灭,非择灭。这些地方有得非得,其他地方就没有。
“自相续者,自即简他也。”自相续,就是自己这个续。什么叫相续?相续就是我们的身心。我们的身、心都是相似相续地等流下去的,叫相续。这个是法相名词。讲到相续就是指身心。自己的身心上面可以有得非得。“自”就是“简他”,简别不能是他,他的相续或者非有情,不能有得非得。你怎么得到他身上去呢?不可能。
“相续是身,简非相续”,这个身就是有情。“简非相续”,简别非相续,就是非情了,“非相续者,非情是也”。那么相续就是指有情了。所以说自相续呢,有两个简别。一个“自”就是简别他,“相续”简别不是非情,不是器世间。“唯于自身,有得非得”,那么其他的人也不能啊?即使其他的有情,不是自己,也不能有得非得,祗能自己身上有得非得。
“故论云:非他相续,无有成就他身法故。”非情,器世界,当然谈不上得非得了。那么有情,但不是自己,其他的有情能不能有得非得呢?不能。“非他相续”,不能是他相续。“无有成就他身法故”,没有说成就他身上的东西。你要成就嘛,成就自己,怎么成就他身上去呢?他的成就不干你的事。人家成佛了,你还是地狱众生,都可能的。这是两个不相干的。所以自他两个得非得是不通的。
“非他相续”,“他相续”排除了,“非非相续”,那么“非相续”也不是,非情也要排除。“无有成就非情法故”,这个器世间,不是有情的,你去成就,成就什么东西呢?这个不好说了。我们说成就一个定,成就一个戒。器世间,怎么成就戒定呢?没有那个事情。总而言之,得非得不能依器世间。所以说既不是他相续,又不是非相续,祗能是自相续。
言二灭者,择灭非择灭也。无为法中,唯于二灭,有得非得。谓若修道,证择灭时,择灭上有得也。不证时,择灭上有非得也。缘阙位中,得非择灭,故非择灭上有得也。缘会时,不得非择灭,即非择灭上有非得也。故于二灭,有得非得。
“二灭”可以有得非得。什么叫二灭?“择灭,非择灭也”,这个我们前面见过的。“无为法中,唯于二灭,有得非得”,无为法里边,虚空无为没有得非得,择灭、非择灭有得非得。“谓若修道,证择灭时,择灭上有得也。”“不证”的“时”候,“择灭上有非得也”。我们现在没有证到,择灭有没有?前面说过的,一切法都有它的离,有择灭性。但是这个择灭是非得,没有得。
下边“缘阙位中”,因…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