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P51

  ..续本文上一页

  

  

  

  

  去来世各三者,三世门也。谓过去未来,各有三世非得。若现在法,唯有过去未来非得,无现在非得,以法现在是所得者,必成就故,定无非得。旧云:现在法有非得者,此翻谬矣。

  

  “去来世各三者,三世门也。”过去、未来,就三世来说各有三种。“谓过去未来,各有三世非得。”但是现在没有,这个问题跟着就要讲了。就是前面序里边讲过的,现在没有非得。谓过去、未来这两世里边,各有三世的非得:过去世里边有过去、未来、现在的非得,未来世里边有过去、未来、现在的非得。而现在世却没有现在的非得,现在的非得是没有的。

  

  “若现在法,唯有过去、未来(的)非得”,现在法生出来了,过去有非得,过去没有生的时候有非得;未来也有非得。没有来的、过去的非得是有,但是现在的法俱非得是没有的,“无现在非得”。法在现在,你来个非得,那是矛盾了。既然已经得到了,怎么说非得呢?那不成话的。“以法现在是所得者”,你法生出来了,现在了,那么是得了;得了嘛,法才生出来了,“必成就故”。开始是获了,后来第二剎那是成就。既然成就了,你说它是非得,那这个不成话的。既然成就了,“定无非得”,有了得就没有非得,得、非得一起来呢,不可能的!所以说既然成就了,“定无非得”,它没有非得了。

  

  那么这个是回答前面序里了。“旧云”,“旧”就是指真谛三藏翻的《俱舍论》,旧译。“现在法有非得者,此翻谬矣。”真谛三藏翻的书里边,说现在法有非得,这个翻译错了。前面也讲过了,这里呢,就是正面地讲到这个问题。前面讲的时候,我们还莫名其妙,什么法俱得、法非得搞不清楚,现在总至少要懂一点了。这个法已经生到现在了,已经得到了,你说它有非得,法俱非得,那不是开玩笑吗?

  

  

  

  

  且过去法有过去非得者,或是法前,或是法后,此据非得与所不得法,今时同在过去也。若过去法,现在非得者,唯法后非得。若过去法,未来非得者,据世横望,虽皆法后,若论起用先后,未来亦有过去法家法前非得也。准得说之。

  

  “且过去法……”,那么这个要辩,它有差别。过去法有三世的非得,未来法有三世的非得,怎么说?一个一个说。这都是举例。它给你说了,都给你举了。

  

  “且过去法有过去非得者,或是法前,或是法后,此据非得与所不得法,今时同在过去也。”就是说过去的法,它法已经生过了,谢掉了,法是过去了,那么这个得也过去了。这个得,或者是法前得,或者是法后得,总的来说,都已经过去了,所以说过去法里边,有过去非得,或者是法前非得,或者法后非得。反正过去的时间很长了,法前法后,里边也有前后,但是都是有这个法,非得都过去了。那么就是这个法得到了,这个非得就过去了,没有了。“今时同在过去世也”,不管你是法前也好,法后,这个非得,跟那个得不到的法,已经失掉的法,都是属于过去世的。这是过去法的过去非得了。

  

  “若过去法,现在非得者”,假使过去法现在有个非得,这是什么呢?“唯法后非得”,法已经去掉了,法已经灭掉了,谢了,但是非得,现在还有,那么这是法后非得。

  

  (36B)“若过去(的)法,未来非得者,据世横望,虽皆法后,若论起用先后,未来亦有过去法家法前非得也。准得说之。”过去的法,过去了,未来的非得还没有出来;那么当然说了,从三世来看,非得在后,法在前,法已经灭掉了,非得还没生呢,那当然是法在前了,法后非得了。但是从它的作用来说,这个非得,要么不起,要起的话,决定是法前的,所以说呢 ,这个也可以说有法前非得,“未来亦有过去法家”的“法前非得”。讲得的时候,已经讲了很多了,那么“准得说之”,根据得的那个原则性,同样地可以照它来类推。这是过去法讲完了。

  

  

  

  

  未来法家,未来非得者,或法前,或法后,未来虽无前后次第,约性类别,约容起用,说前后也。未来法家,过去现在非得者,唯法前非得也。

  

  “未来法家,未来非得者”,未来法它的非得在未来的,“法前”也好,“法后”也好,总之都还没有生出来。“未来虽无前后次第,约性类别,约容起用,说前后也。”未来还没生出来,怎么说前后呢?那是根据它作用,这个法,这个非得要么不生,生的时候,总在法前面的,或者是法后的,那么说未来法它的非得,也有法前、法后两种。

  

  下边,“未来法家,过去、现在非得者”,法还在未来,而这个非得已经过去了,或者是在现在,那当然是法前非得了,非得在前了。非得已经过去了,或者现在正起来,而法还没来,法在后,那么非得在前,“唯法前非得”,祗有法前非得。这是未来的,讲完了。

  

  

  

  

  现在法中,过去非得者,唯法前非得也。现在法中,未来非得,据世横望,虽皆法后,若约起用先后,未来亦有现在法家法前非得也。

  

  “现在法中,过去非得者”,现在的法,非得在过去,“唯法前非得”。当然了,法在后头,非得在过去,已经谢了,在前头,那么就是法前的非得了。

  

  “现在法中,未来非得”,现在法生出来了,非得在未来,还没有生,那么照时间看,应当是法在前,非得在后,“据世横望,虽皆法后”,那一定是法后非得了。但是根据它的作用先后,未来里边也有法前非得,“若约起用先后,未来亦有现在法家法前非得也”。那是根据它的作用来说,有些非得,要么不起,起总在法前的,那么也叫法前非得,也可以有,根据起用的作用先后来说,也有法前非得。这是得里边讲了很多了,类推。那么现在比较容易,“唯法前非得”,讲完了。

  

  

  

  

  三界不系三者,界系门也。三界不系者,是所不得法。三者,能得非得也。谓三界及不系法,各有三界非得也。

  

  “三界不系三者,界系门也。”三界里边属于哪一界所系的?“三界不系者,是所不得法”,三界的法,不系的法,就是说非得所不得到的一个法,有的属于三界的,有的属于不系——就是无为法的。而这个非得本身呢,决定是“三”,“三者,能得非得也。谓三界及不系法,各有三界非得也。”那么简单说一句呢,三界的法,这个欲界、色界、无色界,跟无为法(三界不系的法),它们上面的非得,通三界,没有无漏的,非得没有无漏的。

  

  

  

  

  且如彼欲界法,有三界非得者,谓欲界有情,不得欲界法,非得欲界系;色界有情,不得欲界法,非得色界系;无色界有情,不得欲界法,非得无色界系。良由非得,随所依判,故随所依,通在三界。如欲界法,有三界非得,色无色界法,有三界非得,准欲界说之。

  

  “且如彼欲界法,有三界非得者”,欲界的法,也有三界的非得。“谓欲界有情,不得欲界法,非得欲界系”,假使欲界的有情,欲界的法它没有得到,没有成就,那么这个非得,欲界系。“色界”的“有情”,他“不得”到“欲界”的“法”,那么这个“非得”是“色界系”。欲界的法他没有,假使有些欲界的东西,他已经舍掉了,这是非得了,那么这个非得是色界系,因为有情在色界,根据它的众同分在色界,那么属于色界系。“无色界”的“有情”,欲界的法,很多也是舍掉了,不得了,那么这个“非得”呢,“无色界系”。

  

  “良由非得,随所依判”,根据你所依的有情来判的,有情在欲界,那么非得也在欲界;有情在色界,非得也在色界;有情在无色界,这个非得也在无色界。 “故随所依”,随所依的补特伽罗, “通在三界”,补特伽罗在哪一界,这个的非得就在哪一界。

  

  那么“欲界法”如此,“有三界非得”,“色、无色界”的“法”,也“有三界非得”,根据欲界的,以此类推,“准欲界说之”。

  

  这是三界的法,好懂。因为你身在欲界,那么这个色界的法你当然没得到了,没有成就的,非得;或者无色界的法,也有非得,你没有得到嘛,无色定你一个也没得到。那么这些非得,因为你是欲界的人,都是欲界系。那么色界有情来说,无色界的法,他没成就,有非得;欲界的法舍掉了,有非得。但是因为人在色界,那么这三界的非得,这个欲界法也好,色界法也好,无色界法也好,这些非得都是色界系。无色界同样。这个很简单。

  

  

  

  

  若不系法,三界非得者,欲界不得不系法,非得欲界系;色界不得不系法,非得色界系;无色不得不系法,非得无色界系。

  

  下边说,“若不系法”,无为法,不属于三界系的,“三界非得者”,那么不系法,它的三界的非得怎么说呢?“欲界不得不系法”,非得呢,欲界假使不得到这个不系法,无为法没有得到(非得),那么这个“非得”是“欲界系”,还是根据有情来说的。色界的有情不得到这个无, 为法,那么这个“非得”是“色界系”。无色界的有情,没有得到这个无为法,这个“非得”也是“无色界系”。

  

  这是根据前面一样,非得总是根据所依的有情来判的。不管你是哪一个法,欲界的法也好,色界的法也好,乃至无为法也好,这个非得总是根据你哪一个界的有情,它有什么非得,就是哪一界所系。这个简单,不困难。有的人说,嚄,下边还困难。这个跟前面比起来要简单得多了。

  

  

  

  

  许圣道非得,说名异生性者,释非得不通无漏也。谓《发智》本论,许圣道非得,说名异生性。故论引本论云:云何异生性?谓不获圣法。不获即是非得异名,非说异生性是无漏应理。注曰:已上论文。不获即是非得异名已下者,是论主释上两句本论文也。既知不获圣道,名异生性,明知异生性,必非无漏。此异生性,即是非得,故知非得,不通无漏也。又《婆沙》…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