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那么照规矩,他顺生受或者顺后受,下一辈子或者再下一辈子要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去受那个报的。但是他得了灭尽定之后,随即就在这一世入涅槃了,那这个报就不受了——入了涅槃,出三界了,那还要回来受报了?不会了!所以这个时候,报干脆都不受了,所以说这也是不定之一。这是“时报俱不定”受,可以受,也可以不受,不定。
“此灭尽定,唯招有顶,四蕴异熟。”这个灭尽定呢,它祗能招有顶天四蕴异熟。为什么有四蕴?这个非想非非想天的灭尽定,也是没有心王、心所的,怎么有这四蕴?跟前面一样,投生的时候、命终的时候是有心的。
圣由加行得者,圣者,明修人也。此灭尽定,唯圣者得。论云:非异生能起,怖畏断灭故;唯圣道力,所能起故,现法涅槃,胜解入故。解云:谓灭尽定,依有顶起,彼已无色,若更灭心,便成断灭,故怖畏也;圣入灭定,作胜解心,如入涅槃,故异生不起也。加行得者,此灭尽定,唯加行得,非离染得,以心无故,要大加行,方可得也。又初得时,唯得现在世;从第二念,乃至未舍,通成过现。若出观已,唯成过去。
“圣由加行得者”,这是哪个人修?圣者修。怎么样得 ?加行得。“圣者,明修人也”,“圣”这句话,说修的人。“此灭尽定,唯圣者得”,灭尽定祗有圣者能修,凡夫修不来的。
“论云:非异生能起”,这个《俱舍论》里边说,非异生能修这个定,就是说异生不能修那个定,不能起那个定。为什么?“怖畏断灭故”,它害怕断灭。
第一个原因,凡夫不能起,因为凡夫根本就不敢修这个定,他怕断灭。为什么断灭呢?非想非非想天,身体已经没有了(无色定,到了非想非非想天,没有身体),再把心没有了,不是断掉了吗?为什么外道修无想定、不修那个无色界的(灭尽)定呢?——噢,这个灭尽定在非想非非想天了。非想非非想天,它上边是色身已经没有了,如果再把心灭掉了,不是什么都没有了?断灭了!凡夫害怕的,凡夫总希望有啊。那么外道他为什么依第四禅来修无想定呢?第四禅是禅定的最高一个,但是身体还在,即使心没有了,他一个色壳子还在,外道是怕断灭的。
我们说,看到气功师也好,老道也好,都是要求长生了。他们这个修嘛,性命双修,就不敢把身体丢掉,不但不丢掉,还要使身体常,要罗汉身。他们的罗汉跟我们的佛教的罗汉不一样,他们的罗汉身就是活得很长很长,一百岁,或者上千岁,叫罗汉身。我们看来,罗汉就是阿罗汉——无生,跟他两个意思,全不一样。所以说外道尽管他用了很多佛教的名字,都是用到一边去了。无漏,不漏精就是无漏,那个乱七八糟;罗汉身,又是身体不坏的叫罗汉身。阿罗汉嘛,无生,根本就不生不灭,你有生决定要灭。所以说这些外道的说法呢,都是借佛教的话来讲他们的道理,这个就是相似佛法,千万不要上当。
那么第一个原因,为什么圣者能起,异生不能起呢?异生根本就害怕断灭,身体没有了,心也没有了,不是断灭了吗!他不敢修,异生不敢修的。
第二个原因,“唯圣道力,所能起故”,修这个定,不要说异生害怕、不敢修,你想修也修不了!你没有圣道的力量,起不了这个定,起这个定一定要圣道的力量,无漏道才能起。
“现法涅槃,胜解入故”,他依涅槃的胜解,等于入涅槃的心一样,因为这个定很细微,跟涅槃很相似,他们以起这样子的胜解心,才能入这个灭尽定。那么凡夫就根本不能。
“解云”,这是原文了,下边圆晖法师的解释:“灭尽定,依有顶起,彼已无色”,有顶的定,已经是无色界了,没有色了,身体没有了;“若更灭心,便成断灭”,色、心没有了,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吗?凡夫外道就害怕,不敢修的,“故怖畏也”。
“圣入灭定,作胜解心,如入涅槃,故异生不起也”,第二个原因,圣者入灭尽定的时候,“作胜解心”,他起个胜解,我们前面讲过了,胜解心所法,他以这样子的心,好象入涅槃一样,凡夫也修不了,凡夫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说呢,两个原因,祗能有圣者才能起。
“加行得者”,那么怎么得?这前面说过,离染得、加行得了。得灭尽定,照有部的说法,决定是加行得,因为无心定,不加功用行,它自己不会出来。
“此灭尽定,唯加行得,非离染得”——这两个得你们要记一记。一个是离染得,当你烦恼断掉了,就会得到它,这叫离染得;加行得,烦恼断了之后,它也得不了,一定要修它的加行才能得,加行得。那么这个灭尽定呢,要加行得。前面无想定也是要加行得,无心定都要修加行的。没有加行,你一下子把心停下来,不可能!我们讲的比喻就是剎车,开得很快的,一向是有心的,一会儿把心停下来,这个是极困难。那么你不修加行是停不下来。
“以心无故,要大加行,方可得也。”因为要把心停下来,你要修很大的加行,很大的力量把它压下去,才能够得到这个无心了。所以说不修加行,离染而得,没有那么容易!这个是说要加行。
“又初得时,唯得现在世”,因为它是无心,第一念起得的时候,现在世,一样的,法俱得;“从第二念,乃至未舍,通成过现”,第二念之后,通过去,法后得。“若出观已”,那么也成就法后得,成就过去得,这跟前面是一样。那么下边是个辩论。
成佛得非前者,明佛得灭尽定也。成佛得者,明成佛时,得灭尽定也。非前者,非前加行得也。成佛得言,显离染得。谓佛世尊,尽智生时,成佛位也。此时离染,得灭尽定,不由加行,而修得也。
有部认为是,佛呢,没有,不修。一定要他金刚喻定的时候,就得灭尽定,前面没有修过。而经部说他前面已经修过的。这是两种不同的说法。那么这里是依有部的方式来讲。
“成佛得非前”,这句话呢,就是说,“佛得灭尽定”,他怎么得的?“成佛得”。“明成佛时,得灭尽定也。”灭尽定,佛怎么得?成佛的时候得。“非前”,以前没有修过,“非前加行得也”。他成佛的时候,一切烦恼断掉了,自然得灭尽定。这个跟一般的阿罗汉不一样。成佛有特殊功能,他不是前面的先修加行而获得的。
(38A)“成佛得言”,“成佛得”这个话怎么说呢?“显离染得”。佛得这个灭尽定呢,跟一般的阿罗汉不一样。他是离染得,祗要烦恼、习气全部断掉之后,自然就成就这个灭尽定。“谓佛世尊,尽智生时”,佛的尽智(断烦恼的智)生的时候,那就是说成佛的时候了——“成佛位也”,就是成佛的时候。
“此时离染,得灭尽定”,这时候烦恼都断掉了,离染,那么这个灭尽定也得到了,是离染得。烦恼除掉之后,他就得到灭尽定。“不由加行,而修得也”,不是要加功用行,而修得的。因为佛不一样,凡夫不修大加行就不能得到,佛祗要烦恼、习气断完了,烦恼、习气全部断掉了,自然会显出这个功德,那么不要加行了。
故论云:佛无一德由加行得,暂起欲乐现在前时,一切圆德随乐而起,故佛众德皆离染得。解云:但离染时,得诸功德,故诸功德,名离染得,随乐而起,非加行也。
根据《俱舍论》的原文,佛所有的功德,全部是把烦恼、习气断完了,都显出来了,没有一个是由加功用行而得来的。所以说佛的功德没有一个是“由加行得”的。他祗要“暂起欲乐”,这么起一个乐欲,“现在前时”,心里要想起了,要这个功德了,一切功德都根据他的意乐心来了,那么不要用加功用行的。因此呢,“佛众德皆离染得”,佛的一切功德都是离染得,不要加行的。这是《俱舍论》的原文了,那么里边的一些关键问题,由圆晖法师再解释一下。
“解云:但离染时,得诸功德,故诸功德,名离染得”,什么叫离染得(这句话,你们划一条线也可以)?祗要离开“染”——烦恼染污离开的时候,功德就得到了,这个功德,叫离染得。那么“随乐而起,非加行也”,你祗要有个意乐心,我想起这个功德,马上就起了,不要用功加行的。这是解释佛的功德,都是离染得。
又论云:世尊曾未起灭尽定,得尽智时,云何得成俱分解脱?解云:菩萨学位,未起灭定,于成佛时,应有定障,云何得成俱分解脱?俱分解脱者,谓离定慧障也。
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佛没有修过灭尽定,那么得尽智的时候,怎能成俱解脱呢?
什么叫俱解脱?我们说慧解脱、定解脱,都全的。单是慧解脱,烦恼断了,定的自在没有,那就是阿罗汉有断烦恼的漏尽通,但是没有前五通,前面的神通变化起不了,因为定障还在,没有俱解脱。定也解脱了,慧也解脱了,叫俱解脱,两个都解脱了,就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这时生死也断了,烦恼断掉的,定的障去了,一切神通变化都起了。灭尽定就是断这个定障的。那么佛既然没有修灭尽定,怎么他得俱解脱呢?得尽智的时候,怎么他能得俱解脱呢?
“解云:菩萨学位,未起灭定”,阿罗汉在成无学之前,要修灭尽定;而菩萨成佛之前,有学的时候,没有修灭尽定,那么成佛的时候,“应有定障”,没有修灭尽定嘛,定的障还存在了。成佛的时候,定障应当还在。那是慧解脱了,“云何得成俱分解脱”,怎么成俱解脱呢?定的障怎么解脱呢?就是提这个问题。
“俱分解脱者,谓离定慧障也”,什么叫俱解脱,它跟你再交代一下,就是定的障、慧的障都除掉了。单是慧障除掉,是了生死;定障除掉,得大神通。那么佛当然了,既了生死,又得极大的神通、最圆满的神通,佛都有;既然有,你却没有去定障的灭尽定的功夫没下过,怎么尽智一生,它的俱解脱成就呢?这不是无中生有啊,不是离开缘起了吗?
…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