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P6

  ..续本文上一页转所依,及生住受用,建立前十四,还灭后亦然。”这是以流转、还灭来安立。

  

  

  

  

  释曰:或言显此是余师意,约流转还灭,立二十二根。言流转者,以识为体,于生死中流转故也。流转有四:一流转所依,谓眼等六根;二流转生,由女男根,从彼生故;三流转住,谓由命根,依彼住故;四流转受用,由五受根,能领纳故。上来约四义,立前十四根,思可知也。

  

  “或”,“或言”,“或”这个字,“显此是余师意”,就是表示另外的论师的意思,“约流转还灭”来建“立二十二根”。什么叫“流转”?流转“以识为体,于生死中流转故也”。流转就是识,也是以识为体。这个流转是什么?一般的外道说我在流转了。佛教里就高明了,不说我了。这里就是一个识,投生的识,它在流转生死。

  

  “流转有四:一、流转所依”,流转要有四个条件:第一个,流转所依。流转,识要寄托在一个地方,就靠六根了,眼、耳、鼻、舌、身、意。流转所依托的,就是靠六根。

  

  “二、流转生”,流转要生的时候,“由女男根”,从女男根而生下来的。这个时候的女男根不是有情的差别了,流转生死就是由这个东西。这里边就含着修行的意思了。不流转生死,你若不要流转,那就要使这个东西的作用不生起来:就是要不动心了。我们说,你如果想要中阴不入胎的话,你要看了这些淫欲的事情心里能够掌握住,否则的话入胎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这里呢,就是说流转生死是由于女男根而来的,“从彼生故”。它不生的话……,那么假使是色、无色界呢?他没有女男根,那就是贪,对住处的贪,还是有贪心。

  

  “三、流转住,谓由命根,依彼住故”,我们流转,一期生死要住一下,就是命根,所以立个命根。

  

  “四、流转受用”,流转生死当中,有一些感觉、受用嘛,就是“由五受根,能领纳故”,领纳它的流转生死的各式各样的味道。

  

  “上来约四义,立前十四根,思可知也”,以流转的所依、流转的生、流转的住、流转的受用,这四个意思来安十四个根;“思可知也”,这个一看就知道了。

  

  

  

  

  言还灭者,生死止息,名为还灭。取涅槃得,为还灭体。还灭位中,同前四义,立后八根。一还灭所依,谓信等五根,一切善法生之本故;二还灭生,由未知当知根,正定聚中,此初生故;三还灭得住,由已知根,令涅槃得,相续起故;四还灭得受用,由具知根,受用现法乐住故。

  

  “言还灭者,生死止息,名为还灭”,生死止息叫还灭。“取涅槃得,为还灭体”,生死止息叫还灭,这是讲还灭的意思,那么还灭的体是什么?涅槃的得,这个就是得非得的得来了。涅槃那个法,你要得到了,那么这个就是还灭的体。“还灭位中,同前四义,立后八根”,还灭也是前面四个义,根据前面一样的,所依、能生、能住、还有受用。

  

  “一、还灭所依”的,就是“信等五根”。你要想得还灭,必须要有信、勤、念、定、慧。所以说我们这里想出生死,对这个信、勤、念、定、慧非要下功夫不可;如果信、勤、念、定、慧没有,简直不能出生死;如果信、勤、念、定、慧的力量不够,也出不了生死。一定要强有力,能够超过那些法——流转的法,这才有希望。所以说还灭所依靠的,“信等五根,一切善法生之本故”,所有善法都靠这五个东西生长来的,所以叫五善根了,善法的根。

  

  “二、还灭生”,那么还灭怎么生出来呢?见道,第一个生。流转生死是投生;还灭生,就是见道开始,“由未知当知根,正定聚中,此初生故”。“正定聚”,把有情分成三类:正定聚,就是决定要证涅槃的;邪定聚,邪的那些,堕三恶道的;不定聚,两边甩的(口语)。正定聚这一类里边,开始“生”,就是第一个开始,进入正定聚,就是靠未知当知根见道、入圣道、入圣者。

  

  “三、还灭得住,由已知根,令涅槃得,相续起故。”还灭,把它住下来要靠已知根。为什么呢?“涅槃”这个“得”,“相续起故”。证了一个涅槃——我们说不是择灭嘛,择灭就是涅槃了。灭了一个,得了一分;灭了一个,得一分。这个得要把它继续增长、继续延续下去,那就是靠已知根,修道了。

  

  最后,“四、还灭得受用,由具知根,受用现法乐住故。”得了还灭之后心解脱,解脱之后就能受这个法上的喜乐。这是受用:一个是生死的受用,苦乐忧喜舍;还灭的受用,就是具知根受用现法乐住。这两个恰恰相反的,都以四个东西来安,所依、生、住跟受用来安这二十二根。前面流转的十四个,后面还灭的八个,以这样子流转、还灭来安二十二根。

  

  

  

  

  又论结云:根量由此,无灭无增,即由此缘,经立次第3。由此者,此流转还灭也,二十二根,更不可增减。

  

  

  

  

   流转以识为   流转所依—眼等六根。

  

   体,于生死   流转生——由女男根,从彼生故。

  

   中,流转故   流转住——谓由命根,依彼住故。

  

   也   流转受用—由五受根,能领纳故。 

  

  

  

   生死止息, 还灭所依—信等五根,一切善法

  

   生之本故。

  

   名为还减,  还灭生——由未知当知根,正定

  

  聚中,此初生故

  

   取涅槃得,  还灭住——由已知根,令涅槃得,

  

  相续起故。

  

   为还灭体。  还灭受用—由具知根,受用现法

  

  乐住故。

  

  

  

  

  “又论结云:根量由此,无灭(减)无增(你们书上是“灭”吗?“无灭无增”该是“无减无增”,但不要改,旁边注一下好了。因为我们查过《俱舍论》,是“无减无增”),即由此缘,经立次第”,“根量”,根的数量,根立了二十二个数量,“由此”,由这个道理,既不能减又不能增。我们前面学过了,五蕴不能增、不能减;十二处、十八界也一样,不能增、不能减;乃至次第也是安排好的,不能动。这里的次第,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经上有经上的规律,论师以有所缘、无所缘的规律来安,都是有一定道理,不能乱安。

  

  那么它的数量都是二十二,既不能多,又不能少。佛法里边,说法相、法数,不但法相是确定的,它的数字也是确定的。五蕴决定是五个,前面说过的,不能立第六个蕴。你说五蕴里边没有无为法,能不能来个第六个无为蕴?不行的。十二处也不能多一个。十八界我们讲过了,有的人十二界、十七界,甚至于二十一界,都不行,就是十八界。法相、法数都是肯定的,不能增不能减。

  

  法相也是,作这么讲,就不能含糊,不能说超越这个轨道,起另外一个解释。“轨生物解,任持自性”就是法的意思。它持这个性就是这个性,不能动摇;生那个解就是那个解,不能把另外其他的解释附会上去。所以学过法相的人,说话严格,写文章不会说那些模棱两可的话。世界上订条约,就是这样子的。两个国家订个条约,这么讲也好,那么讲也好,那你要上当的。订的时候,他说喔,这样子的;订好了,他说哎,那样子的。那就糟糕了。所以说,像这些地方呢,字的内涵、它的意思,一定要准确的、一点不能动摇的才行。法相就是这样子,学过法相的人,说话、做事情、看书,这个意思就是这样,不能作其他的解释,不能随随便便。差不多先生不能做的。我们经常要批判差不多先生呢,就因为正是我们的对立面。我们学法相的人一是一、二是二,没有模棱两可的事情。

  

  “即由此缘,经立次第”,就是这个缘故,次第这么安排。“由此者,此流转还灭也,二十二根,更不可增减。”这样子,二十二根不能增不能减。

  

  好,今天我们讲到这里。

  

  

  第二十五讲

  

  (《俱舍论颂疏》59页下8行——63页上6行)(27A 21:20——28A17:55)

  

  好,我们昨天讲了根品的前面几个颂,根的废立讲完了。今天接下去。

  

  

  

  

  乙三 明根体

  

  从此大文第三,明根体。于中眼等六根,女男二根,此之八根界品已说。命根及信等五根,此六下文当辨。唯有乐等五受,三无漏根,更无转辨处,故今应释。颂曰

  

  身不悦名苦  即此悦名乐  及三定心悦  余处此名喜

  

  心不悦名忧  中舍二无别  见修无学道  依九立三根

  

  “从此大文第三,明根体。于中眼等六根、女男二根,此之八根界品已说”,根品里边二十二根,“眼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个界品讲过了;“女男二根”是身根里分出来的。这个八根,界品都讲过。“命根及信等五根”,这六个还没讲过,下边就要开始讲,“下文当辨”。“唯有乐等五受、三无漏根更无转辨处,故今应释”,有的是前面讲了,眼等六根、女男二根,前面界品讲过了;命根、信等五根,这些讲心所法就是根品的俱生、法俱生的时候要讲,“下文当辨”;祗有“乐等五受”跟“三无漏根”,其他地方没有讲了,所以这里先讲这个。

  

  “颂曰:身不悦名苦,即此悦名乐,及三定心悦,余处此名喜,心不悦名忧,中舍二无别”,这讲五受根,苦、乐、忧、喜、舍;下边就是三无漏根,“见修无学道,依九立三根”,见道、修道、无学道,依九个法安立三个无漏根。

  

  这个里边,我们说,讲法相的时候就要考校了,不像平时说话那么随便。“身不悦名苦”,身上的不舒服叫苦,心里不能叫苦。“即此悦名乐”,身上的舒服叫乐,还有“三定”的“心悦”,在第三禅里边,心的舒服、那个好的受也叫乐。此外,“余处此名喜”,除了三地之外,心中的舒服,祗能叫喜,不能叫乐;心中的不舒服叫忧,不能叫苦。所以你说你心里苦得很,这是世俗间的话,…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