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云:是第五对。如色声等,是有对造色也”,色就是我们看到的显色、形色;声是有执受大种所生的声,或者非执受大种所生的声,等等,这些就是有对造色,有质碍的,也是所造色。它们虽然同时生起来了,时间是一时的,但是它们没有俱有因的关系。那很简单,它们不会做俱有因,它们各了各的。这些有对造色,“虽然俱有,非同一果等”,故非俱有因。我们不是前面讲过吗?一个法生的时候,最少有四个东西,色、香、味、触,还有四大,这个是同时生起的;虽然同时生起,它们不是俱有因,它所造色起来,它们不是互为俱有果的,时间是同的,不是互为俱有因。
少分俱生无对造色,展转相对。解云:是第六对。无对色者,谓别解脱戒无表也。七支无表,虽俱时有,由展转相望,非一果等,非俱有因也。简定道二无对色,言少分也。
第六对,“少分俱生无对造色,展转相对”。无对的造色,那是无表色了,无表色是没有对的,就是没有极微的,不可表示于我们的所知道的。那么它一部份,不是全部,少分俱生,同时生起的无对造色,展转相对,也没有这个关系。
“解云:是第六对。无对色者,谓别解脱戒无表也。七支无表,虽俱时有,由展转相望,非一果等,非俱有因也”,那么这个无表色,我们所受的戒,沙弥戒也好、比丘戒也好、或者是居士的五戒也好,受了之后,它的戒体——这个无表色,七支,身口七支了。别解脱戒主要防止七支的非──过失的。身三口四,这个七支无表色生的时候,同时生,但是它们互相的关系,不是俱有因,没有俱有因的关系,所以说“非俱有因也”。那么这个里边,为什么叫“少分”呢?要除掉定共戒、道共戒,它们也是无对造色,也是无表色,但是它们的关系,却是不一样了——跟别解脱戒中的戒体是不一样的。它们有俱有因的关系,前面讲过了,随转法里边有定共戒、道共戒。
一切俱生造色大种,展转相对。解云:是第七对。造色者,所造也;大种者,能造也。能造所造,展转相望,非一果等,非俱有因也。
第七对,“一切俱生造色大种,展转相对”。“造色”,所造色;“大种”是能造色了。那么它们互相的来看呢,也没有俱有因的关系。
“解云:是第七对。造色者,所造也;大种者,能造也。”能造色,这个我们也考过的,什么叫能造、所造?一切色法,都是四大种所造的,都叫所造。那么就不限于这个触里边了。我们说色,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里边,这些都是所造色,那么包括无表色了。能造、所造互相地对看呢,没有俱有因的关系。能造对能造,前面讲过了,四大种互相是有俱有因关系的,四大、相、所相,这个前面讲过的;这里说能造跟所造,它们两个相看,是没有这个俱有因关系。
一切俱生得与所得,展转相对。解云:是第八对。然法俱得与所得法,虽俱时有,此得或前或后,或俱生故,以不定故,非俱有因也。
最后,第八对,“一切俱生得与所得,展转相对”。得跟所得的法,我们知道,法俱得跟那个所得的法是同时生起的,但是它们两个里边互相的关系却不是俱有因。
“解云:是第八对。然法俱得与所得法,虽俱时有”,得有法前得、法后得、法俱得,法前得跟法不是同一时间;法后得跟法也不是同一时间;法俱得跟法同时的,俱有法,但不是俱有因。虽然俱时有,“此得或前或后,或俱生故,以不定故,非俱有因也”,这个得,有的时候在前,有的时候在后,有的时候同时(同时,都是同样这个法的得),它的时间不定的,不定的,不能作俱有因;俱有因,必定是同时。所以说这个得,跟它所得的法,虽然同时生起了,也不能叫俱有因。
那么这个附带地讲了八种。重点还在前面,“由时果善等”,凡是要做随转法的,它的条件,十个。时来讲:四个,要同一生、同一住、同一灭、堕一世。从时间上说,四个条件。果上来说:“一果等”,一果是指士用果、离系果,同时感一个士用果、离系果;同时呢,还要有一个“等”,等指的是一个异熟果、一个等流果。符合这样子的条件的,那就叫随转法。果有三种,“一果”,一果里边包含士用、离系,那么“一异熟”,“一等流”,三个,这是三个条件,加前四个,七个了。“善等”,同一善,同非善,同无记,又是三个条件。那么一共十个。符合这十个条件的,就是心的随转法;如果不符合的,那就是后面说的八对,虽然同时俱生,但不是俱转法。
这十个因,用颂里边就一句话:“由时果善等”。所以说你们背颂的时候,“由时果善等”,要把它拆开来,时里边四个,果里边三个。果里边第一个一果,还要士用跟离系分开。然后善等,这个很容易,很好记。那么这样子,你背了颂才起作用。如果你背颂“由时果善等”,好了,人家问俱有法有什么条件?“由时果善等”。什么叫“由时果善等”?记不起来了。这个等于没有背,那你背了没有意思,你这个什么意思?你背了,念个咒一样的。我们说念诵(咒)的时候,要能摄它的意思。摄的时候,就把十个因摄在这一句里边。
下边我们再接下去。我们讲能作因是最容易的,除了自己以外,一切的法,有为无为,都是能作因,容易。俱有因可不太简单,相当麻烦,头绪纷繁了,里边东西多得很。那么同类因呢,照它的原则性讲起来,十分简单,但是也是头绪纷繁,讲得很多。所以说,也不是很容易。那么也不难,难是不难的,你就是耐得了繁,就行了。同类因的意思呢,善的感善的,恶的感恶的,无记感无记,这是同类因,简单得不得了。但是里边它的差别呢,却也是相当的复杂的。
戊三 同类因
从此第三,明同类因。论云:如是已说俱有因相,第三同类因相云何?颂曰
同类因相似 自部地前生 道展转九地 唯等胜为果
加行生亦然 闻思所成等
六个因的总颂里边,挨着第三个是同类因了。既然俱有因讲完了,也该讲同类因了,那么同类因的相,它是怎么一回事呢?
“同类因相似”,善的对善的,恶的对恶的,相似的就完了。这很简单,但是它的关系里边却麻烦了。
“自部地前生”,它要生的时候,“自部”就是我们前一开始就讲的五部。见道的时候,见苦、见集、见灭、见断──四部,加修一部,一共五部。五部它自部,见苦里边跟见苦里边,见集里边的跟见集,不能交叉。“自地”就是说欲界对欲界的,色界对色界的,初禅对初禅的,有同类因,不能跳越。“前生”,同类因决定是在前面生的,不能说同类因在后头,这个不行的。这个“前生”里边还有很多的意思,后面要讲。
“道展转九地,唯等胜为果”,无漏道它是不限于地的,九地都可以做同类因。但是它的因对果来说,果不能差于因,“等胜为果”,同类因的果——修道嘛,当然越修越上去了,没有退的,所以说,无漏道修的时候,不限于地,九地都可以做同类因,但是它的果(等流果),要么相等,要么超胜,没有比这个因更差的,那不会。
“加行生亦然”,加行生了,其它有漏法,也同样。“闻思所成等”,什么叫加行生呢?闻思所成的那些法。那么这个里边是讲得不少了。
我们看看这个颂很长了,它的长行长得不得了,那么今天讲不完,我们想把前面那个先讲了。
释曰:同类因相似者,谓善五蕴与善五蕴,展转相望为同类因。言展转者,如色蕴与色为因,与余四蕴为因;余四蕴等,望色等,皆得名为因也。染污与染污,无记与无记,五蕴相望应知亦尔。言亦尔者,同前善五蕴,亦展转为因也。
“释曰:同类因相似”,先把这个讲了。“同类因”,什么叫同类因?“相似”,因与果相似,相像的,叫同类。这个很简单了,从同类因这个名字看起来就知道了,因果是相似的,这叫同类因。那么怎么相似呢?
“谓善五蕴与善五蕴,展转相望为同类因”,这个相似,不是说色跟色相似,受跟受相似,不是这个。善的、恶的、无记的,善的五蕴与善的五蕴展转相望,凡是它是善的,“展转相望”就是说色受想行识交叉没有关系,祗要是善的,这个都是同类因。
“言展转者,如色蕴与色蕴为因”,这是一种,色蕴“与余四蕴为因”,也是一种。善的色蕴,对善的受想行识,都可以做同类因。祗要同是善的,那就不限于色对色、受对受了。那么“余四蕴等,望色等,皆得名为因也”,其余四个蕴,受想行识对色来说,也都可以做同类因,祗要都是善的、或者都是无记的、或者都是不善的,都可以做同类因,“展转”。这句话就是要记住,同类因不是死板板的,祗要是三性同的,那么它五蕴里边互相交叉,展转都可以做同类因。
“染污与染污,无记与无记,五蕴相望应知亦尔”,善的如此,染污的与染污的五蕴,无记的五蕴跟无记的五蕴互相地交叉来看, 都是同类因。“应知”,应当知道,同样也是这么样子。
那么圆晖法师再解释一下,什么叫“亦尔”,“言亦尔者,同前善五蕴,亦展转为因也”它跟前面的善的五蕴一样“辗转为因”,就是互相地交叉,都可以为因,祗要性质是同的。同是善的,如此; 同是不善的,也可以辗转为因;,同是无记的,也可以辗转为因。那么这一个比较简单,下边还是比较容易的,讲一下;后边的呢,明天讲了。
自部地前生者,言自部者,于相似中,唯取自部为同类因,非一切相似皆同类因也。部谓五部,即见苦所断乃至修所断。此中见苦,唯与见苦所断为同类因;乃至修所断,唯与修所断为同类因。
“自部地前生者,…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