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去。而且无畏,不要害怕,乘那个大的牢固的船过河,一点不害怕。如果说,是个破船、小船,那就是提心吊胆的,就怕沉下去就完蛋。我们说温州江心寺,在江的中间,乘船去,乘摆渡船,这个温州人是很清楚的,大的船摆过去,稳当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危险性,还有有些人他赶船,就是赶时间的,半个钟头开一班,他要快,小艇也有,我也看到过,快得不得了,像射箭一样,一下子过去,但是不稳的,头翘得那么高,尾巴一点点点在水面上,他们说翻的很多,翻船就是落水鬼了,糟糕了。这是不稳。那么这个论——牢的船筏,可以无畏,不要害怕,你慢慢渡过去好了,度生死岸可以度得过去。不但是众生,连佛也是这样度过去的,就是靠论了,依之无畏,到达涅槃岸。
五为照契经等故。如人执炬,则见众色,而无迷乱;论亦如是,照契经等义,而无迷乱故。
跟前面差不多。经里的话,我们是钝根,看不清楚。等于说虽然有眼睛,但是没有光明,这个色还是看不到。这个论就像一个火炬,火炬把这个一照,“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金刚经》经常打这个比喻。我们经里讲的道理,有论的解释,一下子那就看得清清楚楚。就是借了大的灯,不会搞错。如果灯小了会看错。很暗的光线里边,东西会拿错,人会认错,远远的这个人来了,你当他是朋友,跟他招呼,结果他不是的,弄个笑话,很难堪,那就是光线不足,两个人差不多,搞错了。如果很亮的光线里边,那绝对不会错。所以说执了大火炬,那么经里边的道理不会迷乱了。论就是大火炬,把经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一点没有迷乱。
所以我们说,西藏、印度学论,由论入经,而我们汉人重经轻论,以为只要学经好了,论是人作的,菩萨,祖师作的,经是佛亲口说,经好,我们念了经之后,比他们学论的好。结果呢,经倒是好啊,你不好啊,你眼睛看不清楚,迷乱了,搞错了,你不是不好了吗?学论的人他有梯子,这个经的楼很高,你没有梯子,你想自己爬上去,跳,跳了半天,腿跳断了,还没上去。他有梯子,一级一级上去了,结果他在楼上跟你笑笑,你怎么办?你毫无办法。你不上梯,你不肯登楼嘛,你不肯登梯子嘛。那我们说学论一样的,论是梯子,你没有梯,没有灯去照,这个经看不懂,你会迷乱,迷乱了搞错,搞错就不对,所以说学论是便宜的事情,不要认为论是不好,论是解释经的。我们不是说,《俱舍论》就是四阿含、六足论的钥匙嘛。拿了这把钥匙的话,就能开智慧的宝藏,那不是聪明论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叫你们讨论的:“为什么叫聪明论?”看你们怎么答的?不是一个方面,多方面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论亦如是,照契经等义,而无迷乱故”,不会搞错。
六为观察善等诸法故。如别宝人,识金刚等宝;论亦如是,分别善等诸法故。
我们说采宝的人,如果他辛辛苦苦跑到大海或者高山上去采宝,他不识宝,结果拿了一些石头回来了,高兴得很,费了千辛万苦,花了许多气力,结果拿回来的是石头,那你不是傻瓜?所以说一定要识宝,你到了宝山,你能够识别哪些是眞的宝,拿回来,那你发财了。所以说,“如别宝人”,能够鉴别宝物的人,他知道什么是金刚钻,因为金刚钻在矿石里面你看不出来的,什么是金刚,什么是眞金,什么等等啊,翡翠等等都是采出来的,都是矿石里采出来的。那你要识得出来,才能把这个拿出来,如果不识货的话,把石头搬回来,你还不知道。
论也一样,“分别善等诸法”,它给你分别,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哪些是有漏,哪些是无漏,我们该取哪些,该舍哪些,你才有一个标准。如果你没有论的分别的话,你好的当坏的,坏的当好的,乱七八糟,你得的果也不会好。我们经常听到人家说这个话,“反正信教都好,都是劝人为善”,这个话听起来那么是平等的。基督教、耶稣教,什么教,乃至鬼神教都是劝人为善,都是好的,但是这个善的标准在哪里呢?每一个教都有它的标准,哪一个是善的,哪个是恶的,那个决然不同的。
一般说善恶的标准,根据社会上的道德准则来定的,也有根据他们教主自己定的,也有根据他们其他的一些鬼神的一些什么标准定的,反正总有一个人为的标准在里边。而我们佛教的善恶却是客观的、科学的,做了这个事情要堕恶道,是恶的;做这个事情生人天的,乃至证涅槃的,善的,一个是有漏善,一个是无漏善。这是客观的事实,不是人为的。所以善恶的标准不一样,你说劝人为善都是好的,这个话就是懵懵懂懂的。这个善里边大有讲究。
我们不是讲过吗?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的时候,他在船上碰到海盗,海盗就把他抓起来,抢了很多的钱,也俘虏了很多的人。海盗信那个邪教,就是当他们抢了东西之后,要感谢他们的神,用什么方法感谢呢?就把那些抓来的人里边,最端正的,活祭,活的祭他们的神。这些海盗找了半天,就看见玄奘法师长得最好,就一定要把他祭神。很多人就求那个贼,千万不要用他,我们来代替他都可以。他说你们长得不好,神不要,就是要玄奘法师,他长得好,那么没办法,结果一定要他。玄奘法师,出家人,无所谓,他说:“好好好,允许我入一下定后再来”,结果玄奘法师入定了,入定之后就到兜率天见了弥勒菩萨,很好。就在他入定的时候,海里护法神不愿意,怎么要杀玄奘法师呢,这是一个大善根的,弘扬正法的了不得的人,不能杀。马上起大风暴,把这个船被吹得摇来晃去,颠颠晃晃的,要翻了。这样大家恐惧得不得了。船上那些居士,跟玄奘法师一路的,趁这个机会就说了:“哎呀,你们要害法师,你看,天都发脾气了,要把你船都沉下去,大家同归于尽,都死完了”,“哦”,那个贼害怕起来了,就在玄奘法师面前磕头求饶了。这个玄奘法师出了定之后:“好,你们动手好了”,“哦,不动手,磕头,磕头”,哀求玄奘法师饶恕他们,“什么事啊?”哦,这么回事。后来就放掉了。这个他们外道认为的善——杀一个最端正的人祭神是善事情。我们讲到佛教史的最后,有的宗教他们也是把异教徒杀得最多的生天——也是善事情。所以说这些善恶标准实在是可怕。这也是善吗?我们看看当然不是善了。
七为显诸大论师,不倾动故。如妙高山踞金轮上,一切猛风不能倾动。诸大论师亦复如是,轻毁邪论不能摧伏故。
须弥山是什么大风吹不动的。八风吹不动——苏东坡一句话。一切猛风,最大的劫初的风也吹不动的。诸大论师一样,他也是这样子。“轻毁邪论不能摧伏故”,外道的毁谤佛教的,轻蔑佛教的那些邪论,都摧伏不了他。
这是造论的七个意思。前面三藏,每一个有四个意思,这是佛说的三藏。这个说造论有七个意思。那么这是通的,凡是三藏都有这四个意思,凡是造论,这七个意思都有。下边要正式讲到本论的问题了。
贰 明论宗旨
第二明论宗旨者。自教迹区分,部成十八;所立宗旨,固非一家。如一说部、大众部、鸡胤部、说出世部,此四奉宗:一切诸法,无非是假,但有言说。若经部宗:立一切法,少分实有,多分是假。
我们这部论所宗的主张是什么?自从分了部派以后,我们说释迦牟尼佛本来是一味的原始佛教,佛涅槃了一百多年以后,就开始分上座、大众二部。慢慢地上座部里边又分、大众部里边又分,分了十八部。这样子,他们每一部的宗旨都不一样——“固非一家”。他打个比喻,“如一说部,大众部,鸡胤部,说出世部”,这个我们在前面讲的时候,都知道,一般是大众部里边的。“此四奉宗,一切诸法,无非是假,但有言说”,这四部他们所推崇的宗旨,认为一切法都是假安立的,只有言说、名言,没有实体的,这是大众部,接近于大乘的,我们前面讲过。
“经部”来说,它的安立一切法,“少分”,一切法里边有一少部份,是实在有的,哪一少部份呢?就是三科里的十八界。蕴、处是假安立的,而十八界是眞实的。那么三世的法,过去、未来是假的,现在的法是眞的。“多分是假”,就是蕴、处是假的,过去、未来是假的,那些无为法也是假的。那么就是说把大部份的法都归于假安立了,没有体的。而少部分有。再上去就是……
我们说学法,为什么要四部?要义要叫四部呢?有部是分析一切法,每一个法都是三世一切有,有了之后,把法相的缘起都搞清楚了。然后进入经部,把大部份空掉了。然后再进入唯识,把外境全部空完,只留一个识。最后到中观,把识也把它空掉。这个法,要学,跟登楼梯一样的。我们前面打个比喻,你要登上一切法自性空的高楼,最起码这四级楼梯要登。如果你不按四级楼梯登的话,你要跳的话,竹竿跳断了也跳不上去,没有办法了。你下边的不知道,上面怎么会知道呢?你小学的算术都算不来,你大学的微积分搞起来了,你根本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所以说学法要按次第。
这里就是说介绍了几个不同部派的主张。大众部的都是说一切法是空的,只有言说;经部的,少分是有,大部份是空,假的。
萨婆多宗三世差别之四说
若萨婆多宗,一切有法,为所奉宗。计有不同,总有四说:一类、二相、三位、四待。
“萨婆多”,那是说一切法有,萨婆多宗就是有部。“一切有法,为所奉宗”,它认为一切法都是有的,是他们所宗奉的宗旨,他们的主张。 《俱舍论》的“随眠品”里边,后面就要讲起。讲怎么叫一切有呢?“说三世有故,须说一切有”,我们一切有部,凡是你认为你是一切有部的话,你就是要主张三世一切法都是有的,不但是现在一切法有,就是过去的、未来的也是有——有体的…
《俱舍论颂疏讲记 界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