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样子你符合于这个主张的,你才能叫一切有宗的人。否则的话,你不是一切有部的。一切有部就是踏踏实实的,什么都有。
既然一切法都是实体有的,就是三世一切有——三世法他们认为都是有实体的。这样子你说一切法本来有的:过去也有、现在也有、未来也有,三世怎么分呢?我们说三世的区分就是:一下儿有、一下儿没有,在变化之中才能分别过去、未来、现在,你现在一味的都是一个东西有,就分不出三世了。这个三世哪里来呢?要解释这个问题。有部里边有四大论师解释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比较专门一点,我们说要大家注意一点。在《随眠品》还要讲,因为提到有部的宗旨,那么先要把它提一下。问题在哪里?就是有部认为法的体,三世都是实在有的;三世的法实在有的,三世如何区分呢?怎么分别这个三世呢?你过去也是有、现在还是有、未来也是有,什么法都是有的话,那么三世从哪里看出来呢?怎么区分呢?这个问题是比较难解决的。有部里边四大评家,他们有四个说法,一个是“类”来差别,一个“相”来差别,一个是“位”来差别,一个是“待”来差别三世。
问题焦点,我们再说一遍,就是一切法的体,过去、未来、现在都是有的,那么三世的变化是从哪里来的?无为法是没有三世的,因为它是“常”的,它是不变的。有为法有三世的,我们说这个有部的法,是“恒”有,不是“常”有;“常”有就是没有生灭的无为法。它用一个“恒”——总是有的,但是跟无为的“常”不一样,无为常是没变化的;它有变化,它有剎那生灭,但是前后相续,那么用“恒”的这个话来表示。既然是“恒”的,前后一样的,那你怎么说三世呢?那么这个问题很费脑筋的。那么有四大评家,有四个说法来解释这个问题。
言类者。尊者法救,作如是说:由类不同,三世有异。谓从未来,至现在时,舍未来类,得现在类;若从现在,流至过去,舍现在类,得过去类。但类不同,非体有异;如破金器,作余物时,形虽有殊,金色无异。
第一是法救尊者,“尊者法救,作如是说,由类不同,三世有异”,因为种类的不同,所以三世不一样。法当然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有的,是恒有;但是因为它的类不一样,那么三世就有差别了。什么叫类不一样呢?“谓从未来,至现在时,舍未来类,得现在类”,他说,法有三个类:它在过去的时候叫过去类,在现在的时候叫现在类,在未来的时候叫未来类。从未来——这个法还没有开始,到它生出来;从未来到现在——它把未来那个类丢掉了,成了现在的类,它就是现在的时间了——是属于现在。假使从现在过了——一剎那过了之后,到过去了;把现在的类舍掉,得了过去的类。单是类的不同,法的体没有差别。他用这个方式来解释三世的法是恒有的,而三世的差别是从类的不同而分别出来的。
这个话还不清楚,打个比喻:“如破金器,作余物时,形虽有殊,金色无异”,他就是说三个类,就是三个东西,拿一个金子打三个东西——第一个是过去类、第二个是未来类、第三个是现在类。你打了,几个类调来调去,但是金总还是那个东西;就是说三世虽然变化,这个法体还是金,没有动。以这样的方式来解释法体恒有,而三世有异。这个是法救论师的说法。
言相者。尊者妙音,说相不同,三世有异。谓法在过去,正与过去相合,而不名为离现未相,以过去相显,但名过去也。现在正与现在相合,而不名为离过未相;未来正与未来相合,而不名为离过现相;随显得名,准过去说。
第二个说法是妙音尊者的。他说“相”的不同,所以三世有不一样,什么相呢?他说:“法在过去,与过去相合”。有三个相:过去相、未来相、现在相。法在过去的时候,就是已经落谢了,到过去去了,那它和“过去相”相合,叫过去法。“而不名为离现未相”,它虽然与“过去相”合了,不能说它离开现在了,跟离开现在、未来的相,并没有离开——它不过合不合的问题。这个等下我们再说,还要打比喻的。“以过去相显”,这个为什么叫“过去相”合呢?“过去相显”,明显,而现在、未来的相隐在里边,所以说叫过去的法。“但名过去也”,这叫过去,不叫现在、未来。
同样,现在的法,跟“现在相”合的时候,叫现在法,不叫过去、未来,但是没有离开过去、未来,就是过去、未来的法的相隐下去了,“现在相”显出来了,叫现在。未来的法跟“未来相”合了,“而不名为离过现相”。就是说未来的法它跟“未来相”合了,就是这个相显出来了,而“过去相”跟“现在相”不是说没有,它是隐下去了。“随显得名,准过去说”,哪一个相显就属于哪一个时候的法。那就是说过去、未来、现在的相,都是它的体喽,都是有的。“过去相”显了,就说过去法;“现在相”显了,就叫现在法;“未来相”显了,叫未来法。就是说它的体是一样的,并不是说它在过去了,现在、未来的丢掉了、没有了——还是有。不过一个是显、一个是隐在里面——这个不同。以这个相显、不显的说法来区别三世;法体是恒有。这是第二个妙音尊者的讲法。
言位者。尊者世友,说位不同,三世有异。未作用位,名为未来;正作用位,名为现在;作用谢位,名为过去。至位位中,作异异说。如运一筹,置在一位,名一;置百位,名百;置千位,名千;历位有别,筹体无异。
第三个“位”——它的地位的不同,是世友尊者解释的。世友尊者我们见过面的。他说,三世不同是因为“位”的不同,什么位呢?作用的位,就是起不起作用,这个地位。没有起作用的叫未来;正在起作用的叫现在;作用起过了,谢掉了,那叫过去。从作用的没有生出来,正在兴起来,跟已经兴了之后谢掉了,这样子来区别三世,体还是一个。“至位位中,作异异说”。你在过去位的时候——作用已经去掉了、作用已经过了,叫过去;作用还没起来叫未来;作用正起来叫现在。在什么什么地位就什么什么的说法。
这个用算盘来作比喻,“筹”是筹子。我们汉地,大家看到的是算盘,我们就用算盘打比喻。这个算盘珠子,你摆在一的地方它就是一,摆在十的地方就是十,摆在一百的那个地方就是一百,摆在一千就一千,摆在一万就一万,乃至摆一百万就一百万,摆一亿就是一亿。这个算盘珠子一样,一样大小,你摆在这边,它是当一亿的,摆在那边它是一,再摆在后边零点一。这个就是说,珠子的大小体是一样的,而它的作用不一样,就是作用起的时候是现在,作用没有起的时候是未来,作用过去了叫过去。这是作用起的地位的不同来区别三世,而体还是一样——法体恒有,体没有动。是世友尊者的讲法。
言待者。尊者觉天,说待不同,三世有异。待谓观待,前观于后,名为过去,后观于前,名为未来,观待前后,名为现在。如一女人,名女、名母,观母名女,观女名母。
觉天尊者的说法,“待”不同——观待不同,就是相对的来说的话,“三世有异”。“待谓观待”,这个对那个的看法,“前观于后,名为过去”,前面的看后面的,叫过去。“后观于前”,后面的来看前面的,还没来,叫未来。“观待前后”,两边看——就是前面、后面来看,中间那个——现在。(06A)那么打个比喻,“如一女人,名女、名母”,有一个女人也可以叫女儿也可以叫母亲。这怎么说?这不是乱说吗?她又是女儿又是母亲。这是观待而说的,对她的母亲说,她是女儿;对她的女儿说,她是母亲。没有错。那么这就是说前面看,它是过去;对后面往前看,它是未来;正在前后中间的就是现在。这是相对的看法。以这样的方式来解释三世。
这是四大评家的说法。这四个说法,各有各的道理,那么现在到底采取哪一个呢?世亲论主,他有他的看法。
论主评云:法救执法有转变故,应置数论外道朋中,以数论宗执法有转变故也。妙音所立,世相杂乱,三世皆有三世相故。觉天所立,世还杂乱。一世法中,应有三世。谓过去世,有多剎那,前后剎那,应名去来,中名现在;未来现在,类亦应然。故此四中,第三世友,立世最善。
“论主评云”,世亲菩萨,论主一般就是说《俱舍论》的作者,世亲菩萨他的评论,他说:“法救执法有转变故,应置数论外道朋中,以数论宗,执法有转变故也”,法救论师他说法有转变的,过去属于过去类,现在、现在类,未来、未来类;类可以变的,但是法——金子是没有动。我们回想一下数论外道,我们前面讲过的,不是有个变易吗?它的宗,二十五谛,总括起来三个:变易、自性、我知。有变易的,他说法救论师也来个变易,他跟数论外道是朋友,那就是说他跟数论外道一样了,他属于外道去了。这个批评得很厉害,你也来个变易,跟数论外道一样了。因为数论宗说法有变易的,就是否定了,把他否定掉了。
“妙音所立,世相杂乱,三世皆有三世相故”,妙音尊者他说的,过去跟“过去相”合,这样子安立的话是乱的,为什么呢?他说“三世皆有三世相故”,三世里边都有三世。就是你说过去的法,过去法本身来说也有三世。那么这个过去的三世,跟未来的三世不是混淆起来了吗?
觉天论师的说法,还是同样,还是三世要混的,为什么呢?下面总的解释。“一世法中,应有三世”,过去法,不是一剎那,有很多剎那。前一剎那对后一剎那说,是未来;后一剎那对中间那一剎那说是过去。那就是过去里边还有过去、现在、未来,未来之中也有过去、未来、现在。只有现在一剎那,没有什么。那么不是还是混乱的,讲不清楚。过去世有很多剎那,“前后剎那,应名去来”,就是前一剎那叫过…
《俱舍论颂疏讲记 界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