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界品▪P43

  ..续本文上一页你系缚多少,离开之后,就得到多少择灭。第三个非择灭,“毕竟碍当生,别得非择灭”,本来要生的,缘不够了,不生。不但是现在不生,毕竟不生。“当生”,还没生要生的,你毕竟把它碍住了,把它阻碍了,永远不能生了。这个叫非择灭。

  

  这个里边就是很简单扼要的,把什么叫有漏?什么叫无漏?有漏有哪些?无漏有哪些?都交代清楚了。下边就是把这个颂再广讲一下。

  

  “释曰:初一句总标”。第一句“有漏无漏法”,标一个总的。我们说净慧择法,到底择什么法呢?就择有漏无漏法了,总的。那什么叫有漏无漏?分别说。“后十一句别释。就别释中,前三句别释有漏法”,“除道余有为,于彼漏随增,故说名有漏”,这是三句解释有漏。后面八句讲无漏。“无漏为道谛”,一直到“别得非择灭”,都讲无漏法,那么下边一句一句讲。

  

  

  

  

  乙一 总明有漏无漏

  

  有漏无漏法者,标也。谓一切法,不过二种:一者有漏,二者无漏。

  

  我们说把法分别起来,有很多门,有漏无漏可以把一切法包完,有为无为也可以包完,有见无见也可以包完。但是我们现在修行的时候,要用有漏无漏。你有见无见搞了半天,一个能见,一个不能见,对你修行有什么关系?而有漏无漏却是大关系:有漏法流转生死的,无漏法出生死的,那就是关键在有漏无漏。所以说这里总标法用有漏无漏来包一切法。那么有为无为可不可以包呢?也可以包。但是有为无为修行的意义不突出。所以这里用有漏、无漏来标:一切法不过二种,一种有漏,一种是无漏。我们择法、择法,一切法都包在里边了,用两个类来分别:一个是有漏的不要,一个无漏的要取的。

  

  从这里看,法相就是修行。法相不是把很多世间的法同哲学一样地研究一番就完了。从这里看出,有漏无漏就是修行的,一个取一个舍的问题。所以说要把它搞清楚,然后你自作取舍。如果你搞不清楚的话,哪个该取,哪个该舍都不知道,糊里糊涂,学了一大堆法相没有用,把时间浪费掉了。我们学法是为用,我们学法相也是开眼睛,为了修行。不要把法相拿到了,把修行忘掉了。这个东西,迷失方向了,反而搞错了。那就是一般禅宗骂的,所谓是知见多了,反而成了修行的障碍了。这个所知障就是这里来的。这个所知本来不是障,你自己执着了,把行丢掉了,那成了障了。我们的所知是为了修行用的。你眼睛开了,该走路了。你尽给人家讲:“这里好,那里好,这路走得快,那个路走得慢”,跟人家讲了半天,一动也不动,那你啥意思?就是要走的。把路看清楚了,自己走,带了人家一起走。不是讲给人家听,好玩的。

  

  

  

  

  乙二 别明有漏无漏

  

  丙一 明有漏法

  

  除道余有为者,明有漏体也。除道者除道谛也。谛有四种:苦、集、灭、道,苦、集、道三是有为法,道虽有为,是无漏法,今明有漏,故除道也。余有为者,即苦集谛,道谛外故,称之为余。故余有为,即苦集谛。

  

  “除道余有为者,明有漏体也”,有漏的东西,到底哪些呢?“除道”,道谛除开。谛有四种,, 前面讲过了:苦、集、灭、道。“苦、集、道三是有为法”,道谛虽然是有为呢,是无漏的。所以说有漏不等于有为;无为也不等于无漏。现在要讲有漏的时候呢,先把无漏的道谛除开。除了之后,余下的有为法,苦集二谛,这就是有漏的。“余有为者”,余下的有为是什么?就是苦谛、集谛。为什么叫除道呢?道谛外故称之为余。道谛之外的,余下来的。有为法有三个,把道谛除了,还余下两个,那就是“余有为”,就是苦、集二谛。

  

  

  

  

  于彼漏随增者,解有漏义。于彼者,彼前苦集。漏谓烦恼,泄过无穷,烦恼名漏。诸漏于彼苦集谛中,等随顺增长故。苦集谛名为有漏,有彼漏故。故论云:诸漏于中,等随增故。漏于苦集相应法中、所缘法中,互相随顺,互相增长,相望力齐故名等。

  

  苦、集二谛为什么叫有漏?“于彼漏随增”,有漏是漏要随增的,要增长的。“于彼者”,就是苦、集二谛了。这两个里边,烦恼要增长的。什么叫烦恼?漏就是烦恼。为什么烦恼叫漏呢?“泄过无穷,烦恼名漏”。烦恼产生很多过失,无穷无尽的,要漏出来。你烦恼有了之后,要产生过失的。因为泄漏过失,叫漏。

  

  我们佛教的法相名字,漏是烦恼。有些其他的外道,他把佛教的名字拿去。他也不知道什么叫漏,乱七八糟地说,你身体上有毛病的,漏的,漏失的,这是有漏。你能够身体好的——所以道家经常修这个东西,把丹收起来,不要漏掉,叫无漏。这个哪叫无漏呢?有漏、无漏是有没有烦恼的问题,不是你晚上漏不漏失的问题。当然漏失是烦恼的表现,不漏失也不见得没有烦恼了。那真正要把烦恼断掉,才叫无漏。不是说不失精了,就是无漏。所以道家的修法呢,就是硬邦邦的,有漏、无漏两边去看,专门修这个法,以为这样子就无漏了。这个无漏你断不了生死,你身体好一点就完了。

  

  这里是说,“泄过无穷,烦恼名漏”。“诸漏于彼苦集谛中,等随顺增长故。苦集谛名为有漏,有彼漏故”,有漏——有彼漏故,这是什么释?有财释。这个很明确的摆出来了,有那个漏,有财释。“等随增故”,什么叫等随增长?烦恼与苦集相应,这个小字,“漏于苦集相应法中”,苦集跟它相应的那些法里边,“所缘法中”,一种是相应法,一种是所缘法,这个我们以后讲。

  

  凡是苦集里边,管你相应的也好,所缘的也好,“互相随顺”,两个顺的,讲的拢的,“互相增长”,互相把力量增强。“相望力齐故名等”。这个互相随顺,互相增长。两边,你对我随顺,我对你也随顺;你增长我,我也增长你。这个力量相等的叫“等”,这个等并不是多数。“等随增故”,互相有同样的力量,可以使它随增。

  

  这个我们看到一些人呢,像交朋友的。或者僧团里也有啊,几个人要好得不得了,经常一起说话、一起做事情、一起吃东西。干什么呢?随增。讲的什么话呢?一般不是讲的法相,讲的烦恼话:“这个好,那个不好;这里好,那里不好;哪个对得起他,哪个对不起他;哪个如法,哪个不如法”,尽是指人家的缺点,这些随增,不要去做了。这批人差不多都走完了。以前经常有批人,鬼鬼祟祟的,躲在前面那个楼,每天晚上要开集会的。这些人现在差不多走完了。如果这批人还在的话,我们这个团体又不安宁,又要搞一些党派性的事情了,反对了,什么东西了。出了一点坡,要烧面条了。说他待遇不好了,跑到上海去说:“哎,我们法师太厉害了,只给我们五元钱一个月”,这不是打妄语吗?我们的章程写好的十元钱一个月,其他的东西供应的,书籍等等。你自己看了章程来的,你来了之后嫌苦了,你走就走了,还要打个妄语,五元钱一个月,到处造谣,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如法。这个你何必呢?做了个出家人,自己造这个口业。你不学嘛就完了,受不了苦就回去好了。不要去造口业了,打妄语,犯戒,不好。

  

  这里随增,我们看这个表里边,是我们讲义有一个注解23,这是《顺正理论》里边。为什么世亲菩萨把它起名《顺正理论》呢?有很多道理《俱舍论》还没仔细发挥,它发挥地很仔细,所以说可以把它流传下来,披寻——辅助帮助解释。

  

  

  

  

  颂:于彼漏随增 故说名有漏

  

  彼指苦集二谛。随增是随顺增长的意思,有二种:

  

  一、相应随增 谓烦恼与相应的心王心所,随顺增长。如眼识生起贪或与同时意识的心王心所,相互随增。比如:一坑大粪,与水土和合,水土原是清净的,但与大粪混和就成为不净,而粪由于水土的增加,其臭气也就更加浓。粪如烦恼,水土如其它心王心所。

  

  二、所缘随增 谓烦恼与所缘的境界随顺增长。如缘客观的美境,就在这境上生起贪爱,由于境界的美,又引起潜在的贪心。比如猪住于杂秽之处,眠乐嬉戏,猪身为杂秽所涂而不净,其处又因猪的居住,屎尿增加更加不净。猪喻境界,杂秽喻烦恼。

  

  颂:“于彼漏随增,故说名有漏”,这是有漏的意思。我们颂背了,如果人家问你:“什么叫有漏?”“于彼漏随增,故说名有漏”,现成的马上就跳出来了。你如果没有这个颂的话,“什么叫有漏啊?”“漏嘛,烦恼。烦恼嘛,什么什么,”乌七八糟说了一大堆,人家听不懂,不晓得说啥东西。这个颂全部解决了,你只要把这颂解释一下好了。有漏无漏的问题,有漏知道了,无漏也知道了。

  

  下边我们解释一下:“于彼漏随增”这个“彼”是什么?苦集二谛。随增,就是随顺增长的意思。什么随顺增长?有两种:一种相应,一种所缘。前面我们书上说的,相应法中,所缘法中,就是这两个东西。这里就把相应、所缘讲一下。

  

  什么叫相应随增?谓烦恼与相应的心王心所,随顺增长。烦恼,假使起贪心,这个贪心生的时候,决定一个心王——第六意识,那么还有心所法,除了贪之外,还有大地法,受、想、思、触、欲、胜解、念、定、慧了,这些,一系列决定同时生起的。那么烦恼生起之后,还有六个大烦恼地法一定同时生起的。

  

  这些相应的心王心所,互相的好象小集团一样的,你推我,我推你;我顺你,你顺我,很讲得拢。讲得拢之后,还要增长力量。烦恼力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你的力量推动他,他的力量推动你。两边都是烦恼,越推越大。有的人以为讲得拢就是好事情。我们《广论》里,那天我广播了几次,大喇叭里边也广播:“讲得拢,不是好事情”,顺了你的情的,顺着你的烦恼的,不一定是好事情。但是尽管你广播,讲得拢,还是讲得拢,越讲越讲得拢。甚至跑的时候,一帮一起跑,太讲得拢了。讲得拢,没有好处的。

  

  这里我…

《俱舍论颂疏讲记 界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