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界品▪P45

  ..续本文上一页你说这里虚空,我摆个东西摆这里。虚空不会说:“哎,不能摆!”把你顶住了;这墙壁就给你顶了,摆过去不行,顶了,你摆不过去了。虚空摆过去,它让开了。让开了之后,能碍的力量没有,不能阻碍你。但是所碍有,你东西摆过去,这块地方虚空没有了,虚空排掉了。所以说这个虚空能碍的力量虽然没有,但是所碍的性质是有的。你东西摆进去,这个虚空就让了路了。再清楚一点说,这个房间空的,你把它堆满了,这个房间就不空了。或者在地下挖个洞,本来地下是满的,你挖了个洞——虚空出来了。但是你把泥土填下去,这个空又没有了,排掉了。所以说这个空呢,还是生灭法。这个虚空可以把它创造出来,也可以把它消灭掉。东西拿过去,虚空就排掉了。那么这还是属于色法的。

  

  而虚空无为,无为法没有生灭的。我们说虚空无为,就是空性。你在空性之中,什么法都能生。不但“色于中行”,受想行识都能生起来。但是你生的时候,虚空无为并没有排掉。能碍既没有,它不障碍你生,又没有所碍。你说我什么东西生起来了,虚空无为排掉了,没有,还在虚空无为,空性还在里边。所以说虚空无为,跟我们的虚空有差别,绝对不要含含糊糊的:虚空就是虚空无为,虚空无为就是虚空,这个错了!为什么要辩这么多呢?那就是过去有人说虚空不能算无为法。那就是说这个世间上说的空间,这个虚空,那当然不是无为法了。但是我们说的虚空无为,不是他们说的那个虚空。我们说的是没有能碍,没有所碍的虚空,这个是无为法,没有生灭的。所以说过去很多辩论,主要是为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在讲虚空无为的时候,也一定要把它区别开来:一个是虚空,一个是虚空无为。虚空无为是无为法,虚空不是无为法。

  

  这两个要搞清楚。如果这不搞清楚的话,你法相学了一塌糊涂,书背了很多,没有用,关键问题要把它抓住。我们说精神实质掌握了,你字也不要多。那我们说什么叫有漏?“于彼漏随增,故说名有漏”。好了,两句话,解决了。你不要啪啪的一大堆,结果无漏、有漏的要义没拿出来,还是没用。这二句话,只要你懂好了。对方不懂的话,根据这个话给他稍微解释一下,重点都在里边了。我们去看看现在的文章,有的人,佛学家写了很多文章。如果他讲有漏,你看是不是讲得那么扼要的?恐怕说了一大堆,重点拿没拿出来,都不知道。所以说学论有好处。

  

  今天我们就讲这里。

  

  

  

  

  

  

  

  《俱舍论颂疏》第十一讲

  

  

  

  

  昨天“有漏无漏法”讲完了。无漏法讲了个虚空无为,还有两个无为法没讲。昨天讨论的递了个条子,我看讨论的不太扎紧,提的问题松垮垮的,没有内容。

  

  

  

  

  第一个,“对法藏中,诠慧故也”,此中诠慧,什么慧?

  

  戒、定、慧的慧,这个没有什么说的。前面都交待清楚的:经藏——素怛缆藏主要讲的心学,是定;毗奈耶藏主要讲的是戒;阿毗达磨藏讲的是慧。戒定慧。主要的是慧,兼带的有戒、定,这个前面都讲了。所以说什么慧?戒定慧的慧。

  

  这个慧论,这还是属于论里边的。我们说诸慧、诸论都是世俗对法,都是有漏的,没有什么说,根本不是无漏的,前面一看就知道了。所以这些问题提了,我感到没有什么多大价值。

  

  

  

  

  第二个,那更有趣了,凳子是不是烦恼的?下边还有什么看不出了。

  

  凳子是无情,无情没有心法的,什么烦恼呢?但是有漏,它虽然不起烦恼,但是可以作所缘,随增烦恼。就是所缘随增,也是有漏之一。这个我看没问题。

  

  

  

  

  重点倒是这个问题,你们没有去讨论:“因此传佛说对法”,摆了个“传”字,表示不信。那么在古代的注解里,就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是世亲菩萨对佛说对法,表示怀疑。有的就是根据正面讲,佛展转传来的对法,是佛先说的,辗转由诸大论师传过来,没有什么否定意思。这个两种注解都有。

  

  这个值得辩论的,到底世亲菩萨对阿毗达磨有没有怀疑?我们说从阿毗达磨来说,你们都学过,经部也有阿毗达磨经,他们是重经阿毗达磨的;但是论的阿毗达磨他们认为有怀疑,经的阿毗达磨是佛说的,他们没有问题。阿毗达磨是佛说的,这个没有问题。所以说不相信是佛说的,这个不可能。那么《俱舍论》主他说的:“若离择法定无余,能灭诸灭胜方便”,把这个阿毗达磨抬得那么高,如果不是佛说的,抬那么高干什么?所以说这里边,佛说的没有问题。

  

  那么可疑的在哪里?一般从我们的推想,世亲菩萨对有部的《大毗婆沙》,有某些地方,用经部的方法来把它驳掉的。这个他四年在迦湿弥罗学法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他是采取经部的来破有部的某些观点。但是这个前面序上也写了,并不是全部否定《大毗婆沙》、 《发智论》。那就是说,他对《发智论》、 《大毗婆沙》直接从佛传来的,有怀疑。就是说可能他们的论师们,可能掺了些自己的意思,并不是全部是佛的原意。有“传”的怀疑,大概是指这个。因为他对《发智论》 、阿毗达磨并没有全部否定,某些地方是坚持下来的,解释了很多。某些地方,有些问题,他就产生辩论。我们前后照顾到,从全面来看,佛说的阿毗达磨,这个没有问题。传下的论师,是不是全部根据佛的原意来解释,这个他打问号。就是说,那些论里边,很多地方是根据佛说的,没有问题。但是有一些可能论主掺了自己的意思了,这个他要批驳的。可以说第一颂,发起序里边就伏了一个伏笔。后边正文里边很多地方都是用经部或其他部来破有部的说法。这里开始埋伏一个笔,先把它写出来了。

  

  从整个的论前后看,应当这样子的说法。这里圆晖论师就是“传佛说过来”,这个对初学者也没有问题。因为阿毗达磨,是佛当时说,结集下来,慢慢地传下来。至于传的里边,掺不掺东西,后边要讲的。掺了一些不恰当,世亲菩萨要破的。所以说,这个“传”字从正面说,从佛传过来,有他的意思。但是在《俱舍论》里边,“毗婆沙师传说如是”,这是毗婆沙师有部的传说,那就是说也有怀疑的意思。就是说从佛传下来的阿毗达磨,是不是论师全部依照佛的原意,这里面还有一些问题。这是在开头的时候就提这么一笔,以后《俱舍论》中间有一百几十个地方,认为毗婆沙师不够的,开头就点出来了。我们说辩论的时候,应当在这些地方来辩。凳子有没有烦恼,我看意思不大。凳子,是所缘随增。你小孩子为一个糖可以打架,吵架,发脾气。那么一个凳子,你争个位置,也可以发脾气,也可以。这是所缘随增,可以生起烦恼。这个前面讲过了。至于凳子本身是无情,当然没有烦恼。

  

  

  

  

  昨天我们讲的虚空无为。因为过去有人认为虚空不是无为法,那么这个地方特别强调,虚空无为跟虚空,不是一个东西。虚空无为是无为法的虚空,平时我们所谓的虚空就是空界。空界从有部说起来是明暗为体,它是色法,属于色蕴里边的。这个虚空无为呢,无为法,五蕴里边不包的,两个有差别。

  

  我们说无为法,最要紧的是不生不灭的,常的,是不可造作的,那么这是无为法的特征。那么有为法呢,迁流造作,有生有灭,剎那生灭。我们说虚空有没有生灭呢?我们说桌子、凳子,它里边的质子、原子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生灭,剎那剎那生灭。我们的心更不要说了,一个念头,一个念头,不断地像大河的浪潮一样的,一起一伏,一起一伏。你不修定倒还罢了,还感觉不到,如果你念佛,或者是修禅定了,那你看到心里思想烦得不得了。东一个,西一个,拿也拿不住的,不晓得多少的妄念,这个就是剎那生灭,一下儿这个,一下儿那个,这个很明显。那么虚空呢?我们不说无为法的虚空,我们看见的天空的空,它有没有剎那生灭?如果说明暗,它白天亮了,晚上黑了,不是有变化生灭吗?那么你虚空,可以挖个洞,空间出来了,把它填了,空间又没有了,也不是生灭吗?从这个地方看,有为法。

  

  那么从能碍所碍的角度来看,虽然都不能碍——能碍都没有,空界是有所碍的。而虚空无为是一切法的空性,根本没有能碍,也没有所碍,也没有方所,也没有大小,是个无为法。我们说它遍虚空也可以。实际上无为法是没有大小的、没有方所的,不属于时间的范畴的,超出这个时间、空间的。这么一个东西是无为法。那么你说大小都是不恰当的话,说无常,那更不相干了,它是常的。

  

  下边还有两个无为法:一个是择灭无为,一个是非择灭无为。

  

  

  

  

  戊二 释择灭

  

  择灭谓离系者,出择灭体;择灭以离系为性。系者,缚也。缚有二种:一相应缚,二所缘缚。然此二缚,随眠品明,此略不释。断此二缚,证得无为,名为择灭。择者慧也,由慧简择四圣谛故;灭者涅槃,不生名灭;择力所得灭,名为择灭。如牛所驾车,名曰牛车;略去中言,故作是说。

  

  “择灭谓离系者”。这是根据前面的序:凡是要讲一个颂的时候,即使前面已经把整个的颂提出来了,到了你要讲之前,他还要把它重新标一下。所以说“择灭谓离系者”,这样子,把择灭再提一提。“出择灭体”,择灭以什么为体?是以离系为体,“择灭以离系为性”,性就是体性了。

  

  “系者,缚也”,什么叫“系”呢?把它缚起来,绳子系起来跟绳子缚起来是一样的意思。“缚有两种”:一种是相应缚,一种是所缘缚。相应缚是心王心所的,烦恼跟心王心所两个相应。这个相应我们上一次给一个同学说了,你们在“根品”讲心所的里边去翻一翻,心王心所有五义相应——五个方面相应,什么叫五义相应?同一所缘,同一所依,同一行相,等等有五个同的,叫相应。24心王心所跟烦恼相应,受了…

《俱舍论颂疏讲记 界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