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烦恼的系缚,这是一种。那就是相应随增。“所缘缚”,这个烦恼跟所缘境缚起来,就缠在境上,就是以前讲的所缘随增。相应缚,所缘缚。这两个缚后边随眠品详细的要讲,这里就不多说了。
(12A)多说就太乱了:你想到一个,详细讲一下;想到那个,讲一下。结果讲到后来,那就开无轨电车了,把主题离开了。我们有一位老师,他讲的东西,内容很丰富,毛病是什么?次第搞错了,开头讲得难得不得了,容易的放在后头。 三皈依啊,什么东西都在后头。这样子,把学生讲得团团转。本身这个书的次第有问题,他讲的时候呢,把《瑜伽师地论》的东西,每上一节课,要抄一黑板。学生跟我说,学了一年,笔记本有那么大一堆。他讲的主题都离开了,原来的书上的主题已经够麻烦了,把难的摆在前头,容易的摆在后头,他讲这个枝节到哪里,讲那个枝节在哪里,兜得很远,结果跟主题离得太远了。结果学生学了两年,毫无所得。笔记本那么大一堆,实际心里空空如也,主要的关键都没抓到,那就是搞一边去了。我们学法也要这样子,把重点抓住。参考固然要参考,不要参考到一边去了,把重点丢掉了。这里这两个东西不是重点,知道了就行,将来反正要慢慢讲的。这两个缚——这两个东西把我们捆起来。相应的,心王、心所捆起来了;所缘的,跟境两个捆起来了。那只要把捆起的绳子解掉,就证到无为法了,这个证到的无为,叫做择灭。
现在解释“择灭”这两个字,“择者慧也”。慧的作用是择,简择法的。“由慧简择四圣谛故”,由慧来简择四圣谛:有漏的不要,无漏的要取、要求。这是择,是慧的作用。“灭者涅槃,不生名灭”。这个灭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外道谤涅槃,他们就说:“你们,哎呀,什么都没有了。现在看到世界上,眼睛没有,耳朵聋的,乃至身上残缺的,都够苦了。你们把六根全部灭掉了,那不是苦透苦透了吗?你们下了那么多功夫,追求一个目的,却是那么苦,干什么呢?”他就不知道,这个灭,不是什么六根灭掉,是不生,那些烦恼、苦不生了,不好的东西灭掉了,好的东西那当然相对地就显出来了。不生叫灭,就是涅槃,涅槃是不生不灭的。所以叫灭呢,就是那些有漏的苦集灭掉了。
这个灭——涅槃,怎么来的?“择力所得”,用慧简择四谛法而得到的涅槃,叫择灭。“择力所得灭”,择的力量所得到的灭叫择灭。打个比喻,牛所驾车,叫牛车,把中间“所驾”两个字省掉,叫牛车。“略去中言”,“中言”就是“所驾”两字。“择力所得灭”,把中间“力所得”三个字省掉,就是“择灭”,意思还是一样的,就是省掉几个字。“故作是说”,那么“牛所驾车”,可以省掉叫“牛车”。那“择力所得的灭”,也可以省略叫“择灭”。这个“择灭”,一个是择,是慧的作用,一个是灭,涅槃,这两个概念,合了一个名字,这是什么释?这个看看,两个不是一个东西,不能持业释。你说什么?依主释。也不能有财释,它们不是它的财了。那么择所得到的灭,这个灭是依了择的力量来的,依主释,很容易。“故作是说”。
“随系事各别”,就是下边一句了。“择灭谓离系”,讲完了。就是离系,把相应缚跟所缘缚这两个系缚离掉了,证到的那个不生法,就叫择灭。为什么叫择灭?择,这个慧的择法的力量,所得到的涅槃——灭,就是无为法;叫择灭。
随系事各别者,明择灭数量;谓择灭随所系事,体各别故。且如三界九地,地地有九品烦恼,九九八十一品。断一品惑,证一品择灭;乃至断八十一品,证得八十一品择灭。故体各别也。
择灭的体有多少?“随系事各别”,择灭不是一个。我们说择灭无为法,在大乘里边,无为法是一味的,不分彼此,是通了。而在根本教里边,它讲体很多。有一个系缚,把它解放一块,就得一个择灭。
这个有没有矛盾?我们说择灭本身是离言的,你说多也好,说少也好,都划不上的,但是我们理解它的时候,也可以说多,也可以说少。那就是说多有说多的道理,整个体系是多的体系。说一个是一个的体系,不能乱扯,这个要知道。每一个宗派,它安立择灭,它这样子安立,跟它的整个的教义是配合的。你不能把你的宗的择灭的说法扯到他的宗派的择灭去,那个要出毛病的。就是零件,每一个机器零件,虽然摆在原配的机器里边,都起作用。但是同样的零件,规格不一样,调一个机器摆进去,不起作用的,开不动的。甚至用不好,爆炸了。所以说我们学法,也要有体系的学。这个宗是这个宗的东西,那个宗有那个宗的理论,不要混起来。我们有本事,跟世亲菩萨一样,把有部的缺点去掉,经部的长处放进去,成了个俱舍学,也成了俱舍宗。我们在古代有俱舍宗这一宗派。那么日本研究俱舍的很多,俱舍成为一宗。但是你没有这个本事的话呢,就不能乱扯,把这个宗,那个宗东扯西扯的。好象博学多能,广通各宗。实际上呢,弄得稀里糊涂,什么都不通,这个不要自作聪明。
那么这里,择灭的体是多的,“随系事各别”。你原来系缚的事情有一个,解放之后就得一个择灭。这个数量很多。“明择灭数量”,这句话“随系事各别”就是解释择灭的数量有多少。“谓择灭随所系事”,随你相应缚也好、所缘缚也好,缚住的事情,你把它解决一个系缚,就得到一个择灭。“体各别故”,每一个体不一样。本来是离言的,你说他一样了,或不一样了 ,这是对我们生一个理解。真正证到那个了,根本不能说一,也不能说异。
“且如三界九地”,打个比喻说,三界有九个地,每个地都有九品烦恼。三界九地,我想没有问题吧。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九地:欲界是五趣杂居地,色界 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无色界 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地,九个地。每一个地把它的烦恼分九品,九九八十一品烦恼。那么,从修断的烦恼来说,断一品烦恼,证一品择灭。乃至断了八十一品,证八十一品的择灭。所以说体各是各的,也是很多的。
“随系事各别”,这里单说修道所断的烦恼,其他见所断的、其他的都没有摄在里边。它不过举个例,择灭是很多的,不是一个的。为什么不是一个?它有它的道理!如果你说择法是一样的,那么你证了一个择灭之后,你全部得到了,一即一切,我什么都证到了,那是成了佛了,或者成了阿罗汉了?没有啊!那就是不一样了。它有它的道理。
又论云:依何义说灭无同类?问也。择灭体多,应有同类,依何义说择灭无同类耶?依灭自无同类因义,亦不与他,故作是说,非无同类。答也。依灭自无同类因义者,显择灭不从同类因生也。亦不与他者,择灭亦不与他作同类因也。故作是说者,经依无同类因义,故作是说,灭无同类也。非无同类者,显择灭有多体同类也。
《俱舍论》里边有一句话:“灭无同类是根据什么说的?”既然择灭有那么多,难道相同的没有吗?那怎么说“灭无同类”呢?这个话,就是以前论书上有这么一句话,他提出来问:既然择灭是很多,种类无边,总有几个相同的,怎么说没有同类?
他说,你这个意思会错了。并不是说相同的择灭是没有的——同类的择灭没有,是说择灭本身“无同类因”——择灭是无为法,它没有同类因的;就是能产生它的同类因是没有的。反过来,它自己做同类因,产生其他的法,也不会有,无为法嘛;“亦不与它”,就是也不与它做同类因。自己既不是其他的同类因生出来的,自己也不做其他的同类因,生其他的法,所以说“灭无同类”。并不是说择灭没有相同的,不是这个意思。小字是圆晖法师加注。他说过的,重要的地方不但把《俱舍论》的原文引过来并且还要注解,这个就是体现了以前序里边的那些体裁。这是 《俱舍论》原文引过来了。就怕不懂,他又小字作个注解。
这里是一个问答。问呢,“择灭体多,应有同类”,你既然说很多很多的不一样的体,那么多里边总有相同的,“应有同类”。那么为什么说“灭无同类”这句话呢?那么回答了,“答也”,“依灭自无同类因义者”,这句话引《俱舍论》原文。“显择灭不从同类因生”,择灭不是由同类因生起来的。“亦不与他者”,择灭也不与其他的法作同类因。自己既不是同类因所生,自己也不做其他法的同类因,这个叫“灭无同类”,并不是说没有相同的。“故作是说者,经依无同类因义,故作是说,灭无同类也”,经上有这句话,“灭无同类”;你说择灭很多,怎么没有同类呢?它说这个“同类”是不作同类因,也不从同类因生,并不是说没有相同的。所以经上的意思在这里。“故作是说,灭无同类也”,经上是这样说“灭无同类”。“非无同类者,显择灭有多体同类也”,最后《俱舍论》说“非无同类”,择灭体很多,相同的是有的。就是没有同类因所生,也不做其他法的同类因。以这个意思说“灭无同类”。并不是说很多择灭里边相同的没有,并不是这个意思。那么这是择灭讲完了。下边是非择灭。
戊三 释非择灭
毕竟碍当生、别得非择灭者,释非择灭。言当生者,当来生法。此当生法,缘会则生,缘阙不生;于不生时,得非择灭。此非择灭,碍当生法,令永不起,名毕竟碍。言别得者,谓非择灭,有实体性,缘阙位中,起别得得。故非择灭,得不因择,但由缘阙,名非择灭。
“毕竟碍当生,别得非择灭者”,这是解释非择灭。所以说这个体裁,我们看很严密的。先说择法是什么?“有漏无漏法”。什么叫有漏法?马上就讲了,“除道余有为,于彼漏随增,故说名有漏”,很干脆几句就把有漏讲完了,体也说出来了。无漏法是什么?“无漏谓道谛”,有为的无漏说了,还…
《俱舍论颂疏讲记 界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