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界品▪P47

  ..续本文上一页有三种无漏的无为,“及三种无为”。哪三种无为?“谓虚空二灭”。那么下边哪叫虚空?哪叫二灭呢?“此中空无碍”,一句话,虚空无为讲完了。那么二灭,一个择灭,一个非择灭。什么叫择灭?“择灭谓离系,随系事各别”,把择灭也讲。然后非择灭,“毕竟碍当生,别得非择灭”。整个的无漏法也讲完了。

  

  “毕竟碍当生,别得非择灭”,非择灭是什么?这个一般没有学过法相的,很新奇的东西。“毕竟碍当生”,“碍”,阻碍。“当生”,在未来的法,还没有生到现在来。“当生”,当要生,还没有生。当要生,把它碍住了,它想生,不给它生出来。那么碍住了,不是一下儿又放了,又生了,不行。它“毕竟碍”,永远不生,这样子叫非择灭。你毕竟把它碍住,要当生的不给它生了。这样子又得到一个无为法,叫非择灭。这个灭不是用慧简择的力量来的。是因缘不够,缘缺不生而产生的,叫“别得”。另外得到一个灭,叫非择灭。这句话解释非择灭。

  

  “言当生者,当来生法”,“当来”就是将来,将来要生的那个法,你把它碍住了,不给它生。“此当生法,缘会则生”,这个法本来要生的,因缘和合了,会聚了,它就要生的,但是缘没有够,缺了它就不能生。“缘阙”就是把它要生的缘把它去掉了,不给它生了。那么“于不生时,得非择灭”,那么它不生了,这个时候缘缺了,永远缺下去,毕竟不能再生了,叫非择灭。

  

  这是有部的说法。在经部说,无为法没有体的,有部说一切法都有体。非择灭这个无为法,“碍当生法”,本来要生那个法,把它阻碍掉了,不但不给它生,而且令它永远不能生起来,叫“毕竟碍”。这里边,“毕竟”两个字很要紧,暂时挡一挡不叫非择灭,毕竟给它碍住不生,那么叫非择灭。

  

  “别得非择灭”,“别得”两个字要讲一下。“谓非择灭,有实体性,缘阙位中,起别得得”,两个“得”,没有错。它是有体的东西,在缘缺的时候,它起个“得”。前面是起一个非择灭,是一个“得”。另外一个得,这个“得”来得到非择灭。上面那个“得”是不相应行的,“得”“非得”的那个得。下面那个得是作用,这个“得”起这个得到的作用,得到那个非择灭。所以说“得得”——两个得,一个不相应行的“得”;一个是动词,这个“得”得到一个非择灭法,叫非择灭。“故非择灭,得不因择,但由缘缺,名非择灭”,所以非择灭跟择灭不一样,择灭是慧简择的力量得到的。而非择灭呢 ,它并不是因为慧的力量得到的,是因缘缺了不生的;缘缺了,它生不起来了。那么他要举个例了。

  

  

  

  

  论云:如眼与意专一色时,余色声香味触等谢,缘彼境界五识身等,住未来世,毕竟不生。由彼不能缘过去境,缘不具故,得非择灭。

  

  这是《俱舍论》的原文,下边是圆晖法师的注解,因为这段文很要紧,引过来之后,再解一下,我们就直接看解释了。

  

  

  

  

  解云:如眼与意识专一色时,所余不见闻等色声香味触落谢过去也。于专一色时,合有一类五识缘彼已谢五境。缘正专一色故,余五识不得起。此未起五识毕竟不生,谓五境已谢故;五识唯缘现在,不合缘过去境故。未来五识得非择灭。

  

  “解云:如眼与意识专一色时,所余不见闻等色声香味触落谢过去也”,我们说当你眼睛跟意识——跟眼根同时生起的意识,专门盯了一个色在看、心里在思惟。观察那个色的时候,因为你心里集中,其他的声音,其他的香味触,你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没有去注意它。那这些东西呢,就缘缺了。怎么缘缺?下边还要讲。本来那个色来了,你可以看到的;但是你专注这个色的时候,那个色虽然出现,你没有看到。本来你看色的时候,耳朵有声音来了,你可以听到的,因为你一心专注那个色的时候,耳朵里声音虽然起了,也没有起耳识去分别它。那么鼻子的香、身上的触都一样,都没感觉到。假使你在看书的时候,外边在唱歌,唱歌的唱完了,过去了;或者有个香味道,香了一阵子没有了;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东西跑过了,过一会儿没有了,“落谢了”,不能再产生了。“落谢过去”。

  

  “于专一色时,合有一类五识缘彼已谢五境”,本来你看色的时候,也可以起一类的五识——眼、耳、鼻、舌、身识,可以去分别其他的色声香味触的,他们生起的东西都是可以生的,边看边听也可以的。但是因为你太专心了,那些东西来了,你没有听到、没有看到。那么过了一点时间呢,这个东西就过去了,不能再重现了。这个境已经谢掉了。本来是可以缘它的,但是你专一。

  

  “缘正专一色故”,因为你“正专一色”的缘故,其余五个识没有起来,这个没有起的五识,能不能再生呢?不能生了,这五个境已经过去了。我们说要生一个识,必要境跟根和合才生识。你现在境已经过去了,现不出来了。根虽然空在哪里,这个原来该生的识,不会生了。所以说这个识,毕竟不生了,现在不能生,将来也不能生,为什么?这个境已经过去了,永远不能再重现了。过去的事情,叫它再重新现一道,不可能的。所以要抓紧时机,你这个事情错过机会了,那永远错过了,就没有办法了。这个当然不是好事情了——你色声香味触境现出来的,你没有听到;没有听到,永远听不到了,它就过了。那么本来可以生的五识,永远也生不起来了,那个叫非择灭。“谓五境已谢过故”,这个五境过了,那么根也不能缘它的境了,根境不相对的话,识也生不起来。“五识唯缘现在,不合缘过去境故”,这个前五识,不像意识可以缘昨天的事情。五识只有缘当下的东西,过去的不能缘,未来的也不能缘。这个境现前的时候不缘它,它现在过去了,你再也缘不到了。“未来五识得非择灭”,这个五识,还没有生出来,在未来世,它再也不能生了,叫非择灭。

  

  

  

  

  言触等,等取法界中有与能缘同时为所缘境,谓他心智所缘心所也。五识等,等取意识中亦有缘同时境,谓他心智也。以他心智,唯缘现在;缘心不缘心所,缘心所不缘心。正缘心时,缘心所他心智得非择灭;正缘心所时,缘心他心智得非择灭。此约同时合缘者说也。

  

  这里《俱舍论》里面“五识等”,这个“等”还等其他的东西,就是说色声香味触,还有法,法里边还有一个“与能缘同时为所缘境”,什么呢?他心智,他心智可以缘人家的心王、心所。“五识等,等取意识”,五识还“等”,等意识;境等法界。那么这个法界的意识,“亦有缘同时境,谓他心智也”,也是指他心智。他心智是什么东西呢?“唯缘现在;缘心不缘心所,缘心所不缘心。正缘心时,缘心所他心智得非择灭;正缘心所时,缘心他心智得非择灭。此约同时合缘者说也”,我们说他心智有个特征。他心智只能缘现在的。假使我现在动什么念头,得他心通的人,就可以用他心智来观察。但是他心智有限制,观心王的时候不能观心所;观心所的时候不能观心王。当你观心所的时候,本来该观心王的那个他心智就不能生了。当你观心王的时候,本来该观心所的他心智就不能生了。但是时间过了,再要生也生不起来了,跟前面一样,也叫非择灭。

  

  他举一些例。我们说不要死板板地,把这个例一个个字死咬在那里,把这个意思会到就行了。反正非择灭,不像我们的同学认为的,一定是佛的智德才是非择灭,其他东西都不可能的,声闻、缘觉没有非择灭的,凡夫更没有非择灭。我们说非择灭多得很,什么东西都有非择灭,不但人有非择灭,蚂蚁、老鼠都有非择灭。老鼠看了这个东西的时候,它就没有看到猫来了;没有看猫,看猫的眼识就没有生起来;没有生起来就不知道,不知道就给猫吃掉了,就是永远生不了。就是不吃掉,也生不了了,一个境过去了嘛。所以这个非择灭,多得不得了,什么东西都可以有产生的。因为我们同时不能缘所有的境了,当你注意这个的时候,那个没有注意,就是非择灭了。

  

  

  

  

  亦论云:于法得灭,应作四句。

  

  “亦论云”。非择灭讲完了 ,下边是开智慧的门来了 ,慧毒门。论里边有一个话,“于法得灭,应作四句”——四料简。天台宗最喜欢用的四料简,它是脱胎于阿毗达磨。论里边说,一个法得灭,有四种——有四句可以说。就是一个法它得择灭,非择灭有四种。第一种:

  

  

  

  

  或于诸法,唯得择灭。谓诸有漏,过、现生法。以有漏故,唯得择灭;以过、现生法故,不得非择灭。

  

  它说有四句,这个四句我们简单说一下。就是A、B两个东西:一是单句,得A不得B;第二是得B不得A;第三双句,既得A,又得B;第四句双非,既不得A,又不得B。那么这里是,A、B是择灭、非择灭,第一句这个法可以得择灭,不能得非择灭;第二句,只能得非择灭,不能得择灭;第三句,既能择灭,又能非择灭;第四句就是既不能择灭,又不得非择灭。这么四句。那么这四句怎么配?我们看一看。

  

  “或于诸法,唯得择灭”,那是第一句。只有择灭,不得非择灭。“唯”就是单单得择灭,不得非择灭,就不要说了。哪些法呢?“诸有漏”,第一是有漏的,条件提出来。第二呢,“过现、生法”,过去生的或者现在生的法。已经生出来的,不管是过去已经生了,或者现在正在生的。这个法第一是因为有漏的关系,它只能是择灭。“过、现生法”因为是有漏,可以得择灭——有漏法,可以由慧的力量,把它的系缚去掉。但是它过去或者现在已经生了,既然生出来了,怎么非择灭呢?不能非择灭了。非择灭是还没有生,把它障碍掉,不给它生出来叫非择灭。它生都生了,你还谈什么非择灭呢?就谈不上了。所以这一类法,只能得择灭,不能得非择灭。那么这是第一句,“唯得择灭”,“不得非择灭”。

  

  …

《俱舍论颂疏讲记 界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