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界品▪P48

  ..续本文上一页

  

  

  

  或于诸法,唯得非择灭。谓不生法,无漏有为。以不生故,得非择灭;以无漏故,不得择灭。 

  

  第二句,“或有诸法,唯得非择灭”,不能得择灭,“谓不生法,无漏有为”。“不生法”,还没有生出来,当然可以得非择灭。它是无漏的有为法,无为法当然谈不上生不生了,也谈不上择灭、非择灭了——本身就是灭。它是有为的,但是无漏。我们说,无漏法不能择灭的,择灭是择灭有漏的东西,无漏的东西你怎么择灭呢?所以第一它还没有生可以得非择灭。因为它本身是无漏的,择灭不能有。择灭是系缚去掉了,有漏的东西。那么它本身无漏,不能得择灭。所以说这一类法只有非择灭,没有择灭。这个两个单句。

  

  

  

  

  或于诸法,俱得二灭;谓彼不生诸有漏法。以不生故,得非择灭;以有漏故,亦得择灭。

  

  第三个,两个都是的。“或于诸法,俱得二灭”。“诸法”不是一个法,有一些法两个灭都可以得到。“谓彼不生诸有漏法”,我们一看就看出来了,还没有生的,可以得非择灭;本身是有漏的,可以得择灭。

  

  为什么这里说“有漏”,不说“有漏有为”呢?无漏说个无漏有为,这里有漏法就单说有漏法了,不说有为了,什么原因?有漏的决定是有为的,没有一个有漏无为法的。而无漏法里边却是有有为、有无为,那么要简别一下——无漏有为,有漏的决定有为,那不要说了。这个法——不生法,还没生出来,可以得非择灭;那么是有漏的,也可以得择灭。那么这是两个都可以得的。

  

  

  

  

  或于诸法,不得二灭。谓诸无漏,过现生法。以无漏故,不得择灭;以过现生故,亦不得非择灭。

  

  最后一种,两个都不能得。这个你们猜猜看,这个大概也想得起来,脑子细的,就想起来了。不过我们先讲了,你回去再慢慢地摸。有些法,它两个灭都不能得到。无漏法,不能得择灭;已经生了,不能得非择灭,那很简单。所以说,“谓诸无漏,过现生法”,“无漏”,择灭的条件没有了。“过现生法”,生都生了,谈什么非择灭?非择灭也没有资格了。“以无漏故,不得择灭,以过现生故,亦不得非择灭”,没有生才能非择灭,生都生了,谈什么非择灭?所以说既不得择灭,又不得非择灭。

  

  (12B)这个就是把择灭非择灭做四料简,四料简是天台宗经常用的一个方式。这个东西用了有什么好处?开智慧。你经常去料简、料简的话,你智慧就活动起来。我们经常用*轮来比喻智慧:你放了不去用它,一天到晚,懒啪啪的,那个轮子锈了,你推也推不动的。生锈了要动起来,哎,吃力得不得了。你要天天用的话,上点油,那一推,哗,转起来了,那是这个力量很大,又感到不吃力。就是脑筋要练的,要经常去磨,跟磨刀一样的。你刀不磨,时间久了,本来聪明的都钝下去,不要说新的东西加上去,加不上了。

  

  我们一个居士,他说他是一个苦修者,七天七夜坐在那里,用砖把自己围起来,既不倒单,又不吃饭,这样子这样修行的人。到后来修什么法?他修一个不思善不思恶,什么都不想,静下去。哇,很舒服,身上起很大作用。但是他又跑过来对我说,他说坐下去舒服是舒服,身上作用也起了,它里边动起来了。就是一个脑筋好象不行了,什么事情说了就忘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啊?我说:“你修什么法?”他说就是这样。我说你自己修出来的,你什么都不想,你把智慧钝下去了。本来智慧要靠经常磨练磨练,阿毗达磨,就是要用的,越用越利。你把它压下来,不要用,它当然钝下去了。我说你现在智慧钝下去,还好了,还是一个人。如果你搞得不好的话,最愚痴的就是畜生,你将来这个是畜生因。这个《菩提道次第广论》有的。你把智慧钝下去,钝下去,弄得愚痴不堪的时候,那你投人投不到了,投个畜生了。那你修了半天,修了个畜生道。这划不来,跟一些苦行外道一样了,学鸡一样,一天到晚脚翘起来,朝着太阳,哇哇地晒。这么辛苦,他想把那些罪都消了,可以生天了。哪知道,问佛。佛说,你修这个鸡戒,当然你成就了,变个鸡。你本来想做鸡嘛,满你的愿,做个鸡。假使你犯了戒了,搞不好的话,还得破戒,下地狱。这样子划不来,愚痴。

  

  我们说,智慧也是一样的,要经常用的。不用的话,要愚痴,要钝的。那么这个就是磨练智慧的方式,第一次碰到,啊,头昏得很。那么多东西,一会儿择灭,一会儿非择灭。哎哟,这个有,那个没有,干脆不要想了,阿弥陀佛,很好。好倒是好,智慧怎么开呢?智慧开不来了,你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还要教你学阿毗达磨的。你不学,你怎么开智慧呢?好。这是第一个“有漏无漏法”,总的讲完了。下边打开了,讲有为了。

  

  

  

  

  甲二 别释诸法体

  

  

  

  

  从此第二,别释诸法体。于中有二:一辨诸法异名,二明诸法体。

  

  总的讲完了,分别的解释了。先说各式各样的差别名字,再说诸法的体。什么叫差别名字呢?我们说这个是解《阿含经》 、 《发智》 、六足的钥匙。经上出现很多名字,都是指有为法的,现在集中在这里。以后你读经的时候看到这个,这个就是有为法,看到那个也是有为法。所以这个钥匙掌握到了,以后看经就方便了。第一是辨异名,这些就是经上出现的名字,把它集在一起,都是指一个东西。

  

  

  

  

  乙一 辨诸法异名

  

  就辨异名中分二:一明有为异名,二明有漏异名。

  

  辨异名中,又分两个:一个有为的异名,一个是有漏的异名。有为、有漏的差别要搞清楚。不要糊里糊涂:有为就是有漏,有漏就是有为。哇,搞起来一粘,这样子不对头的。学法相一定要界限分明:有漏、无漏。有的有为法是有漏的,有的有为法是无漏的,有漏的法决定是有为的。这个一定要搞清楚。

  

  

  

  

  丙一 明有为异名

  

  且初明有为异名者。论云:前言除道余有为法是名有漏,何谓有为?颂曰:

  

  又诸有为法  谓色等五蕴

  

   亦世路言依  有离有事等

  

  

  

  

  有为法在经里边有很多名字,学好之后,以后碰到那个名字,马上知道它的内涵是什么。都一扣一扣,一环一环扣下来的。前面讲有漏法的时候,“除道余有为”,除道谛之外,其他的有为法是有漏的。“于彼漏随增”,它漏是随增的,这个叫有漏。“除道余有为”,“故说名有漏”,这前面说的,有漏讲过了。有为什么东西?还没有讲,还得交代一下。“何谓有为?”有为法是什么东西?

  

  “颂曰”,他回答一个颂:“又诸有为法,谓色等五蕴”。什么叫有为法?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五个蕴就是有为法,一句话就解决了。那么它还有什么名字没有?经上出现的名字还多,“世路、言依、有离、有事等”,“等”,“有果”等等,还有其他的名字。

  

  

  

  

  丁一 释有为名

  

  释曰:又诸有为法谓色等五蕴者,标有为法也。为者,作也,此有为法众缘造作,故名为。有彼为故,名为有为。

  

  “释曰:又诸有为法谓色等五蕴者”,这个有为法,它的体什么?就是五蕴。“标有为法也”。“为者”,有为的“为”什么意思?为就是造作,“作也”。“此有为法众缘造作,故名为”,众缘造作叫“为”。

  

  “有彼为故,名为有为”,这个法有那个“为”的,有众缘造作的作用的,叫有为。这解释什么叫“有为”。“有为”这两个字,什么释?依主释。还有呢?有财释。有嘛,就是有财。它有造作的那个作用的。有这个“为”,有彼为故,叫有为。那么有为法呢,“有为”一个概念,“法”是一个概念,有为法什么释?依主释?是持业释!有为就是法,这个法本身是有为的。

  

  

  

  

  问:“过、现众缘造作故,可说名有为。未来既未造,如何名有为?”

  

  答:是彼过现造作类故,故名有为,如乳、如薪。饮儿乳时,可名为乳,未饮名乳,饮流类故;正烧名薪,未烧名薪,烧流类故。

  

  “问:过现众缘造作故,可说名有为”,这是钻空子了,辩论就是这样子。你说有众缘造作的叫有为法,那么过去的法,已经有过众缘造作了,它生出来,现在的法正在众缘造作。那么未来的法呢?未来还没生,还没造,怎么叫有为呢?有为通三世嘛,过去的、现在的,可以承认它是有为,有众缘造作,这个“为”——有。未来的法还没生出来——没造作出来,怎么叫有为啊?那么这么的回答呢?看你们自己怎么回答。

  

  它这里的回答:“是彼过现造作类故,故名有为”,它跟过去的、现在的造作的“为”是同类的,也叫“为”。为什么?它要么不生,一生的话,还要众缘造作,跟它一样的。那么打个比喻,我们世间上有这个话,“如乳、如薪”,乳也好、薪也好。“饮儿乳时,可名为乳,未饮名乳,饮流类故”。譬如奶,喂小孩时叫喂奶,没有喂他的时候,这个奶叫不叫奶呢?你说没喂,怎么叫奶啊?还是奶。为什么原因啊?都是一样的东西嘛。“饮流类故”,它就是可以饮的乳的同一类的东西嘛,当然也叫乳了。再一个,“正烧名薪,未烧名薪,烧流类故”,柴火,正在灶里烧的时候叫柴火。那么砍下的木头,能不能叫柴火啊?还没烧,不能叫柴吧?它将来要烧的,“烧流类故”,也能叫薪,也能叫柴火。

  

  同样,这个未来的法,虽然它现在还没造作,将来它要么不生,生的时候,决定有众缘的造作,跟它们过去,现在的法,同一流类的,也叫有为。那么三世都是有为,这个问题解决了。

  

  

  

  

  丁二 出有为体

  

  色等者,等取受想行识,名为五蕴。

  

  有为法它的体,哪些东西呢?“色等五蕴”,色受想…

《俱舍论颂疏讲记 界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