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没有了,没有知觉了。那边身体上还有知觉,手没有。所以说不是“令各续起”,这个不是。所以五根是砍不了的。五根为什么砍不了,这是净色。净色是跟珠宝光一样的。你砍了之后,砍下的支分没有根的,还是在身上,一个。所以说砍不了。五根在身上怎么安排的?这个将来要讲,有好几个说法。反正它是砍不了的,不能砍成两段的。
又提问题:蚯蚓也好、蛇也好,砍成两段,它还会动,这是什么原因?它的解释:有些情况,它砍下去之后,风——就是运动的力量还没有完,并不是有根。就是还有余的那些动力,它还动一下。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它不是动了一下就不动了,它分了两个都活的。这个又怎么说了?这个就是说,其他的投生了。本来这一块是死掉了,但是其他的有情投生,就附在上边,所以成了两个了。不是一个根变了两个根,一个根不能变两个根的。就是又一个生命附上去了,这个成了它的身体了,又活起来了,是另外一个。这一类的动物是有的,砍了两半,它两个都活的,那就是其他的投生了。
这样子的投生有没有啊?昨天我们找结缘书,《现代因果报应录》,看到一个跟这个意思一样的。他说有一个教书的老先生,很穷。他教了几年,拿了六仟个钱,到家里过年去了。他走在路上,听到一家人家在哭,哭地很伤心。他就去问问看:“干什么?”这个人心很慈善的。他说“欠了很多债,没有办法了,要把妻子、儿女都卖了,今天最后一夜,大家痛哭一夜,团聚,以后就各是各的了,分开了”,很伤心。他问他:“你欠好多钱?”“六千”,“六千?我这里刚好六千,你拿去,我不要了”,就布施他了。哎呀!教了那么多年的工资,本来养家去的,全部给了人家了。这个人也是好心,只要把你们的困难救了就好,我家里没有那么困难,他就回去了。
他走在回去路上,走在山崖口口,路很窄,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壁。前面来了一批人,抬了一个大的木料,“哗哗……”抬过来,把他一挤,挤下山摔死了。人家看摔死了,是哪个人摔死了?一看就是那个老先生:“哎呀,这个人那么好,怎么做了好事不得好报,报应不可靠!”大家都怀疑:“那么好的心,教了几年的工资全部帮了人家,结果跑出去马上就死掉了。这个是怎么回事?”
哪知道这个老先生呢,他掉在山下边,好象是闷绝一下,结果慢慢地醒过来。醒过来看见什么东西啊?他睡在一个绸缎的床上,旁边两个年青女人在哭、一个老太太,坐在他旁边哭。他醒过来:“干什么?”“哇!”她们说:“活过来了,孩子活过来了”,原来他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孩子,一个妻、一个妾,都是年青的。父母只有那么一个孩子,他的老母亲宝贝得不得了。一下子不晓得怎么死掉了,正在哭的时候,活过来了,高兴得不得了。他们赶快请医生来看,这个病怎么样?医生看看,没有问题,休息一段时间就会好了。
本来他家里有钱,请个老师教的。老师对这个学生很讨厌,笨得不得了,就是没有脑筋的。今天教这个,明天忘那个,教得老师烦死了。那么他活过来了,又要教了。老师就是“哎呀,再教再教”,一教,这次不同了,跟以前大不一样。不但是他教的都会,甚至于他做的文章超过老师。这个老师奇怪了:“你这是怎么一回事啊?”他后来悄悄地跟他说:他以前也是个老师,他自己就把这个讲一遍。“噢,这么一回事啊,”那个老师说:“你既然学问那么好,那我不要教了,我还不如你啊,我要回去了。”这个人确实好心:“你不要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考好了。”本来那个孩子笨得不得了,到二十来岁了,秀才也考不取。后来他们一起考呢,都考上了;老师考上了,他也考上了。后来这个孩子一直考到进士,做大官了。有一次跑到他家乡去了,去之后他把这个事情就讲出来了。后来又把自己老家安顿一下,给他们搞了些地产什么。
这个就是说死掉的人会活过来,其他的人可以投生。那就是说蛇什么东西,砍成两半,它两边都是活的。不是它身根变了两个,是另外的有情投上去了。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俱舍论颂疏》第二十讲
昨天我们讲了有执受、无执受,一直讲到能斫、所斫。中间有一些问题解释一下。一个是有所缘,一个是有执受。昨天有人提这个问题。
我们先看“有所缘”,能缘的什么?所缘的什么?先把这个分了。能缘的:心王、心所——七心界、法界的一半,这个是能缘的;所缘的就是缘的那个境。“境名所缘”,“心心所法名为能缘”,就是说,能缘的是心王、心所,所缘的是境。心王心所,“有彼所缘”,有那个所缘的境,叫有所缘。所缘本来是境,心王、心所有能力去缘所缘的境,叫有所缘——有所缘就是指心王、心所。
下边,“有执受”,我们看最后一行,“论云:有执受者,心、心所法共所执持摄为依处,名有执受”。什么叫有执受?心王心所共同执持那个东西。什么东西呢?就是五根,还有浮尘根,做它的依处,它依它而生起来的,这个东西就叫有执受。能执受的是心王、心所,有心王、心所来执受它,所执受的东西就叫有执受。这个是所了,就是五根——净色根,跟浮尘根,有心王、心所来执受它。那么这个依处,就是叫有执受。这个有执受里边,看小字,“眼等五根”,这是净色根;心王、心所摄为所依处。浮尘根,就是我们表面上看得到的那个根。浮尘根就包括整个身体在里边了。眼睛、耳朵、鼻子虽然是部份的,但是浮尘根的身根,就是遍身体了。那么这些都是有心王、心所执为自己的。你打一下,他会痛;你给他舒服一下,他就高兴。这个就叫有执受。心王、心所,心里边高兴了,所执受的身体也好。心里边忧苦,身体也会受损失。这个是共同的损益。这个叫有执受——跟心王心所有共同的利害关系。
声有没有执受 ?一般说声没有心王心所把它执持。因为它不可执持的。声说过就没有了,它没有办法执受。所以这里,声就是无执受。其他有的地方说,声也有执受:有执受大种所发的声叫有执受。这个我感到很勉强。因为所执受的大种固然是执受的;但是生的声说它有执受,这有点勉强。因为声音没有痛痒的,就是你身上发的声音,用什么东西干扰它,你也不感到痛。这个对身心没有什么大的关系。也有这个说法,执受大种发的声音叫有执受。按《俱舍论》,声是没有执受。
这个“及”,《顺正理论》里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前八界跟声,全部没有执受。一个看法,执受大种的声可以有执受。但《俱舍论》里边讲的是没有执受。 《顺正理论》有的地方是补充《俱舍》,有的地方也不一定是《俱舍》所同意的,甚至于有的地方跟《俱舍》唱反调的。下边我们接下去了。
丁十二、三 能烧所烧门、能称所称门
亦所烧能称者,如外四尘名能斫所斫,所烧能称其体亦然也。能烧所称诤者,诤谓诤论,能烧所称两解不同,名为诤论。谓或有说,能烧所称体亦如前,唯外四界。或复有说,唯有火界,可名能烧,所称唯重,重者所造触中重触也。
昨天“能斫及所斫”的问题讲完了。下边“亦所烧能称”,就是这个外四界:色、香、味、触。我们说色、香、味、触什么东西呢?就是物质。凡是一个物体,它决定有它的显、形色;有味道;有它的香,就是气味;也有它的,触上去冷的、硬、软的。每一个物质都有这四个特征:色、香、味、触。能斫的是斧、刀之类的,当然是由这些物质所成;所砍到的也就是这四种。声音不能砍,你去把声音砍了,这个没有关系,你刀去砍声音,砍了没有用。其他的心王、心所更不能砍,它根本不是物质。“所烧能称”,一个烧、一个称。烧,就是把它烧掉了,或者把它称一称到底好重啊?所烧、能称的东西,当然也是物质的东西,也是色、香、味、触四个东西合成的。所以说“亦所烧能称”。所烧能称也是唯外四界,一样的,没有什么。“如外四尘,名能斫所斫”;所烧、能称同样,体也是外四尘。
所烧、能称里边减掉了“能烧、所称”,这个东西有“诤”,有两个说法。有两个说法就有辩论,就叫“诤”。能烧所称有什么诤呢?“诤谓诤论”,能烧所称有两个不同的解释,叫诤论。这里《俱舍论》把两个解释一起拿出来了,没有说哪一个对、哪一个不对。就是两个解都可以用。
“谓或有说,能烧所称体亦如前”,有的人说:能烧也好、所称也好,它的体跟前面一样,亦是四尘为体。还有一部论主:能烧的就是火界,其他的不能烧的。所称到的东西呢?就是触境里边,轻、重、涩、滑那个重,这个才能称,其他的东西称不了,没有分量的怎么称呢?有的人就是说:能烧的只能是火,所称的只能是触里边的重,其他的四尘就不能摆进去。那就是说,能烧的是触里边的火大——地、水、火、风,能造触;所称的是所造触,轻、重、涩、滑里的重。其他的色、香、味都不相干。这是两种说法。两种说法哪个好?自己去辩论去。
丁十四 五类分别门
从此第十四,五类分别门。论问起云:十八界中几异熟生?几所长养?几等流性?几有实事?几一剎那?颂曰:
内五有熟养 声无异熟生
八无碍等流 亦异熟生性
余三实唯法 剎那唯后三
“从此第十四”,比较复杂的,“五类分别门”。有五个类来分别一切法:十八界,哪五个类?下边要说。
“论问起云”,论开个端,“十八界中几异熟生?”,一个类;“几所长养?”第二个类;“几等流性?”第三个;“几有实事?”第四;“几一剎那?”第五。这五个类来分别十八界里边,哪些有哪…
《俱舍论颂疏讲记 界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