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相、住相、异相、灭相,正在生相的时候,就是将要生起来。还没有到现在世,从未来到现在这个门前,将要跨进这个门前,要进入现在,就是生相。在那个时候,这个法得到了,叫得,或者叫获。“若得至现在”,从“生”到“住”,已经到现在世,不叫“得”,叫“成就”。“成就时不名得,得时不名成就”,那当然了,“成就”的时候,不能再叫“得”了,因为它不是生相了。那么在“得”的时候,还没有到现世,那不能叫“成就”。这两个内涵不一样 ——时间问题。
“言生相者”,什么叫生相呢?属于未来世的。我们说生、住、异、灭,生在未来世,住在现在世。生就是从未来进入现在的边际,属于未来的。这个意思先把它抓住,还没有到现在,正要进入现在——生的时候,叫“得”;已经到了现在叫“成就” 。这两个内涵要记住,然后下边的四料简就可以掌握了。
“论云:如是已说异熟生等”,这是接上边的五类分别门:异熟生等等。下边:“今应思择。若有眼界,先不成就,今得成就,亦眼识耶?”要考虑这些问题了,我们要思惟、抉择,假使有一种眼界,先没有成就,现在成就了,是不是眼识也这样子?眼界、眼识是有联系的,眼界成就了,是不是眼识也成就了?反过来,假使眼识界先不成就,现在成就了,是不是眼界也这样子?“如是等问”,这样一类的问题:眼、耳、鼻、舌、身,很多。“今应略答”,这些问题,现在要回答一下,就是要解决一下。回答很简单,颂一句话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若不解释一下,单看个颂,看了还是莫名其妙。
“释曰:眼与眼识,四句分别”,四料简:就是眼界成就是不是眼识也成就?眼识成就是不是眼界也成就?这个要用四料简来讲,因为它互有宽狭,不能一个包一个的——要四句来分别。“独俱得非等”,“独”是两个单句:是甲不是乙,是乙不是甲;“俱”就是两个都是的;“非”,两个都不是。
昨天寻伺里边也有四料简,辩了很多,不晓得你们现在搞清楚没有?在有寻有伺地:欲界初静虑,对寻伺四料简。有寻没有伺,无伺唯寻;有伺没有寻,无寻唯伺;寻伺都有,有寻有伺;寻伺都没有,无寻无伺。在欲界初静虑里边,寻伺两个都有,可以搞四料简。到了中间禅,就不能四料简了——只有伺、没有寻了。所以说有寻有伺的时候,就可以来个四料简。一个是独,单的:有寻没有伺、有伺没有寻,两种;另外有寻有伺,两个都有;然后无寻无伺,两个都没有。——这就是寻伺的四料简。在《俱舍论》里边,经常碰到四料简的。天台宗用得更多,经常把四料简拿出来;《俱舍论》里讲的也不少。
这里是眼根、眼识,来个四料简。“独是两单句也,俱得者是俱句也,非者俱非句也”,“俱”就是俱得——都得。“独”是一个得,一个不得,两个单;一个俱;一个非——这是四料简的格式。“等”,“明成就不成就四句”,得、不得有四句,成就、不成就也有四句;眼识、眼界有四句、八句,耳识、耳界也有四句、八句,这个“等”等了很多东西。
且独中第一单句,谓得眼不得识。谓生欲界渐得眼根。渐得眼言,意显胎卵湿生。若是化生,根顿得故。夫论眼根,是异熟无记,唯法俱得,故约渐得,但名得眼。眼识通三性,有前后俱得,先中有位,已起眼识。今此渐得眼根,是受生已后,识前成就故,故不名得。及无色没生二三四静虑时。生二三四静虑,中有初起唯有眼根而无眼识,眼识未起故,故不名得也。
“且独中第一单句”,他问的问题“是不是这个成就,那个也成就?”这要四料简,不能一句话解答的。第一句“得眼不得识”,眼根得到,眼识没有得到。举个例:“谓生欲界渐得眼根”,欲界的六根——十二因缘里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这时候眼根才长起来,才叫得眼根。“渐得眼言,意显胎卵湿生”,化生不是渐的,化生一下子就有了 ,“若是化生,根顿得故”。说“生在欲界渐得眼根”,“渐得”两个字安了有意思的,指胎生、卵生、湿生,它们的眼根是慢慢长起来的。化生是一生下来根就全了,一下子得,所以“渐得眼根”是欲界的。
“夫论眼根,是异熟无记,唯法俱得,故约渐得,但名得眼”,前面说过眼根是异熟生,是无记的。因有善恶,果唯无记,这是异熟果,无记的。无记的东西只能一个得:法俱得,没有法前得、法后得。因为力量不大,只有跟它同时生起的法俱得。法俱得、法前得、法后得,这个讲“得”的时候都会讲,现在不去管它。“故约渐得,但名得眼”,从“渐得”来说,它得到眼了 ,指法俱得。法前得是没有生的时候,“得”已经得到了,那就不好说了。所以是从渐得来说,叫得眼。
这个时候眼根得到了,而识呢?“眼识通三性”,有善、恶、无记,“有前后俱得”,法前得、法后得、法俱得,这个变化大了。因为通三性的,有善恶的,就可以法前、法后,因为力量强。无记的只能“法俱得”—— “法”跟“得”同时的,叫法俱得。“得”在前面是法前得——法在后面,法的前面先有个得。法后得——法生起了,后头还有“得”。这个以后再说。就是力量强的,通善恶的,才有法前、法后;而力量薄弱的、无记的法,只有法俱得,同时生起的得。同时生起的好说,法前、法后的那就不能安进去了。眼识是通三性,有法前得、法后得。
“先中有位,已起眼识”,在中有的时候,眼识已经起来了,眼识本来有了。“今此渐得眼根”,是“受生已后,识前成就故,故不名得”,眼根才刚刚生起来,到生相的时候叫得;而眼识在中有的时候已经有了。所以这个时候,只能叫成就,不能叫得。这是第一种“得眼不得识”的例子。
另外一个例子。“及无色没生二三四静虑时”,无色界死掉了,投生到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天的时候,“生二三四静虑,中有初起唯有眼根而无眼识,眼识未起故,故不名得也”,因为无色界没有眼根,当然也没有眼识。生到二三四禅,六根都是全的,所以眼根得到了、生起眼根了,才开始生的时候,叫得眼根。二三四禅的有情看东西,要借初禅的眼识来看,这时候还没有去借用,所以说眼识还没有得。只得到眼根,没有得眼识,这是第一句。那么眼识能不能成就呢?无色界没有眼识的,你到了色界,还没有借用初禅的眼识,当然还没有得到。
第二单句,得识不得眼。谓已生二三四静虑地,眼识现起。现之言正、起之言生,识在生相名为现起。此所起识在生相位,正在未来,尔时名得。其眼根在现在,名成就不名得也。
“第二单句,得识不得眼。谓已生二三四静虑地,眼识现起”,生到二三四静虑了,眼识起了,什么叫现起?“现之言正,起之言生”,“现”这个字解释是正,“起”就是生,正生的时候,就是生相了,是生、住、异、灭的生,正在生起来,还没有到现在,这个叫得。眼识正在起来,那么得眼识,但是眼根早得到了,不能叫得了。所以说是得眼识,而不得眼根。眼根中有的时候已经有了,到现在是成就了,不能叫得了。这是第二句:得眼识不得眼根。
第三俱句者,根识俱得。谓无色没,生欲界及梵世时,欲界梵世,中有初心,根识俱有,尔时名得。
第三句:既得眼根又得眼识,“根识俱得”。“谓无色没,生欲界及梵世时,欲界梵世,中有初心,根识俱有,尔时名得”,无色界本来没有眼根,也没有眼识,生到欲界——不是二三四禅,二三四禅没有眼识,要借下地的——而生到欲界、初禅,本地就有眼识,等到它投生于中有的时候,眼根也有了,眼识也有了,都是得。以前没有,才有——在无色界没有,生到欲界或者梵天,就有眼识,有眼根——正在生的时候就叫得,既得眼根又得眼识,这是俱,两个都有。
第四俱非句者,谓除前相。
“俱非”,既不得眼识,又不得眼根。“谓除前相”,把前面的排除,余下的都属于第四类。
颂言等者,等取成就四句:第一句者,成就眼根,不成就眼识。谓生二三四静虑地,眼识不起。第二句者,成就眼识,不成就眼根。谓生欲界,未得眼根,及得已失。谓生欲界,必成就识,地法成故。未得眼根者,谓初受胎时也。及得已失者,谓是生后盲人也。既无眼根,故不成就。第三句者,谓生欲界,得眼不失,及生梵世,若生二三四静虑,正见色时,根识俱成就也。第四句者,谓除前相。
“等”就是“得”之后还有“成就”,“成就”也可以作四料简。这个眼根就“等”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那是一样的。
“第一句者,成就眼根,不成就眼识,谓生二三四静虑地”,二三四静虑地,就是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眼识不起”,它眼根早就成就了,中有的时候已经有了,生起了。而眼识呢?他生到二、三、四静虑里边,入定不看东西,这个时候眼识没有起来,眼识不成就。
第二类:“成就眼识,不成就眼根”,第一个我们先要肯定,在欲界里边,眼识是肯定成就的,这个“地法成故”——这个欲界的地,这个地,天然如此、法尔如此,决定有识的。你眼睛是否看到东西,看你根坏不坏,识在欲界是决定成就的。谓生欲界的人,识肯定成就,但是眼根不一定成就。“未得眼根”:胎儿还没有到六处,还在识、名色的时候,就不成就眼根,眼根还没有生起来了。或者“得已失”,眼根本来是有的,后来坏掉了——瞎子,失掉了不叫成就。“既无眼根,故不成就”,既然眼根还没有生,或者生了之后坏掉了,那么眼根不成就。但是识是成就的,欲界里的人都成就眼识的。
第三句,既成就眼根,又成就眼识。那就很普遍了,“谓生欲界,得眼不失,…
《俱舍论颂疏讲记 界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