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P107

  ..续本文上一页么,佛说法呢,有的时候不说话,也是说法。有的时候广说,各式各样的方式都有。那么,还有一些秘密的、很深的道理,世间上的人不容易理解的,千万不要世间的那些知见来猜测佛的意思。如果这样的话,就会造成一些谤法的罪。

  “于诸离言境,不加邪思议”,还有一些讲到真如、空性的地方,这是超言说、绝思议的,那么你不要妄、邪思议,不要去乱想、乱推测。这些本来是离言的。我们的禅宗的那些公案,现在很多人都是邪思议。本来禅宗的公案的那些(25A)都是开了悟的人,他们的机锋相对的事情。你也没有参,更没有悟。这些话用世间的智慧来猜测,那么,经常会搞错。他又感到自己很高,一般禅宗,尤其它很隐秘,越是隐秘,就好象是高超。那么,就都去看公案,多看一些。说话里边跑两个公案出来,好象你的智慧很高,实际上,早就堕入邪思里去了,已经走错路了。

  那么,密宗的意思,有些深隐的意思,不要世间的思想去乱说。我们就看到最近某佛学院,他们出了一本什么书,这本书我们都散了,有人就看它很多地方呢乱说一通。那是教授佛学,他聘一些教授,认为是学问很高。结果他说,“他们密宗里一个大威德,牛头怪物。”他怎么知道牛头怪物呢?大威德现牛相,他是彻底的菩提心。那就是牛,一辈子忠忠恳恳为人服务的,耕地。耕了地之后,死了之后,肉给人家吃,骨头给人家做图章,做工具,做那些东西,这个皮又给人家穿,做皮鞋什么。一生没有一点浪费的,全部是为人类服务的。那是彻心地为众生,大菩提心,这是表这个法的。他说是牛头怪物啥东西说了一大通。这个你就是外行说外行话,结果谤了佛了。所以说,像秘密的事情,你是外行就不要说了,还是把你的嘴闭起来好一些。或者你要说,你要了解一下再说。那一些秘密的、深的道理,不要以世间的眼光乱说一通。说一通,并不见得你的高超,反而就显出你无知,因为你不懂密法,你是很幼稚。结果,还谤法,造了大罪,金刚地狱有份。这个都是为了世间的名利,就是要抬高自己呢,反而造了很大的罪,划不来。

  “未知义求知,已知无忘失,甚深理不达,仰推如来境。”那么,就是说我们采取的态度就是要没有知道的要求能够知道它,已经知道的,要摄持,不要忘记掉。我们听经的里边就是有三个东西,就是要避免三个过。一个是器口朝下,再好的甘露水,一个茶杯口朝下的,底朝上的,你怎么甘露水倒得进去呢?一个是脏的,口倒是朝上的,但是里边脏得很,邪知邪见都没有洗掉。那么,再好的甘露水你倒进去,跟那些脏的毒一混的话,吃下去还不是毒死了。再一个,它说脏也不脏,口也朝上,但是有一个漏洞。尽管甘露水倒进去,上边倒,下边漏,等你倒完了,也漏完了,没有,一点也没有。那就是不摄持了。那么,这些东西,都是听经的一些过失。那么,这也要避免。

  那么,没有知道的,求知,把口朝上,盛那个甘露水。已经知道的,不要弄个洞洞眼,把它漏完。要把它保持好。那么,碰到一些不可思议的道理太深了,想不通。想不通,就不要乱想。这个自己智慧还不够,这是如来的境界,我们到以后再说,保留。以后自己智慧够了会懂,现在,就不要乱猜测了。假使以自我的眼光猜测呢,这样容易搞错。我们说空间,它是虚空,本来没有东西。你如果戴了个有色眼镜一看,这个虚空,你假使戴红眼镜,那虚空是红的。这个红到底是虚空的红,还是什么红?你就乱说了。你把眼镜除掉,虚空一点也不红,这是你自己的知见不正。那么,我们的知见都是世间上来的。一肚子的世间的邪知见,你去推测如来的境界,当然要搞错了。那么,在这个时候,你就谦虚一点,你自己还没有搞懂,就说这是境界高,我是知道不了,慢慢地保留,以后再智慧高一点再来说。那么,在思惟的时候要注意这些事情。

  

  (5)修

  颂 如所求所受 三业无倒转 佛止不造作 令行勤精进

  修的时候,“如所求所受”。你求的法,所受到的法。那么,“三业无倒转”,身口意不要颠倒地跟了他去做。那么,重点,“佛止不造作,令行勤精进。”佛叫你不要做的,就不要做,佛叫你做的,赶快做,精勤地去做。我们这个菩提道次第,就是经常有这个话:佛说得苦口婆心,叫你那些坏事不要做,好事拼命做。总感到好象是不大适应。叫我不要做,偏偏要做一点;晚上叫你不要吃,要偷吃一点。哪怕就是说会供了,好象是有个开许了,趁此机会大吃一顿。

  这个都是对佛的话要钻空子。那么,叫你要做的——叫你上殿,不上,偷懒;讨论,不去。要做的,不做;不要做的,偷做。这个,就是烦恼作怪了。就像菩提道次第说的,假使医生教你说,“啊,你营养不好,赶快吃肉”,他就回来要吃肉了。“你什么什么不对,你赶快怎么样”,赶快听,好象医生的话比佛的话还灵得多。这是我们的颠倒见,这个自己要好好地审查一下,到底还是归依医生,还是归依佛?你不要搞错了。

  这是修,这个修是泛泛的修,我们说是泛义的修。严格的修,入了定的,才真的叫修。入定之后,它的力量能够转化我们的身心,这才是真的修。没有入定之前的修,都是不深刻的,不能真正地转化我们的心理的。但是,行动。所以,我们说采取一些行动,这里就叫修。你不要停在这个口、心里边。念经不要在口上念,思惟也不单单在心上思惟,要付诸于行动,那就是叫修。这个是泛义的修,不是严格的,叫修。

  

  (6)生善

  颂 能依此善学 无错不倒反 行空不住空 了空不作证

  由正空见生 亦不坏余义 欲学修不断 转起勤施与

  于戒能正受 受已能住持 复相续而转 解空性大悲

  发生大忍持 圣者诸所作 能学能修行 恒常力精进

  静虑解脱生 乃至究竟边 般若悲皆具 皆回向有情

  修的目的,善法要把它生起来。“能依此善学,无错不倒反”,根据这个般若的道理,佛的经教都是般若,这个大家都知道。如果说他的精粹呢,就是般若。依佛的经教,就是以般若为中心的那些法义是好好地修的,好好地学的话。“善学”,善巧地学,不是慢的,也不是懈怠的,是善巧的。“无错不倒反”,不要搞错。佛叫你做的,不要理解错。不叫你做的,你理解错了,这个佛叫我做的。

  我记得有一个,我跟他们说,就是说佛的这个非时食,在四分律,是非常严格。哪怕你病重得快死了,医生叫你吃东西,那也只能说把这个米用布包起来,米汤,把米的一些渣滓都滤干净才能喝。快要死的病人也这么样作。但是其他部,有开许。就是说,会供的东西能吃。能吃,这是开许,我们四分律部是没有的。那么,其他的部开许,目的就是什么?假使你真的是有病,胃病之类的,或者是饿得受不了了。那么你就利用这个开许,把你的烦恼止一下,因为你不吃,你难过死了嘛。那么,这个开许是叫你偷偷地,就是不要给大庭广众大吃大喝的,就是自己知道是不正规的,那么要起惭愧的,在角落头自己一个人去吃。结果,他抓了半边,他说,“开许的,可以吃的。”不但自己大吃大喝,还聚了一大堆,一起在大吃大喝,开宴会了。这样子做,你说是不是对?人家问他,“你怎么晚上大吃大喝?”“法师说的,可以吃的。”你到底还是在故意找岔子呢,还是在搞什么呢?人家跟你说的话,你抓了半句,这个就是不善巧了,就是错了,搞错了。你搞错了之后,或者是不是搞错了,故意地这么子做,那么,你这个是烦恼,烦恼作怪,想吃东西,借口是法师叫你吃的。这个又没有罪,又能满足自己的烦恼,真是太好了。但是地狱在等你,你将来就知道,这到底好不好。

  那么,就是说佛说的话不要搞错,不要执了一边去。断章取义,把自己不要的不说,自己欢喜的一半就拿过来了。这样子去做的话,搞错了,感的因果就不好。“不倒反”,不要颠倒,不要反过来。就是要按了次第做,不要跳级,也不要把难的、高的先学,从低的、容易的下手。

  “行空不住空”,这个善巧更重要。我们要行空,而不要住空。就是说空的道理要知道,但是不要执着那个空,也不像这个二乘的,就住在涅槃里不出来了。那么,行空,因为你要度众生,要一切法空的道理知道。空的道理不知道的话,那你就害怕了,不敢度了。或者有些地方就顶住了,行不通了。行空就是空的作用要知道,但是不要住在这个空里边。空里边住了,就不做那些事情了,它一切法空,就什么不要干。

  我记得有一个居士,他写信来。他说,他已经开悟了,他现在可以坐在家里不要动了,一切以前的拜佛,什么东西供养,这些事情,他到现在可以止住,不要做了,好好地修行就可以成佛了。后来他写信给我,我说:“这个不对。《 金刚经》里说的,要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行一切善法,可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使你证了空性了,你还要行一切善法呢。你不行善法,你怎么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他说:“这个道理是这个佛告诉我的。”我说:“现在有佛?奇怪!这个佛叫什么名字?”他说:“姓张。”这才怪了。他说是什么佛呢?五指如来,五个指头的如来。姓么姓张,在家人。我说:“三世佛都穿袈裟的,没有在家的佛。”这个是奇闻了,真是一个奇怪的事情了。

  所以,“行空不住空”,不要住在空里边,把因果都放下了。有的是不干,好的事情不做,还不说。有的事情,既然是空的,什么都干起来了,杀盗淫妄都做。空的嘛,没关系。那就是糟糕了。他们的借口,都是以佛经为依据。他说:“淫盗痴,就是戒定慧;生死,就是涅槃,流转生死,杀盗淫妄就是戒定慧,就是涅槃,你怕什么。”这个还振振有辞。那么,真正你这样子做了,恶取空。将来的果报,投恶趣。

  “了空不作证”,“了空”,空的道理要知道。“不要证”,就是不要像二乘一样,证了空性不出来了。…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