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众弟子,那些居士们也可以参加。
我们大概一个月讲几次。那么这个教材,因为上海的书店已经没有了,我们自己在印。有书的先拿了书看,没有书的下一次可能我们的单行本会印出来。
现在我们要讲这个书。因为很多人要产生一种想法:这是藏地的,好象是密法。那么我们先要解释一下。这不是密法,这是《菩提道次第》,是显教。 《密宗道次第》才是密法,《菩提道次第》是显教,并不是密法,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因为这是藏地来的,我们比较陌生,所以我们还是大概地把藏地的佛教也稍微地介绍一下。今天因为没有书,我们就将就讲这一些。先有一个概念,当然详细的是很多。
藏地佛教分期概况
藏地的佛教什么时候开始的?在我们汉地唐朝唐太宗的时候,大约是公元七世纪,藏地的一个国王,叫松赞干布,他要跟汉地的大唐友好。他就派一个使者,要请唐朝的公主下嫁给他。那么这样子呢,唐太宗就派文成公主下嫁给藏王。文成公主去的时候,带了很多的佛教的经典、佛像,还有僧人一起进去。这是藏地开始有佛教的一个开端。
文成公主下嫁之后,第三代的国王,那就是墀得祖敦,这时他又迎请了汉地的金城公主。所以,汉藏的交流使汉地的佛法也随着大量地涌进藏地,藏地就有佛法。金成公主她生的一个国王,叫赤松德赞,这一位是大兴佛法,在藏地把佛法大大地兴起来。
但是,藏地本地本来有的宗教叫苯教,这个苯教势力在那个时候还是很厉害。因为佛教兴之后,跟苯教势力有冲突,这个时候里边有矛盾了,新兴的佛教遭到苯教势力的阻挠。这个国王赤松德赞他要宏扬佛法,他就去印度请一个大德——寂护论师,也就是静命论师进藏来宏扬佛法。
寂护论师是印度请来的大论师,这是很有名的一个。但是他住了几个月,住不住,苯教势力太大。那么,寂护论师他就回到印度去,请了一位当时印度神通最大的一个祖师,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莲花生大师。他请莲花生来,莲花生进藏的时候,一路进来一路降妖斩魔,这样子就把苯教势力基本上压下去了。在公元七七一年的时候,佛教跟苯教开始大辩论。本土的鬼神势力压服之后,在教理上的辩论又开始。最后,当然是佛教胜利之后,就在公元后七七六年的时候,建立一个桑耶寺。公元七七一年开始大辩论,辩论胜利之后,第一个寺院就在藏地建立了——桑耶寺。这是寂护论师跟莲花生大师共同建立的。
这时候,苯教的势力基本上是解决了,当然不是彻底解决,就是已经降伏了。但是佛教内部,汉地的佛教跟印度的佛教,里边也有一些矛盾。那么再过了大概是二十来年的时候,就是汉地的一个叫支那堪布的,他提出一种不同的说法。这个说法当然是属于禅宗的一种别派,也不是正规的禅宗。这个说法跟藏地的中观唱反调。当时附和支那堪布的人也不少,支那堪布这个人学问也很大,辩论的辩才也很好。那么这个情况之下,他们藏地的藏王就想起寂护论师,他以前是圆寂的时候已经预言过的,将来是要开始有这个辩论的。他说,如果有辩论的时候呢,就可以请寂护论师的大弟子莲花戒,在印度的,可以请他来参加这个辩论,可以降伏那些邪说。那么支那堪布势力很大的时候,这个国王就想起寂护论师的预言了。寂护论师那时已经不在了,那么就请他的大弟子莲花戒。
到印度请来之后,跟支那堪布大辩论,辩论的时间有两三年之久,在藏地是很有名的。有一本叫西藏大辩论的书,叫什么名字倒记不清了,你想很厚一本书,里边都是讲那些当时的情况。经过两三年的辩论,最后支那堪布输了,认输。认输之后,他们藏王开始的时候是这么说的:两边辩论,哪一边输了,就要向胜利那边献花圈,同时他就退出藏地,以后藏地就专门通行胜利那一派的教义。支那堪布认输以后,他也很知礼貌,就向莲花戒献花圈,自己就退出藏地。这样子呢,莲花戒的见地是中观见,所以说藏地当时是整个佛教以中观见为一个统帅的势力,以中观的见地来统摄藏地的佛教。这是当时藏地的、印度的佛教情况如此。
那么这样子,国王传下去,传了几代,传到后来传到迟惹巴瑾国王的时候,又是盛行佛法,大大弘扬佛法。从第一代的松赞干布到后来的迟惹巴瑾,这个两百多年的中间,藏地的佛法大盛。从没有开始有;有,又不断地兴盛。这是叫藏地佛法的前弘期。为什么前弘期?后边还有后弘期。
因为到了公元八百年代的时候,出了个国王,叫朗达玛,这个是不信佛教的。那么他——这个时候跟我们汉地的唐武宗时间相仿。在汉地,唐武宗灭法,把佛教毁灭,把经书烧掉,搞得很厉害。朗达玛在藏地也搞得很凶,他把佛教的教徒杀的杀,撵的撵;经书烧的烧,毁的毁。这样子,佛法在藏地几乎绝迹了。留下的比丘也不到五个人了。当时有心人,有一个藏地的喇嘛,他为了护持佛教——他就要保持藏地的佛教不要消灭的话,他就牺牲自己。他就是说扮成一个舞剑的剑客,他就是表演舞剑的。他把自己一匹白的马涂了炭,成了个黑马,自己上面披的披肩里边是白的,外边是黑的。这样子,骑了黑马,黑披肩,跑到国王面前,表示他的剑术。他的剑术很好,国王开始是远远地在看,后来,看到他剑术实在好,那就放心大胆地叫他表演。这个喇嘛就在舞剑舞到一半的时候,趁国王看得起劲的时候,就跑过去一剑把他刺死了。刺死之后,马上回头就逃,逃的时候,把白色披肩里边的翻过来。那匹黑马经过雅鲁藏布江的时候,让河水把它冲了成白马。那么他们后面追的人是在追一个穿黑衣服、骑黑马的人,结果他是过了河之后,成了个白衣服白马的人了。所以说迷失方向,没有追到。那么这个喇嘛就逃到一个山上的一个山洞里边,追兵也到处在追,他就跑到山洞里边就穿了喇嘛衣服,就装了在修定。那么这时候,国王派了很多人追寻,那时国王的妹妹她也在搜寻那个刺客,她跑到山上看见洞里一个喇嘛,坐在那里。这个国王的妹妹很聪明,她跑进去,一听,他的心脏跳得很快。那就是说他做了那个刺死国王的事情呢,经过很长路的奔波,坐下来修定,一时心还定不下来。这个国王的妹妹就知道了,她说:“就是你了。”但是她也信佛的,她也就是没有去把他抓住,就这样子过去了。那就是他没有给国王抓起来。这样子,这个藏地的佛教,经过朗达玛的摧残,几乎是雕零殆尽,没有留下几个人了。
但是,朗达玛毁灭佛教之后,他没有好久,因为朗达玛死掉之后,没有好久,他后边的国王又继续信佛的,复兴佛教。虽然信起来了,但是出家人也少了,那么这些教徒都没有一定的组织,没有一定的教诫。都有点混乱了。那个时候的佛教徒重视密法,轻视显教,尊重上师的教授,对经典的教诫起了忽视。修行也没有次第,甚至于菩提心、出离心都没有的,就开始学密法。而且修密法的,也修了很多降伏法——就是降伏对方怨敌的那些方法,就是恶法、黑法。那么还有一些是讲戒的,但是对密法不理解。互相地毁谤。这个是,佛教虽然是已经开始恢复了,但是非常混乱。
那么当时一个藏地的国王他就是感到这个情况,应当要请印度的大德再来重新整顿佛教。他就花了很多气力。当时要请阿底峡尊者要多少金子呢?大概要跟人那么重的金子,才可以请得到。那么这个国王,他为了要请阿底峡尊者,把全国的金库全部拿出来,还差一点,还不够。那么他就没有办法,就想了,打仗,侵略邻国,来把这个金子弄得来去请阿底峡尊者。但是,他侵略在战斗的时候却失败了,被抓起来了,被邻国抓住了。那么邻国抓住之后,就跟他们藏地说:“你们国王被我们抓住了,你要叫他回去的话,你要金子来赎。”拿金子来赎这个人,可以给他换回去。那么这个使者来了之后,这个藏地的国王他就对他的那些人说,“这个金子我们是请阿底峡尊者的”,他说他情愿牺牲生命,给他们杀掉也可以,不愿意把金子拿来,来赎他这个人。那么这样子,那个敌国就把他国王杀掉了。杀掉之后,当然他们国王的大臣,他下边大臣很悲痛,但是他们要继承他的遗志,把那些金子凑够以后,就请阿底峡尊者到藏地来弘法。
那么阿底峡尊者到了藏地弘法之后,他就是提倡两个:一个就是说归依,一个就是要讲业果。所以说,他开始来的时候,专门给人讲三归依,人家给他取一个别号,叫归依喇嘛。后来又是讲黑白业果,人家又取一个名字,叫业果喇嘛。他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当时藏地的佛教很混乱,佛教徒的身份不清楚。跟我们现在一样,又是气功,又是什么,又是道家的,算一个佛教徒,这样子,就是混乱了,佛教徒的界限都不清楚了。他就第一个来个归依,就是说,受了三归依的,这才是佛教徒,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界限,就是以三归依来判。这个呢,在过去,因为是人的智慧高,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界限是以三法印来看的。他相信的教理是符合三法印的,或者是实相印的,这是佛教徒。那么不符合的就是非佛教徒。但这个标准高,一般人衡量起来不容易。那么阿底峡尊者就放低标准,以三归依来衡量。你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不归依天魔外道、外道典籍、外道邪众的,那就是佛教徒。反之,你归依外道的经书,天魔外道,归依外道的师的,那就是非佛教徒。这个界限非常清明。这样子就把藏地的佛教整顿。
这个时候藏地的教叫新教。他创立的是噶登派,叫新教。这时候的藏地的佛教叫后弘期,后来又弘扬了。前弘期是静命论师跟莲花生大师他们创立的,后弘期是阿底峡尊者他建立起来的,噶登派。后来噶登派里边又分出萨迦、迦举等等。
而里边时间久了,流弊出来之后,宗喀巴大师诞生了,在明朝的时候。那么他就把前边那些教派的毛病去掉,把他们的优点集中起来,集大成,建立一个格鲁派,就是黄教。这个黄教的创源就是宗喀巴大师。
那么我们这本《菩提道次第科颂》是依据了宗喀巴大…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