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

  能海上师 集

  智敏上师 讲

  多宝讲寺

  <内部资料,临时使用>

  说明:

  本资料系根据上师讲课录音记录整理而成,未经上师审阅。

  本资料主要面对讲寺内部及函授学员学习临时使用,仅供参考,请勿翻印。由于记录整理者水平、时间所限,其中可能存在诸如误听误记等错误,如在阅读中发现,请及时指出,并反馈给讲寺函授部,以便更正。

  

  函授部联系地址:317102 浙江省三门县高枧多宝讲寺函授部

  电话:13325960233

  网址:http://www.duobaosi.com/bbs/

  电子信箱:hanshou@duobaosi.com

  

  第一讲1

  第二讲14

  第三讲27

  第四讲40

  第五讲56

  第六讲70

  第七讲85

  第八讲103

  第九讲117

  第十讲129

  第十一讲146

  第十二讲164

  第十三讲181

  第十四讲197

  第十五讲220

  第十六讲236

  第十七讲251

  第十八讲267

  第十九讲284

  第二十讲300

  第二十一讲320

  第二十二讲339

  

  

  目 录

  缘起及藏地佛教简介 1

  缘起 1

  藏地佛教分期概况 1

  宗大师简历 4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 7

  释题目 8

  启白宗大师 10

  归敬颂 11

  归敬上师 11

  归敬广般若传承祖师 12

  归敬深般若传承祖师 14

  三士前导 15

  下士道 18

  中士道 24

  上士道 28

  止观修法 31

  密乘道 33

  回向 37

  

  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40

  归敬颂 40

  

  初 三士前导 41

  甲初 有暇资圆之信乐 41

  乙一 得八有暇 41

  乙二 得十圆满 43

  丙一 依内五种 44

  丙二 依外五种 46

  甲二 入道方便 48

  乙一 亲近善士 48

  丙一 亲近之功德胜利 49

  丙二 所亲近之德 52

  善知识十德 52

  依止胜利——引《菩提道次第广论》 60

  不善依过患——引《菩提道次第广论》 64

  丙三 能亲近之事 65

  丁一 意乐 65

  随念深恩应起敬重——引《菩提道次第广论》 68

  丁二 加行 70

  乙二 听闻正法 70

  思惟闻法所有胜利——引《菩提道次第广论》 70

  听闻正法轨理 73

  断器三过——引《菩提道次第广论》 77

  能依学者之相——引《菩提道次第广论》 78

  乙三 如理作意 80

  乙四 法随法行 83

  

  二 下士修法 87

  甲初 念无常 87

  乙一 凡有情必死之决定 87

  乙二 死不定何时来 87

  乙三 死至时无可拒止 88

  乙四 死后不定何趣受生 88

  三根本九因相——引《菩提道次第广论》 89

  甲二 观恶趣 93

  乙一 游履何道自无主宰 93

  乙二 狱中寒热等苦 94

  乙三 饿鬼饥渴等苦 94

  乙四 畜生饥饿互食鞭打负重杀害等苦 94

  甲三 归三宝 97

  乙一 决定 97

  乙二 信乐 98

  乙三 受归 98

  乙四 行持 99

  丙一 别学 99

  丁一 应止者 99

  丁二 应持者 101

  丙二 共学 104

  甲四 明业果 106

  乙一 认业果决定 107

  丙一 五果 107

  丁一 异熟果 108

  丁二 等流果 111

  丁三 增上果 114

  丁四 士用果 116

  丁五 离繋果 116

  丙二 四报 118

  乙二 黑白业之取舍 121

  丙一 十善应取 121

  丙二 十恶应舍 121

  十不善之过患 122

  乙三 除黑业四力 128

  丙一 灭现行罪力 128

  丙二 灭过现罪力 128

  丙三 令罪不现行力 131

  丙四 依止力 131

  四力忏悔——引《菩提道次第广论》 131

  乙四 破邪见 133

  丙一 破毁谤戒乘 134

  丙二 破恶取空 134

  丙三 开示愚痴不畏罪 136

  下士道总结 138

  

  三 中士修法 141

  甲初 四谛 142

  乙一 苦谛四相 143

  丙一 苦苦 143

  丁一 三苦 143

  丁二 八苦 145

  八苦——引《菩提道次第广论》 147

  丁三 六道等苦 165

  丙二 苦无常 169

  丙三 苦空 170

  丙四 苦无我 170

  乙二 集谛四相 170

  因集生缘 170

  烦恼行相与过患 171

  淫戒摄修心要——引《律海十门》 178

  集谛四相补充 182

  乙三 灭谛四相 185

  《俱舍》所说灭谛四相 185

  《现观》所说灭谛四相 186

  乙四 道谛四相 188

  《俱舍》所说道谛四相 188

  《现观》所说道谛四相 188

  甲二 三十七助道品 192

  略释 192

  乙一 三四 198

  丙一 四念处 198

  丙二 四正勤 200

  丙三 四如意足 201

  乙二 二五 203

  丙一 五根 203

  丙二 五力 204

  乙三 只七—— 七觉支 205

  乙四 单八——八正道 207

  (附)五种邪命 208

  修行位次 209

  三十七道支的体 211

  十二缘起颂 212

  十二缘起回顾 220

  中士道总结 225

  

  四 上士修法 226

  甲初 修平等舍心 226

  乙一 怨亲不定想 227

  乙二 自他易地想 228

  乙三 等皆如母想 229

  甲二 修菩提愿心 230

  乙一 引言并发心之法喻及方便总说 230

  乙二 正观 246

  丙一 知母 246

  丙二 念恩 247

  丙三 报恩 249

  丙四 悲心 251

  丙五 慈心 254

  丙六 增上心 254

  乙三 结语 258

  甲三 六波罗蜜 262

  乙一 施波罗蜜 262

  丙一 施种类 263

  丙二 施功德 264

  丙三 对治施障 266

  布施度——引《菩提道次第广论》 268

  乙二 戒波罗蜜 272

  丙一 戒体 272

  丙二 戒相 274

  丁一 性戒 274

  丁二 遮戒——菩萨三聚戒 275

  戊一 律仪戒 275

  戊二 摄善法戒 276

  戊三 饶益有情戒 276

  丙三 破邪见 278

  丁一 辨定共道共与律仪戒 278

  丁二 辨无律仪戒菩萨戒则不具支 282

  乙三 忍波罗蜜 285

  丙一 耐他怨害忍 285

  丙二 安受众苦忍 289

  丙三 得法忍 295

  乙四 精进波罗蜜 298

  丙一 云何精进 298

  丙二 如何精进 299

  乙五 静虑波罗蜜 301

  丙一 现法乐住静虑 301

  丙二 能引功德静虑 302

  丙三 饶益有情静虑 302

  乙六 般若波罗蜜 305

  丙一 三种般若(名相) 305

  丙二 二智(体用) 307

  丙三 三慧(得因) 308

  

  入般若法门 310

  (一)何谓般若 310

  (1)名义 310

  (2)体性 312

  (3)义相 312

  (4)理相 314

  (二)以何故学般若 314

  (1)声缘 314

  (2)菩萨 315

  (3)佛 316

  (4)总说 316

  (三)何等人应学般若 317

  (1)下士 317

  (2)中士 317

  (3)上士 318

  (4)外相 319

  (四)应如何学般若 320

  (1)应舍 320

  (2)应学 323

  (3)闻 326

  (4)思 328

  (5)修 329

  (6)生善 330

  (五)依止何人学习般若 332

  (六)如是学修般若之果如何 333

  甲四 四摄法 335

  总说 335

  乙一 布施 336

  乙二 爱语 337

  乙三 利行 337

  乙四 同事 338

  

  五 密乘修法 340

  甲初 密义略释 340

  乙一 尊贵密 341

  乙二 微细密 341

  乙三 普遍密 342

  乙四 隐显密 342

  乙五 总持密 343

  乙六 发心密 344

  乙七 次第密 344

  丙一 境善巧 345

  丙二 对治善巧 345

  丙三 时劫善巧 348

  丙四 资粮善巧 349

  丙五 师资善巧 349

  乙八 无知密 350

  甲二 密器之铸成 350

  乙一 具足修持菩提 351

  乙二 学习完全次第深修广行般若之教理 352

  乙三 分全证得空理加持而生之密乘信愿 353

  乙四 总颂 354

  甲三 择师法 355

  乙一 拣除者 355

  乙二 应具者 356

  乙三 总法则 359

  甲四 受学密乘戒 360

  甲五 修行要道 360

  乙一 依止 361

  乙二 修行 361

  结愿 362

  思考题 363

  缘起及藏地佛教简介

  

  第一讲

  缘起

  《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我们这一次讲这个《显密修行次第科颂》,有几个原因。一个就是说,我们在这里建立了道场以后,给本地的居士们讲经的机会几乎是没有。因为有一些太深了,听不懂,所以说都没有参加。那么,这一个是比较基本的,就是容易懂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还有许多沙弥,他们是依止来学法的,收了依止之后不教诫,那是不允许的。那么来了之后,一定要教授教诫。所以说,我们讲比丘戒他们听不到,那么也要抽一点时间再讲一点。这样子普遍地利益四…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