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P42

  ..续本文上一页子朋党,连类灾害。

  那么他有些人,他自己不知道自己爱护自己的身体,那就是说不知自爱了,作人就是专门是去做坏事,不知自爱。“自树敌幢”,因为你要去侵犯人家,就造成很多的敌人。本来人家都是跟你没有什么相干的,因为你去损害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人家,结果,把那些人都成了自己的敌人。到处是敌人的话,你这个生活就过得不舒服了。如果到处友人,都是朋友,那个生活心里很舒服的。到处是敌人,即使他不害你,你时时刻刻要防着他,那心里不会舒服。“安布苦具”,那么这个人,他要做坏事了,“安布苦具”,就是害人的苦具也好,打野兽的苦具也好——“坑陷机关”——都是抓野兽的东西,做这些。做坏事越做越坏了,将来的果报就不可说。“相易淫杀”,那么你要害他,他也害你;你杀他,他杀你;你淫他的妻女,他淫你的妻女——互相地调换。那就是说你自己做坏事,人家看你是坏人;人家也很多坏人,也来占你的便宜。这样子互相地淫,互相地杀,都是,受害还是自己。如果你不做这些事情,人家也不会——没有这个果报,不会自受。“自贼其身”,这是自己害自己了,不但害了自己,还要害了父母,妻子。他的朋友、亲戚等等,都会连累、受灾害。

  

  又毒药虽少,久则杀身,负债虽少,渐渐滋息。

  这下边总结,“毒药虽少,久则杀身,负债虽少,渐渐滋息”。我们说这个毒药,少吃一点点,吃鸦片一样的,你少吃一点好象精神很好,也没什么坏处。但是吃久了,那就不行了,这个身体就跨掉了,不吃鸦片的话那人就活不了了。鸦片如此,其他的毒药砒霜更糟糕,吃下去马上就七孔流血就死掉了。我记得以前,在那个解放前,上海有些要饭的,冬天他是光了个背在那个冰天雪地里要饭——装可怜相。他们说他们(要饭的)都是吃了砒霜的。少吃一点砒霜可以产生热量,所以不穿衣服,上边不穿衣服也过得了。但是这样子砒霜吃多了,毕竟哪一天发了之后会死的。还有一些,就是说,“毒药虽少,久则杀身,负债虽少,渐渐滋息”,有的人,他借钱,借钱呢,虽然你借的少,但是你高利贷,慢慢慢慢地利息加上去,弄到后来你还不起了。所以说这个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坏的事情,不要看着这个事情小,就做。如果坏的事情,你认为小的,做呢,将来这个事情越做越大的话,你的习气越来越厉害的话,那么再要止就止不住了。

  

  十恶应舍,十善当取,云何为善,反十恶故。

  “十恶应舍,十善当取。”那么看到这些果报,这个十恶的事情应当不要做了,一做的话那你自己害自己,要受那个报。那么反过来,十个善要取。“云何为善?反十恶故。”什么叫十善?把十恶反过来,十恶是杀、盗、淫,那你反过来是不杀、不盗、不淫。十恶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你反过来就是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十恶是贪、瞋、痴——邪见,你就是不贪、不嗔、正见。那么以这个十恶来做,就反过来;他恶名流布,他(行善)就好的名气流布;智者所呵嘛,智者赞叹了。这个大家把它反一反就行了。

  

  《地藏经》: 由如是等十善业道而能成佛。 若有乃至命存以来,下至不护一善业道, 然作是言:我是大乘,我求无上正等菩提,此数取趣至极诡诈,说大妄语,是于一切佛世尊前,欺罔世间,说断灭语。此由愚蒙,而至命终颠倒堕落。(引自《菩提道次第广论》)

  那么这里我们引一段《地藏经》的话,这个《地藏经》当然是藏地的《地藏经》了,我们这个《地藏经》有没有这个话我也没有去对过。那么为什么引这句话呢?就是我们很多挂名的佛教徒,他自称是大乘,但是他的行动,却是十善一点也没有做。那么这样子的自称大乘的人,《地藏经》对他一个很好的评价。是怎么说呢?它是这样说的:“由如是等十善业道”——这是赞叹十善。你只要做十个善的话——我们看起来十善是人天乘的事情,但这是个基础——你假使十善的基础有了之后,将来成佛还是有可能性的,就是“由如是等十善业道而能成佛”。这是《地藏经》的话,不是我们自己说的话。十善业道是成佛的基础,没有是它成不了佛,有它将来慢慢证上去,会成佛,十善业道可以成佛的,将来。

  “若有乃至命存以来,下至不护一善业道”,假使有些人,我们要成佛——这就是说我们要成佛,大乘的人一定要行十善,不要看不起它,以为是人天乘。有的人就是自己好事不肯做,故意说大话,他说,我是行菩萨道的,大乘菩萨。这是十善,人天乘的,那是世间的法,我不做。那么这样子说的话对不对?《地藏经》就批判他:不对。这个十善业道可以成佛的,并不是人天乘。假使有的人,他不愿意做十善业道,他在活的时候一个善事也不肯做,他反而这么说:“我是大乘的,我求的是无上菩提。这是求人天乘的,我不做的。”这样子的人,《地藏经》怎么说呢?“至极诡诈”,是一个诡诈的人。“说大妄语”,大妄语的人,不是小妄语,大妄语。“是于一切佛世尊前欺罔世间,说断灭语”,他这个话,是在一切佛面前来欺骗,也欺骗世间人。说的什么?断灭语,就是叫大家不要做好事了。“此由愚蒙,而至命终颠倒堕落”,这样子的人命终之后决定堕落三恶道。那就是说我们世间上有些人就是说认为十善业道是人天乘,我行大乘的是不要做的,那就是恶取空了。这些人有没有?有的!那么《地藏经》就再再地警告我们,即使要成佛,不能离开十善——这些事情要做。

  那么,还有这个《广论》里边,我们佛教里边有三个事情是决定的,这三个事情决定的(见海公上师《科颂讲录》第50—51页),大家听一听也有好处。

  

  三决定见

  一、求一个众生不是过现父母者,没有。

  二、真谛实相中,求一丝毫安立的东西,没有。

  三、俗谛缘起上,求一点非因果者,没有。

  一个,求一众生不是过现父母者,无。它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是我父母。这句话是不是的?绝对正确。它说在整个的法界里边,你要去求一个有情他过去没有做过我父母的,有没有?没有。这是经里的话,就是说一切有情决定都做过我的父母,没有做过的没有。这是第一个决定——定的,是没有还价的。

  第二个决定,真谛实相中,求一丝毫安立者,无。在胜义谛里边,要求一点点有性的话,决定堕落,没有一点安立的,名言安立是没有的。

  那么反过来说,世间法里边,在世俗的缘起里边,要求一点脱离因果关系的东西有没有?没有。那就是说在整个世间的一个世俗谛里边的一些缘起,都是因果关系。没有因果关系的现象是没有的。整个是个因果网。所以说我们在世间里边做事情,你想逃脱因果是不可能的。因为一切世俗谛里边全部是因果,要求一点点不是因果的东西,没有的。这是佛说了的话。所以说我们不要忽略这个问题。既然我们在这个世间上,这个因果必定要重视。

  再一个,有的人说:“我们求的佛教是空,这个因果是世间法,我们不求这些。我们要求一切法空。你如果求因果的话还是有了,你搞了半天超脱世间的空还没有得到。”那么这个话我们又如何地批驳呢?

  

  《菩提道次第广论》:如有一类,说于空性,已获决定;然于业果,无决定信,不慎重者,是乃颠倒了解空性。解空性者,谓即见为缘起之义,是于业果发生定解为助伴故。

  《广论》里边有这么一段,它说“如有一类,说于空性,已获决定”,假使有的人说他开悟了,空性他决定知道了,已经掌握好了。“然于业果,无决定信”,但是,他对世俗谛上的业果的问题呢却没有决定的信心。“不慎重者”,对业果并不注重。“是乃颠倒了解空性”,那么这个人所谓的开悟,错的,并没有真正开悟,是颠倒地了解空性。真正开悟的人决定是重视这个因果的。“解空性者,谓即见为缘起之义,是于业果发生定解为助伴故。”真正了解空性的,空性就是缘起了。真正知道空性决定知道缘起。知道缘起之后,一切因果肯定是一丝不苟的。

  所以说,我们看过去的大德,印光法师,弘一大师等等,对因果都是一丝不苟。真正了达空性的人对因果是非常注重的。宗喀巴大师也是这样。而有些人说自己是空,什么酒肉穿肠过了,什么这个贪瞋痴就是这个戒定慧了等等,生死就是涅槃了——话说得很高,但是他对因果不注意的话,那就是没有真的开悟。我们说“生死就是涅槃,这个淫盗痴就是戒定慧”,这个话对不对?真正开了悟的人,他已经把这个执着心都除掉了,都是空性,当然是一样的了。贪瞋痴本性是空,戒定慧本性也是空,生死本性是空,涅槃本性也是空。从这一点说是一样的。但是,没有证到空性的人,你说这个大话,而把这个因果忽略了,那你是错了,没有开悟。真正如何开悟,决定从因果下手。从因果,一丝不苟地从戒定慧上去,最后才能达到空性。如果你不重视因果,那就也不会重视戒定慧,那你要证空性是不可能的。这个是决定的定论,不可摇动的。下边一个颂就是叫我们对业果要重视。

  

  颂 已作业不失 未作业不得 业果若不定 便成无因果

   业果若决定 众生不成佛 当知业可转 如二水相投

  热多冷从热 冷多热从冷 智者善观察 作业知取舍

  “已作业不失,未作业不得。”这个,我们说,已经做了的业绝对不会消失。我们经上有一句话,“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就是你造了业之后,哪怕你经过几万亿千劫时间的长,造的业它不会消失的,等在那里,一有机会就叫你受报的。那么,还有反过来,“未作业不得”,你没有做那个业的话,你也不会受那个报。所以,有的人害怕,看到人家受苦报,他害怕得不得了。但是,你只要不做坏事好了,你也不要害怕,不会找到你的。

  我们这里就是有的人,一个屋子他不敢住。他说,里边有非人,经常要做恶梦。但是,调一个人去住,他什么都没…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