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菩提心固然是佛的种子,而悲心却还是很重要的,菩提心没有,悲心是生不起的。“发心佛即成”,那是说因赅果海了,发心跟成佛这两个东西,一个是因,一个是果。在凡夫看,是时间隔得很长,或者三大阿僧祗劫,或者是即身成。但是,从胜义谛看,从空性里边看,根本时间是假的,发心就是成佛。只要你发心了,真恳地发心,那就是成佛就在这里。那么,我们念《五字真言》的时候,用五种发心来讲这个问题,也可以用。那么,这个讲法都可以说的。反正从这个空性里边说,那是什么都是,因果本来都是假安立的。
“发心证果二无别”,就是说圆顿的菩提心发起来之后,因果就不二。那么,这个发心就是证果,但是你这个发心是不是很容易呢?发心难的,发心不是好容易的。这两句话,是《华严经》里边的一句文。那么下边是宗大师的补充。 《华严经》里边,在《贤首品》里边有这句话,“发心证果二无别”,发心证果两个是没有差别的,发心就成佛。但是,发心却不是那么容易。不要说成佛很快,我一发心就来了,你能发心你发发看。这个发心也不是很好发的。那么这个发心是不是难发呢?宗大师又补充一下,“发心非难”,你发一次心,就不难,并不难。“难常继”!要把这个心发了之后,不改掉,不退掉,永远地把它发下去,这个才难。
那么,常要发心,常继是很难,难就是做不到了吗?也不一定。“常继方便应当说”。那么,常继,不断地发下去的有没有方便?有方便,那么就要说这个方便。说了方便之后,常继方便有了,发心也不难。发心不难,成佛也不难,所以说,无方便则远,方便善巧生22。这个《现观》里边说,没有方便善巧的人,成佛是难得很;有方便善巧的,并不难,时间也很短。这个就是看你有没有方便善巧了。所以说,这个成佛的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说法。
那么,什么叫方便善巧?下边就介绍这个修菩提心的方便,有两种。一种是阿底峡尊者,也就是说推溯到无著菩萨的那一个系统的。阿底峡尊者是集大成,他里边根据,什么?根据的有月称论师的《四百论》的解释,根据大德月的《弟子疏》,这些都是有名的书,还有莲花戒的《修次》,等等。这些都是大德的修行的书,根据他们的教授,阿底峡尊者就传了、教了这个七重因果的观想法,由修这个七重因果产生菩提心,修起菩提心来。
那么,另外一个传承,就是寂天论师的,他是根据其他的,《华严经》、龙树菩萨的《宝鬘论》,根据那些依据,他用自他相换的办法来修这个菩提心。自他相换就快。我们现在把这个五蕴身执为自己,其他的五蕴身是你、他。现在他就是说,把这个执持自己的五蕴的放开,执持他,把人家的东西,把人家这个五蕴都算我。那么,这个换一下子,这个你生菩提心就快了。那么,快是快,力量也大。但是,就是缺一个支分。他就是说,我们说,前面讲过,要生起菩提心来的方便,一个是利他,求利他的心,一个是求菩提的心。在七重因果里边,前面六层求利他的心,最后一个,菩提心,求菩提的心,全的,完整的。而自他相换里边只有一个求利他的心,少一个菩提心,求菩提心的心没有。那么,就是支分少一点。
所以说,在昂旺堪布的这个教授里边,他就是说宗大师的教授,讲的时候两重因果都讲,那么,在《广论》里边都讲的,两重因果:一个是这个阿底峡尊者传下来的七重因果,一个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而宗大师把他们两个讲的时候分开讲,修的时候合起修。合起修,七重因果里边,要前面要加个舍心,平等舍心。没有平等舍心,知母念恩是修不起来的。所以说,在这个帕绷喀仁波卿,他就是说七重因果应当说要八重因果,就是说在这个知母之前还有一个平等舍心。这个平等舍心的基础有了之后,才能够知母、念恩、报恩修得上去。那么,这个就是说修的利他心。利他心的重点,又是增上心,把这个担子自己担起来。看了那么苦,你不关你的事,也没有用。你只要救苦的担子我自己担起来,这个是达到最高的顶了。那么,这是求利他心,然后,最后菩提心就是求菩提的心。
那么宗大师就把他们两个方式,两种观想合起来。合起来就是说这个用自他相换的办法是快,而且厉害,力量大。而七重因果,是完整。一个是完整,一个是快速,猛利,那么把两个合拢来,那就是又完整又快速又猛利,最好的修法。宗大师就把这个七重因果的跟那个自他相换的合起来,十一个层次。那么,从平等舍心起,一直到增上心、菩提心,中间慈心悲心,他就把自他相换的两个代进去了,自他相换的五条,这两个生出来的慈心悲心更厉害更快。那么,这样子,完整的修法,昂旺堪布的《略论释》介绍了。这里就教授,还没有修法,就是把两个分开讲。(19A)两个分开讲,又讲了重点,讲了一个完整的七重菩提心的修法,七重因果的修法。
那么,这个里边我们就看七重因果。哪七重呢?第一个是修平等舍心,在前面讲过,我们一开始就是平等舍心。修平等舍心这是,在这个七重因果里边一个基础,没有它的话,这七重因果是修不起的。所以说,帕绷喀仁波卿就把这个也加进去了,八重因果。他说,现在的人说,因为过去平等舍心的基础人家容易得到了,现在的众生根机呢,这个没有是很困难的,要应当是八重因果,所以加上平等舍心,加进去。那么,这里就加了前头。
乙二 正观
丙一 知母
决定尽法界之有情,无一非三世之父母。
颂 恒发意观想 日夜各三次 信六道九有 恒河沙众生
尽法界有情 皆过现父母 以长劫轮回 当知如演剧
又现生活我 衣食等增上 毒蛇诸恶人 于我不相违
为作解脱因 贤圣知识等 一切恶有情 及诸仇怨类
悲田六道众 能长菩提因 成佛之父母 亦一切有情
下边是知母、念恩、报恩。决定一切的法界的有情没有一个非三世的父母,就是说一切法界的有情,它中间没有一个人不是我的父母。三世父母,也说得宽了,实际上过去无始以来都做过我的父母。这个我们上次不是讲的时候,三个决定,一切法界众生中,要求他一个没有当过我父母的人呢,没有,就是每一个都当过我父母。这个心要肯定下来。那么,这个心肯定下来的前提呢,先要有平等舍心。如果没有平等舍心的话,怨的怨,亲的亲,那把一切众生都当自己父母看,母亲看,做不到。那怨的人总看到有一个不舒服的感觉,不会当他母亲。那么,所以前面要修平等舍心,修好之后才能修知母。
“恒发意观想,日夜各三次。”每天早晚各三次地修,发意,就是观想了。修什么?就是观下边的了。要相信,这个胜解心,胜解心就是——不是说过算数了,就是肯定决定如此,不能转移的。
“信六道九有,恒河沙众生,尽法界有情,皆过现父母。”“六道”大家都知道,就是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九有”,就是三界九地。什么叫有?我们说一切有情的生死,有因有果,生死相续,都是有因有果的。那么,外道,就执着色界,无色界生上去之后就认为解脱了。佛教,佛呢,就是说,这三界的九个地,管你是最高的非想非非想,也是有,都是属于有的,九个有。那没有解脱,这个名字就否定他们解脱的这个错误的想法,所以叫九有。我们要每天早晚各三次地要去观想,要决定相信这六道九有,所有的恒河沙那么多的众生,尽法界的有情,就是说所有的法界的,三界、六道、各式各样的有情,包括地狱饿鬼畜生,都是过去的、现在的父母,不一定是未来,都在过去或者现在做过我父母的。那么,做过父母,是怎样子的情况之下呢?
“以长劫轮回,当知如演剧。”因为时间很长,在轮回里边,我们现在记不到了。在长劫的轮回之中,好象作戏一样的,这一出戏她做他的母亲,那一出戏,他又做她的父亲,这样子演戏一样。那是说,过去的都是做过我父母的。
“又现生活我”,现在的生活我的人,除了父母之外,其他的有情,社会上的一些人呢——“衣食等增上”,对我也都是有恩的。我们生下来固然靠父母养育,教育,养大,但是社会上的人,要是没有农民,不种米的话,单靠父母,他拿钱去买米,哪里去买呢?社会上的人,要是工人不织布,不生产那些用品,我们用的温水瓶哪里来呢?电灯泡又哪里去买呢?所以说,社会上一些生产的,跟我们生活上都有,吃的、用的、穿的,对我们增上的,都是有恩的人。
不但是这些对我们有恩的要感谢他,“毒蛇诸恶人,于我不相违。”就是那些毒蛇,最坏的那些人,要害人的人——它本来是毒蛇,要咬死人的,那些坏的人要杀人的,要害人的,他现在没有咬你,没有害你,也就是对我们有恩了。
“为作解脱因,贤圣知识等。”那些为我们,教我们解脱的,那些贤圣的善知识佛菩萨等等,都是对我们有大恩的。
乃至“一切恶有情”,像提婆达多,“及诸仇怨类”,他也使我们产生违缘,使我们赶快地成佛。这个提婆达多,佛说是他的善知识,佛所以能够成佛,要靠提婆达多的力量,为什么?他经常给他捣蛋,他才知道要出离,有这个。否则的话,这个世间没有跟他捣蛋的,感到这个世间还不错,就是不想出离了。所以说一切仇怨恶人,对我们解脱都有好处的。那么,这个观想很不容易啊,我们看到仇人恶人都讨厌,都想避开他,要像佛对提婆达多那样子,那不是一般的根机做得到,但是这个道理要知道。
再说,“悲田六道众”,一切众生是我们的悲田,是我们悲心去救护他们的地方。那么就是说,《普贤行愿品》也说了:以众生起大悲,以大悲成正等正觉。所以,众生,这个悲田的众生,也是我们成佛的父母。没有众生,我们也成不了佛。所以“悲田六道众”是我们说要救济的,起悲心要救济他们的这个六道众生,也是能够增长我们菩提心的因素。
乃至说,“成佛之父母,亦一切有情。”真正自己成…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