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但历七位。欲界具八支者为圆满,色界无名色支,无色界无名色及六处。
“如是诸缘起 ,十二支三际 ,前后际各二 ,中八据圆满。”这样子因缘和合而投生的这个缘起,我们可以用十二支来代表。十二支代表三际,三个时候,就是前——过去,中——现在,后——未来。“前后际各二”,“前后际”,前际, 过去世呢是两支,后际,未来世也是两支。中八,现在这一世有八支。这样“据圆满”,就是说这个八支根据最圆满的来说,就是最多有八支,也可以不到八支的。这有一个表,等一下看表就很清楚了。
为什么“中八据圆满”?大家看表。表在这个,表在是三十二页。前际是两支,无明,行;后际两支,生,老死;中间就是现在八支,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那么,这个里边,圆满地说,欲界的有情最圆满地来说有八支。但是也有不到八支的。它就是说,“或在名色位命终,唯歷二位。”假使这个孩子,或者是畜生,小畜生,它到名色的时候,六根还没长出来,就是一坨软肉,就死掉了,打胎打下来了。那么,它不到八支,到名色两支就完了。假使他,或者是小孩子,那个才养下来就没有了,那么不到八支。要到最后,圆满的,到老死的,才有八支。那么,这是欲界。如果色界,色界的人没有名色支,他生下来就是六根全的,不要一点点长出来的。那么,名色支就没有。无色界的,更没有了,六处都没有。无色界的有情的没有身体的,那么,你这个名色,六处都是没有的,那就更少了,只有五支了。所以说,最圆满的,是八支,中间有很多不到八支的。那么,这是把支分三际说完了,下边每一支。
宿惑位无明
无明:先世烦恼,至今果熟,总谓无明,即不明、妄明义(智不及愚及烦恼愚)。
“宿惑位无明”,这个是改好了,在这个讲记里边没有改,它是“宿惑无明位”,这个“位”摆到下边去了,这是错掉的,把它改一下。我们的课本是对的。“宿惑”,过去的烦恼,“先世烦恼”,就是过去的烦恼到现在来说,“至今果熟”,到现在这一辈子来说,总的名字叫“无明”。什么叫无明?不明,道理搞不清楚,妄明,搞错了,就叫无明。“智不及愚及烦恼愚”,就是“诸冥”、“一切种冥”,这个,我们就不要说了,说到《俱舍》了,太多了。这说无明就是过去的烦恼安一个总名字,叫无明。但是,我们说无明,是不是就是一个无明?包括五蕴都有。无明的力量特别强,这一个五蕴叫无明,不是说过去只有一个烦恼,没有其他东西的。那么,没有心王,心所法也生不起来。你没有身体,这个心哪里寄托呢?有了身体,决定要有不相应行。这就是说,整个的五蕴里边,那个时候他有无明的力量特别显著,那么,这个时候叫它无明。那么,这是烦恼了。
宿诸业名行
行:宿生福、非福、不动等业,至今果熟,总名为行。
“宿诸业名行”。过去的业,从现在一辈子来说,过去所有的造的业都叫它“行”。“宿生福,非福,不动等业,至今果熟,总名为行。”过去世的福业,这个我们考过的好象,福业是欲界的那些善业;非福业,欲界的恶业;不动业,色无色界的修定的业。这个业到现在我们这一辈子,果成熟了,受报的时候,过去造的业,都叫“行”。
识正结生蕴
识:于母胎等,正结生时,剎那五蕴。
“识正结生蕴”。正在投生的那一刹那的五蕴叫识。“于母胎等,正结生时,刹那五蕴。”结么,结生,就是说父精母血会合,这个中有加入进去,三个东西结合了,就是识,只有一刹那,生有了,就是生有这一刹那的。
六处前名色
名色:结生之后,六处生之前,中间诸位,皆名名色(羯剌蓝等五位)。
“六处前名色”。结了生之后,他慢慢长了,开始是一个小泡泡,慢慢地长到肉泡,再是软肉等等。还没有长六根,这个手脚还没有分出来,头了,手了,脚还没有分之前,都叫名色。结生以后,六处生之前,中间的那一些都叫名色。胎内有五位,胎外有五位,这个我们来得及嘛抄一抄,来不及就不要抄了,因为讲《俱舍》的时候仔细讲,这里不一定要那么仔细。反正我们说投生之后,六处就是说六根没有长全之前,中间有几个,都叫名色。就是“羯剌蓝”、“頞部昙”、“闭尸”、“健南”,最后“钵罗赊佉”的时候,六根长了,那就是叫六处。
从生眼等根 三和前六处
六处:眼等已生,至根境识未和合位,名六处。
“从生眼等根 ,三和前六处。”等到胎里边眼耳鼻舌身长全了,这个时候,还没有出胎,没有“三和”,就是根、境、识还没有和合之前,这叫六处,还没有去接受外境了。“眼等已生,至根境识未和合位”,叫六处。那就是胎里边这个六根都长完了。
于三受因异 未了知名触
触:从出胎至三岁,于根境识三和合起用。然未了知苦乐诸受,名触。
“于三受因异 ,未了知名触。”那个出胎了之后,婴儿,从一岁,才出胎到三岁,于根境识三个和合,起作用了。他因为有外境碰到了嘛,他的根跟境一碰到就起识了,这个我们在讲《五蕴论》讲过。“根”,“十二处”,就是识的生长门。你内六处生好了,外边六境你碰到了,那么中间要生识,这是根境识三个和合,起用。但是,苦乐之受还不知道。并不是说不知道苦,你小孩子打他一下,他要哭的,不是他不知道苦。就是说什么境能生苦,他不知道。就是小孩子看见一个火,红的,很好看,他不知道它会烧人,他手要去抓的。他看到一个很好的东西,假使是一个,我们说一个蜡做的苹果,很好看,他看了之后,他抓了要咬。为什么?他不知道这不能吃——这是小孩子。受因就是说这个境,哪一个境能生乐受,这个能吃的,那个不能吃的,他分不清楚,这个叫触。他根境相触的事情有了,但是受因,就是哪个境可以受用,哪个境能生苦,他是不知道的,就是看到好欢喜的他就要。就像火,他去抓,抓了之后烧得痛手了,他也不知道火会烧手的,他不知道。这个时候就是小孩子的时候,婴孩了,不懂事的时候了。
在淫爱前受
受:四五岁已去,十四五以来,已了三受差别,虽起衣食等贪,未起淫贪,名受。
那么,在“四五岁已去”叫受,“在淫爱前受”。还没有产生男女之贪之前,他能够接触环境了,对三个受因的差别也知道了。“四五岁已去,十四五已来”,四五岁以上,三四岁过了,十四五岁以下,就是贪心没有起之前。“已了三受差别”,这个三受,最好加个因。因为三受哪个不知道呢?苦受,乐受,小孩子也知道的,受因是不知道的。哪个能生乐受,哪个生苦受他不知道的。那么,三个因知道之后,他懂事了就是。“虽起衣食等贪”,那么,他冷了知道拿衣服穿,饿了知道拿东西吃,不会乱抓了。但是,淫欲贪没有起,这个时候,我们这个名字就安个受,他的受的作用是比较殊胜了,就安个受。
贪资具淫爱
爱:十六七已去,贪妙资具,及淫爱现行,未广追求,名爱。
“贪资具淫爱”。那个时候,名字叫“爱”。十六岁以上,他欢喜的东西,要求高了。他不是冷了,拿件衣服穿就算了,他要穿漂亮的衣服了,他用的东西要高级的东西了,而且,男女之贪也生起来了。但是,还没有广追求,毕竟年龄还小了,他的追求力量不大,这个时候,我们叫爱。这个时候的五蕴叫“爱”。
为得诸境界 徧驰求名取
取:为得种种上妙境界,周徧驰求,名取。
“为得诸境界 ,遍驰求名取。”当他年纪再大一点,他能力强了,为了要享受,他是想尽办法,到处追求,甚至于拿枪去抢都会干。这样子的人,叫“取”。这个是不怕疲劳,他要拼命去干了,这个五蕴的时候叫“取”。
有谓正能造 牵当有果业
有:因驰求故,积集能牵当有果业,名有。
“有”,因为“取”,他要造业了。 “因驰求故,积集能牵当有果业”,能够产生当来的,“当有”就是后有,就是下一辈子的有,下一辈子就是本有。当来的果能够引出来,生的业生出来,这个叫有。这个时候的五蕴叫有,就是造的业。“有谓正能造,牵当有果业。”有就是说能够造出——“牵当有果”,能够引出当有,就是后生的果报的这个业,“有”是一个业。这个业是什么?能够引出后一生的果报的。
结当有名生
生:由此业力,从此舍命,正结当有名生。(当有之生即今识位)
这个业有了,要投生了。“结当有名生”。正在投生的时候,下一辈子。那么,业造好之后当然要投生,当有果的业有了,当然投“当有”的生。下一辈子,这是下一辈子的,后际。下一辈子投生,叫“生”。“由此业力,从此舍命。”现在的识,这个命舍掉之后,将来投生就是生。这个生,就相当现在世的识。为什么相当现在的识?现在的识的能力强,他这个看见父母交会,他要投生,是识的作用。那么当来,生的作用显著一点,还没有生,将来要生了,这个就叫“生”。实际上是一个东西,现在叫“识”,下一辈子,叫“生”。
至当受老死
老死:生剎那乃至当来受支,总名老死,如是老死,即今世名色等四支。
“至当受老死”。那么,从生了之后就是识,识之后不是还有名色、六处、触、受,这都是还没有起烦恼时,人的一些相续的部位,就是从生之后,慢慢地到小孩子,乃至到老。这个,在现在是四个支,那么在将来世,都安一个名字,叫老死。“生刹那乃至当来受支”,将来的生这一刹那相当于现在的识了,识后头的名色、六处、触、受等等,在这一辈子就是四个位置,在将来那一辈子,就略了,只立一个位置,老死。所以生刹那以后,乃至当来的受——现在的受,叫受——当来的受,中间完全安一个总名字叫老死。“如是老死,即今世名色等四支”,就是名色、六处、触、受,这个四支,在下…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