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P36

  ..续本文上一页凡有兴作,或有所求,皆先呈白现前三宝( 除世间常事)

  你要做什么事情,或者有什么求,先要跟现前三宝呈白一下,现前三宝,主要指你的师父了。你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或者有所要求的,先问一下,是不是可以这么做。“除世间常事”,世间一般的事情就不要问了,“我上班去了”,跟师父讲一下,这个不必了。

  

  丁五 了知三宝利乐,晨夕各作三次归依

  知道三宝的利益,他的安乐。归依三宝之后,现下得利益,将来得安乐。这个知道之后,那就是每天早晚都要三次归依。那就是最简单的早晚课,每天早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要念三次,“众生无边誓愿度……”念三次,晚上也如此。这是最简单的早晚课。那么其他的早晚课就像我们的《五字真言》那些,“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这些都有了,都已经编在里边了。

  

  丁六 守护三宝,如人爱命,虽游观等时亦不失念

  对于三宝,我们要保护它,不要失去这个归依三宝的体。把三宝的这个事情要当比自己生命还要重要地看待。虽然在游观,就是在游戏的时候,也不要失掉这个、忘失这个归依三宝的念头。就是说一天到晚的话要把这个念头记住,不要忘失,更不要舍掉。那么这个归依三宝,你假使忘失之后,你会做错的事情。

  我们在梦中,假使碰到一些可怕的梦境的话,你只要“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一念的话,不要三遍,这个马上就醒过来。所以三宝加持力特别大,你念观世音菩萨当然一样。观音菩萨就是僧宝。只要归依三宝的话,你能够念,管你念归依佛好,归依法也好,归依僧也好,一起念也好,决定不会很长时间,马上就醒过来。

  所以说,这个在游观的时候也不要失念,不要忘记,那么嬉笑的时候,开玩笑,那么这个时候,乃至命难的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三宝,要守护。这个对于我们说,三宝是最重要的。我们的生活的财产,到命终的时候,带也带不走。你自己的生命,甚至这个身体,命终的时候还是带不走的。那么,只有三宝的功德可以跟了你,不管你到哪里去,跟你不舍离的。所以说,这个事情,要把它很慎重的,不要随便忘记掉,这是对我们是切身利益的事情。

  那么下边是一个颂,是总结那个颂。

  

  颂 常念三宝胜功德 恩德无边应供养 于诸众生发宏愿

  凡所兴求白三宝 晨夕三次作归依 守护归戒如爱命

  “常念三宝胜功德”,三宝的功德要常常去忆念 。“恩德无边应供养”,那么因为三宝有功德,对我们有恩,那么既然有恩呢,我们要报恩了,报恩就是供养。“于诸众生发宏愿”,那么既然归依三宝之后,自己得了利益,还要度众生了,自己还要进修,所以要发四宏誓愿,要发,每天早晚至少要三次。 “凡所兴求白三宝”,有什么重大事情要做要求的话,先要呈白三宝,看是不是可以,有没有错。

  “晨夕三七(次)作归依”,早晚三次,都要归依三宝。这个“三七”有没有错,我们看一看这个。当然三七也可以,一次念七遍,也可以。但是这个好象是有点问题。晨夕三次,它这里“次”,大家改一下吧。在这个《科颂》里边是三次,早上晚上三次做归依,这个长行里边也是三次,这个“三七”印错了。那么,每天早晚三次的归依,归依三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守护归戒如爱命”,对于三宝的归依的这个归依体,要爱护自己命一样地去守护它,不要破掉。

  这个就是说我们归依三宝之后,对三宝共同的应当要做到的事情。前面是别,就是对佛面前怎么做,对法面前怎么做,对僧面前怎么做。这个是三宝一起,该怎么做的,有这么六条。那么这些,我们受了归依之人都要知道。我们在一般受归依的时候呢,都给他们讲。但有的时候时间太匆促,来不及讲,就发一本书,就是那个《密宗法义精要》。这本书讲得也比较仔细。那么,这里《菩提道科颂》也讲了一点,不是太仔细嘛,也不太略了。那么都自己要去看去了。因为每一次归依,都要讲那么多呢,有的时候时间来不及。

  

  甲四 明业果

  那么归依三宝之后,那么下士道第四科,就是明业果。我们说归依三宝之后得佛法僧的加持,固然极大的利益。这个,我们经常举的例子,就是说一个天人,天人有神通,他知道他自己死了之后向哪里去。那么五衰相现,在天上的人快死之前,有五个衰相,头上的花冠萎掉了;身上本来不出汗的,出汗了;自己本来这个宝座坐来很舒服的,现在坐了感到是不舒服了;那么他的天女感到他身上有汗臭呢,都跑掉了。这五个衰相一现呢,就是要死的样子表现出来,就是快死了。那么他天人五衰相现了之后很着急。同时天人自然有这个神通,他可以知道将来死了之后投生到哪里去。他一观察投生是投了猪胎里去的。那么这就更糟糕了。他天上享福很好,投了猪又脏有臭,最后长大了,长肥了还要挨一刀,给人家杀掉吃。那么他非常忧愁。非常忧愁呢,有个帝释天就去看他了,他说,“你为什么这么忧愁呢”?他说:“哎呀,死掉之后要投猪了,这个事情就不好搞了。”帝释天跟他说,“你赶快归依三宝嘛。”他就念“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念了没有几句,就死掉了。死掉之后,因为业报的关系还是堕猪胎。但是这个猪胎一进去马上就死在胎里边。他的这个阿赖耶识又生到天上去了,还是天上去享受去了。归依三宝就念了几句,就可以把猪身猪胎的这个事情免掉了,同时又生到天上去,天人的福报又成功了。那归依三宝的功德很大。

  但是仅仅是归依毕竟还是不够,归依三宝的力量是很大,但是归依三宝的学处力量更大。学处就是归依三宝之后该怎么做的事情。如果这么做,按了这个归依三宝去做,这个力量更大。这个三宝学处就是什么?就是业果,要明白黑白业果。业果差别能够搞清楚了,那就是坏的事情不做,好的事情尽量做。那个力量就更大。这不是加持的力量了,自己本身的业报的力量,那就是自他二力,两个力量都合起来了。

  那么,所以说,跟着归依三宝之后,我们该要做的就是明白业果,业果的差别。就是知道取舍。善的我们要取,恶的要舍。世间上的人就是不明业果,看到好的果要求,看到苦的果要逃避,而不从因上求。那么,这个是逃也逃不了,求也求不到。只有从因上求,果上是没有办法的。已经成了果之后,那就是说我们讲《俱舍》的时候,异熟果成熟之后,只有受用了,你要逃也逃不了。

  我记得我们以前小孩子的时候,看一个电影——《摩登时代 》。它里边就是说现代化,一切都是现代化。吃饭也现代化,你坐了凳子上,那个桌子,它就是理发店的那个椅子一样。它一个东西,桌子把你转过来,但是这个调羹、筷子都自动的。隔几秒钟,筷子再拈一个东西放你嘴里,再隔几秒钟,舀一碗汤往你嘴里送进去。那么,很好,慢慢吃。但是吃了一半,机器坏了。机器坏了之后,它就不断地往你嘴里塞,汤不断地往你嘴里倒,“哗哗”地进去。接应不暇,那你不吃也不行,你身子坐在凳子上动也动不了。碗、筷、饭,“啪啪啪”往你嘴里塞进来了。这个当然是一个笑话。但是我们说业果成熟之后,它也不断地来了。苦报来了,你说要逃避,逃避不了。只有在业果没有出现的时候,好好地不要做坏事,那个就自然不会来了。

  

  乙一 认业果决定

  归依三宝之后,第一个要明确的——业果。好的要做,坏的不要做。这个业果只有佛能说。我前两天也讲过了,佛教的善恶的标准是客观的。根据造这个因,造这个业将来感的果报是什么,就定它是善的、恶的。感苦果的就是恶业,感乐报的就是善业。所以这个,是经得起考验的,不是凭主观想象的。所以其他的,尽管很多的宗教都来说那个什么报应报应,我们还有说流传的一些民间的伪经,什么因果经了之类的。他们说的报应我们仔细看一看,跟佛教的不一样。佛教里边因果是自作自受的,而他们里边,一人得道,九族升天。那么我们说,目犍连得道了,最高的道,阿罗汉,他的母亲呢?生天没有?在饿鬼道里边。一定要靠佛给他说法,七月十五靠自恣僧的功德,才能够解除。他自己没办法,证了阿罗汉果都没办法。

  所以佛教的因果跟世间的因果,通俗的他们一般讲的是有些不一样的。有些尽管一样,一样是什么?他们抄佛教的。因为佛教的道理高,都要抄一点。据说《道藏》,道教的藏经很多是抄佛经的。当然他们自己改了一些。我记得在南普陀的一个学生告诉我,他说,一个老道在念《金刚经》。他说,“你为什么念《金刚经》?你是老道,你念道经好了。这个《金刚经》,佛经,你念它干啥?”“哎,”他说,“这个灵。”那就是说了,佛教是灵,老道也要念佛经,他也偷了在念。这个呢,佛教是超过一切的宗教嘛,它当然灵。

  那么,这个里边,我们要归依三宝之后呢,首先要紧的,就是明白业果,哪些要做的,哪些不该做的。那么,明白业果的话,并不是说跟老太婆讲讲的“好事多做,众善奉行”这样子。那就是一套学问。

  

  丙一 五果

  什么是业果?那就是要“六因四缘五果”。这一套东西就要拿出来了。这里,“六因四缘”没有给你讲,五个果就给你讲了一下。还有下面四个报。那么,我们五个果先看一看。讲业果,造什么业感什么果,我们就简单的,业是善恶业,果报有哪几种果报?这个要明确一下。

  

  丁一 异熟果

  由善恶等有记之业,而得无记之果。因果相望不同,故曰异熟。如上品十恶能感地狱之异熟身,中品饿鬼,下品畜生,十善天人。若在人中,最优胜者:寿量、形色、种族、自由,一切圆满;信言威肃、大势、名称、男性、大力、一切具足。

  颂 因由善恶业 果属于无记 异时及异类 变易等果熟

  第一个是异熟果。“由善恶等有记之业,而得无记等(之)果。”(不是“等果”,你们是不是“等”?这本书《科颂》错的也不少,这…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