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即正修。凡是七觉支,八正道都是无漏的。前面是通有漏无漏。
乙四 单八——八正道
即合正见、正语、正思惟、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种,名为正道。所云单八者,前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有三个四种。五根五力,有二个五种。此八正道,只有一个八种,犹七觉支,只有一个七种,故云单八也。八正道之正即戒,七觉支摄于定,八正道摄于戒。云何名正?曰因果不错名正。兹略诠于下:
丙一 正见
正见者,不随邪见、边见、戒禁取见等。以戒言正,以见言见。合说,以下七种皆摄于正见,有正见而后始能生以下七种也。
八正道是正见。正见——不是邪见、边见、戒禁取等五个不正见,都不是。那么,这个正,什么标准?合戒的叫正,见叫见,见就是观照一切法。“以戒言正,以见言见,合说,以下七种皆摄于正见”,下边八正道里边正见为主,下边的都是正见里边流露出来的。有了正见然后有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勤、正命……那么,正见是个主要的。
丙二 正语
发话语言,不随口四之恶,故云正语。此正语亦由正见而来。
“发话语言,不随口四之恶”,在说话的时候,提起正念,正见。有正见的话,那么口的四恶就不会做了,那就是正语。
丙三 正思惟
正思惟者,不唯不当思惟不可思惟,即十四无记,亦不思惟,故云正思惟。换言之,即第六意识不起颠倒想是也。
“不唯不当思惟者不思惟;即十四无记,亦不思惟。”不但是那些恶念不要去思惟它,就是无记的事情也不要去思惟,这个叫正思惟。那就是说专门思惟善的东西,颠倒的、无意的东西不要去管它,不要去思惟它。
丙四 正业
凡佛弟子,当作正当营业,一切害人营业及伤风败俗之淫业等,皆不当作,故曰正业。
“凡佛弟子,当作正当营业。”这个不但是营业,一切身的动作都要合戒的,才是正业。那么,这是指在家,伤风败俗的那个生意不要去做了。那么,出家人也不做生意,那就是都是正业了?也不见得。出家人,你如果身行动的时候,不合戒的都不是正业。一切在戒中,那才是正业。
丙五 正命
命者生活所依,谓依正命生活,不依五种邪命生活也。
命嘛,是生活所依的,要正当的法来养命,不要做邪法的养命。这是正命。那有五条,以后我们下边去念。
丙六 正精进
谓合乎戒律之精进也。
善法的精进,就是合戒的精进。
丙七 正念
谓修何法,即念何法,不夹杂他念。如修净土者专念佛号,参禅者专参话头,各有各应专注之念,此则合念于纯一也。
修什么时候法,提起正念头,不要夹杂其他的不净的念。那么,若修净土的,打个比喻——因为一般我们汉人,都是修净土宗的多,所以讲经的法师经常要把净土宗的那些听众,把他们接引过来,所以把净土宗的话作个比喻——假使说念佛的,他就是一心念阿弥陀佛了,其他的不要杂进去,叫正念。参禅的专门参话头,其他的不要杂进去,正念。其他的杂进去,就不是正念了。所以说,你不要说,“我念观音菩萨也是正的嘛,怎么不对呢?”你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就不要念观音菩萨了。你在念观音菩萨的时候,也不念其他的,这个叫正念。
丙八 正定
定为外道凡夫小乘共修之定,但目的不同,正定云者,谓非邪定也。
“定为外道凡夫小乘共修之定”,这个是前面说的,目的不同。
七觉支是根本智,属真谛;八正道是后得智,属俗谛。
七觉支是根本智,属于真谛。这里说的,这个我们以后还要简别。七觉支修的是根本智,修一切法空的,八正道是后得智,修缘起的。这是这么说。那么,各式各样的部派有各式各样的解释。下边是我们念过了,这个,好了,我们把这个讲记,念了一下。
(附)五种邪命
(比丘营不如法事而为生活,谓之邪命。有五种)。
还有下边那个邪命我们要说一下。前面说正命,就是不要作邪命。邪命一般说是分五条。严格地说,以贪心来活命的都叫邪命。那就是《俱舍》里边讲得很严格。假使你是出家人,看人家下棋,这不是你应当做的事情。但是,你以这个欢喜心、这个贪心,去看人家下棋,也算邪命。那是严格的。这里是普通的五种,“比丘营不如法事而为生活”,比丘生活的时候,不以如法的东西来养命的,就是邪命。
(一)诈现异相:于世俗之人,诈现奇特之相,以求利养者。
故意做一个与众不同。因为大家一样的,人家就不注意你了。当然你要供养得那么多,人家也照顾不到那么多。你只要做一个特殊的样子,特殊的样子,人家一看,“哦,你与众不同,这个人有功德。”就要供养。那么,很多人,就头发留得长长的,头上拉个箍,拿什么一个锡杖之类的东西,装成我头陀行。那么,我就是该供养的,他们一般的都没有修头陀行,只有我是头陀行者,该供养我。这个是奇特相。
(二)自说功德:自说己功德,以求利养者。
有的时候,人家供养,总要看那有功德人多供养一些了。他来不及要显出自己的功德来,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拼命说自己怎么了不得,了不得。这样的人有没有?很多。我们经常看到有人说话,跟你一句话,两个人话匣子一打开,就是我怎么样,我怎么样,都是说我的事情。那就是说,你功德大嘛,好了,一句话,供养嘛,供养你了,就这个话。
(三)占相吉凶:学占卜而说人之吉凶,以求利养者。
给人家算命、打卦。说“你这个事情该怎么样,那个事情该怎么样”,求利养。你给人家说,“你这两天要倒霉,你赶快要想办法。”“什么办法?你教教我。”“我可以给你说,“怎么怎么怎么”。”好了,当然是求你了,求你嘛要供养了。
(四)高声现威:大言壮势而现威势,以求利养者。
他自己总要突出自己了不得,说话的时候说大话,声音喊得很大,表示自己超过于人。高声现威。
(五)说所得利以动人:于彼得利,则于此称说之;于此得利,则于彼称说之,以求利养者。
两边说,假使说昨天某个人供养你多少钱,他赶紧跟另外一个说,“你看昨天那个居士他非常之发心,他供养我了,一千块!就是你呢,你供养最少两千块了,你比他有钱。”像这样子的要供养,就是要不得,也是邪命。
这个是最粗的邪命,这是相最粗的,是绝对不能做的。如果细的话,那就是说你的生命里边以贪心,起一个贪心来维持你的生命的,都叫邪命。那是《俱舍》里说得很严格。那么,这五个邪命讲好了。
修行位次
我们补充一些资料,就是这个三十七道品,七觉支到底什么时候用呢?这个表,不晓得它写对没有,我们念的时候对一下。我们先说修行的人,他的位次。凡夫,就是修行的有两种:一种是外凡,一种是内凡。内凡,是已经近道了。外凡,还远一点。这外凡再出去,那是异生,就是一般的非佛教徒,或者一般的没有上路的人。那么,这个外凡也好,内凡也好,只是修行的人。我们说贤,是属于贤位。
贤位有七个,叫七贤位。七贤位里边,第一个位次,“五停心观”,这个“五停心位”。“五停心位”,就是说我们把世间的心,要收回来。如果你世间心不收回来的话,你不能上道。所以,这“五停心位”,修的什么呢?就是不净观、数息观、慈悲观,等等。把自己贪瞋痴的心,散乱的心,把它收来,你可以在法上用功。所以,这个位,修的法,就是对治烦恼的。还没有上真正的——该修的法还没有修起来,所以,这个里边,三十七道品,正规的用还没有用起来。
下边“别相念住”,就是修四念住。分别地修,身念住,心念住,受念住,一个一个分开修,或者两个两个修。
再一个修,跟一个“总相念住”四个合起一起修。这个时候,“念住增”。他修的三十七道品,主要修的是四念住。为什么?“能审照了身等四境”,能很仔细地去观察这个身、受、心、法这个四个境。这个时候,需要慧。慧的作用最殊胜。所以说,这个时候,是四念住的功能特别强。
那么,到下边内凡,就是四加行。四加行这个话很多,我们这个修这个密法也不是有一个四加行吗?这里也有个四加行。这个四加行高了,见道之前的加行。
第一个是“暖”,“暖”就是——证到暖位的人,不管你做了坏事,入阿鼻地狱,但是,你总有一天会证涅槃,会证果。所以,证到暖位,已经是不一样的人了,不是一般的人了。这个时候,“正断增”,就是四正勤它的作用殊胜,主要是修四正勤。“能证异品”,什么叫“异品”?我们现在是有漏的,将来见了道之后,无漏法要出来了。这个跟我们一般的都不一样的。所以,他有这个堪能,决定会证涅槃,所以这个堪能性已经有了。不是当下马上,就是总有一天会证到这个无漏的涅槃。因为他有这个堪能性。“殊胜功德”,需要精进。你要证一个殊胜的法,没有精进是不行的。所以,这个时候,精进的作用盛。四正勤。
“顶”的时候,“暖、顶、忍”。“顶”是什么?“暖”跟“顶”是会退的,“忍”以后就不退了,不会退向恶道,他的位置也不会退了,不会退到恶道去。那么,这个“顶”,是进入不退的一个最高峰,再过去就是山顶一样的,这里爬山爬到顶了,再下去是不退了,这边是要退的。那么,是“顶”。“顶”的时候要“趣无退位”,再过去要到不退了,那么,需要神足了,要定。所以,“定用胜故”,这个时候,主要是修四神足。
那么,“忍”是不退,他修五根。“忍法位中,必不退堕”,这个时候不会退。得了“忍”之后,再退到“顶”、退到“暖”——退到前面的是不会了啊。他是“善根坚固”。这个根——善根,扎稳,不会退了。生了根。没有根的,毛道凡夫那退来退去是没有定的,…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