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P49

  ..续本文上一页是快乐。就是那个话。

  那么,这个在《菩提道次第》里边就是讲了一个比喻,它说,等于人生了个疮,大的毒疮,痛得很。这个毒疮很痛,那么你怎么办?古代也没什么药,它就是把冷水洒一点在疮上,把他的现在的痛止一下,就感到很舒服。这个舒服就是乐受。真正是不是乐呢?一个疮还原封在那里,仅仅是痛苦减了一点,你说是快乐。哪里是快乐呢?并没有快乐。只是痛苦的深浅的问题,并没有乐在里边。而你说要把这个——你要追求这个疮洒一点冷水的乐,你不如追求把疮治好的乐。疮治好的乐就是跳出三界的乐。所以说,我们真正要求脱苦,就是要把整个的三界跳出来,那才是苦就没有了。在三界里边要求乐,是没有的。如果你把这个逻辑的方式生了定解,胜解,然后你在三界里边就不会去追求什么快乐了。都是苦!

  那么,还有这个“行苦”,就是苦苦、坏苦还没有产生之前,它的行相。而它是不稳定的,不断地在变化,不断地在产生坏苦、苦苦。那么,这个行苦,行相是微细的,凡夫就感不到。而圣者却是很明确地感到这是大苦。在《俱舍论》里边打个比喻:圣者,就是证道、见了道以上的那些圣者,看到行苦,就像地狱的苦还厉害。那么,凡夫就感不到行苦,那就是说,一根毛,放在手心上。等于说凡夫看这个行苦像一根毛放在手心上,根本就感不到手上有什么东西。但是,圣者看到这个行苦,就像眼睛里边一根毛刺进去,那是难受得不得了。8所以说,圣者,证了道以后的人,对三界的行苦看到之后,再也不会留恋三界,决定要出三界的。而凡夫,因为看不到行苦,以为三界还可以呆。那就是智慧深浅的问题。那么,“苦苦、行苦、坏苦”,我们就补充了一点。它这里,是以八苦来分。八苦,我们后头还要讲。

  

  丁二 八苦

  戊一 生苦观

  第一是“生苦”。“生苦”它分了好几个小科。

  

  已一 生由苦中引出:谓地狱有情纯苦,饿鬼及余受苦有情,多由苦受引生,从苦生苦,苦由苦生。

  这个“生由苦中引出”,我们说“生”,一切苦的根本。你生出来之后,当然要受苦了。人有人的苦,地狱里边,你生出来之后,全部是受苦。那个饿鬼、畜生,那些也是受苦的。“由苦受引生,从苦生苦。”那么你这样子,就是从苦生苦了。你生了苦之后又造业,你造了业之后,下一辈子再投生又受苦。这样子地循环地受。一生出来——这个生苦就是强调一生出来就要受苦,那么我们一般讲经的人经常都这么说了:“小孩子他下地之后为什么大哭呢?为什么不大笑呢?”古代好象有一个寿星老儿大笑。这是一个寓言。到底有没有真的,不知道。

  一般的人,都是生出来就大哭的。这是苦嘛。生出来为什么大哭?也很简单:他在母亲的肠里边很温暖,也是很柔滑,他很舒服。一跑出来之后,冷空气一吹,就像冰一样的,刀锋割一样的痛。那个人的接生的手去碰他,那是粗糙得很,就像石头来磨他一样——当然要大哭了。冷空气第一次接触到,那是在胎里边是受不到的一些环境,大哭。一生下来就是苦,这没话说。如果生到地狱饿鬼畜生,那就不要说了。一生下来就是受那些地狱的苦、饿鬼的苦,那些生下就有。

  

  已二 生为众苦所依止处:是住持生老病死愁忧无常等之基址故。

  有了生之后,那么一切的苦就在这个里边就发生了。“众苦所依止”,海公上师的比喻就这个舞台——生就是舞台。舞台里边各式各样的角色都扮演起来了,这个扮演的角色都是苦的角色。什么?有了生之后就有老,就有病,就有忧愁,无常,死,等等,都是依生而来的。那么,生是苦的基础。

  

  已三 生为烦恼所依止故:若生此世,便有烦恼随生,逼迫身心,离安乐故。

  你生下来之后,有身有心,烦恼也跟着来了。烦恼,你身上是不安逸的,使你心里烦躁,还要做坏事。身口发动,做各式各样的恶业。所以说,你生出之后,烦恼决定跟你一起生出来,逼迫你的身心,使你不快乐。我们昨天收到一封信,他说:“我以前在这里住,好象发狂一样”——因为他修过外道,非常之不舒畅,到处都是行为不规则,好象很对不起我们道场了。现在,他在外边好象心静下一点了,回想一下感到非常惭愧。求忏悔,寄一百块钱来求忏悔。这个东西,就是说你烦恼逼迫的时候,自己也做不了主,就是要发狂一样,难受得不得了。这就是烦恼。生就是烦恼的依止处。没有生,烦恼也没有地方依靠了。

  

  已四 生为死因:虽非所欲,总不能免故。

  第四,“生为死因”。这个,哪个都知道。生下来,死就跟着来的。死的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就是生。没有生就没有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那么,一般人认为死的原因是什么?刀,被人家害死了,或者是病死了等等。这些都是附带的。如果你没有生的话,这些都不会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那你害怕死,你就不要生!“虽非所欲,总不能免故。”你虽然不想死,但是你既然生下来了,你绝对免不了死的。有生必有死。如果你要不死,就要不生。无生就没有死,那要证无生了。无生哪里来呢?空性。证到空性之后,本来就没有生,那就没有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就这么讲,“度一切苦厄”。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第十一讲

  昨天,我们讲到苦。苦谛的苦有三苦、八苦。讲了八苦的生苦。那么这里就是一个总结。

  

  

  颂 生为苦之因 众苦所依聚 老病诸愁忧 无常等住地

  烦恼复随生 逼迫身心等 生为死之因 无生何有死

  “生为苦之因,众苦所依聚。”我们一切苦从何而来?有生才有苦。如果不生的话,那些苦、老、病都无所依从。那就是说,有了生,那一切苦的原因、依聚就来了。“众苦所依聚”,一切的苦都因为有这个生,依靠它而积聚起来的。

  “老病诸愁忧,无常等住地。”一切老、病、愁忧——身心的苦,还有无常,无常就是死了,都是依聚生来安立的。

  “烦恼复随生”,有了生之后,过去的那些老、病、死、忧愁,固然过去受的报了,但是新的业又造起来了。有生的话,又要起烦恼。起了烦恼,要造业,不断地流转生死。随着烦恼生之后,“逼迫身心等”,起了烦恼,就是身心都受逼迫。“生为死之因,无生何有死。”最后,生就是死的因。有生必有死,从古以来,历史上凡是有生的绝对会死的。即使是佛陀,他示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是在八十年以后,还是示现涅槃。那就是说,这个世间上有生,必定有死的。要逃避死,那就是不要投生。无生就没有死。所以这是必然的。

  (下边说老苦。老苦,我们要还是要参照一下《菩提道次第》的。)

  

  八苦——引《菩提道次第广论》

  我们在这个《菩提道次第广论》里边,它讲生苦的时候呢,我们要补充一点,就是说住胎时候的苦恼。我们一般就是看到人养下来之后就有各式各样的苦,胎中的苦,一般是不知道。那么,这个《菩提道次第》,很详细地把这个说了一些。这个,我们可以做一个参考。那就是说,整个一个人生,也是一切有情,他从一投生就是充满这个苦。即使在胎里边,也有胎里的苦。出来之后,大家看到的苦。

  

  住胎苦

  特住胎时受何苦者。如《弟子书》云:“极猛臭秽极逼切,最狭黑暗徧蔽覆,住胎犹入那洛迦,身屈备受极重苦。”

  那么,它一本书上就说,在胎里边受什么苦呢?“极猛臭秽极逼切,最狭黑暗遍蔽覆,住胎犹入那洛迦,身屈备受极重苦。”住在胎里边——这个胎大家知道是极臭的——肚子里边,里边我们说即使最好的饮食吃下去,经过喉咙咽下去了,你说吐出来的话,那个就脏得不得了。何况进了小肠,大肠,成了便秽。那个东西,大便,这些当然是极臭的,那个胎儿就住在这些厕所的旁边。所以说极臭。这个臭气味逼迫,很近的隔一层皮了,隔一层肠,旁边就是大小便。那是极臭的地方,而且是很紧地逼迫在里边;地方又小,又是黑暗,一点光线也没有。到处都蒙蔽在这个黑暗里头。住胎的时候,如果说得不好听,就是跟地狱一模一样。他身屈备受极重苦——身体又伸不直,弯在里边,蜷在里边,到处是那些臭味道,黑暗,各式各样的苦。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苦。那么,后边慢慢要讲。

  

  此诸文义,, 如《入胎经》云:“无量不净周遍充满,多千虫类之所依处,具足最极臭秽二门,具足非一骨锁穴孔,复有便利清脑脑膜髓等不净,生藏之下熟藏之上,面向脊骨背对腹皮,于月月中,出诸血相以之资养。

  另外,《入胎经》里边,它说“无量不净周遍充满”,在这个胎里边,各式各样的不干净的东西四边都充满的。“多千虫类之所依处,具足最极臭秽二门,具足非一骨锁穴孔,复有便利清脑脑膜髓等不净,生藏之下熟藏之上,面向脊骨背对腹皮。”这是指男的孩子。“于月月中,出诸血相以之资养。”那就是说,在胎里边,很多的虫。这个人里边有各式各样的寄生虫,它住在——他的地方所依住的。那么是大小便的两个门,最臭的门就在他附近。里边各式各样的便利、脓汁、脑膜,等等不净的那些脏水都不断地流在这个地方。他坐在哪里呢?生藏的下面,熟藏的上面。每一个月里边,出了那些很脏的水一样的东西滋养他。

  

  母食食时,以二齿鬘细嚼吞下,其所吞食,下以口秽津涎浸烂,上为脑膜之所缠裹,犹如变吐。所有食味,从母腹中入自脐孔,而为资长,渐成羯罗蓝、頞部陀、闭尸、健南,手足微动,体相渐现。

  “母食食时,以二齿鬘细嚼吞下,其所吞食,下以口秽津涎浸烂,上为脑膜之所缠裹,犹如变吐。所有食味,从母腹中入自脐孔,而为资长。”吃什么东西?母亲吃的东西,牙齿嚼烂了,吞下去。吞下去的东西,用口水等脏东西把它泡烂了。上边,还有脑膜流下来把它缠住。这个东西吞下去之后,就像我们呕吐的…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