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P89

  ..续本文上一页。假使这个纸他要拿去写,本来我要写《法华经》、《华严经》这些大乘的很珍贵的经,如果他要把这个纸拿去写那些不相干的,很低微的书,不给他没关系。假使他要写中等的经,中等的书,不给。我们要写上等的,最好的,那不给也可以。假使他要写最好的经,要你这个纸,那你要给。不给的话,就是犯菩萨戒。

  那么,这些我们知道一下呢,就是菩萨戒受了之后,并不是说一定什么东西,哪个跟你要,就是非给不可。也不是这样子,要衡量。就是从多方面去看问题,这个才能够决定那个给不给。那么,这个我们讲菩萨戒的时候,是广讲过。这里当然是只能略略地说一下。

  

  四就施物门不应舍者。若自父母,有虫饮食,妻子,奴等未正晓喻,虽正晓喻若不信解。29

  那么,还有一些,父母是不能给的。人家跟你要父母,父母不是东西,不能给。假使有虫的东西,就是生了虫,要杀生的,也不能给。那么,假使妻子奴婢之类的,他们不愿意,也就不能给。

  

  五就所为门不应舍者,若有来乞毒火刀酒,或为自害或为害他即便施与。若有来乞戏乐等具,能令增长堕恶趣因,是应呵止,反施彼物。若有来求或来学习罩罗罝弶为害有情,教施彼等。由此显示,凡害众生身命资财,皆不应学彼等教授。若为杀害或陆或水所住众生,来乞水陆即施此等;若为损害此国人民或为害他,来求王位而行惠施;若有怨家来求仇隙,施彼雠敌。30

  那么,还有就是说,假使他来要刀剑毒药去害人的,那么,也不要给。假使他要做那些唱戏的那些东西,增长放逸堕落的,也不要给。假使来求那些抓鸟的那些罗网之类的,捕鱼的网之类的东西,要去捕鱼打鸟,也就不要给。这些,就是说我们都要衡量。他拿去干什么?如果拿去不是害人的,那就给。他假如拿刀去做工具,做什么,那你要给。他拿去杀人,就不能给。像这些,就是要看了。不能说“人家跟你要就给,这是菩萨戒,非给不可”,那不那么死的,不是那回事。

  那么,布施波罗蜜多,我们就讲到这里。

  

  乙二 戒波罗蜜

  丙一 戒体

  丁一 由慈悲心为欲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决定受行菩萨之行

  “由慈悲心”,这是从菩提心出发。凡是我们的六度,都是从菩提心出发。“由慈悲心,为欲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决定受行菩萨之行。”这个是受菩萨戒的心。一般我们说是愿菩提心、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发了菩提心之后,这个心发起了。然后要受菩萨戒,那是行菩提心。那么就是说,在受戒之前,由这个菩提心或者慈悲心,要利益安乐无量的有情。就是所有的一切有情,这是无量,不是有数的,整个的法界一个也不漏的。这样子的心去受菩萨戒。菩萨戒就是利益众生。

  

  丁二 从他正受

  菩萨戒有仪式,不能自己“我受菩萨戒”,自己说了几句话就算数。要从师受,这个“他”就是授菩萨戒那个戒师。

  

  丁三 受已无犯

  受了之后,不要犯。万一犯了之后,赶快忏悔还净。那么这就是说,我们是先要发心,再么是受戒。受了之后,它的仪式就是要从师受的。不能自己说“我受菩萨戒”,就自己受了。还有一定的仪式一定的羯磨的词。那么,受了之后怎么办?不要犯。

  

  丁四 虽犯还净

  万一犯了之后,赶快地还净,要把它忏悔干净。那就是说穿衣服一样,我们的衣服,假使是袈裟,我们穿了是做佛事的。那么你穿了之后要爱护,不要给它打脏,不要给它损坏。万一打脏,损坏了,赶快补,赶快洗。这样子。还有一点,重的戒犯了之后,即使你忏悔干净了,但是你这一辈子要见道是不可能的。那所以说,受了之后不犯这个干净,跟犯了之后忏悔干净,两个功德是不一样的。当然,你既然犯过了,跟人家不犯的,不能划等号的。但是,毕竟你受这个地狱,恶道的果报可以免掉。这个也是好的。

  

  颂 由大慈悲心 利乐尽有情 时空等无尽 受诸菩萨行

  从他受如律 护持谨无犯 虽犯速还净 是名为戒体

  那么,里边,就是说发心,是大慈悲心,菩提心。要利益的对象,是一切有情。我们说四无量,一般是对欲界的有情说的,虽然是无量,还是有数。而真正发菩提心,受菩萨行,那就是说受的对象、所缘的有情,一切有情一个也不能舍,舍一个就不能是菩提心了。那么,所以,“利乐尽有情”。所有有情都包在里头,哪怕是最大的冤家,不共戴天的,你还得要摄受他,还得要度他。而且在真正发菩提心的人,这些人,还要先度。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非常痛,他做忍辱仙人了。但是,他对他不但不起一些怨恨心,还发愿:“我成了佛之后第一个度你。”为什么?因为你恶人,把你第一个度了之后,那你就可以少害人。如果不度你的话,你还要经常地害其他的有情。从慈悲心出发,要第一个度你。并不是照顾他,你恶了我才度你。那么,大家都做恶人去了,第一个得度了。那是照顾一切有情。那么,后来佛第一次转*轮,憍陈如就是以前的歌利王,他是第一个得度的。

  “时空等无尽”,那么这个利益一切有情是不是有时间的呢?在这一段时间里边我利益所有的有情,到这个时间过了,我该休息了。没有,时间是无尽的。从现在菩萨戒受起,一直到自己成佛,还要继续地,更好地干下去,没有时间的限制的。空间也没有限制。不是说这个世界,这个一方的众生我要度,其他的,他方世界我就不管了。不行,整个的空间、时间没有完的,都要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如果为这样子的发心去受菩萨行、受菩萨戒,那才能得戒。如果你不是这样的心去受的话,就不得戒。如果你说,你有一个有情是不愿意度的,那就不得戒。一个地方不愿意去的,也不得戒。

  “从他受如律”,那么,你这个受菩萨戒,有一定的仪轨,从戒师如法地去受。这个是真正得戒。得戒不但是发心要对,如法的仪式也要对,那就是在《菩萨戒品释》里边就讲了很多。我们以前讲《菩萨戒颂》的时候,这些都讲过,现在当然不是讲这些,就是把重点讲一下。

  “护持谨无犯”,受了之后,要护持这个戒,一点也不要犯。万一是犯了之后,“虽犯速还净”,赶快要忏悔、还净。“是名为戒体”,这个叫戒体。

  那么,戒体,我们说,在里边不是说,海公上师的《讲记》里边讲了无作戒、作戒两个,没有讲得很明确。我们就把什么叫戒体呢,从一般的说一下。

  戒体,有两种,一种是有作戒体,就是作戒,一种是无作戒。

  什么叫作戒?在受戒的时候,顶礼、说羯磨词,各式各样的事情,在戒堂上做的事情,有所动作的,身语意都有表示的,可以看得到,听得到的,(21A)叫作戒。这个戒,过了这个戒堂出来之后就消失了,没有了。

  但是,就在这个作戒的、受戒的过程中,我们的心里边——这个就说法多了——那个产生一个无表色,或者说是心,或者说是非色非心,或者有部说是色法,就产生这么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它看不到,听不到,不可以表示于我们其他的人。但是,这个东西生起之呢,只要你不犯戒,它是不会消失的。那么,这个从哪里引起的呢?就在我们作戒,白羯磨、顶礼、忏悔,等等的时候,就生起这个无作戒体,这个戒体。这个戒体有什么功能?可以防止那些坏的事情不要去做,防非止恶的功能。这个东西,真正戒体,这个戒体在我们身上,身心上边。只要你不犯戒,不破、不犯根本戒,它是永远跟了你跑的。那么,命终,当然舍掉。这些就是说,真正戒体是这个东西,这个无作戒。那么这是体。

  

  丙二 戒相

  相就是分性戒跟遮戒。性戒就是说本身它的性就是戒,你受不受,犯了之后,都是破坏了自然规律,要堕落的,这是性戒。那么,遮戒,是为了要护持性戒,保护他的话,使他不犯戒呢,我们立了一些遮止的方式。或者,为了避免白衣的讥嫌等等的关系,立了很多的遮戒。那么,这个看,比丘戒最多,比丘比丘尼大戒最多。沙弥戒少一点,居士戒里边只有一条,五戒只有一条酒戒,保护性戒的。

  

  丁一 性戒

  那么,性戒里边又分身口意三种。

  

  戊一 身三

  身里边,杀盗淫。

  

  戊二 口四

  口里边四个,两舌、绮语、恶口、妄语(虚妄语)。

  

  戊三 意三

  意三,贪瞋痴,不正见——邪见。

  那么,这个就是十恶业道。这个十恶业道属于性戒的范围。

  

  丁二 遮戒——菩萨三聚戒

  那么,遮戒,菩萨里边有三聚戒。这个里边我们先把性戒说一下。性戒就是通的,凡是菩萨戒里边的性戒基本上就是这么十个,重点是这个十恶业道防止他不做。那么,我们说菩萨戒里边又分三种,菩萨戒里边又分三聚戒: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凡是称菩萨戒,不是一种,它有三种。

  

  戊一 律仪戒

  《瑜伽》卷四十云:律仪戒者,谓诸菩萨所受七众别解脱律仪:即是比丘戒、比丘尼戒、正学戒、勤策男戒、勤策女戒、近事男戒、近事女戒。

  那么,这三种里边,律仪戒是有点麻烦的,先说律仪戒。《瑜伽师地论》说的,什么叫律仪戒呢?“谓诸菩萨所受七众别解脱律仪:即是比丘戒、比丘尼戒、正学戒、勤策男戒、勤策女戒、近事男戒、近事女戒。”这个七众的别解脱戒。是不是就是七众别解脱戒呢?那么,我们说天上的人他们也受菩萨戒。天人不能受别解脱戒,那菩萨戒没有律仪戒这一部分了?当然不是。

  所以说,我们这个里边呢,《瑜伽师地论》这个话有密意的。就是说,已经受了别解脱戒的人,假使比丘,他受了菩萨戒的时候,他的律仪戒是有两份。一份就是他受的这个别解脱戒,是过去他受的别解脱戒。比丘的话,是比丘戒;比丘尼么,比丘尼戒;假使居士,是五戒,这一份。另外还有一份,就是说保护性罪的,就是十善,一般说就是十善戒。这个也是通大小乘的性罪的,那个就是十…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