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教的根本灭坏了的,就是说你自己的圣教,灭坏了的。
又云:「如翻鞍牛缚尾而跳鞍反击腿,若缓秋落始得安乐,若于怨害而不缓息,为其对敌反渐不安。」
这个打比喻来说,牛,这个西藏怎么搞的,我不知道。可能牛背东西的。牛的鞍子它翻了,它翻到泥巴里去了。那么牛就跳起来了,一跳的话,这个鞍子绑在牛的后头就打它的腿。你越跳得高么,腿打得更厉害。那么你该怎么办呢?“若缓秋落”,就是说,绑这个鞍子的,在牛屁股上一个带子,把它解掉了,这个鞍子离开了,你再跳,再不会打到腿了,“始得安乐”,那就是得到安乐了。
同样的,“若于怨害而不缓息”,“怨害”等于说你是鞍子,你不给它解下来。“为其对敌”,你和它对起干,“反渐不安”,反而自己感到不安,就说一个鞍子,你不解掉它,你越跳好了,跳得打到腿,越跳越痛,你把它解掉就完了。冤家要解掉,怨害不缓息的话,你要给它作对的话,那么自己自讨没趣,就不安乐了。下边还有一段。
未二 显示理应悲愍
第二理应悲愍者。
不应瞋恚,应起悲心。
谓当至心作是思惟,一切有情无始生死,无未为我作父母等亲属友善,又是无常命速分离,常为三苦之所苦恼,为烦恼魔之所狂魅,灭坏自己现后利义,我当哀愍,何可瞋恚及报怨害。
这里说不但不要起瞋心,还要可怜他。要至心地,就是诚心诚意地,不是浮浮的,故意地,假情假义地想一下。至心地这么思惟,一切有情无始以来,都做过我的父母、亲属、朋友。他们的现在呢,“无常命速分离”,他们是在受无常的苦,命根很容易坏掉。而且三界里边,经常地受三苦,受苦恼:苦苦、坏苦、行苦,没有一个不受的。不是坏苦就是苦苦,不是苦苦就是行苦,都要受。同时“为烦恼魔之所狂魅”,受了烦恼魔的驱使乱干,等于说着了魔,发狂一样的。“灭坏自己现后利义”,把自己现在的、后世的利义都破坏掉了,因为着了魔了。这样子的人,“我当哀愍”,我只有可怜他,救他都来不及。“何可瞋恚及报怨害”,怎么可以恨他?还要报他的怨呢?那就是说不但不要起瞋恨心,报怨的心,还要起悲愍心啊。
今天时间到这里。
第八十六讲
上一次我们讲了忍辱波罗蜜多。那么接下去,忍辱波罗蜜多有三种:一种是耐怨害忍;第二种安受苦忍;最后思择法忍。上一次,我们第一个讲到二百九十四页,今天我们接下去。
午二 破除不忍障利作毁
破除不忍障利等三作毁等三分二:一破除不忍障誉等三,二破除不忍作毁等三,
这个里边就是说,对八风里边的称赞、利啦,这些东西,这个又有三种情况,它的障有三种,分三种来看。对这个不忍,他作违害,给你诽谤等等心不忍,那么也分三种。看他的分析。
未一 破除不忍障誉等三
初中分三:一思惟誉等无功德之理,二思惟有过失之理,三故于破此应当欢喜。 今初
第一种三种呢,“思惟誉等无功德之理”,贪人家的赞叹、称誉等等,对我并没有什么好处;第二种,不但没有好处,还有过失;(三)人家来破坏你的名誉,不但不要生瞋恨心,应当生欢喜心。
申一 思惟誉等无功德之理
若他赞我称我称誉,全无现法延寿无病等,及无后世获福德等二种利益。
就是说现世的,人家称赞我、赞叹我、或者称誉我,那么对于现世来说,有没有好处呢?人家来赞叹、赞誉,对现在自己既不能延寿,也不能无病,这些好处没有。后世也不能得到什么福报,得什么福德。这两种现在的利益、后世的利益都没有,那么这有什么好处呢?赞叹了半天,对我毫无好处。
故彼失坏若不喜者则无屋用,沙屋倾塌愚童涕哭与我今者等无有异,应自呵责而不贪着。
所以说这些称赞也好、赞叹也好,它们假使失坏了,有人来破坏,假使你对这个事情生不欢喜的心,那么就很愚痴。就像个什么呢?就像个小孩子,堆一个沙的屋子,这个沙屋子根本不能起屋子的用的。屋子是可以住,可以挡风雨。沙的屋子仅仅是一个行相,像一个屋子而已,什么作用都没的。但是这个屋子,假使给它搞毁了,塌下来了,这小孩子就大哭,这个毫无意思的。现在这个赞叹、名誉这些东西,也没什么作用。现世即不能延寿无病,来世也不能得什么福德,那么人家破坏你的名誉、赞叹,于此不值得什么不高兴的。否则的话,你要不高兴的话,就像小孩子没有智慧的,把沙屋子打塌了,大哭大闹的一样,这是太愚痴了。所以应当自己呵责,不要贪着这些事情。
那么下边引经据典,《入行论》里边第六卷里边有这么说。
如云:「赞称及承事,非福非长寿,非力非无病,非令身安乐,我若识自利,彼利自者何。」
这个就是说,人家的赞叹、承事(就是伺侯),这个人有我爱执,总是欢喜赞叹,欢喜人家来承事,给我做事情。这个有什么好处呢?他这些赞叹也好、承事也好,既不能增加我的福报,又不能使我长寿,也不能增加我的势力,也不能使我无病,反而糟蹋一些福德。也不能身安乐,下一辈子也不能安乐,这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好处。假使我知道,认识到什么叫自利的话,那么这些赞叹啦,这些东西,它对我有什么好处呢?自利你说现世是长寿、无病、增加势力、增加福气等等,这才是;下一辈子得到福德。这么对我有利。这些赞叹对我现世、后世,有什么利益呢?一点利益也没有。那人家对你赞叹失掉了,有什么值得不欢喜呢?
又云:「若沙屋倾塌,儿童极痛哭,如是失赞誉,我心如愚童。」
他就说打个比喻,小孩子把沙堆屋子,假使人家把这个屋子捣毁了,他就大哭。这个屋子也没有用的,既不能住人也不能摆东西,现世后世毫无用处,有什么值得大哭呢?因为小孩子愚痴嘛,才这么哭。现在我的这些赞叹也好,什么也好,就像沙屋子一样,失掉了,有什么值得不欢喜呢?如果你不欢喜的话,就像这个愚痴的小孩一样,大哭大闹的,这个毫无意思的,这是愚痴透顶的事情,那么是不值得的。
这是第一个,现世后世都没有利益。
申二 思惟有过失之理
第二赞誉等者,于诸非义令心散乱,坏灭厌离,令嫉有德,退失善事,如是思已则于彼等令心厌离。
不但是没有利益,这些事情使我还要产生一些过失。这些赞叹也好,称誉也好,好象很舒服,“于诸非义令心散乱”,你人家一赞叹呢,你心就散乱到那些非义,不好的地方去了。那么不该想的地方你想下去。“坏灭厌离”,厌离心就给你失掉了。一赞叹呢,飘飘然了,就不厌离了,很高兴嘛。“令嫉有德”,你赞叹我,我高兴,那么其他的人,有道德的,人家赞叹他的话,你要妒嫉。这些都是过失,都是烦恼。“退失善事”,一些好的事情退失了,那就做不成了。这样子思考以后,那么这些赞叹等等,要厌离它,不要去贪着。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使自己生过失很多。
如云:「赞等令我散,彼坏厌离心,嫉姤诸有德,破坏圆满事。」
这也是《入行论》里边的。他说赞叹、称誉等等,使我心散乱到不合理地方去了;又破坏我的厌离心;还要使我妒嫉那些有功德的人。因为自己要赞叹呢,对于赞叹人家呢,就要妒嫉了。“破坏圆满事”,破坏人家的圆满,人家好了,你妒嫉,要破坏他;也破坏自己的善根福德。破坏圆满事,自他都破坏。
这是第二个:不但是没有利益,还有很大的坏处。那你何必要贪着这些赞叹等等呢?这个关很难过,一般人都欢喜人赞叹。人家说你不好就生气,赞叹就高兴。最好人家赞叹、承事等等。
申三 故于破此应当欢喜
第三如是令我退失誉称及利敬者,是于恶趣救护于我,斩除贪缚遮趣苦门,如佛加被,如是思已,应由至心灭瞋生喜。
那么这样子把破坏我的名誉,破坏我的赞叹、称誉等等,使我退失了人家的赞叹,也失去了利养恭敬。一赞叹,利养恭敬就来了;不赞叹,名誉坏掉了,恭敬利养也就没有了。这样子好不好呢?这是等于说,因为一赞叹,一利养恭敬的话,就自己生了很多的不善的事情。那么这样子,你把它破坏了之后,等于说恶趣里把我救出来了。我不造恶嘛,恶趣就不会去了。把那个贪福,把那个贪着这些利养、赞叹的这些烦恼去掉了。那么恶趣的门也遮掉了,进不去了。等于佛的加持一样,他们破坏我的名誉,等于佛来加持我,使我不到恶趣去,使我把贪的那些烦恼去掉。这样子一思惟呢,不但是不要生气,瞋恚心不要生,还要生欢喜心。这个对我有好处,不要说破坏你名誉,使你失去利养,就是非常生气。
如云:「故若有现前,坏我誉等者,彼岂非于我,救护堕恶趣。我为求解脱,无须利敬缚,若有解我缚,我何反瞋彼。我欲趣众苦,如佛所加被,闭门而不放,我何反瞋彼。」
他的意思就是前面的意思,假使有人现前来破我的名称利养等等,他等于说把我从恶趣里救出来。因为我名声一多了,肯定要生很多的贪着,这些不好的心要生出来。甚至于不好的行动,妒嫉人家,要破坏人家圆满的事情。这些做了之后,要堕恶趣的。那么破坏了我的名誉之后,等于说把我从恶趣里救出来了。我本来是要求解脱的,也不需要名称利养。这个名利恭敬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是修行的人,求解脱的。名称利养是把我们捆起来的,这个缚就是这个绳子,根本不需要的。有人把我这个绳子解掉了,还要恨他干啥吗?应当欢喜,要感谢他。他把我的名称利养的、名利恭敬的绳子给我解了,恶趣给我遮了,那好感激他,我为什么反而恨他呢?
等于说“我欲趣众苦”,等于说这些屋子里边要生很大的苦的,而自己愚痴,要求进了这个屋子里面去。这个破坏我名利的人呢,就像佛一样地加持我,把这个门关住,不放我进去,那么我可以不受苦嘛,为什么还要恨他呢?这就是…
《广论讲记(六)(上士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