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六)(上士道二)▪P42

  ..续本文上一页不会很差,也不会很少,就是又多又好。“获得诸义过人法” ,这个义就是那些事情,可以得到“过人法”,就是不是人能做得到的一些好事情,那就是佛的神通威力之类的,可以得到,那么也靠精进得到的。“如青莲花极增长”,青莲花它的籽,极小的一个小的花籽,但是长大之后呢,花很大,叶子也很粗。就是从小小的可以长得很大。而至坚实,这个叶子感到很坚实的。就是精进有这个力量,开始很小的,越长越大,很坚实,极增长。

  前面这一段,都讲精进的胜利。不精进有什么过患?我们再把这个念了。

  

  过患者。

  假使不精进有什么害处呢。

  

  《海慧请问经》云:「有懈怠者,菩提遥远最极遥远,诸懈怠者无有布施乃至无慧,诸懈怠者无利他行。」

  他说有懈怠的人,你要成佛,远而又远。为什么?懈怠的人没有布施乃至无慧,就是没有布施波罗蜜多,你要修布施波罗蜜多要有精进,乃至你要修般若波罗蜜多,都要精进。你一懈怠的话,布施波罗蜜多也没有,般若波罗蜜多也没有,那你怎么成佛呢?乃至“诸懈怠者无利他行”,菩萨戒里边,饶益有情这些事情,懈怠的也就做不到了。所以说这些因素都没有,这个菩提遥远而遥远了,这远而又远,不晓得哪一天。

  

  《念住经》亦云:「谁有诸烦恼,独本谓懈怠,若有一懈怠,此无一切法。」若无精进随懈怠转,一切白法悉当亏损,退失一切现时毕竟士夫义利。

  “《念住经》亦云:谁有诸烦恼,独本谓懈怠,若有一懈怠,此无一切法”,他说,哪个有烦恼的话,这个烦恼的根本只有一个,就是懈怠。一切烦恼都是懈怠而生的,不要看到懈怠本身好象是罪恶不大,但是一切烦恼都从懈怠而生,它是烦恼的根本。假使有人有一个懈怠的话,就是其它都没有,只有懈怠的话,那么你这个人,看起来坏处不多么,但是“此无一切法”,一切善法都没有了。只要你一个懈怠好了,一切善法都没有了,那还谈得了什么成佛呢?

  “若无精进随懈怠转,一切白法悉当亏损,退失一切现时毕竟士夫义利”,那就是说为什么无一切法呢?假使你不精进,随了懈怠转的话,那么一切善法都要亏损:没有的生不起来;已经有的就退。一切现时的、毕竟的义利,就是说现前的增上生、将来的决定胜,这些好处都会退掉,失掉。那么懈怠是害处极大,就赶快要精进。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第八十八讲

  

  上一次我们讲了精进的自性,就是对善的法(所缘的法)起勇悍的心(没有颠倒的)。精进趣入的方便,就是说要多想、思惟精进的胜利;懈怠的过失。今天我们就讲精进的差别。

  

  卯三 精进差别

  

  精进差别分二:一正明差别,二发生精进之方便。

  

  辰一 正明差别

  

  初中有三:一擐甲精进 ,二摄善法精进,三饶益有情精进。  今初

  

  巳一 擐甲精进

  

  《菩萨地》 说:「谓诸菩萨于发精进加行之前,其心勇悍,先应如是擐意乐甲。若为除一有情苦故,以千大劫等一昼夜,集为百千俱胝倍数三无数劫,唯住有情那洛迦中乃能成佛。我亦勇悍为正等觉非不进趣,发精进已终不懈废,况时较短其苦极微,如是名为擐甲精进。」

  假使说菩萨“于发精进加行之前”,他的心很“勇悍”,应这样子的披了这个意乐的甲。我们说打仗披个铠甲,可以保护自己。所以打仗之前,先要铠甲先要披起来。那么我们精进之前呢,也要披一个铠甲。这个什么铠甲呢?就是意乐的铠甲,要发这个意乐心。这个意乐心,就是说极大的意乐心。他就说假使为了除一个有情的苦(有情是无边),要除一个有情的苦,要经过多长时间呢?一千个大劫算一昼夜,这样子的一昼夜积一个月,一年算起来,要百千俱胝倍的三无数劫的时间来度一个有情的苦。而且这个时间,“唯住有情那洛迦中”,住在大地狱里边,“乃能成佛”,那么度一个有情要经过那么长的时间,而且要住在地狱里边,才能成佛。无边的有情是更多了,这样子是不是害怕呢?这个意乐心要生起来。

  “勇悍”,也是有这个勇气去做。为了“正等觉”――为了成佛,“非不进取”――不会退的,还是要往前进的。“发精进已”,这样子精进发起来之后,“终不懈废”,永远不会懈怠,推迟的。“况时较短其苦极微”,何况我们成佛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为一个有情要那么长时间,无边有情那是不可数的时间。何况我们真正成佛呢,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而受的苦呢,也不是尽在地狱里受的那个苦。这样子这个意乐心生起来,就叫“擐甲精进”。就是说要发那么大的心,即使长时间的苦,为正等觉,为一个有情费那么大的苦,也不退,还要精进。为了成佛,还是勇悍向前,这个就叫擐甲精进。

  

  「若有菩萨于此精进,少发胜解少生净信亦名坚固,尚能长养为求无上大菩提故,发起无量精进之因。」

  假使有个菩萨对这样的精进稍稍地生起胜解:就是定解,不可动摇的定解。或者是稍稍生清净的信心,这样的人也叫坚固。他能够长养,为了求无上大菩提,发起无量的精进的因,就能生起来,能够长养起来。就是说对这样的擐甲精进,要生起定解,生起清净的信心,哪怕是少少的,不太多的,也有这么好的好处。

  

  「何况成就如是精进,于求菩提饶益有情,无有少分难行事业,可生怯劣难作之心。」

  少少的一些胜解,少少的清净心,也叫坚固。何况不是少少的,能够成就这样的精进,你求佛饶益有情呢,没有一点少少的难行的事情,可以使他生这个怯劣难受、感到为难的心,没有。那么这样子就是擐甲精进。

  

  若能修习如是意乐,定能醒觉大乘种性所有堪能,故应修习。

  假使能够修这样的意乐心,那么我们大乘种性的堪能性,就是我们讲种性的时候,他堪能忍受一切,修六波罗密等等堪忍性呢,他决定会警觉起来,使它能够产生作用了。所以说这个样子的意乐心呢,应该好好地学习。

  

  《摄波罗蜜多论》云:「设等生死前后际,成为极长大昼夜,集此为年成长劫,以尽大海水滴量,发一最胜菩提心,须以此相渐集余,一一资粮悲无厌,无诸懈废修菩提。自心莫思流转苦,而擐无量稳固甲,住戒悲性诸勇识,是为最初所应取。」此亦是说擐甲精进。

  这里是说得更多。《摄波罗蜜多论》里边说,假使说生死的前后际,无始到无终的生死,这样子极长的时间算一昼夜,那么这样的昼夜成月成年,才堆成功很长的劫。这个长的劫数呢,又是大海水的滴来数这样长。就是大海的水呢,分了一滴滴的,那就是无数的滴了。有这么多的长劫能够,就这么长的时间,能够发一个最胜的菩提心。那幺还有这样子的“此相”,还有那么长的时间来积聚其它一个个的资粮,都要费那么长的时间。那么以悲心而没有厌倦,没有懈废来修菩提。这样子的流转的苦呢,自己心里不要想这是苦,苦恼的事情,而要擐无量的稳固的甲,就是这个精进的擐甲呢,把它挂起来,穿起来。住在戒里边,以悲心对那些有“住戒”的――就是持戒的,有悲心的那些勇士――就是菩萨。“是为最初”,是我们最初呢,开始要就是学的这些东西。“应取”,就是取法,学法这些事情。就是要发那么大的心,这个意乐心要发那么大。这个也是属于擐甲精进,跟这个《瑜伽师地论》的《菩萨地》的意思是同样的。

  下边《无尽慧经》所说也是同样。

  

  又如《无尽慧经》所说:「设从无始生死以来,现在以前为一昼夜,三十昼夜而为一月,于十二月计为一年,经十万年始发一次菩提之心见一次佛,如是等一殑伽沙数,始能知一有情心行。以如是理,须知一切有情心行,亦无怯弱而擐誓甲,为无尽甲。」是为无上擐甲精进。

  这个说得更多,假使说无始以来到现在,算它是一昼夜;这样子三十个昼夜一个月;十二个月一年;经了十万年,才是可以发一个菩提心见一次佛;那幺这样子要经过殑伽沙的次数,才能够知道一个有情的心行。你要度他嘛,要知道他的心,那么经过这么长时间知一个有情的心;同样以这样类推,要知一切有情的心行,那时间就不可说了。那么要花那么多的时间,“亦无怯弱”,但是心不害怕。“而擐誓甲”,这个发誓一定要度众生的意乐的甲还是把它穿起来了。这个叫无尽甲,这个就是极大的铠甲。这个是为无上擐甲精进,最高的擐甲精进。就是再长的时间也不怯弱,还是要干。反正发心的时候,就要发那么大的心,实际上当然不是有那么长的时间。但是我们发心不要害怕,“最好少少的时间快快成佛,免得受那么苦”,这个心是不好的。

  

  总之若能引发少分如此意乐,速能圆满无边资粮,净无量障而成最胜不退转因,如于长劫能生喜乐,如是亦能速当成佛。

  这个心发了干啥呢?假使你这个能够引发少分的,就是少数的前面这样的意乐心,不是全部,少少地能够发起一部分,那也可以很快地圆满无边的资粮,能够扫除无边的障碍,而成最胜的不退转的因素。

  “如于长劫能生喜乐,如是亦能速当成佛”,越是你能够对时间越长而能够生喜乐心的话,那么实际上,你越是能够很快地成佛。因为我们说这个发意乐心的力量强,成佛的时间就会缩短的。你如果意乐心很弱,不想受苦,只想很快快地结束这个时间呢,那反而你的发心不猛呢,成佛反而羁留了,反而慢了。

  

  若于无边妙行及于极长时等,全无勇悍,唯乐短时速当成佛,反于成佛极为遥远,以能障碍诸菩萨众发最殊胜大志力故。

  假使说你对成佛要修的,度众生的无边妙行,跟要修极长的时间,这些没有勇气。只想快快的、短时间的、少少地费一些功夫、少修一点行能够短时间快快成佛的话,这个反而,成佛反而慢了。为什么?你这个心发的不猛,你能障碍诸菩萨种,最殊胜的大的志力就生不起来了,障碍掉了,因为你这个心不勇。就怕苦,怕时间长,就…

《广论讲记(六)(上士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