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六)(上士道二)▪P51

  ..续本文上一页。看到死了的毒蛇,乌鸦也要鼓起极大的勇气,跟大鹏金翅鸟一样来向这个毒蛇斗。那么这个死的蛇,你斗它干啥嘛,但是它看到它还是蛇的样子嘛,它要起这个极勇的,起极大的勇气。那么就配前面的障品再小,也要起极大的勇气。

  而在有的注解说,这个死毒蛇呢,并不是真的死毒蛇,那个毒蛇已经快死了,还没死掉,还留一口气。那么这个快死的毒蛇,乌鸦碰到之后,这个乌鸦呢,就要奋起大大的勇猛心,就像大鹏金翅鸟咬龙一样的劲来对付那个毒蛇。那么就是要起极大的勇气了,就是要起慢了。

  “若我太软弱”,假使我自己起不了这个勇心,太弱的话。“小罪亦为损”,那怕你小小的罪,它的危害性也极大。“怯劣弃功用”,你为了成办自他二利修菩萨道,假使你因为胆小退掉了,把这个事业都放弃掉了。“岂能脱匮乏”?那你怎么能脱的了生死的苦恼呢?现在我们要解脱一切众生的生死苦恼――成佛,而你现在碰到一点点小的障碍就退掉了,你还能够救?自己生死的苦都救不了,还能度众生吗?所以说呢,这是不行的。不要看到那个小的罪退,也不行,这危害性极大的。

  

  霞惹瓦云:「弃法之乐,较往昔乐全无过上,于现法中若弃正法,应思当来所受诸苦无有边际。若自不能勤加功用,烦恼亦必不觉悲愍,对治不说汝不能修,我自圆满,诸佛菩萨亦不能救。」

  “霞惹瓦云:弃法之乐,较往昔乐全无过上”,“弃法之乐”,“弃法”,修的正法弃了,有什么乐?一般说弃了法最苦了嘛,但是有的人,他修法的时候很艰巨,他就不想修了。他想退下来,好象很安乐。不管你是学法也好,修苦行也好,念诵也好,什么都有一定的困难,有一定的疲劳。如果你把法放弃了,好象我很安逸、快乐。这个快乐较往昔的一般过去的生死之乐不会超过的,就是说没有什么大快乐的,害处很多。“于现法中若弃正法,应思当来所受诸苦无有边际”,“于现法”,现在假使你把正法拋掉了,你看看好象是松懈了,好象是有一点快乐,但是你要考虑一下,这个快乐并不大,过去的那些我们享受的乐,比起来根本比不上,而将来呢,要考虑将来感的苦却是无边的,退了嘛。就是前面说的,中途而退,感的果是无边的苦。

  “若自不能勤加功用,烦恼亦必不觉悲愍,对治不说汝不能修,我自圆满”,假使你自己不能努力修行的话,烦恼也不会给你起悲心的,还是要害你的。或者说烦恼不会感到你对它宽大,而对你就放松了。这是一样的道理,总是说烦恼不会放过你的。“对治”,对治要你自己努力去对治了。这个对治的方法也不会说你不修,我自己来对治,我来帮你对治,这个也做不到的。那么这样子的话,这样子的人,诸佛菩萨也不能救。佛菩萨也救不了,想想看,这个是极大的苦恼。我们在一切困难之中,归依三宝求佛菩萨救,而这样的人,佛菩萨都救不了了,你该怎么办呢?就完了。所以说千万不要这样做。

  

  若能生起如前我慢,障品虽大,不能为障,是故应须发起慢心。

  如果起慢了,这个所谓假的慢,感到自己有这个能力可以修,我不愿意退,那么这一点点事情,生死的苦都受得那么多了,地狱的苦都受过了,这一些修行的苦什么话呢?怎么会退呢?一点也不苦嘛,苦啥东西呢?自己想的苦。所以说这个慢心一起的话,这个前面的三个慢一起的话,再大的障碍,障不了我。所以这三个慢还是需要的,再大的障障不了的,所以说我们在这个时候要起慢心。这个慢,念过《真实名经》的,或者修过密法的都知道这个道理,这个不是真的我慢,起这个慢就是增加自己勇气,就要胜过一切烦恼、一切障碍主。

  

  如云:「若起慢功用,障大亦难胜,故心应坚固,摧伏诸罪恶。」

  假使你起了慢的作用,就是前面三个慢起了,那么再大的障碍、再大的烦恼,也胜不了你。所以说呢,我们心要坚固,摧伏一切的罪恶,烦恼业都要摧伏它。这个总括是坚固,坚固的力量从何而来?起三个慢。这三个慢起了之后,就可以使你坚固,就可以使你不退。那么这三个慢呢,在修行的时候要用,而不是我们所说的烦恼的慢,这是修行的慢。

  

  若不尔者,修行之人为罪所胜,犹愿战胜三界烦恼,实为智者所耻之处。

  假使你做不到这样子,修行的人被烦恼、被业障所胜过了,“为罪所胜”。你还要说你要出三界,战胜烦恼成佛,那是可笑之至的事情。“实为智者所耻之处”,你这个大话说的是——人家看了是——可笑了。所以说呢,你们要么不要修行,要修行的话,就要有点勇气,不要太脆弱了,碰到什么就退了,碰到什么就退了。退了之后不会有好处,只有这个倒霉的苦,一切苦果从此而来。要避免苦果,不要造罪,造罪,退怯这个大罪,所以说,你要说不要受苦的话,第一个不要退。

  

  如云:「我为罪所胜,胜三界可笑。」

  假使说自己被那些罪障所战胜了,降,投降了,那么你说你要成佛,超三界那才是大大的笑话。你还修什么行呢?一点点烦恼就胜不过,成了烦恼的奴隶、俘虏,还说什么大话呢?要成佛度众生不是谈不上了吗?

  

  此由轻毁诸烦恼故,欲为摧伏,故假名为烦恼我慢。

  这个我们说的烦恼慢呢,是要轻毁诸烦恼,就是要看不起烦恼,要战胜它、摧伏他,所以假安个名字叫烦恼我慢,就是烦恼慢,并不是真正的憍慢。

  

  诸作释者虽有异说,然觉此说与论相符。

  那么注解,注《入行论》的注解很多,据说有一百多种。那么解释这个慢的也有很多的说法,但是宗大师认为这个说法是跟原论是相符的,就采取这个。就是说什么叫烦恼慢呢?就是说轻毁烦恼,要摧伏烦恼,这个假名叫烦恼慢,烦恼我慢。这一种解释,宗大师说是最符合论的原义的。

  

  如是应断希望于他,当擐誓甲愿我自作,此复觉其非余所能,唯我始能自负其任。

  既然起了这个三个慢之后,应当要断掉希望:人家来帮我。有的人开始做事情,就是等待人家来帮我忙,没有人帮忙我就不做,有人帮忙我就做。这样的人呢,不会成就的。所以说我们要起这个三个慢呢,应当开始就断掉,人家来帮我的忙,自己不努力。“当擐誓甲愿我自做”,应当披起那个精进的甲,这里就是发这个誓言:“自己要自己做,不要等待人家。”这个自己做,同时要这么想,人家也做不来的,人家是凡夫,都是随烦恼转的,我发了菩提心了,我不做哪个做呢?所以说“非余所能”,只有我才能做。我自己要负这个责任,不要去等待人家来做了。这个我们说就是一般的做事情,也要有这个勇气。这样子,人家帮助当然也可以接受了,才能够得到圆满的结果。如果你自己不努力,一味地叫人家来帮你的忙,那人家闲得自己事情不干了,帮你忙干啥?结果一无所成。所以说做什么事情,自己要负的肩,自己责任心一点也没有,那决定没有成就。

  

  如是见已,正修之时令心坚固,唯应向外摧伏烦恼,不令烦恼向内摧伏,更思中途弃舍誓愿所有过失。

  所以说我们这个道理明白以后,那么修的时候呢,我们千万心要坚定,坚固,不要随便的摇动。只有向内把烦恼摧伏,不要让烦恼反过来,把我自己摧伏了。所以我们在修行,哪个说没有困难,哪个说没有障碍?都有。就看困难障碍来的时候如何对待:还是在让烦恼来降伏我呢?还是我去降伏他?这个就是两条道路的选择。宗大师,他告诉我们的只有一条路,只有是把外面的烦恼摧伏它,不能让烦恼打进来,把自己打败,只有这样子。只有这一条道路,不能投降的。

  还要想一想,“更思中途弃舍誓愿所有过失”,这个除了说,只有我们摧伏烦恼,不能使烦恼摧伏我们之外,还要想一想,如果我们中间退下来了,那么有什么过失?前面都讲了,好好思惟,那么多的过失,那就不要退呀。不但是这一辈子不成了,下一辈子等流果下去,万事无成,这个很可怕。

  所以说我们讲戒的时候,海公上师经常说,比丘就是勇士,比丘是打仗的,跟什么人打?跟烦恼打,跟烦恼打的时候,就是要极大的勇气,只能摧毁敌人,不能让敌人摧毁自己的,而且不能中途而退的。这个跟打仗一模一样的,只能往前冲,不能往后退的,一退就一败涂地嘛。打仗还是这一辈子一败涂地,而我们修行的退,后世的修行都要失败的。这个关系极大。

  

  善思择已,随所作事,一切誓愿悉愿究竟,乃至未获坚稳以来净修其心。

  这样子好好思惟之后,那么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切发的愿都要成就,究竟地要完成。那么这个心没有坚定以前,要好好地修,就是把这样的心稳固、修下来,等你碰到事情的时候,自己有这个能力,自己就跳出来了,不能退。不能是烦恼降伏我,要我去降伏,只有我降伏烦恼,不能等烦恼降伏我的,在中间再困难不能退的,这些概念生定解。在心里稳了,什么事情来了,都用这个去对付,那么这才是有办法了。所以说还没有稳定之前,“净修其心”,不断地串习,道理不断地思惟,要把这个力量养出来。养出来之后,这个修行才有办法。否则的话失败,要么不修,修了就失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坚固力。

  再一个欢喜力,坚固力还要加一个欢喜力,那就是一点也不难受了。坚固你拼命去干,好象感到有点劳累。但是你再修个欢喜力的话,那就是做游戏一样的,那个劲越来越大了,不会的感到辛苦吃力,不会有这感觉了。所以还要修个法:欢喜力。

  

  午三 发欢喜力

  

  发欢喜力者,如是由其猛利欲乐胜解之力,精进未生能令生起。又令已生不退之因,谓由成就坚固之力或我慢力。最初入时欢喜而入,已趣入时,于其事业不欲断绝无饱意乐者,即欢喜力,故应引发。

  那么这里就是说欢喜力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猛利的欲乐――胜解力是第一个。精进的事情没有生的,生起来;已经生的精进不退。

  第二个坚固力,或者叫我慢力,这个可以使他坚固不…

《广论讲记(六)(上士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