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五)(上士道一)▪P18

  ..续本文上一页呢?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呢?这是后的。我们要修的舍呢,是无量舍里边的后头那个。就是说自己对一切有情,离开贪瞋的舍。那么这个目的明确呢,才能有的放矢,才可以如何去修。如果你目的不明确,乱修,得的果也是乱的,得不到我们要求的效果的。那么这里就是说我们要求的舍呢,对一切有情不起贪心,不起瞋心,令心平等的舍。这个就是我们的要修的舍。我们心对他们平等,不要这个起贪心,那个起瞋心。

  修此渐次为易生故,先以中庸无利无害为所缘事,次除贪瞋令心平等。

  那么修这个舍心,修的次第呢,我们说从哪个下手?要这个舍心容易生起来呢?这个次第应当这样子的:先用中庸的开始修。这个中庸的,就是对我非亲非怨的,那么无利无害的,对我们既没有利益,也没有害的,把它做我们的所缘。那么对这一类人呢,离开贪,离开瞋,那容易生起来。既对我们没有利,我们就不会对他起贪心;既对我们没有害,我们也不会无缘无故地起一个瞋心,那么平等心容易生起的。所以说,“为易生故”,这个舍心容易生呢,先从容易下手,把中庸的那些有情,做我们的所缘境。然后对他们呢,除了贪心,除了瞋心,平等。对他们这一批人呢,既不贪又不瞋,心平等,这个一般说容易生起。

  

  若能于此心平等已,次缘亲友修平等心。

  这个对于中庸的一批舍心修成功了,心平等了,既不贪又不瞋了。第二个对亲,我们要修这个平等心。亲友,对亲爱的,要修不贪。不瞋呢当然不会起了,重点是不要对他们起贪心,不起贪心。为什么亲友摆第二呢?因为治无贪比无瞋还容易一些。你对他有瞋心的,要把瞋心平下来,那是很困难的。所以把怨家摆在最后修。那么把中庸的平等心生起之后,对有亲的那些修平等心,那么重点的是不要起贪心。

  若于亲友心未平等,或由贪瞋分别党类,或贪轻重令不平等。

  那么亲友里边假使心没有平的话,有两种效果:一个呢,可能起贪心、瞋心,分别里边,这是我要的,这是我不要的,因为我们亲戚朋友里边也有些矛盾,那么也会生瞋心。但这个呢,可能性少一点。就是说“或贪轻重令不平等”,那些对我特别要好的,贪心重一点;对我差一点的呢,贪的爱他的心呢轻一点。这是普遍的。那么这两种都会出现,那么就是要把它扫平等了。亲友里边当然第一个是不要起贪瞋了,分党了。第二个,即使是贪,也不要是有轻有重。这个有不平等的心,贪都不要,轻的也不要,重的也不要。

  此亦平已,次于怨敌修平等心,此若未平,专见违逆而起瞋恚。若此亦平,次当遍缘一切有情,修平等心。

  “此亦平已”,这个也平下来了,那么最后是怨敌,修平等心。“此若未平”,假使这个怨敌里边心不平等呢,“专见违逆而起瞋恚”,对怨家你不会贪了,对他们呢,只看到对我心不顺了,我对他们起瞋恨心,那么这个心就不平等了。瞋恨心是最坏的嘛,前面说过的,邪见固然是能断善根,瞋恨心也能断善根,所以说要把它除掉。“若此亦平”,最后怨家的心也平了。就是说不起瞋恨心了。那么对他呢,也是平等舍生起了。

  “次当遍缘一切有情,修平等心”,先是分三类:中等的,亲的,怨的。这个三类修平等了,然后遍一切有情,修平等心,那就容易了。所以这个次第,是有善巧的。不按这个次第修,就不容易生起;按了这个次第修,容易生起,而且快。那么按了这个次第生起来。

  这个里边,我们说要强调一下的,假使说不修平等舍的话,平时我们对亲的这个慈心啊,都是贪为自性的,都是贪的成份。那么平等舍生起之后,然后我们修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呢,这些慈心悲心是不是还是贪瞋的呢?不是的了。因为平等心修了之后,你这个贪瞋两个烦恼也扫掉了。那么这个慈呢,无贪为性,善根的无贪的心,无贪生的慈心悲心。那么这是我们要求的功德的,不是那些烦恼了,所以绝对不一样。

  

  若尔于彼由修何事能断贪瞋,谓修二事。就有情者,谓念一切欣乐厌苦,皆悉同故,缘于一类执为亲近而兴饶益,于他一类计为疏远,或作损恼或不饶益,不应道理。

  他说,照你这么说,照前面这么说,这是应当要断贪瞋,修平等舍了。那么你要修平等舍,怎么样子能够把这个贪瞋断掉呢?那么所以都有方法,都有修法。“谓修二事”,要修两个事情。那么就是对有情说,对自己说,两方面来说。对有情来说的话,我们要怎么观想?“一切欣乐厌苦”,你对他欢喜,对他厌恶,“皆悉同故”,这个都是一样的,这个下边要说。“缘于一类”,本来是一样的。你说一类执为是亲近而兴饶益,一类执为疏远的仇恨的,作损恼或不饶益,这是不对的。因为一切有情,他都是相同的。为什么相同?下边要说。

  就自己者,当作是思,从无始来于生死中,未经百返为我亲属,虽一有情亦不可得,于谁应贪,于谁当瞋,此是《修次中篇》所说。

  对我自己来说,应该这样想:无始以来,生死里边,哪一个有情没有几百次地做我的亲属,这个一个也没有,都做过亲属的。既然我的亲属都做过的,为什么这个要贪,那个要瞋呢?也是不合理的。前面,这个有情都欢喜,“谓念一切欣乐厌苦,皆悉同故”,这个同什么?一切有情都欢喜快乐,都不欢喜苦——厌离苦,这是有情的,共同的。哪一个有情欢喜苦呢?哪个有情不要快乐呢?那么有情都欢喜快乐,都要厌离苦,那么你为什么一切有情,有一类么给他饶益,有一类么给他损恼呢?他们都想快乐嘛,你应当使一切有情快乐,都给他们离苦嘛。为什么对一类要给他快乐?一类给他损恼呢?这不对。自己来说,一切有情都是自己的亲属,为什么一类要贪呢?一类要瞋呢?都不合理。所以贪瞋要断掉,这是《修次中篇》说的道理。

  

  又于亲属起贪爱时,如《月上童女请问经》云:「我昔曾杀汝一切,我昔亦被汝杀害,一切互相为怨杀,汝等如何起贪心。」

  那么另外,他又引一个经,“又于亲属起贪爱时”,你对这个亲起贪爱的时候,那么这本经正是当头一棒。《月上童女请问经》里边有这个话,“我昔曾杀汝一切,我昔亦被汝杀害,一切互相为怨杀,汝等如何起贪心”,他说你现在对我起贪心,我过去把你一切都杀掉的,把你全家都杀完的;我过去也被你杀害过。无始以来互相为怨敌的时候很多,都是互相为怨敌的,怎么你现在对我起贪心呢?这个是不合理的,过去都是怨家,这个贪心无从生起了。

  及如前说无定过时,一切亲怨速疾变改所有道理,当善思惟,由此俱遣贪瞋二心。

  “及如前说无定过时,一切亲怨速疾变改所有道理,当善思惟”,就是前面说的,一会儿做怨家,一会儿做亲家,在轮回之中是没有定的。过去的亲家下一辈子是怨家,当辈子就做怨家的都有。以前好得不得了,后来闹矛盾了,吵了,争吵了,分手了,甚至于谋害了,社会上这些东西还少吗?这很多。那么都是不定的,怨亲也是假的,一切怨亲都一会儿改亲,一会儿改怨,这个道理前面讲过了,好好思惟。“由此俱遣贪瞋二心”,由这个道理呢,贪也不要贪了,瞋也不要瞋了。一切有情都是,怨了亲了都做过的。对某些要贪,对某些要瞋,是没有一定的必要的。你说贪他,他过去杀过你;你说瞋他,他过去也爱过你,做过你母亲,这个都不合理。

  

  此取怨亲差别事修,故不须遣亲怨之心,是灭由执怨亲为因,所起贪瞋分党之心。

  这里来了个简别,有的人说修怨亲平等。怨亲平等,那么怨家也好,亲家也好,都不认了,都一样的。有些人呢,就是学佛不好的。他说一切有情是平等的,都是父母怨亲,这蚂蚁跟母亲一样看了。你这个母亲有什么了不得?跟这个蚂蚁一样看,都是平等的,这不孝了。或者呢,你要把蚂蚁跟母亲一样孝的,做不到了!一般都是说对父母不孝。唉,你不过是个蚂蚁,啥东西吗?这些有嘛,我碰到过一些居士,就有这样的思想。当然做没这样做。

  那么这里简别,我们说的修舍心,指的什么?“此取怨亲差别事修”,怨亲的差别就是说贪了,对亲起贪,对怨起瞋,这个差别这些地方来修,这个要修它平等。“故不须遣亲怨之心”,并不是说把怨亲这个事情都遣掉了,那成了个糊涂蛋了。自己的母亲也认不到了,跟怨家一样了,这个不是的。就是说你母亲也好,怨家也好,都不起贪心,都不起瞋心,是指这个。不是说怨亲的心都不存在了,那你还什么呢,母亲也不知道了,什么叫知母呢?所以说,不是说要把你怨亲的这个心除掉。是说,因为有怨亲为因,而产生的贪瞋的这个分党的心要除掉。那就是说我们要除的物件,很明确的,不要搞错。很多人就搞错的,把怨亲认为是一样的了。我们说贪瞋不要,因为怨而生的瞋,因亲而生的贪这个要除掉,不是说怨亲都没有了。那么这是说平等舍心了。

  第二呢,下边就是说平等舍心生起了,互不相干,那你怎么生慈心悲心呢?那么要生起慈心悲心的话,你要修悦意相。悦意相,我们对他生欢喜的,最高兴的,那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尤其是母亲。那么就是要先,你就是要修这个知母、念恩、报恩。那么在舍的基础上,要引发一切悦意相,这个修法呢,

  今天呢,我们时间到了,下一次再讲。

  第七十讲

  上一次我们讲了修菩提心的两个传承:一个是七重因果的,一个是自他相换的。我们开始呢,从七重因果的这个讲起了。

  那么在七重因果的修法之前,先要修一个平等舍心。为什么要修平等舍心呢?因为我们没有修舍心之前,我们对的一切有情,怨的起贪心,这个贪是烦恼的贪;碰上这个怨的,起瞋心了;中庸的,非怨非亲的,起一个不择的舍心,也是一个不是很好的心,就是不去管他的舍;那么你如果跟那些中庸的稍稍打交道呢,那是贪了,瞋了,虽然不是太大呢,还会生起的。所以说呢,要把一切有情看成平等,然后才生起知母、念恩、报恩,慈心等等。这个以后起的慈心就在没有修平等舍心之前的这个不一…

《广论讲记(五)(上士道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