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五)(上士道一)▪P19

  ..续本文上一页样的。那个是无贪为性的,现在是以贪为性的,这两个质上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一定要先修平等舍心,把那个烦恼的贪瞋去掉。

  下边就是说了,平等舍心的修法,先从中等的人修起,再从亲的修起,最后是怨的。这个三个次第。修过之后,然后呢,遍缘一切有情,平等舍心,次第如此。那么怎样子修能断贪瞋呢?就是这个二十六页的:

  “若尔于彼由修何事能断贪瞋”?修什么事情可以把它贪瞋断掉呢?那么是两方面来说了:就有情方面说,一切有情,都欢喜快乐,都不欢喜苦,这是同样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对一类呢,知道是亲的要饶益他;一类呢是执为是疏远的,要损恼他,或者是不饶益他。这个分类呢,是不合理的。因为有情的要求都一样的,为什么我要把他分两类呢?有的饶益;有的不饶益,甚至于损恼他。这是第一个不对的,那么应当平等,这是有情方面说。

  在自己方面说呢,无始以来每一个有情,都做过我们的亲属。也是说每一个有情呢,也对我们做过怨家。那么做亲属的时候起贪;做怨的时候起瞋。就是这么几个有情,一下儿贪,一下儿瞋,变来变去,那也是一个不合理的。所以说贪也不是固定的是个贪,亲呢不是固定的是亲,这个贪也不必起;怨呢也不是固定的怨,这个瞋也不必起。

  所以说,从自己方面说,有情是经常变化的,一会儿是亲,一会儿是怨,这个贪瞋也不必起。从有情方面说,也不必起。从两方面看,这个贪瞋都不需要的。

  那么这个里边强调的就是说不是把有情都看了一样的。怨还是怨,亲还是亲。但是怨里边不生瞋,亲里边不生贪,是这样子。那么昨天晚上有的人提问题呢,就是把怨亲模糊了,认为是看了一样的了,蚂蚁跟母亲是一样的,这个是不对的。

  丑二 修此一切成悦意相

  那么今天接下去呢,我们说要引发“一切成悦意相”,就是悦意慈。那么一切有情要使他看起来对我们是最欢喜的,这个心要生来。那么就是要,最欢喜的是母亲,母亲跟孩子的关系是最好,悦意的,那么就要修知母。

  引发一切成悦意相者。

  那么如何引发悦意相呢?

  《修次中篇》云:「慈水润泽内心相续,如湿润田,次下悲种易于增广,故心相续以慈熏习,次应修悲。」

   这个里边说,我们心呢,好象是田一样的。田呢,先要浇水了,水浇上之后,再下种。这个种子呢,就能够长起来了。我们心这个田呢,先要有慈悲的水,先要有慈的水,使它润湿,然后呢悲心种子下去,悲心就长出来。那就是说,先要有悦意慈了,然后大悲心才生得起来了。

  

  所说慈者,谓于诸有情,见如爱子悦意之相。

  那么这里说的慈呢,我们说,“谓于诸有情,见如爱子悦意之相”,悦意,看上去跟自己的最欢喜独生子的那么样子的欢喜。悦意,那么就是这个慈。

  又此所说由修等舍,平息贪瞋不平恶涩,如调善田。次以见为悦意慈水而润泽已,下以悲种,则大悲心速疾当生,应当了知极为切要。

  这个下边就是从比喻上、从法喻同时说了。前面说,我们的田要把它润。那么这里,修法里边说呢,先要平等舍心,修等舍,平等舍心先修了,这个修了之后,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田里边的,这些不平的那些东西把它去掉,要石头小块块的东西去掉,那就是贪瞋了。把心里边,先把贪瞋这些粗杂的东西去掉。“如调善田”,把这个田调好。这个都是细的,细的泥巴了。这些粗的,杂的东西,不要它,。就是贪瞋了,要调掉,用平等舍心把它去掉。那么田的泥土都调好了,那么要加水了。“次以见为悦意慈水”,看上去最欢喜的,这个悦意的慈,这个水呢,“润泽”,把这个田浇灌了。然后呢下种,什么种呢,悲心的种子。那么这个种子,悲心的种子碰到这一类水,田也调好了,那么当然会长了,那么大悲心很快就生起来了。这个道理呢,“应当了知极为切要”,这是很重要的,这个法上为什么这么做,先要修平等舍心,再要修悦意慈相,就是这个道理。这个从我们种田的比喻里边,也可以推出来,这是极切要的事情。非这么做不可。

  寅一 知母

  此中有三,初修母者。

  那么里边呢,又分三科。“初修母者”,那么要修悦意相了,悦意相里边就分三科来讲:第一科是修母,就是说一切有情都是自己母亲。

  生死无始,故自受生亦无始际,若生若死辗转传来,于生死中未受此身,未生此处决定非有,故无未作母等亲者。

  生死是无始的,无始以来,从哪个开始呢?没有。那么这个时间就极长了。既然时间极长,自己投生也是投了无数次了。在无数次的投生当中,生生死死传过来。在我们无始投生又死掉这个中间,没有受到这个身的,就是说我们这个身体啊,不管哪一趣了,生都受过。在这个地方,没有生在这个地方的都不会有。就这个地方,我们无数次的生,这个身体也无数次的得到,得到又死掉,死掉又得到。所以说呢,在生死之中,生在这里,没有一个有情没有做过我母亲的。这个时间有限呢,可能有些没有做了。但是无始的,那就无限的,无限的时间里边这些有情,肯定都做过我母亲。

  

  如《本地分》引经说云:

  那么《本地分》,《瑜伽师地论》第九卷里边,他这么说。

  「我观大地,难得汝等,长夜于此未曾经受无量生死,我观有情,不易可得,长夜流转未为汝等若父若母兄弟姊妹轨范亲教,若余尊重,若等尊重。」

  这个《本地分》里引本经说,他说,佛看这个大地呢,你们长夜,就是这个地方,在你无始以来,在这里没有受过无量世的生死的,没有。这个大地你们这个地方都受过无量生死。我看一切有情当中,找不到一个有情,无始以来在生死当中,没有做过你们的母亲、父亲、兄弟姐妹、或者是轨范师、亲教师(就是阿阇黎,和尚),或者其它的师长、若者等尊重(跟师长同辈的),那些人都没有,都做过的。

  此复非仅昔曾为母,于未来世亦当为母,无有边际。

  那么不但是过去曾经做我们的母亲。未来世,只要我们不出三界,没有超出三界的,也是无始无边的时间,无始无终,她也要无数次的做我们的母亲,没有边际的。

  如是思惟,于为自母,应求坚固决定了解。

  这样子好好思惟了,当然一次两次不够的了,多多地思惟呢,那么一切有情呢,确实是自己的母亲,过去都做过,未来还要做。那么这个了解呢,要“坚固决定”,决定如此,不易动摇了,退不了了。这个了解,这个胜解生起之后。

  此解若生,次念恩等亦易发生,此若未生,则念恩等无所依故。

  “此解若生,次念恩等亦易发生”,这个胜解生起了,决定她是我的母亲。那么以后的下一科,念恩报恩呢,这个也就生起了。

  “此若未生,则念恩等无所依故”,假使我们这一科,知母的那一科,没有生起来,或者生了不坚定,那么下边的念恩、报恩也生不起来;或者生了是飘飘的,那是虚言,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所以说《菩提道次第》呢,它强调次第是非常重要。前一科没有修好,下一科的效果是不会起的。

  那么我们修菩提心的时候,第一个平等舍心要修好。平等舍心修好之后,把这个对怨的瞋,对亲的贪,对中庸的不相干,这些烦恼心呢,都可以去掉。然后重新来了,修无贪的慈,慈悲。但是要生起慈悲的话,那需要生起一个对一切有情极悦意的相,对自己极亲的,就是看了最欢喜的。那么关系最大的是母亲,所以说把一切有情观成母亲的想。那么这个观想成功之后,成坚固决定的了解之后,然后,后面的才能生起来。这个没有,后边也没有生,生不起。

  那么有的人他好象是自以为自己菩提心已经仿佛地生起了,但是我说你这个平等舍心起了没有?平等舍心没有,后头就不会有的。再一个,你出离心起了没有?出离心没有,一切众生的苦你也不知道,你怎么把他救出去呢?所以说,这个后后都要靠前前的,中间跳出来的,是没有的。那么我们也知道,在以前,九四、九五年,有些才来的,他就来不及说我求一个修菩提心的法。“哎呀”,我说:“你修菩提心的法,你要先修出离心了。出离心要观苦了。要观苦呢,下士道。下士道之前,还有个前导,还有依止法。”这些差一个就不行的。所以说,不要忙于后头的,我看还是把前面的补够,后边的自然会来。前面不够的话,后面都是悬的。

  

  寅二 念恩

  二修念恩者。

  既然把一切有情当自己的母,肯定了。那么母亲对我们的关系怎么呢?当然是恩了,那么就修念恩了。这个念恩还是要想的。有些人对现世的母亲还是很不孝,他不知恩。母亲对他这么好,他不知道,他还认为自己很好,母亲对他啰嗦,管得太多。那么这样子人有的,所以要修恩,修念恩。母亲对我们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全部是恩的关系。她对我们,一切有情对自己的独生子都是无边的慈爱,那是有恩。

  修习一切有情是母之后,若先缘于现世母修速疾易生。

  “修习一切有情是母之后”,我们前面说了,知母,一切有情都是自己的母亲,这个肯定了。“若先缘于现世母修速疾易生”,那么我们,都是母亲了,过去的母亲,她对我的关系疏远,我们也没有宿命通,想不起来。那么最现实的,今生的母亲。那么从今生母亲修呢,那么这个恩的心,念恩的心就最快能生起来。

  

  如博朵瓦所许而修,先想前面母相明显,次多思惟非唯现在,即从无始生死以来,此为我母过诸数量。

  我们就用什么方法呢?就博朵瓦他所赞许的方法来修。怎么修呢?先在自己的面前,观想自己的母亲,明显地显现。那么现了之后呢,就想,思惟,这个是我的母亲,不但是我现生的母亲,无始以来她做我的母亲数量是无数次了,不但现在做,以前也做,以前不断地做,做过无数次的母亲了。在无数次的母亲里边,她对我是怎么对待的呢?

  如是此母为母之时,一切损害悉皆救护,一切利乐悉皆成办。

  “如是此母为母之时”,那么这个母亲,她做母亲的时候,对孩子,对我们这个孩子怎么做的呢?“一切损害悉皆救…

《广论讲记(五)(上士道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