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乘。不发菩提心的人,功德再大,也不能说是大乘,这个菩提心该怎么生呢?生了之后,该怎么做呢,怎么修行呢?是三科来讲。第一个。
己一 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
如是若须趣入大乘,能入之门,又复云何。
我们说大乘很好,我们要如何趣入进去呢?就是进入大乘,从哪个大门进去呢?“又复云何”?进入的门是怎样子进去?
此中佛说二种大乘,谓波罗蜜多大乘与密咒大乘,除此更无所余大乘。
先说进入大乘有什么门呢?那这个门到底是几个?两个门。大乘有两种,佛说的,一个是波罗蜜多大乘,就是显教的大乘;一个是密咒的大乘,金刚乘。除此以外,没有第三个大乘。这是我们进入大乘的门,先把有几个大乘先讲清楚。否则的话,进了这个门,把密乘认为不是大乘;或者说是密乘说是大乘,把波罗蜜多乘又说成不是大乘,这个就是把大乘的目标还没搞清楚,怎么趣入?现在就先把这个大乘的门先告诉你,哪两个是大乘?一个是波罗蜜多大乘,一个是密乘的大乘。除此以外,没有第三了。
于此二乘随趣何门,然能入门唯菩提心。若于相续,何时生此,未生余德,亦得安立为大乘人。
“于此二乘随趣何门”,这两个大乘里边,你随便你进入哪个门,波罗蜜多乘的大乘的门也好,金刚乘的门也好。“然能入门唯菩提心”,但是门是一个菩提心,要进入波罗蜜多大乘还是要发菩提心,要进入金刚乘、密乘大乘,也是菩提心,所以进入大乘,虽然是有两个,进门只有一扇门,就是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进了大乘的门。不管你是波罗蜜多大乘也好,金刚乘大乘也好,都是由菩提心入门的。
“若于相续,何时生此,未生余德,亦得安立为大乘人”,相续就是有情,假使有情身上,什么时候生起菩提心。“未生余德”,即使其它的功德都没有,只有一个菩提心,也算大乘,也叫大乘。“亦得安立为大乘人”,这个人也叫大乘人。只要你身心相续里边生起菩提心来了,其它功德哪怕你一个也没有,你还是叫大乘。当然了,菩提心生起来,其它功德一个也没有,怎么生呢?前面的都要有了,从依止法开始,到下士道、中士道,都要有了,菩提心才生得起来。所以这个说,哪怕你其它的功德都没有,只要有菩提心的话,也可以说是大乘的人。
何时离此,纵有通达空性等德,然亦堕在声闻等地,退失大乘。
但是说你什么时候离开菩提心了,菩提心退掉了,哪怕你有通达空性有神通,等等,这些,你也不能称大乘的菩萨,只能是声闻乘。“退失大乘”,从大乘里边退掉了。
大乘教典多所宣说,即以正理亦善成立,故于最初入大乘数,亦以唯发此心安立,后出大乘亦以唯离此心安立。
这个道理在佛的经教里边经常讲的,就是我们以道理来推,也能够成立这个道理的。就是说佛经经上讲是教证,理来推是理证。管你教也好,理也好,这个道理都成立的。什么道理?就是说最初入大乘的,就是发这个心,安立他是大乘。假使说你离开大乘了,也是退失了这个菩提心,叫你退大乘。这个菩提心就是衡量我们是不是大乘的一个标准,这个教上这么说,理上也这么说,都能成立。
故大乘者,随逐有无此心而为进退,如《入行论》云:「发菩提心刹那后,诸囚系缚生死狱,然应称为善逝子。」
“随逐有无此心而为进退”,就看你有没有菩提心,有的就是大乘,进了大乘门了;没有的就退了,就不是大乘人。《入行论》里边有这个话,“发菩提心刹那后,诸囚系缚生死狱,然应称为善逝子”,只要你发了菩提心,哪怕你在生死牢狱里边还关起的,就是没有出生死的,甚至在地狱里边的,都叫善逝子,佛是善逝,子就是菩萨,可以称菩萨。
又云:「今日生佛族,今为诸佛子。」
菩提心一发,就生了佛的家里去了,就是佛的真正的儿子。那就是以菩提心来衡量。
此说发心无间,即为佛子。
只要你发了菩提心之后,无间,不要间隔的,当下就是成佛子。
《圣弥勒解脱经》云:「善男子,譬如破碎金刚宝石,然能映蔽一切胜妙金庄严具,亦不弃舍金刚宝名,亦能遣除一切贫穷。」
这本经里边就这么说,佛说,这个善男子,假使一个金刚宝石,金刚钻,这个很贵的了。即使打破了,哪怕你打破了,但是它的价值可以映蔽一切胜妙的金庄严具。金打的庄严具没有坏的,很好的。而这个金刚宝石破掉的,它的价值还是超过它。“亦不弃舍金刚宝名”,哪怕你打破了,人家看起来还是金刚宝,不是其它的东西。“亦能遣除一切贫穷”,哪怕你碎掉了,它的价值还是很高,可以“遣除一切贫穷”。金的庄严具,再好,再圆满跟破的金刚宝石比起来,还比不上,那就是说这个菩提心,金刚宝石是非常珍贵的。
「善男子,如是发起一切智心,金刚宝石,纵离修习,然能映蔽声闻独觉,一切功德金庄严具,亦不弃舍菩萨之名,能除一切生死贫穷。」
所以说,前面是比喻,后面是结合了法来说。“善男子,如是发起一切智心”,要求成佛的心,这个是菩提心。这个菩提心的金刚宝石,你生起来了。“纵离修习”,即使你没有好好修,但是它的价值,已经能够“映蔽声闻缘觉,一切功德金庄严具”,声闻缘觉,他是比喻一切庄严的,殊妙的,金打的庄严具,但是金刚宝石一生起来,这些金庄严具,就是映蔽掉了,它就不现出来了。等于太阳出来之后,天上的星、月亮都看不到了。
这个你即使没有修行,“亦不舍弃菩萨之名”,你还是叫作一个菩萨。并不是因为你没有好好修,单是一个菩提心不叫菩萨,只要有菩提心的话,就是菩萨。“能除一切生死贫穷”,一切世间流转的有情他们的贫穷,你这个菩提心能救助他们。这就是说菩提心一生起来,它的功德就那么大了。
此说虽未学习胜行,然有此心便名菩萨。
“此说虽未学习胜行”,菩提心的,殊胜的行虽然还没开始学。“然有此心便名菩萨”,只要有这个心,就叫菩萨,也能救助世间了。
龙猛菩萨云:「自与此世间,欲证无上觉,其本菩提心,坚固如山王。」
他说我跟这个世间的人,我们假使要证佛的无上觉的话,他的根本就是菩提心。这个菩提心,要坚固得跟须弥山一样,不动。这才是这个成佛的根本。菩提心是好,但是你不坚固的话,又退了,那就不行了,说“坚固如山王”,这样子证无上觉呢,根本就达到了,这是龙树菩萨的话。
《金刚手灌顶续》云:「诸大菩萨,此极广大此最甚深,难可测量,秘密之中最为秘密,陀罗尼咒大曼陀罗,不应开示诸恶有情。金刚手,汝说此为最极希有,昔未闻此,此当对何有情宣说。金刚手答曰:曼殊室利,若有正行修菩提心,若时此等成就菩提心。曼殊室利,尔时此诸菩萨行菩萨行,行密咒行,当令入此大智灌顶陀罗尼咒大曼陀罗。若菩提心未圆满者,此不当入,亦不使彼见曼陀罗,亦不于彼显示印咒。」
密宗里边也同样的,《金刚手灌顶续》,这是密法的书,“诸大菩萨,此极广大,此最甚深,难可测量,秘密之中最为秘密,陀罗尼咒大曼陀罗,不应开示诸恶有情”,这个是菩提心,这个是最极广大,最极甚深,难可测量的,秘密之中最秘密的,这个陀罗尼咒里的坛城里边大坛城,不应该对那些恶有情,就是不愿利他的那些有情,不要,不能够给他们开示的。“金刚手”,对金刚手菩萨说了,“汝说此为最极希有,昔未闻此,此当对何有情宣说?”你说这个是非常之希有,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这些东西,法呢,给什么人可以说呢?金刚手就答:“曼殊室利”,假使有“正行修菩提心,若时此等成就菩提心。曼殊室利,尔时此诸菩萨行菩萨行,行密咒行,当令入此大智灌顶陀罗尼咒大曼陀罗”,哪些人可以开示呢?他说有真正来修菩提心的,这个时候或者是成就了这个菩提心的这些菩萨,他们行菩萨道,行修密咒的道,这些人可以进入这个大智慧的灌顶的陀罗尼的坛城。“若菩提心未圆满者”,假使这个菩提心没有圆满,“此不当入”,那不能进去。就是修菩提心,成就的菩提心了,圆满了,可以进去。这些没有圆满的,不能进去。“亦不使彼见曼陀罗”,不能进这个坛城了。“亦不于彼显示印咒”,你的手印、密咒都不能告诉他。那就是说要圆满菩提心的人,密法也一样,圆满菩提心的人可以修,可以进去。没有圆满菩提心的,这个坛城不能进,也不能告诉他手印了,咒这些都不能教他。
故法虽是大乘之法,不为满足,最要是彼补特伽罗入大乘数。
所以说,我们说修要修大乘法,二乘的不要,法是很高,但是你这个人不是大乘的人的话,菩提心都没有,那还不行的。所以说单是大乘法还不够,要你修法的人是大乘的人,这才行。我们很多人欢喜读诵大乘经典。念是念最高《华严经》、《法华经》,最高的。发心呢,人天乘的心,甚至现世求福报的心,下士道都没进去,那你怎么得好处呢?所以说,发心很重要的,尽管你法是很高,当然你也能得利益了,不能说你念了没有好处,好处是有,仅是感应。想成佛,想出三界,要离一切苦,那还早得很。所以说法尽管是圆满——大乘,但是你人,要大乘的人,这才是真正能得到利益。这个针对我们现在的人,就是法是最高的,有些人这个下士道,中士道都看不起的,我们要念最高的法。而自己的心,却是最低的心,求现世福报,发财,自己家庭和睦,子女考大学了,都是现世的,这个好不好?也好。但是你感应是可以得到一点,你要真正离苦,那还早得很。我们说暇满的身体得到了,是不是只求现世的感应呢?下士道的增上生都没得到,那是太可惜了。这个帕绷喀大师经常把我们这个暇满身体当作摩尼宝,一切功德都能从这个里边出来,但是你这个摩尼宝,拿来去买了一个什么东西,花生米,这个就卖掉了,买了包花生米就算了,摩尼宝给他了,那这不是可惜了吗?
又大乘人依菩提心,假若此心仅有解了,大乘亦尔。若有此心德相圆满,则其大乘亦成真净,故当勤学。
这就…
《广论讲记(五)(上士道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