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五)(上士道一)▪P32

  ..续本文上一页执增上力故,自所生苦便不忍受,若能于他修习爱执,则于他苦亦能发生不忍之心。

  “故言自他皆观待立,全无自性”,自也好,他也好,都是对待而安立的,没有自性的。“然由无始串习爱执增上力故,自所生苦便不忍受”,但是我们怎么执得那么紧呢?自己的苦就受不了,人家的苦,都是假安立的,应当是平等的,怎么人家的苦与我无关,自己的苦却是受得很不好受呢?这都是无始以来爱执的力量,我爱执。你执着这个是我,它的苦就受不了了。你没有把那个他执了我,他的苦与我无干,那就不相干的。这问题不在自他是不是一个相续,而是在我爱执的问题。所以说要针对的,把我爱执除掉。前面就是说的把我爱执当了怨敌的看,这就解决问题了。所以说这样子呢,因为无始以来,串习,这个修是修得太久了,无始修到现在了,这我爱执的力量是强得不得了。那么当然了,自己的苦一点也不能受,人家的苦与我无干。“自所生苦便不忍受”,就不能够忍受了。

  “若能于他修习爱执”,那么反过来,你现在呢,修他爱执,把他爱着,当自己一样的看。“则于他苦亦能发生不忍之心”,那么你慢慢久了之后,人家的苦你也感到难受了,就这个要去解除人家痛苦了。

  问题就是说无始以来,把自己这个相续,执为是我的,是我爱执的原因。我爱执执了这一个相续,本来不是自己也不是他,都是假安立的。你我爱执执着呢,就感到痛苦受不了,快乐拼命追求。那么现在我们来一个针锋相对的,来个他爱执。把他执得跟自己一样,那么他这个相续也没有自性的,你要执了他,跟自己一样的话,慢慢地对他的痛苦你也会解除;对他的快乐,没有快乐也会给他,追求他的快乐。

  那么这个当然了,一个是无始以来修得那么久了,力量很强,那么对治下去要下功夫。一个是从现在才开始要修习,这个道理能不能讲透还是问题。那么道理明白了,还要慢慢地把它修起来,才第一步开始,当然力量很微弱。但是你久而久之,道理是一样的,时间长了,力量就产生了。那边无始以来虽然是这个很坚强,你不去理它了,把它当敌人看了,它也削弱了,慢慢地就势力就退下去。那么就是说决定生得起的,自他相换。这个也不是单是理论的问题,很多过去的大德修成功了的,事实就摆在那里。所以说我们只要努力,一定能修成功的。

  好,今天时间到了。

  第七十三讲

  上一次我们开始讲了这个自他相换的修法。那么这两个修法呢,是各有好处。有的就认为这个七重因果呢,是既有利他,又有自利,两个是圆满的。那么自他相换呢,就利他这一方面。但是帕绷喀大师呢,他却讲了很多自他相换的殊胜之处,超过那个七重因果的。那么这两种都是很殊胜的。在讲自他相换的时候,那么这是比较困难,所以说先要讲很多理论,把自他相换的那些阻碍除掉它。然后修行才能够根据理论的指导呢,能够如法地进行。所以上一次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去掉障碍的问题,那么就是在这个二百二十六页,他们说一个是除障碍了,一个是正明修法。

  除障碍里边,他在修习这个自他相换的心呢,有两种障碍,第一种,执着“自乐他苦,所依自他二身”,我们一般都是执了自己,要自己安乐;那么他苦就不相干了。那么把自己给他,就是给其它有情的身体呢,看了有别。就看他青黄两个颜色各是各的。那么依了自他二身所起的苦乐呢,也就是不相干的:是自己的苦应当要除掉的,他自己感受苦恼嘛,当然要把它赶快除掉了;人家的苦他也感不到什么不好受,那么就“轻而弃舍”,他就不去管他了。

  那么对治这一个毛病呢,“谓观自他非有自性各各类别”,就是说自己跟他是没有自性的,是相对待而起的。他举一个比喻,这个山,我们坐在这个山头上,就看这个山是此山,对面这个山叫彼山;假使说我们站到对面去了,对面这个山成了此山,这个山成了彼山。那么一个河的两个岸一样的,站了这个岸上,这是此岸,对面是彼岸;我们如果跑到对面去了,对面那个岸又是此岸,而我们自己原来那个岸,成了彼岸。它不是自性固定的,这个岸一定是自,那个岸一定是彼,这是观待而起的。我们的自他也不说这一个决定是我,那一个决定是他,也是对待而起的。这个就是用这个方法,这个来去除。

  那么第二个那就实际的,就是说“他之痛苦,无害于我”,我们要除他的苦,自己的痛苦,自己受了很不好受,当然要去除掉它了;他的痛苦――有情痛苦,我根本没有感受,对我也没有什么坏处,为什么要拼命地把它除掉呢?所以说,“随缘吧。能够除嘛就除;不能除嘛,也没有啥关系了。”这又是一个障碍。

  这个障碍呢,他就打这个比喻。你说自己给他两个是不相干,他的苦与我没有什么妨碍。那么我们一般年轻的时候都是为了老的时候要准备一些养老的东西。有的人生孩子嘛也是为了养老。有的人他去劳动,劳动的结果,要积一笔财富,作养老金了。老的时候,不能工作了,就靠它生活。如果说老的苦,对我现在说毫不相干,那么我为什么要去为老了去积那些资财啊,准备那些事情呢?预防老时苦呢?这样子说老的给年轻是不相干,那么就在一个身体上,手跟脚也不相干,足上有痛,手不必去帮忙?因为手是手,脚是脚,互不相干,你帮它忙干啥呢?痛又不在手上。那么这样子说的话,推而论之,明天的苦我今天也不相干,也不必为明天着眼去计划。乃至上午下午,下午的苦对上午的人来说毫没有感受,那么上午也不必为下午的事情进行安排了。这样子说呢,那就是说自己身上也不相干了。

  那么有的人说了,你这年纪老了,年纪轻了,虽然当时的苦现在受不了,但是毕竟是一个相续,还是你自己,是一个手,一个脚。虽然脚痛,手不痛,但是同是一个身体,你在一个身体里边是骨肉相连的。那么自他就不一样了,又不是一个相续,又不是同一个身体里边的支分。这个怎么可以作比喻呢?

  他下边又讲,相续也好,身聚也好,都是刹那刹那的支分,假安立的,没有一个自性的。自我他我:自我,自己这个我;他我,他那个我,也是假聚相续而安立的,这一堆堆相续就叫他,这一堆堆叫我,是假安立的,不是有自性的。这是因为无始以来,我们贪着的那个我爱执,把它增上了,执着了,就感到自己这个相续呢,是我,一碰到就痛。他那个相续呢是他,与我无干,打了他我也不痛。那么这都是爱执、执着的关系,那么你如果能够把我爱执放下,修他爱执的话,那么同样他的苦,也能产生受不了的不忍受的心。

  如是除自他换诸障碍已,正修习者。

  “如是除自他换诸障碍已”,那么自他相换的障碍这两种了,把两种的道理说清楚了,障碍除掉了。“正修习者”,那么正修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谓由于自贪着力故,起我爱执,由此执故,无始生死乃至现在,发生种种不可爱乐,欲修自利作自圆满,行非方便经无数劫,自他二利悉无所成,非但无成,且唯受其众苦逼恼。

  那么就是说自己,因为自己贪着自己这个身体,起我爱执,因为这个我爱执呢,无始以来一直到现在,产生了,发生了种种不可爱乐的事情。要想修自利,要想自已要圆满,做一些方便了。但是这个方便呢,却是不是正当的方便。真正要自利,那么你要利他才能自利嘛。就说是我布施,才能致富;你要持戒,才能这个尊贵;你要忍辱,眷属才能扩大。你现在要求致富,要人家恭敬你、尊贵,又要眷属广大,而不去行这些正的方便,用非方便,另外一种不合理的方便。那么这个方便做了之后,感到的果就是不可爱的。这个经了无数劫以来,这样子目的是为自利,要自己圆满,那么做的方便呢,却是不是正的方便,做了很多坏事了。无数劫以来,“自他二利悉无所成”,不但是他利没有成功,自利还搞不成功。不但是没有成功自他二利,还反过来,受了很多的苦。因为贪着自利,做很多自私的事情,就要损害人家。这些行动呢,都是造苦的行动。所以说无始以来,我们就为了自爱执,目的是想自己得到利益,想自己能够圆满,结果做的方便呢,却不是那个正规的方便。那么不但是没有自利,没有他利,还招来很多的苦恼受。

  若自利心移于利他,则早定成佛,圆满自他一切利益;由未如是,故经长时劳而无益。

  “若自利心移于利他,则早定成佛”,如果说我们把自利的心转过来,去利他这么样子做的话,那你早就成佛了,不要等到现在了。因为我们自利是很精勤了,就看世间上的人了,为了自己个人或者家庭,他是奋斗,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甚至跑再远的路,辛苦,他也不在乎。如果把这个精神拿来修行的话,那就早成佛了。所以说呢,“圆满自他一切利益”,成了佛之后,也可以圆满自利,也圆满他利,一切都能圆满。“由未如是,故经长时劳而无益”,但是我们却没有这么做。所以说无始以来,经过那么长的时间直到现在,徒劳无益。辛苦花了很多,不但没有得到好处,还受了很多的苦。

  今乃了知第一怨敌即我爱执,应后依止念及正知,坚固决定励力灭除。

  我们总结,为什么无始以来花了那么多辛苦,不但没有自利,没有他利,而反而受了很多的苦恼呢?这个现在学了法之后,知道第一个怨敌,我们最大的敌人,头一号的就是我爱执。你以为这是好东西,结果他是最大的敌人。“应后依止念及正知”,以后我们学了佛教之后,懂了这个道理了,应当依靠正知正念,坚固地决定要努力地把我爱执灭除。

  其未生者当令不生,其已生者令不相续。

  这个我爱执还没有生的不要给它生起来;已经生的不要给它连下去。这样子把它消灭了。这个消灭之后,“持爱自己灾害百损门”,这个门就关了,一切苦也就没有了;而且如果去利他呢,也就是一切功德基,成佛有余。

  《入行论》云:「此于生死中,百返损害我,意汝欲自利,虽经众多劫,以此大疲劳,汝唯引生苦。」

  我爱执,在生死的流转的长河之中,“百返损害我…

《广论讲记(五)(上士道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