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个就够了,不要修方便了。这样子呢“是大邪见”,宗大师说:“这种是最大的邪见。”这是大大的邪见了。下边驳斥了。
此若是实,则已获得无分别智,证胜义谛大地菩萨,及诸特于无分别智获得自在八地菩萨不须修行,然此非理。
照你这么说,假使说得了坚固空性的人就不要修方便,那么得了无分别智的,“证胜义谛”,见道以上的,证了胜义谛的大地菩萨,登地以上的菩萨。“及诸特于无分别智获得自在八地菩萨不须修行”,无分别智得最大自在的就是八地菩萨,那么这些人空性的坚固信解得到了,他就不要方便,不要修行了。“然此非理”,照你这样说,他就不要修了,但是,不对!为什么?经里边说的。
《十地经》说:「于十地中虽各各地,于施等行别别增上,然于余行非不修行。」
《十地经》就是《华严经》,《华严经》它明明说的:十个地里面,每个地修一个波罗蜜多,这是增上地修,就是初地圆满布施波罗蜜多;二地圆满持戒波罗蜜多……乃至十地圆满智慧波罗蜜多。但是从增上来说,一个地圆满一个(波罗蜜多),“然于余行非不修行”,但其他的几个波罗蜜多都还是修的。特别增上的说它圆满,其他的还是都在修。那么就是说十地的菩萨都在修波罗蜜多,你怎么说坚固胜解的人就不要修了呢?这是跟经上的相违的,就是圣教相违。
故一一地中说皆修六度或修十度,此等经义,无能胜尊、龙猛、无着,皆如是释,定不可作余义解故。
说六度也好,说十度也好,这是打开来说的。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那么十度就是方便、愿、力、智。再加一个方便度、愿度、力度、智度,加上这个,十个。这是一样的,这是开合的关系。所以修六度也好、修十度也好,都是要修的。“此等经义,无能胜尊、龙猛、无着,皆如是释,定不可作余义解故”,这个经上的意思,不管是弥勒菩萨,不管是龙树菩萨或是无著菩萨,他们都是这样子解释的,你不可以作其它的意思来解。就是说,得了登地的菩萨,都要修波罗蜜多的,并不是说坚固的空解得到之后,就不要修了,你这个是大的邪见。那么里面我们再讲一点。
特八地位灭尽一切烦恼,安住寂灭一切戏论胜义之时,诸佛于彼作是劝云:「唯此空解不能成佛,声闻独觉,亦皆得此无分别故。当观我身及智、土等,此无量德,我之力等,汝亦非有,故当精进。又当思惟,未能静寂诸有情类种种烦恼之所逼恼,亦复不应弃舍此忍。」
“特八地位灭尽一切烦恼,安住寂灭一切戏论胜义之时”,八地时得了无生法忍,一切烦恼都灭掉了,住到一切戏论都灭掉的胜义谛的时候。“诸佛于彼作是劝云”,因为他一切烦恼灭掉了,戏论也灭掉了,这个时候,一切法、空的道理证得很清楚了,那么众生补特伽罗空什么空,他就呆在那里不想动了。
“唯此空解不能成佛”,这个佛要劝他,你得到了空性的解是很殊胜,但是单是空解成不了佛的。
“声闻独觉,亦皆得此无分别故”,声闻缘觉也同样得到这个无分别智的空性。因为一般说,八地菩萨证得的相当于阿罗汉的空性。那么你这个是不够的。
“当观我身及智、土等,此无量德,我之力等,汝亦非有,故当精进”,单是像你现在这样子,声闻缘觉也有的,你要成佛是不够的,那么你就要观察。我的身,我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智,智慧,佛的一切种智;刹土,佛的净土,这些无量的功德;还有我的十力、四无畏等等,这些你都没有,所以说你还要努力,还要争取得到这些,“故当精进”。
“又当思惟,未能静寂诸有情类种种烦恼之所逼恼,亦复不应弃舍此忍”,那么你自己的功德还没圆满,你还不能“静寂诸有情类种种烦恼之所逼恼”,一切有情被烦恼所逼恼,你还没有把他们度出来,没有给他寂静下去。就是度生的事情也没有做完,自己的自利也没做完,那你还得努力啊!那么同时“亦复不应弃舍此忍”,八地的无生法忍,这个是证空性的极高的一个层次,也不要舍掉。并不是叫你去修了功德、度众生了,就把这个忍舍掉,也不是。就是说从这个基础上还要进一步。
尚须修学菩萨诸行,得少三昧便生喜足,弃舍余德,诚为智者所轻笑处。
那八地菩萨尚且还要修菩萨道,那么得了一点点的定,便以为喜足了,其他的功德都不要了,这样子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认为很可笑的。那就是支那堪布之类,他还没有得到空性,只是止里边得了一个无分别,他以为满足了,什么都不要修了。这个有智慧的人看了,极可笑的。
如《十地经》云:「佛子,若有菩萨安住菩萨此不动地,诸佛世尊于此安住法门之流,发宿愿力,为令善修如来智慧,作是教言,善男子,善哉善哉,当随证悟一切佛法,此虽亦是胜义法忍,然汝尚无我之十力及无畏等圆满佛法。为遍求此圆满佛法故,当发精进,亦不应舍此法忍门。善男子,汝虽得此静寂解脱,当思此诸异生凡夫未能静寂,起种种惑、种种损恼。又善男子,当念宿愿,饶益有情,不可思议智慧之门。又善男子,此乃诸法法性,随诸如来出不出世,然此法界恒常安住。谓一切法空性,一切法不可得性,非以此故差别如来,一切声闻独觉亦皆得此无分别法性。又善男子,当观我身无有限量,无量智慧,无量佛土,无量成办智,无量光明轮,无量清净音声,汝亦当如是修。」
“如《十地经》云,佛子,若有菩萨安住菩萨此不动地”,这是八地。
“诸佛世尊于此安住法门之流,发宿愿力,为令善修如来智慧,作是教言,善男子,善哉善哉,当随证悟一切佛法,此虽亦是胜义法忍,然汝尚无我之十力及无畏等圆满佛法。为遍求此圆满佛法故,当发精进”,这个(所引的经文)和前面的一样的意思,不过是讲得再广一点。《十地经》――《华严经》里说,“佛子”,菩萨,假使有菩萨安住菩萨的不动地――就是第八地。“诸佛世尊于此安住法门之流”,对那些安住于第八地的那些人,他又发了个,过去发了愿的,“为令善修如来智慧”,叫他们不要呆在空性里就算了的,要好好地修佛的智慧,就是这样教他的:“善男子,善哉善哉”,你很好!“当随证悟一切佛法”,单是得了空性还不够,要证悟一切佛法。八地的空性虽然也是胜义法忍,无生法忍是最高的一个空性的忍。“然汝尚无我之十力及无畏等圆满佛法”,空性的法你得到了,但是佛的十力四无畏那些十八不共法,圆满的佛法,你还没有嘛。“为遍求此圆满佛法故”,你要求这些圆满的佛法,你要好好地精进。“亦不应舍此法忍门”,那八地菩萨的这个无生法忍这个法、这个门你也不要舍掉。
“善男子,汝虽得此静寂解脱,当思此诸异生凡夫未能静寂,起种种惑、种种损恼”,那么同样地,你虽然得到寂静的解脱,但是要考虑一切凡夫异生他们还没寂静,他们起了很多烦恼,“种种损恼”,做坏事,要下恶道,那么你还要度他们。你自己寂静了,他们还没有寂静。
“又善男子,当念宿愿,饶益有情,不可思议智慧之门”,那么善男子你还要想一想你过去发的愿,要饶益一切有情,要度众生成佛的,还要求不可思议的法门——自己要圆满佛的智慧,你利他要圆满度一切众生,这些你过去发的愿不要忘记掉了。
“又善男子,此乃诸法法性,随诸如来出不出世,然此法界恒常安住。谓一切法空性,一切法不可得性,非以此故差别如来,一切声闻独觉亦皆得此无分别法性”,那么再说,就是说善男子你所得到的无生法忍,这个一切法的法性,如来出世也好,不出世也好,这个法性法尔如此地恒常安住,“谓一切法空性,一切法不可得性”,这个并不是说如来,就突出是如来了,一切声闻独觉同样证到这个无分别法性的,所以说你现在证到的东西并不是佛所不共有的东西。
“又善男子,当观我身无有限量,无量智慧,无量佛土,无量成办智,无量光明轮,无量清净音声,汝亦当如是修”,那么佛就告诉他,你八地菩萨得到的这个法性,是共声闻的,并不是佛所不共有的。那么你现在要看看佛的功德,佛的身有无量的功德;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佛土;无量成办的智慧;无量的光明,反正佛的一切都是无量的功德,清净的声音也无量,这样子的功德你要好好修。
《十地经》又说:「譬如大船入大海已,顺风所吹一日进程,未入海前励力牵行,纵经百年亦不能进,如是已至八地不待策励,须臾进趣一切智道,若未得入此地之前,纵经亿劫励力修道,亦不能办。」
这就是说八地以后修行极快。《十地经》里边说:假使一个大的船,已经进了海了,海风一吹,“一日进程”,那么你顺了海风一天跑的路,比没有入海之前“励力牵行”,拼命地拉起走,哪怕你拉一百年,比它(已经进了海的)一天的路程还赶不上。人拉起走有好快呢?海风一吹的话,那就一下子就一天就跑很多路了,这是比喻说入了大海之后跑得快了。那么同样地“如是已至八地”,到了八地以后,等于船人大海了,“不待策励”,不要努力了,不要去拉纤了,所谓拉纤、摇浆之类的东西。你假使海风一吹,“须臾进趣一切智道”,很快地向佛的一切智道进趣了。但是你没有得到地之前,哪怕经过亿劫的努力修道,也成不了的。那就是说八地菩萨是最快的。
故若唱言有速疾道,不须修学菩萨行者,是自诳自。
所以说,你说你一个道很快,能够不要修菩萨道的,那么你是自己骗自己喽,骗我们是骗不了的。为什么?我们知道了经里是要修菩萨道的,同时最快的是八地,你也没有得到八地,你说你以后不要修菩萨道的方法是极快,那是骗人的话,自己骗自己,人家骗不到。
那么今天时间到了。
第七十八讲
上一次我们讲了一些不正之见,主要是支那堪布他们的一些说法,宗大师多方面地加以驳斥。前面主要说他和教理相违,并举了很多佛经的依据,证明其所说和佛说的教有违背的。第250页中,支那堪布说,“唯应修空余不应修”,只要修空就…
《广论讲记(五)(上士道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