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想法的话,那么你这个人呢,就是“痴暗极重厚”,——你的愚痴,即就是无明,?…,极厚,就是说没有智慧(了)(就)这是(说)。“如如于诸趣中起苦想”,那么反过来,我們假使说,不但是恶趣是苦,对乐趣,人天乐趣也知道它是苦。这个要智慧啊了,乐怎么会变苦呢,?后来要广讲了,坏苦行苦嘛。所以说,這個如果我们感到诸趣里边,包括乐趣呢都是苦的,“如是如是”,你这样子想的话,就有可能够使这个无明的痴暗呢微薄下去,噢,这是有智慧了。
假使说,“如如修习净相极增长”,你把三界里边,本来里边本来是不净的,你认为它是清净的,尤其是男女的相。本来里边是比厕所还脏的,里边(这样子)。厕所呢它脏什么呢,?大小便摆进去才脏嘛。它他本身不脏嘛。对于这人却是說,本身是脏的,很干净的饮食吃下去变了大小便了。,脏东西直接出来了。,就是制造大小便的一个工厂。那怎么不脏呢?你说是净的话,那么你的“贪焰极炽然”,那你认为是净呢,那个贪心呢就起来越炽然。“如如修习不净极增长”。,但是你反过来,好好地修,不净,啊观察他是不净,这个增长地话,“如是如是贪焰极殄息”,那么这样子呢,你贪心呢就消灭下去了,贪心消下去就不投生了嘛。
28:03
此说从无始来,执着三有盛事为乐,增益串习诸净妙相。能治此者,若修苦性及不净相彼等便息,若不修习便增痴贪,转诸有轮,故修诸有过患为要。
那么“此说从无始来,执着三有盛事为乐,增益串习诸净妙相。能治此者,若修苦性及不净相彼等便息,若不修习便增痴贪,转诸有轮,故修诸有过患为要。”那么这个意思呢就是说,我们无始以来,就是执着三有里边有好,——“盛事”就是比较好的事情了,为快乐,就是人天的事情认为是快乐的,那么,“增益串习诸”,本来是不净的,你所妄想的加上去的,。啊,这个增益本来不是干净的,你认为它是干净的,。“串习”,不断地在,“串习”就是习惯性了喽,以为它是净妙的。那么你这个三有里边是出不来的。要对治此呢,要“修苦性,习及不净相”,。
那就是我们上一次引了一个《亲友书》啊,里边说,那么人,世间的善,、善见呢,正见呢就是明业果了,;出世的正见呢,就要知道无常、苦、空、无我了,。那么你真的要出世呢,那你就得把这个念头要提起来了,把我们的颠倒,常乐我净的四个颠倒,把它纠正过来,。观察一切法,:苦,观受是苦,;即不净相,观身不净。;那么观法无我了……。,这个无常苦空,无我,。这个这样子呢,把我们的贪着三界的心转过来,才能够出离三界的心才能够生的地起来。
“彼等便息”,重点有些尤其是就观苦性,你认为人天是乐趣的,是乐的就观它本身是苦,没有快乐。;你认为它是净的,它一点也不净,都是脏的。那么你这个贪着的心、愚痴的心就会歇下来。“若不修习便增痴贪,转诸有轮”。,假使你不修苦,不修不净的话,那么这个愚痴跟贪心呢,歇不下来了。不但不歇不下来呢,还要增长。增长之后,“转诸有轮”,这个三有的人轮呢,流转的人轮呢,不断地流转喽,你出不来了。
“故修诸有过患为要”。,所以说,我们说想要了生死,必须的,要修三有过患。它里边有什么坏处,?如果你不了解它的坏处,你怎么要出三界,要了生死,?这是空话。道道大大的???(待較31:23),也是说这个说大话了,根本你没有这个想,噢,你是说的大话。
那么這個如何观這個三有的过患呢?,这个下边要广讲了。。31;30
已戊二 于共中士道次修心分四
中士道次修心分四:一正修意乐,二彼生起之量,三除遣于此邪执分别,四决择能趣解脱道性。
“中士道次修心分四”,中士道的次第里边修心分四科,:“一正修意乐,二彼生起之量”,。所以说这个书极好,真正有点智慧的,这个修法都在里头,。怎么样子修意乐心,给你讲了嘛。修到什么时候够量了,也讲了嘛,你怎么修不来呢?“三除遣于此邪执分别”,还要把你防止,你搞错了,邪分别,把你除掉,那么就不会做错了。“四决择能趣解脱道性”,那么最后给你决择,怎样能够取得解脱道?。
庚己一 正修意乐分二
初中分二:一明求解脱之心,二发此之方便。
初中意乐心又分两科,“一明求解脱之心,二发此之方便”,怎么样子叫解脱心,如何把这个心发起来,这都是修法嘛。
辛庚一 明求解脱之心
言解脱者,谓脱诸缚。此複复业及烦恼,谓于生死是能系缚。
“中士道次修心分四”,中士道的次第里边呢修心分四科,“正修意乐”,二呢“彼生起之量”,所以说这个书极好,那个真正有点智慧的,这个修法都在里头,怎么样子修意乐心,给你讲了嘛,修到什么时候够量了,也讲了嘛,你怎么修不来呢?“除遣于此邪执分别”,还要把你防止,你搞错了,邪分别,把你除掉,那么就不会做错了喽。“决择能趣解脱道性”,那么最后给你决择,这样能够取得解脱道。初中意乐心又分两科,“明求解脱之心,二发此之方便”,怎么样子叫解脱心,如何把这个心发起来,这都是修法嘛。“言解脱者”,什么叫解脱,?“谓脱诸缚”。我们说,一个人如果让人家五花大绑,绑起来了,这是受缚了,缚起来了,捆起来了,。那么怎么解脱呢,?把这个捆的绳子解掉了嘛就解脱了嘛嘛,所以说这個是很简单的一个话了,把一些捆在身上的一些缚着我们的东西把它除掉了,就叫解脱嘛。
“此複复业及烦恼,谓于生死是能系系缚”,那么我们拿绳子捆起来,仅仅一个比喻了,把我们困在生死的、流转的三有里边的是什么呢,这个什么绳子啊?这个就是业跟烦恼嘛。这个烦恼、业,这两个把我们捆起来了,使我们在三有里边出不去了,噢。那么要解脱呢,当然就是把这个烦恼、业这个绳子把它除开嘛,把它拿掉嘛就是解脱嘛。
那麼中间还有一个窍门,:无始以来的业,是解不完的,那麼重点是把烦恼断掉了。烦恼断掉了,纵是有业,等于是种子没有水了,你这个种子发芽怎么发呢,?发不了了。所以说业消不完,但是烦恼可以断的得完的,烦恼一断了以后,业的种子,這個業再多,没有水土的滋润,它不能发芽,不会感果了。所以说,這個佛的厉害呢那就是他有智慧了。很多的外道他就是想把業,也知道业要受果了,他们想把业消完,就做很多的无谓的苦行,把自己受的得很苦,。他的目的呢,就是想把过去所有的业呢,把它受完,受完么他就解脱了。也知道业把我们捆起的,但不知道烦恼跟业的关系。所以说,要把业受完,。你想,无始以来,你造了那么多的业,一生一辈子怎么受得的完呢?不要说一辈子,千千万万辈子也受不完了。那么唯一的窍门就是把烦恼断掉。所以佛這個殊胜就殊胜这里,他把烦恼断掉了,再多的业,不感果了,那就是解脱了。
④
34:49
即由此二增上力故,若依界判,欲界等三。以趣分别,谓天趣等或五或六。依生处门,谓胎等四,即于其中结蕴相续,是系缚之体性。
“即由此二增上力故,若依界判,欲界等三。以趣分别,谓天趣等或五或六。依生处门,谓胎等四,即于其中结蕴相续,是系缚之体性。”这里讲的得很仔细,什么叫系缚。?这就是说这个两个的增上力,就是说烦恼,业跟烦恼的,它们的力量,噢,增上力嘛这个力量是很大了。假使把我们捆在那里,:以界来说,困缚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以趣来说,捆在天趣、人趣、地狱、饿鬼、畜生五趣,或者六趣加修罗。那么“依生处门”,怎么样子投生的,说有胎等四,胎卵湿化。
那么就在这个里边,“结蕴相续”。,五蕴把他它结继续。,前一辈子跟后一辈子连接起来,相续。,这个就叫系缚的体性。系缚的体性就是烦恼业。,把我们捆在三界里边、五趣里边投生的时候,胎卵湿化。这样子“结蕴相续” ,“那么结蕴相续”就是结生相续喽。我们学过《摄大乘论》的,已经学过了嘛。那个世亲菩萨说的呢,就是說,摄受自?体么嘛叫结蕴相续。无亲??的《无性释》嘛讲仔细一点,,他 它說,“连续自身的嘛叫相续”,,那麼摄受身生的,才投生的时候嘛,叫结生。”那麼我们自己《广论》里边讲的得更详细,就在后头,在後頭哪里呢?179一百七十九页,他它结生相续,。什么叫结生。?那麼我们後頭再看下去。那么这个里边呢,投生了,前辈子、后辈子的相续连下去了,这个就是系缚的体性。,就是我们所谓捆起来,呢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故从此脱,即名解脱,欲求得此,即是希求解脱之心。
“故从此脱,即名解脱”。,从这个烦恼,业,把我们捆在三界里边,投生,胎卵湿化,这样子一辈一辈子相续地等流下去的地流转的,这个就是我们的系缚了。把这个系缚,这个绳子把它解开了,就叫解脱,噢。所以说了生死什么?就是解脱系缚,解脱什么系缚?业、烦恼。那如果说你业、烦恼还不懂,解脱也不懂,你怎么了生死呢?所以说我们要修。,没有法相是不能修的,噢,这个离不开的這個,。所以说你,道理还不懂,怎么修呢,?盲目地修,盲修瞎练,那就是外道了。那么这个裏邊,這個就叫解脱。“欲求得此,即是希求解脱之心”。,你要希望得道到,从里边解放出来呢,那么这个心呢,就叫解脱的心,也叫出离心。
⑤
38:11
又此解脱,非为惑业诸行生已息灭,以诸生法,于第二时定不安住,不待修习能治等缘,则不须励力,一切解脱便成过失,故若未生对治,当于未来结生相续。
那么“又此解脱,非为惑业诸行生已息灭,以诸生法,于第二时定不安住,不待修习能治等缘,则不须励力,一切解脱便成过失,故若未生对治,当于未来结生相续。”那么这里说,这也是比较深的道理了,但是你不知道,对解脱还是理解的不够。它就是说这个解脱,并不是说烦恼、业,这些行,这是有为…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