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三禅都有乐受:初禅是离生喜乐,二禅是定生喜乐,三禅是离喜妙乐。这都有乐受。那么随求三禅到初禅,这些不动业里边的乐受的,那又是一个,是属于……,这是又是一种。
若于诸欲舍离贪着,复由乐受令意厌患,为舍受故而作业者,谓集能生第四静虑,乃至有顶诸不动业。
这是舍受了。乐受都有冲动,那么它要舍弃乐受的贪着,并且由于乐受,因为有冲动呢,令心厌患,不要乐受。那么他就追求舍受了,舍受是稳定的。这样子造业的,这就是说第四禅以上,一直到有顶,无色界的,都是舍受的。这是不动业,都是舍受的。
此是世亲论师意趣。
这是世亲菩萨意趣,那《俱舍论》就讲的很多了。
由此正理,若普厌弃一切诸有,为解脱故三门行善,则能渐远生死,渐近涅槃。
这个说,三种业呢,一层一层高,一层高一层了。那么我们如果总的厌离一切三有,不但是欲界不要,色界也不要,无色界有顶也不要。“解脱故”,为了解脱,那么我们三门,身口意造的善呢,这样子的就超出了前面所说的了。这样子可以“渐远生死,渐近涅槃”,这样子修的话,就可以慢慢地远离生死,靠近涅槃了。那么就是修出世道,三有不贪着了。这是业呢,造业呢又分了那么多,看看文不多,意思却是很多。下边,要讲死及结生的事情了。
癸三 死殁及结生之理
第三死殁及结生之理分五:一死缘,二死心,三从何摄暖,四死后成办中有之理,五次于生有受生道理。 今初
第三,“死殁及结生之理”,这个讲的很仔细。死的时候,怎么死。投生的时候怎么投生。分了五个。“死缘”,死怎么会死的缘。死的时候心怎么样。“从何摄暖”,这个人的暖气从哪里开始冷下来。“死后成办中有之理”、“次于生有受生道理”,中有之后,怎么投生到下一辈子去。这个讲了很多。
子一 死缘
寿尽死者,谓如宿业所引寿量,一切罄尽而死,是为时死。
“寿尽死者”,死又分了几种了。一种是寿尽死。“谓如宿业所引寿量,一切罄尽而死,是为时死”,过去造的业,引的多少寿量,全部用完了,这个就是时死,就是正规的。时死就是说不是非时死,不是横死了,是正规的了。就是说过去造的业有多少寿量都受完了,那么是对,是一般的正规的。
福尽死者,谓如无资具死。
有的时候呢,是福尽死。寿命呢还没有完,福报没有了。假使说,他本来是活得很长的,但是太穷了,饭吃不饱,饿死了,那么就福尽死了。“谓如无资具死”,他用的衣服啊不够,冻死了,或者饭吃不饱等等了,这就是福尽死。
未舍不平等死者,谓如经说,寿未穷尽,有九死因缘,谓一食无度量,二食所不宜,三不消复食,四生而不吐,五熟而持之,六不近医药,七不知于己若损若益,八非时九非量,行非梵行。
“未舍不平等死者”,这个《瑜伽师地论》叫“不避不平等死”,就是九种横死。“谓如经说,寿未穷尽,有九死因缘”,寿命没有穷尽,外缘有九个因使他死掉的,也就叫横死。《药师经》有九种,这里也说的九种,根据《瑜伽师地论》的。这个九种都是自己的原因,《药师经》的是外缘,这些是自己没有智慧。那么九个因,九个缘是什么?
第一,“谓食无度量”,吃的饭没有一定的数量。我们说饭呢吃多少呢?应量取嘛,你吃多少,该吃多少么吃多少嘛。吃太多了,也不好。吃太少了,也不对。太少了,不能支持你身体。太多了,没有用,吃胀了,把消化器搞坏了,人也是要睡眠增多,愚痴增长等等都不好。那么对寿命有损害了。吃少了会饿死,吃多了会胀死。
第二,“食所不宜”,你不消化的东西,或者是吃了对你身体不利的,你这多吃了,那就是对寿命有损的。所以不该吃的东西不要乱吃了。有的人补药乱吃,本来是热体的,又吃个热药,补了,一补的话比不补还糟糕,所以这个不能乱吃。
第三,“不消复食”,前面吃下去的还没有消化掉,又吃了,那肠胃不甚负担,这个又是一种过患,也是对寿命不利的。
第四,“生而不吐,熟而持之”,我们有个笔记了。什么叫“生而不吐”呢?根据《瑜伽师地论披寻记》 ,“生而不吐者,谓食所食,若能发起身中种种苦受,应速吐弃,令于当来,苦不更生”,假使你吃了一个东西,身上要产生苦受的,那你赶快吐掉它,生的还没消化,赶快吐掉,不要给它消化了,产生那些不好的反应了,产生苦了。那么这些东西不该吃的吃下去不吐掉,“生而不吐”。
第五,“熟而持之” ,那是什么呢?“谓由过去食不知量,食所非宜”,就是前面说的,吃了不知量,拼命吃,也不知所宜,热性的拼命吃辣椒大蒜,凉性的拼命吃那些凉的东西。不宜的或者是有毒的,不该吃的。“不消而食”,不消化的东西拼命吃。“由是因缘,于其身中生起种种身诸疾病。如是疾病熟变所生,此名为熟。若不息除,此名为持”,这些病生起来了,你该不要给它生起来,以后吃东西要注意了,你还是不注意,它又身体害病了,你不去消除它,“熟而持之”。
第六,“不近医药”,有病了不看病。有的人就是:“哎!业报嘛,病是业报所感的,我受好了,不要看医生的,好嘛它自己会好的。”你不知道看医生就是一个缘,你把这个缘撇除了,假使你这个病好就差一个医生医药的缘,你不要,这个缘没有,病不好,医药加上去了就好了,为什么不要呢?我记得《阿含经》里边,佛有个话,有病的时候当亲近医药。就要看医生要吃药,不要叫你硬挺。有的老修行就是蛮干,蛮干的结果呢,你福报大身体好,冲过去了。福报差,身体差的话,就死掉了,暇满的人身就给你糟蹋掉了。所以说不近医药并不是好事情。
第七,“不知于已若损若益”,对自己有好处的增益的,有损害的不懂,就是愚痴。前面几个都是讲的段食,这个是包括触食、思食、识食四个食都要有,自己假使说忧虑,对人是有害的,你偏偏一天到晚忧虑。假使说晒太阳,晒多了会死的,你偏偏去晒。我记得澳大利亚他们太阳晒了要害病,他们说他们大气里边有个洞,太阳的毒要晒下来,要生病的。以前我还看到杂志里一个,有一个年轻的女人,也是提倡日光浴了,大概是非洲还是哪里?总是热带地方晒太阳。晒了一天,奇怪,人家都跑掉了,她还在晒。再一看呢,死掉了。为什么?那地方太阳很厉害,晒了一下嘛该走了。她休克了,晒得昏倒了,昏倒的时候人家不晓得她昏倒了,以为她在日光浴嘛,就没去管她。等到他,大家跑完了,看看她怎么还在晒呢?一看到已经断气了。那这就是说,“不知于已若损若益”,把命也送掉了。
第八、九,“非时非量,行非梵行”,这个我们讲过了,“行非梵行”,这个就是夫妇的事情。“非时”,不是那个时候,哺乳的时候,怀胎的时候等等不能做。“非量”,过量了也不能做,这些都是损害寿命的。你做了,非时非量做了之后那是要横死了,不平等死。
这里举九个因,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如果你控制不住呢,那同样会产生不平等死。这就是说,死的缘有几种,一种是寿尽死,福尽死也好,不平等死也好,这就是非时死,都是横死了。
子二 死心分三(一)善心死
第二死心分三。
那死的时候心是什么状态呢,这里讲了。
善心死者,谓由自忆,或他令忆,乃至粗想现行以来,信等善法现行于心。
善心而终,就是说,死的时候有粗想、细想两种,粗想的心出现的时候,由自己的记忆力或者人家给他说,助念就是这个意思了,使他的心里边生起善法,“信进念定慧”这些善法生起来,这个善心死,决定生善道。
又行善不善补特伽罗将命终时,或自忆念,或他令忆,昔于何法多所串习彼便力强,由此令心于彼流注,余皆忘失。
“又行善不善补特伽罗将命终时”,你做的善法恶法都有了,一般补特伽罗,这些人将死的时候,“或自忆念,或他令忆,昔于何法多所串习彼便力强,由此令心于彼流注,余皆忘失”,他临终的时候,自己想起来也好,人家叫他回忆也好,总之你这一辈子,哪一个法做的最多,这个力量最强,他自己会想得起来,那么人家一提他也想起来了。“由此令心于彼流注”,因为这个力量强了,心里就把这个事情忆起来了,其他的都忘掉了,只有善法了,那就很好。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公案,有个人他念佛,念佛嘛也不是念的很好。他就是念佛嘛打引磬了,念一句佛嘛敲敲引磬,这样子总算一辈子念佛。后来死掉了,死掉之后呢,他没有善心死。因为他善恶的事情都做了,阎罗王的鬼卒来抓他了,抓嘛他很害怕。抓嘛只好跟它跑了,他跑得慢,阎罗的鬼卒拿个钢叉,震了一下子,催他快一些。哪知道一震的话,这个就像引磬的声音差不多,他听到引磬的声音来了,“南无阿弥陀佛”念起来了,好了这一念,光来了,佛光一照这个鬼卒也不见了。这个是平时念的有这个好处,虽然临终记不起,在那个时候,听到声音了他还是记起来了。如果临终的时候能够记得呢,那就决定往生了。就怕你临终的时候,这个放不下,那个放不下,你完了。这是善念不起嘛,这一念恶念起了,不善念起了,就往生不了了。
若于二事平等串习,先忆何法便不退舍,不起余心。
“若于二事平等串习”,假使有两个事情,平时都是做的很多的。“先忆何法便不退舍,不起余心”,哪一个法你想起来了,这个心就集中在这里了,其他的都忘掉了,这个前面我们也讲过的。
又作善者如从暗处趣向光明,临命终时,犹如梦中,见有种种可意之色,非不可爱,安祥而逝。
“又作善者”,那么作善的人呢?“如从暗处趣向光明,临命终时,犹如梦中,见有种种可意之色,非不可爱,安祥而逝”,善业做的多的人,他好象是从黑暗的地方趋向光明的地方走。临终的时候,好象梦里看到一样,很多可爱的东西,这些不是不可爱的。因为看到可爱的,看到宫殿,啥东西了,天人了,那么就安详而死,他很高兴嘛。我记得美国…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