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家。从你一个家庭搬到另一个家,出家的好处没得到。出家就是要(在)大众里边,大众里边才能磨擦嘛。海公上师经常打这个比喻。他说我们从地里边,大僚,做饭的时候,地里边,拨了很多萝卜。这个萝卜要洗,很多,这个斋僧的时候,那么多人,你一个个萝卜洗来不及的,怎么办呢?摆在桶里边,拿个棍子搅,这个萝卜碰那个萝卜,那个碰那个萝卜,挤碰挤碰的,把萝卜上的泥都碰掉了。如果不碰的话,泥是掉不下来的。那么就是互相碰了,泥掉了。什么呢?就是我们僧团里边,互相有矛盾,因为你有烦恼习气嘛,你一个我,他一个我,碰上了,二个我碰上了,决定有矛盾。这个矛盾一碰的话,你这个习气、烦恼才能去掉。本来你还不知道你有这么大的烦恼,就是在僧团里面互相碰,把习气看出来了,毛病看出来了。然后你才能够,把你这个泥打掉了。如果不碰的话,泥永远巴在你身上。所以说出家的人,一开始非要住僧团不可,不住僧团,呆个小庙,什么东西的话。一身习气,动也没有动,出家的利益,一点也没有。“彼当如是爱出家心”,爱出家心应当要这样子爱。
此说在家菩萨应如是愿。
所以说,在家的菩萨,哪怕你受菩萨戒的,还要羡慕那个出家人的生活,也要发这个愿。
此之主要为慕近圆。
那么主要的是,出家人很多了,有这个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比丘、比丘尼了,出家的还是要羡慕最高的近圆,就是说这个大戒,受大戒的,比丘戒的,因为最圆满的是比丘戒。下边的小种还不圆满。
《庄严经论》云:「当知出家品,具无量功德,由是胜勤戒,在家之菩萨。」
这个我们说,这是出家的功德了。出家的人,“出家品”,出家的一类了,他的功德呢无量无边,他功德的多,就是说胜过那些精勤持戒的在家的菩萨。哪怕你在家受过菩萨戒的,非常精勤持戒的,你的功德跟出家人来比呢,是百分不及一了,还要超过你的多了,那么就是说赞叹出家的功德。但是我们说出家嘛真出家了,不要弄个假出家了,那就是糟糕了,你不但比不上在家的菩萨,你还自己反而自堕,将来下地狱去还报去。
如是非但修行解脱,脱离生死叹出家身,即由波罗蜜多及密咒乘修学种智,亦叹出家身最第一。
这个不但是我们说脱离生死,这是说二乘了,要了生死了,以出家为好,容易做到。所以说,非但修行解脱,修解脱行的,要脱离生死的,是出家好,赞叹出家;即使你学大乘的,波罗蜜乘乃至密乘的,学一切种智的,要成佛的,“亦叹出家身最第一”,我们也赞叹出家身最第一。
出家律仪,即三律仪中别解脱律仪,故当敬重圣教根本别解脱戒。
“出家律仪“,出家的那个律仪,就是说受菩萨戒里边,三个律仪的别解脱律仪,菩萨戒三个了:别解脱律仪、摄善法的、饶益有情的,三聚嘛,三聚净戒嘛。这个出家律仪,就是这个菩萨戒律仪里边的别解脱律仪,所以说要敬重圣教的根本――别解脱戒,一定要尊重。不但是要出离生死,了生死的以出家人为好,即既使修波罗蜜乘的,修金刚乘的,也是出家人为好。
这个里边呢,现在的人就是知见就不一样了,有的人说,行菩萨道,在家的人好。行菩萨道,在家的有钱有势嘛,他会做事业嘛。同时他又方便,到处好跑,出家人跑就有点不方便了,尤其是女众,一个人都不能走。那么就是有一些佛教里边,赞叹菩萨道呢,以在家的身份好的。 那么也有一些赞叹什么?修密法,在家的人好。为什么,他的所谓密法,所谓双身法。在家人方便嘛。这些观点呢,我们说从《广论》的方面来看呢,错!不但你是波罗蜜多乘也好,密乘也好,都是要出家身为殊胜。
那么这个里边,有地方呢就引了两个密宗的书来证明这个:《金刚幔本续》,一本密宗的书,“外现比丘,内修生圆”,外边的现比丘相,内部嘛修生圆次第,这就是说,修密法,修生圆次第的也应出家相。这个是一个。另外一个更明显地说,《时轮金刚》里边,有一个,一本书,《时轮本续》里边说,“修密法以比丘身为胜”,修密法的,以比丘身为最殊胜,这个就是证明宗大师的观点是对的。那么有些人说修密法以在家身为胜的话,我们说这个是值得考虑了。因为我们密法的书也好,宗大师的《广论》也好,都说以出家身为好,应当是没有异议了。
庚二 修何等道而为灭除
第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者。
那么身份呢,以出家的身份为好了。那么你修什么呢?要灭除这些生死的苦,要修什么法呢?
如《亲友书》云:「或头或衣忽然火,尚应弃舍灭火行,而当励求无后有,因无余事胜于此。」
《亲友书》里边有一句话,假使你头上或者衣服上忽然火燃起来了。“尚应弃舍灭火行”,你要勤求无后有,就是说修那个了生死的事情呢,这个是最殊胜的,没有事情比这个还要殊胜,哪怕你头上着火了,身上衣上着火了,你应当还以这个修灭后有的事为重要,把那个灭火的事情放在后头。“尚应弃舍灭火行”,让它去烧好了,你这个修这个行了,修这个解脱生死的行却是最重要的,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个还要重要了,所以这个事情不能放下。那么我们汉地也有嘛,禅堂里边,油被打翻了,也不要去管它。你正在修定的时候,什么事情也不能管的,一心修你的定。
「应以戒慧静虑证,寂调无垢涅槃位,不老不死无穷尽,离地水火风日月。」
那么这个了生死灭后有的事情是最重要了,哪怕你头上着火,衣上着火,都不要去管它,你修这个行不要去动摇,因为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个还重要了。那么该怎么做呢?要戒定慧了。
“戒慧静虑”就是戒定慧了,来证这个道了。这里法尊法师翻的是“戒慧静虑”,我们参考了唐朝的《亲友书》 ,它是说的是,“尔求尸罗及定慧”,戒定慧,他次第是没有颠倒的。寂静、调伏、无垢、涅槃位,那么证什么?证这个寂静的,一切烦恼苦都寂静的;调伏,全部都调伏了;没有什么那些生僵的东西在里边作怪的。无垢,一切烦恼的垢,我执的垢全部消灭的涅槃的位,应当以戒定慧来证这样子的涅槃。这个涅槃呢“不老不死”,因为它不生,既然不生,就不老不死了,没有穷尽的。
“离地水火风日月”,这个是外道的修法,我们好象有个笔记的,“离地水火风日月” ,他不是说寂静调伏吗?这个我们有个注解。
《略论释》云:「寂,谓有漏五蕴已寂。静,谓无垢。调柔,谓恶行悉调。此乃指涅槃言。涅槃,无形色,而外道有谓证如白宝光(如月)为涅槃,又有谓证到日月光(如珍珠海螺)为涅槃,又有谓证如伞盖为涅槃,总之,谓形色可见。《亲友书》此偈,正破斥之。」
寂是这个五取蕴已经息下去了。静是没有垢。调柔谓恶行悉调,那些恶的行调伏了,这是说涅槃,涅槃就这样子。涅槃没有形色的,而外道呢,他说要证到这根月亮一样的,这叫涅槃。跟太阳一样的,叫涅槃。也有地水火风的,这些都是执着有形相的。那么这个偈呢,就是破斥外道的修证,我们要求我们内道的涅槃,这是没有形相的。而外道呢,执着于有外形的日月地水火风等等,这不是真的解脱,要离开外道的那些邪见。
应学宝贵三学之道,其中三学,数定有三。
“应学宝贵三学之道”,我们要证涅槃位呢,就是说要以戒定慧来证,这个是《亲友书》说的。所以我们应当要学宝贵的三学的道。前面说以什么道来灭除这个生死呢?就是宝贵的三学之道。那么这里讲三学了。
“其中三学,数定有三”,这个佛教里边有数,有次第,都不能乱翻的。那么“三学”决定是三,不能有四,也不能有二。那么“数定有三”,三学里边他的数字决定是三个,那么哪三个?怎么是三个呢?
初观待调心次第数决定者,谓散乱心者令不散乱,是须戒学;
“初观待调心次第数决定者”,“观待”,第一个,“观待调心次第”,从调心次第的这个角度来看,它的数是决定的。怎么说呢?“谓散乱心者令不散乱,是须戒学”,我们平常的凡夫,心乱得很。很多居士跟我说,哪怕是坐下来念咒,心还是乱得不得了。那么这个散乱心要它不散乱的话,要有戒。哪些不能做,哪些不能做,把你限制了,你不要散乱了。打妄想白白打,不能做的,就不要去打了。那么戒学把你散乱的心收起来。
心未定者为令得定,谓三摩地或名心学;
那么散乱的不打了,心还没定下来,就是还没有心一境性了,那么要得定的话,就是心学,三摩地嘛,就是定嘛,或者叫心学。
心未解脱为令解脱,是谓慧学;
“心未解脱为令解脱”,心若定下来了,但是没有解脱,那么要慧了。慧把那个烦恼的根子断掉了,他就解脱了。所以说呢,要慧学。从这个调心的次第来说,先是不散乱;再使它定下来;最后叫它解脱。这个次第来说呢,决定是三个数字,不能是二个,也不能四个。
由此三学,诸瑜伽师一切所作,皆得究竟。
那么修瑜伽的那些修行的人了,由这个戒定慧三学呢,一切你所修的,都能成就,都能究竟。这是“观待调心次第”。“瑜伽师”就是调心了。
观待得果数决定者,谓不毁戒果,是为欲界二种善趣,毁犯之果是诸恶趣;
“观待得果数决定者”,我们要得果,我们修行希望得果嘛。这个从得果来说,这个三个数字,三学的数字必定是三,不能多,不能少。“谓不毁戒果,是为欲界二种善趣,毁犯之果是诸恶趣”,那么第一说戒,不毁犯戒,感的果呢,欲界的,人天的三趣了,欲界的天,欲界的人。持戒嘛,可以感得人天的果,善趣。毁犯之果呢,是诸恶趣。你犯戒呢,那就糟了,到恶趣去了。这是说戒。
心学之果,谓得上界二种善趣;
你修心学,修定,那个果报呢,你说这个心学要毁了,怎么办?毁了嘛你不得定,不得定嘛还在欲界。那么这里说他成功了,修得的果呢,升到上界:色界,无色界的善趣。
慧学之果即是解脱。
慧学它能断烦恼了,可以得解脱了。
所以说,从他的果来说,也只能三,这个…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