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P21

  ..续本文上一页,是须择其妙者而供”,那么这个里边呢,我们供养,不能用差的东西供养了,“糕之瘀处”,那就是说他们藏地做的奶糕了,它已经发了霉了、变质了,这些供养呢不能供了。“菜叶黄处”,菜叶已经黄掉了、不新鲜了,这些呢也不能供了,要选它最好的而供养。供养嘛,当然选好的供养了,差的东西,已经自己都不想吃的东西怎么好供养呢?

  

  又供茶时,现一切人,如洒扬尘,唯弹少许,不成供养,是《霞惹瓦语录》中出。

  “又供茶时,现一切人,如洒扬尘,唯弹少许,不成供养,是《霞惹瓦语录》中出”,那么霞惹瓦里边他对一些当时的人有一个批评,他说供茶的时候,当时代的藏人就是把茶洒一点,就像“洒扬尘”,就是说天上空间有很多灰尘,洒一点水把它息下去,就是洒一洒算供养了。这个“不成供养”,霞惹瓦对当时呢有感叹,他就说这样供养呢不好,不成供养的,就是说太少了就是说。

  

  譬如有一极肥沃田,至下种时而不下种,任其荒芜,如是废止,实生不忍。如是能生若现若后一切善乐,最胜福田,于其四季一切时中,常恒无间,堪种一切善乐种子。复应于此如经说云:「当以信犁,耕耘福田。」若未能作,至极堪惜。

  “譬如有一极肥沃田,至下种时而不下种,任其荒芜,如是废止,实生不忍。如是能生若现若后一切善乐,最胜福田,于其四季一切时中,常恒无间,堪种一切善乐种子。复应于此如经说云:当以信犁,耕耘福田。 若未能作,至极堪惜 ”,那么这是说我们世间上假使有一块田,这个田极肥的,肥田,肥沃的田,那么你该下种的时候,这么一个好的田不下种,“任其荒芜”,随它去荒芜而长起草。那么“如是废止”,把这个田废止了,不去种呢,“实生不忍”,那些老百姓,尤其是农民,他决定感到是这个极可惜了,不忍这样做的。既然是个好田,该下种的时候就该下种了,怎么能让它荒芜、废止,不用它,荒在哪里?那么这是世间上的对一个肥田不种尚且要生很大的不忍心,那么反过来,现在有这个田能够生起现在、后世一切安乐的,善的安乐的最胜的福田――就是三宝了,这个时候,什么时候都能种。我们的田春天下种,夏秋是不能下种的,冬天更不能种,而这个福田呢,一年四季什么时候都能下种。“恒常无间缺”,恒常无间可以种一切善乐的种子。种了这个种子下去,感到一切善的安乐的事情。那么就像经里边说的,“当以信犁,耕耘福田”,耕田嘛要用犁了,牛的犁来耕了,我们这个犁呢是要信心的犁,耕耘的田就是三宝的福田了。以信心来下这个种,耕这个福田。这个假使不做的话,“至极堪惜”,这可惜呢,要比前面那个还要可惜。这个田一年四季都能种,而且种出来的种子,都是最好的,现世、后世的最安乐的善法的果,你不去种,那就是太可惜了!

  

  故如《赞应赞》云:「如尊之福田,三世间非有,施处尊第一,是净令座净。犹如虚空界,横竖无边际,于尊为利害,异熟无尽际。」

  “故如《赞应赞》云”,《赞应赞》是一本经书,“如尊之福田,三世间非有,施处尊第一,是净令座净 。犹如虚空界,横竖无边际,于尊为利害,异熟无尽际”,那么这个引一本经,就是说佛的这个福田是最大的福田,“如尊”,像佛、世尊那样的福田,三世间都没有的。这个“三世间”呢,一般说就是地下、龙宫、地上(还有天上),那么都没有的。“施处尊第一”,我们要布施,那么以布施佛、供养佛是最第一的。

  “是净令座净”,这句话很费解。“是净”,一般我们参考的就是这样说,“是净”,这个佛的功德他清净的;“令座净”,令他的弟子都能清净。那么就是说他的清净呢,不但自己清净了,还令跟他学法的弟子都能清净。

  这个福田呢,大小跟虚空一样,“犹如虚空界,横竖无边际”,横来算、竖来算都没有一个边的。那么这样大的一个福田,“于尊为利害”,以这样的福田的福以为利,就是供养,作利益的事情。“害”,损害。那么,“异熟无尽际”,利的话福报无边;去损害的话苦报也就无边了,异熟果就无边际的。

  这个福田是力量最大的了。

  

  于最胜田,尚不见如庸俗之田,此是我等无贤善相。

  “于最胜田,尚不见如庸俗之田,此是我等无贤善”,这样殊胜的田我们不去种不感到可惜,而不如看到一般的田――不种感到很可惜。这是我们没有善根,没有智慧,不知取舍,没有贤善相。

  

  故一切时,当勤精进供养三宝。

  “故一切时,当勤精进供养三宝”,那么供养就是下种,就是种田,福报里下种子。所以说,既然我们知道这个道理,一切时,什么时候只要有机会,都要精勤地去供养三宝。

  

  若如是行,由于胜田种善根力,于诸道次,慧力增长。

  “若如是行,由于胜田种善根力,于诸道次,慧力增长”,这样子做的话,供养的话,我们在殊胜的福田边里种了很多的善根了,那么“于诸道次”,修道的时候――三士道,它的慧力就增长,智慧就增长。

  

  故于听闻不能持文,思惟不能解义,修习相续不生,慧力至极微劣之时,依福田力,是要教授。

  “故于听闻不能持文,思惟不能解义,修习相续不生,慧力至极微劣之时,依福田力,是要教授”,这个是很重要的教授,所以说我们听经的时候、闻法的时候,“不能持文”,记不住,思惟的时候“不能解义”,思惟了半天,开小车,开无轨电车,开了一边去了,钻牛角尖去了,真正的道理不能解到;那么修习的时候“相续不生”,身心里边生不起定解——决定的心;“慧力至极微劣”,智慧极端的微劣,智慧太微劣了。

  很多居士,很多他们写信给我,说他的智慧不够,修行困难。当然了,我们末法时期的凡夫,修习佛法时间很短,这样甚深微妙的法,拿起来当然很吃力了。但是你成了习惯了,慢慢地也就会感到不太吃力了。只要肯干,肯干之后就会松活(注:轻松)。我们仪轨来说,《大威德仪轨》,开始念的时候,就感到咬口,念也念不快,很烦恼,但是念多了,也就顺口了,而且念熟了之后,背诵如流,看也不要看书了。

  我们要讲一个出家师父,他是四川昭觉寺的。他是以前在家的时候蹬三轮车的,文化不高的。那么他出家之后,修《大威德》了,开始的时候,传了法之后很高兴了,但是念起来总是跟不上。跟不上怎么办呢?他年纪也很大了,但是他并不因为年纪大了就退心,我总看到他每天空的时候坐了个椅子上,坐凳子上,不断地来背,不断地念,好多年都这样子。最后他能举腔了,就是说不但能跟得上,还能举腔。那么这是说你要肯干的话,什么难的事情都可以攻下来的,不要害怕。

  那么这里就一个教授呢,当你碰到困难时候,好好地依福田力,靠三宝的力量,好好地供养,好好地忆念三宝功德。那就是我们经常叫大家念《四归依》,也就是这个意思了。你自己感到不够,力量不够,求三宝加持。三宝力量来了,这个不可思议的,什么(都)会胜过去。

  

  如是亦如吉祥敬母云:「作诗大善根,我慧依尊故,如夏季江河,虽小极增长。」

  “如是亦如吉祥敬母云”,这是马鸣菩萨的话,也是这个意思,“作诗大善根,我慧依尊故,如夏季江河,虽小极增长”,马鸣菩萨他是有文采的,他会作诗。作诗他说要有大善根的,我的智慧很小,虽然会作诗呢,智慧太小,作不好的,但是依了三宝的力量,依佛的力量,就像夏季的江河。夏季海水涨起来呢,江河也满了,就是靠佛的力量,我的智慧也大起来了,作诗也作好了。就像夏天的江河一样,虽然本身水是不多的――小的,但是靠海水的力量呢,它也涨满了。那么就是说靠佛的力量,智慧呢都会增长。这是马鸣菩萨亲自的体验。

  

  又如说云:「供养亦复不赖其物,是在自信。」

  “又如说云:「供养亦复不赖其物,是在自信」”,但供养,又这么说:供养不在乎东西的多少或者是好不好,在自己的信心。

  

  若有信心,用曼陀罗及诸净水,并无主摄诸供具等,皆可供养,无余财物,应如是行。

  “若有信心,用曼陀罗及诸净水,并无主摄诸供具等,皆可供养”,假使有信心好的话,供曼茶,供曼茶也不要啥东西嘛,就一个盘子,一些粮食,或者是供净水。或者呢,无主的那些供具,无主的物,都可以拿来供养,可以感极大的福报。

  “无余财物,应如是行”,假使没有财物的话呢,就可以这么做了。那就是说,不一定要有东西很多、很高贵的,只要你有信心好了,都可以供养。

  

  如现实有,而不能舍,作是念云:「我无福德极贫穷,诸余供财我悉无。」

  那么有的人,就是说他并不是很穷,他东西是有的,但是舍不得供。舍不得供呢,他怎幺借口呢?他说:“我这个人呢,福报很差,很穷,那么应当供的东西呢我都没有,那么我就不供了。”这样子,以悭贪的心不供养,那就是不对的,可以供的哪怕一点点还得要供。

  

  等同博朵瓦云:「于一秽螺杯中,略掷少许香草,念云:“栴檀冰片妙香水。”是诸生盲欺明眼者。」

  “等同博朵瓦云”,博朵瓦一个讥讽的话,下边就说,“于一秽螺杯中,略掷少许香草,念云:栴檀冰片妙香水。是诸生盲欺明眼者”,那么有的人呢,就是前面说的,他明明可以供养的,现世是有东西可以供养的,但是他舍不得。就在很脏的一个“螺杯”,就是小小的一个杯子,螺作的,田螺之类的,这个杯里边摆了一点点的香草,这个很便宜的香草了。他心里么想,这是旃檀、冰片、妙香水,供养起来了。那就是明明是很脏的东西,有力量供好的不供,以这样东西来充旃檀、冰片。“是诸生盲欺明眼者”,你这样子做呢,等于说你是一个瞎子来骗眼睛亮的人。这个,人家不会相信你的。

  

  又如…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