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P25

  ..续本文上一页都去依靠什么呢?依靠山,林,山神,鬼神,树神,或归园囿——归依园林神了,或者归依所供的树木的树神了。这种归依(归依鬼神)呢,这是“非尊胜”,不是超胜的,不是可贵的。他的归依呢,也不是第一的。“虽依其依处”,虽然他去依靠这些依处,这些鬼神之类的,“不能脱众苦”,因为鬼神本身也在众苦之中,你依靠他,怎么能脱众苦呢?

  那么反过来。假使你去归依佛的话,归依佛的法,归依这个僧,“由知苦苦集”,那么我们归依三宝之后,三宝的核心是法,佛是依法成就的人,僧是正在依法修行的人。那么我们归依三宝之后,从法宝里边知道苦,一切世间的苦难,从何而来?苦集,它的因就是集,集就是烦恼跟烦恼推动造的恶业了。那么你把这个知道之后,你又不想受苦,就把苦的因——烦恼灭掉就可以了。“正超越诸苦”,那么这个因找到之后,你这个苦难就可以灭掉了,可以超越了。你因不知道,单是要避苦,那是避不了的。

  所以说我们真正要灭苦难的话,一定要把苦的因,把它去掉,果当然不会来了。苦的因不去掉,你说苦的果要逃避掉,那无可逃避的。那知苦,也知道苦的集,集就是它的因——烦恼跟业障。业障由烦恼而造的,所以说根本还是烦恼。这样子知道之后,把烦恼断掉,就可以超越众苦,把这个真正的超越众苦,外道的说超越众苦,不正的,邪的,那就是超越不了的。这个真正如法的,真正可以超越的。那么修什么? 八圣道支,八正道嘛,这个可以得到安乐,修行的时候得到安乐。而感的果呢,涅槃,又是安乐的,“当趣般涅槃”,最无上的涅槃。

  “以智慧观见”,我们说修行,佛法是觉,觉要智慧来观嘛。“诸四圣谛理”苦、集、灭、道的道理知道了。苦、集,苦从何来?从集而来。那么要断集怎么办?修道。修了道之后就证灭谛。这个四圣谛的道理知道以后,这个归依才是最殊胜的,这个归依才是第一的。你归依了这个归依处,这个归依处就是三宝了。你归依了佛、法、僧之后,那么一切苦难全部能解脱,“能解脱众苦”。

  那么这是讲总的原则性的,能够超越一切苦难。那么我们具体的、面前的苦难,可以解除。他举一个风索外道的公案,就是说一切人、非人的不能害他。非人的害他,前面我们举一个贼的问题,非人呢,恶鬼害不了。这是人不能害的,就是说有一个外道,他修大自在天的,修大自在天呢,他修成功了一个“风索”,一个法。“风索”,这个索就是绳子,他用这个绳子,可以捆住那些对方的人,把他逼死。大概这样子,很多人就在当时,这个地方就全部服他了。因为抗拒不了他,他的外道的法术很厉害。

  那么他有一次他又施法术了。对一个小孩子,对小孩子施法术呢,这个小孩子竟然不动。他以最厉害的风索去捆他的时候,小孩子不动,没有把他捆住,也没有受到损害。这个外道就很奇怪,他说是不是他的法术是失灵了呢?他就试验,把一个狗作试验,对狗一试验他的法术呢,这狗马上就死掉了,那么表示他的法术是灵的。但是这个小孩子却不受他的害,他就很奇怪,就问这个小孩子了,他说:“你修什么法,怎么我害你不了呢?”就是降伏你不了呢?小孩子说:“我什么都没有修,我是归依三宝就是了。”那么这个外道听到之后呢,他想归依三宝力量那么大,他修了那么久的法,“风索”,整个地方都降伏了。而这个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仅仅归依三宝了,就对他无可奈何,那三宝力量极大,超过他的这个法术。他也就弃邪归正,归依三宝去了。那么这个公案是说人也不能害了。

  这个我们还经常说,我在宝光寺教书的时候,一个科技大学的老师,他跟他夫人一起来了。他们来了嘛就聊了,聊了之后就谈起那些气功师。他的夫人就说,他们那边一个公园,一个气功师在练功,他也要作试验,把公园里的那些围观的那些群众做试验品。他一施法术呢,这些人打滚的打滚,跑的跑,发狂一样地到处乱跑,那么都动起来了,就是她,他的夫人,没有动。这个外道(这个气功师)也很奇怪,但是没问她,他也装了没看到一样,因为他不好意思嘛。他的夫人呢,她怎么说呢?她说我也没修什么法,她仅仅是三归五戒的居士而已。那就是说气功师他用他的邪法,三归五戒就受不了。

  那么还有一个,是我到温洲,一个居士他跟我说,当时一个四川一个大气功师到温洲去讲,去讲他的气功了。门票很贵,那时候是八十年代吧,十块钱一张门票,要去听。那么听讲了一段时间,这个气功师就要作试验了,他就施展他的法术。这一施,法术一施呢,整个的听众呢,都跳起来了。自己坐立不安了,自己不自觉地跳了。那么这个居士呢,他也感到不对了,他也要动起来了,他是修大威德。他赶快念咒,根本咒,大威德咒一念,太平无事,什么都没有了。那就是说这些法术呢,碰到三宝的力量呢,就是法宝嘛,这个是大威德咒,法宝,那就是无可奈何了,施不出他的威力了。这些就是说人、非人呢,不可为害了,不能为难。

  

  七随一切想悉当成办者,随行何等如法所作,若先供养归依三宝,祈祷成办,则易成就。

  “七随一切想悉当成办者”,这个想,当然是如法地想了。“随行何等如法所作”,如法的,你随便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如法的,那么你先要“供养,归依三宝,祈祷陈白”,好好求,能够使你成功,“则易成就”,那可以成功的。那就是说你要如法的事情,你要好好地供养三宝,好好地修归依,那就得加持了,就很容易成功。

  

  八速能成佛者,如《师子请问经》云:「由信断无暇。」谓由获得殊胜闲暇,遇归依处,学殊胜道,由此不久当得成佛,如是忆念诸胜利故,于日日中,昼三夜三,勤修归依。

  第八,“速能成佛”,这最高的,归依三宝的最后的这个成果就是成佛了。“如《师子请问经》云:由信断无暇。谓由获得殊胜闲暇,遇归依处,学殊胜道,由此不久当得成佛”,那么由得到殊胜的闲暇,就是暇满人身了。碰到归依的处,就是碰到三宝了。那么学殊胜的道,归依三宝之后么学法了、修行了。得不久呢,可以成佛。所以说归依是成佛的起点,归依的终点站就是成佛。开始的时候归依三宝,最后成就三宝,自己成就三宝。

  

  《广论译释》:“对三宝生起不退转心,故舍弃八无暇。(任处何处环境,对三宝生起坚定信心不退。)因生起信解信,故舍弃三恶趣苦。(对三宝、业果生起信解之心。)因生起乐信,故舍弃邪见和投生长寿天界。(对为证得无上菩提而生起恭敬修学之心。)因生起清净信,故舍弃余三无暇(无佛、边地、根缺)。(知三宝功德,而生起欣乐之心。)”

  那么这里一个,“由信断无暇”,归依、信三宝呢,可以断无暇。我们有暇的身体呢,可以遇到三宝。可以得到修殊胜的道,可以成佛。那么关键要有信心,要有有暇的身。这个有暇的身从何而来?从信心而来。由信心,对三宝的信心呢,可以断除八无暇。那么这个具体的怎么说呢?对三宝起的信心呢,他分了四个。

  一个是不退转的信心,那么是总的。你对三宝起一个不退转的信心,就是说对三宝的信心呢,不退转了。就是一信到底了,再也不会变了。那么这样的信心起了之后呢,整个的八个无暇呢,就都不会有了,都去掉了。不论你处在什么环境,什么地方,对三宝的信心坚定不退的。管你是碰到“文革”也好,什幺也好,什么的人家,或者你生在耶酥教的环境里也好,什么样子地逼你也好,对三宝信心不退的。这样的人呢,八个无暇决定可以舍弃掉。那么这是总的。

  那么下边呢,就是另外还有三个信心,信解的信;一个是起“乐信”,快乐的乐,就是意乐心的乐,“乐信”;一个“清净信”。得了“信解信”,什么叫“信解信”呢?对三宝、业果,起信解信,决定如此,不会改易的。这个信解的信起了之后,可以断三恶趣。因为知道业果是不可改易的,那么你决定不敢做坏事。不做坏事的话,三恶趣就不会去了。这八无暇里边的三恶趣,这三个无暇就可以断掉,可以弃舍。起信解信呢,弃舍三恶趣的苦。这是三个无暇。起“乐信”,“乐信”就是说对无上的菩提起恭敬而愿意修的心,意乐心。那么可以舍弃邪见和投生长寿天。这个八无暇里边邪见一个,长寿天呢碰不到佛教,这两个无暇呢,可以去掉。就是说你对无上菩提起一个极恭敬的意乐心,希望得到,那么你就可以舍弃邪见跟长寿天的两个无暇。

  最后呢,生起“清净信”,对于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的心,清净的欢喜心,可以舍去没有佛出世的地方、边地、根支不具,这三个无暇也可以舍掉。

  总的说,生起信解信,可以断三恶趣的无暇;生起乐信,断除邪见、长寿天的无暇;生起清净信,舍去佛不出世、生在边地、跟根支不具的三个无暇;那么起不退转心呢,整个八个无暇都能去掉。

  那么这就是说“信断无暇”,由我们的信三宝的信心,可以把八无暇都断除。所以说我们意念信了三宝,归依三宝之后,有那么大的胜利,殊胜的利益。那么就天天呢,昼三时、夜三时,要精勤地修归依这个法。那么四归依就多念,就是修归依法;再进一层的,就是修三归依观。这是我们一个是初步的,一个是从定中修的,都是修归依。

  

   第六下至戏笑乃至命缘,应当守护不舍三宝者。身命受用,定当舍离,若为此故,弃舍三宝,则一切生辗转受苦,故任至何事,不舍归依。作是念已,数起誓愿,虽为戏笑亦不应说舍归依语。

  “第六下至戏笑乃至命缘,应当守护不舍三宝者。身命受用,定当舍离,若为此故,弃舍三宝,则一切生辗转受苦,故任至何事,不舍归依”,那么我们说,牺牲生命乃至开玩笑。就是最轻微的――开玩笑,乃至最重的――牺牲生命,都不要舍弃三宝。守护三宝不要舍弃。那么这一条呢,就是说什么…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